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何照明 《建筑与环境》2007,1(4):120-121
毕业设计是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前最后一次较系统化的实战练习,在要求学生完成建筑设计的同时,还在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因此,自1996年以来,我院建筑学专业的毕业设计除要求有完整的建筑方案设计外,还要求学生进行建筑结构方案选型和设备方案论证,以加强建筑技术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的作用,从而在提高建筑方案设计的可行性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优化设计和组织各专业设计的能力。在建筑结构方案选型中,由于楼盖的结构高度直接影响到使用空间(跨度)、建筑层高和建筑总高度是内部功能、建筑外观造型、建筑规模的重要影响因子。同时,在钢筋砼结构中楼盖的砼用量上约占60%以上,它又是建筑工程进度和工程造价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我们要求建筑学毕业生在完成建筑方案设计的同时,要拿出楼盖结构选型方案(包括确定梁柱的估算截面尺寸),并结合设备的方案论证,实现毕业设计建筑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中州建设》2012,(23):48-48
中国有18800多个城市,其中有2000多个古城,很多建筑遗产已经在大城市消失了,现在有传统建筑遗产的城市只有北京、南京、洛阳等。在国外,比如巴黎、罗马,传统建筑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建筑遗产保护法,没有历史建筑保护法,欧洲在1907年就已经颁布了历史建筑保护法。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后疫情时代背景,分析当今国际环境对建筑弹性的要求,并对建筑弹性指标做出一定的理论阐释。通过对建筑弹性指标研究前沿的分析,总结后疫情时代建筑在健康、环保和舒适方面的新需求;同时结合案例,梳理建筑弹性指标,以证明建筑弹性指标对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从完善建筑结构弹性指标、注重风险管理水平建设、关注建筑服务供给能力提升三方面,对我国建筑可持续性发展提出启示性建议,以期增加建筑应对突发风险的抗压能力。  相似文献   

4.
贺勇 《室内设计》2015,(3):6-11
乡村建筑,是一种典型的在地建 造,以此作为一种观照对象与方法,探讨 其在当下对于建筑教育与设计实践的作用 与意义。以乡村建筑为代表的在地建造, 脱离了历史的主线与时代主流,其局限性 是显然的,然而,让建筑重回场地,让建筑 重回生活,让建筑师重返建造现场,让建 筑从形式本位中解放出来,或许这正是当 下在地建造之于建筑教育与建筑实践的意 义。尽管它的力量有限,但它注定正在修 改我们对待建筑的立场与方法,乃至对于 生活的态度,让我们对中国建筑的未来充 满了期待。  相似文献   

5.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装配式建筑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节能环保、降低材料损耗、减少建筑垃圾上逐渐凸显优势,装配式建筑也逐步成为建筑标准化、工业化的主要形式。相对传统建筑的繁杂工序,装配式建筑的简单工序,装配式建筑在抗震性能上的安全属性更受人们关注。通过对装配式建筑的抗震设计要求、抗震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提高装配式建筑抗震性能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据欧洲广播网报道,奥地利的九个省都遵照高层建筑规范的要求,高度超过32m的新建筑都需安装水喷淋装置。该规范提出,如果在22m到32m的建筑中安装水喷淋装置将降低耐火性。同时,奥地利也新起草了新的工业建筑规范,规范指出,在部分大型仓库必须安装水喷淋装置。德国也将出台一个新的建筑规范,除居民建筑外的高度超过22m的建筑都需安装水喷淋装置。在葡萄牙,新的章程草案将要求在一些建筑中安装水喷淋系统,包括:宾馆、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及仓库设施。  相似文献   

7.
智慧建筑在气候适宜性条件下,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智慧化交互调控。本文研究内容为在气候适宜性的条件约束下,分析提取智慧建筑的应用技术与影响因素,归纳总结智慧建筑交互式表皮的设计要点。智慧建筑的发展应以建筑设计方法为核心,建筑师在智慧建筑发展中发挥主导角色,气候适宜性交互式表皮的研究是从建筑物理构造等方面将智慧建筑手段落实到建筑学本专业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旧有建筑火灾成因及消防浅论包头钢铁设计研究院银龙旧有建筑由于设计较早、使用时间较长、消防设施不全,出现火灾的几率比新建建筑大得多。可是,人们对旧有建筑的消防意识却远不如新建建筑,从而出现了一些旧有建筑发生的火灾。此外,在八十年代前,我国建筑消防法规不...  相似文献   

9.
董仕君 《建筑》1997,(1):19-19
建筑色彩指的是建筑的内外装修用色。它给观赏者最直接的感受,色彩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建筑环境设计的艺术效果。人们感受和欣赏建筑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则是建筑的色彩。建筑色彩设计十分重要,它已成为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在建筑色彩设计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对色彩重视不够。各类建筑刊物中对建筑色彩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很少;现行建筑类规范中,没有建筑色彩规范,就连建筑类各单项工程的规范也避而不淡色彩;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往往把注意力全部放在对建筑功能和造型的推敲处理上,对色彩的…  相似文献   

10.
建筑是从本土生长出来的,有很强的本土特征和属性,这种属性突出表现为建筑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一直以来,老一辈建筑师们对民族风格的现代建筑设计进行着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如北京的老十大建筑,为广大市民喜闻乐见,成为北京的重要风貌建筑。然而近二三十年来,在西方建筑思潮的冲击下,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国际式“方盒子”建筑耸立在城市的中心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建筑装饰业得到了飞速发展,现已成为国家重点发展行业。建筑装饰作为一个古老的建筑命题,已在当代建筑中焕发出强盛的生命力,前景无比广阔。现在人们的装饰观念在不断更新变化,装饰的技艺在不断提高。建筑装饰是艺术与技术的综合体,它是以美学原理为依据,以各种装饰材料及工艺为基础,运用创新的设计及施工技巧来实现。建筑装饰艺术作为学科的专业门类是由其本质所确定的,创造性的装饰方法是一种艺术;艺术表现手法成功地运用于建筑装饰,可以提升建筑美的等级。建筑材料是建筑装饰工程的物质基础,装饰工程的总体效果、功能…  相似文献   

12.
以塔机在装配式建筑中的附着应用为例,结合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对装配式建筑中的塔机附着进行设计,分析了装配式建筑中塔机附着的类型,重点阐述了塔机在装配式建筑不同结构处附着时的施工方法与工艺,极大地解决了装配式建筑中塔机附着问题,对装配式建筑中的塔机附着设计与施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蔡鸣 《建筑知识》2013,(11):16-16,21
建筑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有多少建筑因为有其独特的造型和结构成为了历史的象征,令人神往不已。他们不是单一的建筑,也是艺术的象征,它能给我们视角上和精神上美的享受。本文通过建筑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一些特点的叙述,阐释建筑力学与建筑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得在建筑装饰的设计中更好的实现力与美的结合,让建筑既美观又实用。  相似文献   

14.
李先逵 《建筑》1998,(11):26-27
建筑,这个词的使用是近代从日本传入加以普及的,在中国古代则称为“营建”或“营造”。建筑这个词在中文里是个多义词。一是直接指房屋等建造物;二是措施工的工程行为;三是指建筑艺术;四是指建筑学这门学问。不过,要作为对建筑实质性的理解,必须要以后二者作基础,站在建筑文化或曰“住文化’懒高度,方能深入堂奥。那种以为建筑不外乎盖盖房子,没有多少大学问、没有多少高科技,这样的看法就失之浅薄了。由于建筑现象的复杂性,不同的学术观点和流派对建筑的认识也各执一词,见仁见智。建筑定义是什么,什么是建筑的本质,至今还没…  相似文献   

15.
建筑工程涉及不同的技术、材料、环节、部门,只有加强建筑管理才能确保工程的工期、成本、安全等目标的实现。建筑管理方法是建筑管理工作实施和展开的基本要点,在科学化的时代背景下,建筑管理方法科学化成为建筑管理工作的必然与趋势。本研究从建筑管理工作的具体实际入手,分析了建筑管理工作的重要原则,阐述了建筑行业发展的未来,提供了建筑管理方法实现科学化改革的措施,希望对提高建筑管理工作能够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水利建筑水环境,从字面上看是水利建筑和水环境的结合。在当前社会,社会发展迅速,水利水电建筑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水利建筑水环境的主要目的就是在确保社会自然和谐的前提下追求社会效益,本文主要分析了水环境的特性,研究了水利建筑的价值,确保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吴晓红  王一丁 《山西建筑》2006,32(23):39-41
寺院建筑的精神意义超越建筑空间的实际功能意义,曼陀罗的特征不仅体现在寺院建筑布局上也体现在建筑单体设计中,通过分析大昭寺、桑耶寺、贡嘎曲德寺这些建筑实倒,解释藏传佛教寺院建筑所反映的曼陀罗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保温材料与节能技术》2010,(4):I0007-I0008
德国低能耗建筑,什么是低能耗建筑?所谓低能耗建筑,是集合了低热能耗建筑、节水、低冷能耗一起的建筑。在德国,制定了节能规范,这种节能规范在德国属于法律规范,适用于所有新建的房屋或者待改建的房屋。所有的房屋,必须按照这种规范进行建造。  相似文献   

19.
季广森 《江西建材》2023,(1):381-382
由于人们对建筑质量与功能需求的提升,工程造价成本也在急剧增加,因此研究建筑结构优化设计与工程造价间的关系就成了当务之急。文中在研究建筑架构设计及其对工程造价影响的作用上,分别从建筑功能设计、建筑抗震设计、建筑高度设计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结果对平衡结构优化和造价有效措施进行探讨,利用合理行政手段,完善建筑设计管理制度;优化抗震荷载量,做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减少建筑钢材的使用量,优化建筑结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建筑水平不断提升,建筑给排水技术也不断进步。建筑给排水工程至关重要,它决定着建筑的总体质量,以及居民居住的舒适程度。因此,给排水系统运行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建筑能否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服务。本文在引进建筑给排水系统概念理论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建筑给排水正常工作时所需的条件,然后给出了建筑给排水所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最后相应地给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