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图像引导放疗技术对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 应用Elekta Synergy(TM)IGRT加速器机载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对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患者每次治疗时,分别于校正前后各扫描1次CBCT,共校正72次,获得144组XVI数据,分析校正前后摆位误差的变化情况.结果 测量得出系统误...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In Room CT与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技术测量分析头颈部肿瘤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的摆位误差,并评价In Room CT在放疗中摆位修正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施行IGRT的头颈部肿瘤患者20例,每周1次于放疗前行EPID摄片后,行In Room CT扫描, 将EPID图像与DRR、In Room 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配准得出摆位误差值。以In Room CT的误差值进行修正后放疗,放疗后再行EPID片的拍摄并与 DRR配准。计算三组数据的均值、标准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放疗前EPID组与In Room CT组在X,Y轴方向配准结果较为相近(P>0.05),Z轴方向( P<0.05);通过修正前后EPID配准比较,应用In Room CT修正,缩小了放疗摆位误差,Y、Z轴方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In Room CT与EPID图像都能很好地验证放疗靶区位置。In Room CT图像可以分析三维方向的影像误差,降低了EPID图像因影像重叠对摆位误差所产生在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锥形束CT扫描在宫颈癌患者调强放疗摆位中的重要性。方法 随机选取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患者20例,利用俯卧体架(abdomen board)和热塑体膜进行体位固定,首次治疗前对患者行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扫描,治疗过程中每周行1次CBCT扫描,并记录患者左右、头脚、腹背3个方向的误差数值,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在线纠正摆位误差。结果 20例患者共进行120次CBCT扫描验证摆位,校正前患者左右X,头脚Y,腹背Z三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295±0.074)cm,(0.373±0.090)cm,(0.302±0.078)cm;校正后误差分别为(0.014±0.012)cm,(0.034±0.022)cm,(0.020±0.017)cm;每位患者整个治疗过程中摆位误差逐渐减小,治疗体位重复率高,20例患者均顺利按放疗计划完成治疗,肿瘤1年局部控制率100%,不良反应明显下降。结论 CBCT扫描在宫颈癌调强放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中,多次重复摆位必然存在误差,只有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误差,才能保证靶区剂量并降低周围正常组织器官的放射损伤,为临床放射治疗提供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IGRT技术,对ORFIT架固定,俯卧体位放疗的直肠癌患者进行分次间摆位误差分析研究,确定放疗计划临床靶区CTV至计划靶区PTV的外放边界大小,为临床精确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院IGRT放疗的直肠癌患者29例,均采用俯卧位,热塑定位膜联合ORFIT架固定。每位患者从放疗开始,连续3次行治疗前锥形束CT扫描,后续治疗期间不定期行CBCT扫描7次,共采集10次锥形束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进行配准,得出校正前的摆位误差数据。结果:29例患者共扫描290次图像,左右x、头脚y和前后z方向的摆位误差数值分别为(0.20±0.06)cm、(0.27±0.10)cm、(0.19±0.07)cm。根据Van Herk等推导的摆位扩边公式外放边界=2.5Σ+0.7σ,推算出CTV至PTV的x、y、z轴方向上外扩边界为0.56cm、0.75cm、0.53cm。  相似文献   

5.
周士忠  李克新 《江苏医药》2013,39(12):1468-1470
目的 探讨降低头颈部调强放射治疗摆位误差的措施,提高调强放疗的质量.方法 选择头颈部调强放射治疗患者26例,利用头颈肩底板和头颈肩面膜进行体位的精确固定,通过技术员细心规范的摆位,以及首次治疗前对患者进行机载锥形束CT(CBCT)扫描,治疗过程中每周至少1次CBCT扫描,取得左右、头脚、腹背3个方向的误差数值,进行判断和在线纠正摆位误差.结果 26例患者进行122例次CBCT扫描位置验证,其中首次摆位26例次,治疗过程中96例次,治疗过程中摆位误差数值减小,治疗体位重复率高.所有患者能顺利完成放疗计划,肿瘤局控率97.2%,完全缓解81.4%,不良反应明显下降.结论 通过质量控制,技术改进,可以保证治疗体位的重复性,使摆位误差降到最小,达到调强放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量化分析胸部肿瘤影像引导放疗剩余摆位误差,为制定合理的临床靶体积(CTV)到计划靶体积(PTV)外放边界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2年1月,在吉林省肿瘤医院放疗的胸部肿瘤患者160例。每周行一次千伏锥形束CT(KVCBCT)引导分析。以2mm作为摆位误差是否在线校正的界值,分析在线校正前、后患者的摆位误差。结果160例患者共获取252幅KVCBCT影像。采用KVCBCT引导放疗技术校正前,患者三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3±4.2)min、(0.5±4.5)mm和(0.8±4.4)mm。采用KVCBCT在线引导放疗技术校正后,患者在LR、SI和AP三个方向上的剩余摆位误差分别为:(0.3±1.3)mm、(0.2±1.3)mm和(0.3±1.3)mm,CTV到PTV的预留边界应设定为3mm。结论采用KVCBCT在线引导放疗技术可以减少患者摆位误差,提高治疗精确性、保证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利用滑轨CT系统评估立体定向消融放疗过程中肺部肿瘤体积的变化趋势。方法从2011年10月至2014年5月,共有34例肺部肿瘤在CT-vision加速器接受SABR。治疗定位及摆位验证均采用自由呼吸下螺旋CT扫描。采用骨性配准将验证CT与定位CT融合并勾画每次治疗前的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得出分次间肿瘤体积的变化趋势。结果广义估计方程结果示肺部肿瘤的体积随时间变化并无明显的缩小(P=0.078)。肿瘤体积变化的百分比在第2次放疗前增加了5%。治疗后GTV下降的百分比为12.8%,而GTV下降的绝对值为每个肿瘤平均1.53 cm^3。结论尽管SABR治疗期间肿瘤体积有缩小趋势,但并无统计学意义,因而SABR治疗过程中可能不必进行缩野照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短程放疗治疗宫颈癌患者摆位改变对膀胱和直肠HR-CTVD90的影响。方法接受外照射和高剂量率ICBT治疗的58例宫颈癌患者纳入研究,采用其中一种ICBT,行盆腔CT扫描并采集HR-CTV数据。这些病例分为标准剂量组和适应剂量组(覆盖HR-CTV照射6Gy等剂量线)。每个过程评估HR-CTVD90和摆位改变。结果标准剂量组前三次ICBT的HR-CTVD90随摆位改变呈递增趋势,而适应剂量组相对恒定。结论肿瘤体积摆位改变和影像引导的适应性短程放疗可在膀胱和直肠能接受的范围内改善HR-CTV剂量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使用ExacTrac与OBI系统对颅内肿瘤进行图像引导放疗,并用锥形束CT(CBCT)验证ExacTrac系统移床修正后的结果,评估ExacTrac系统在颅脑肿瘤放射治疗中的摆位精度.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8例颅脑肿瘤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利用三维激光系统摆位,用E...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射野影像系统(EPID)测量颈胸部肿瘤应用头颈肩体热塑膜放疗的摆位误差,并计算出计划靶区(PTV)的外扩范围。方法放射治疗的颈胸部恶性肿瘤患者20例,制作头颈肩体热塑膜,通过比较计划射野参考图像(DRR)和实际射野验证图像(EPI)相关骨性标记的位置偏移,计算出三维方向的摆位误差,并由公式MPTV=2.5Σ+0.7σ分别计算出不考虑与考虑靶区内扩边的具体MPTV值。结果 20例患者在三维方向上的摆位系统误差标准差分别为0.95mm、0.26mm和0.57mm,随机误差标准差分别为1.46mm、0.53mm和0.99mm。不考虑靶区内扩边的MPTV值分别为3.4mm、1.0mm和2.1mm,考虑的为7.38mm、6.62mm和6.88mm。结论颈胸部肿瘤患者应用头颈肩体热塑膜固定,体位重复性和准确性均相对较高;实测本院放疗中心的MPTV值,使制定的精确放疗计划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锥形束CT( CBCT)技术比较头颈胸膜和胸膜两种热塑体膜固定方式在胸部肿瘤放疗时的摆位误差。方法分别对30例头颈胸膜固定的165次、胸膜固定的163次CBCT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固定方式在左右、前后和头足3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及其分布情况。结果在左右、前后和头足3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均在3 mm以内,符合临床治疗要求。两种固定方式在左右和头足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在前后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头颈胸膜固定方式在头足方向上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而胸膜固定方式在左右方向上具有较好的稳定性(P<0.05)。结论两种固定方式各有优劣,在不同方向上的摆位误差不同,临床治疗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盆腹腔肿瘤精确放疗的摆位误差,对摆位技术进行规范及改进。方法 60例盆腹腔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利用瓦里安电子射野影像系统对比分析患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定位影像重建的数字重建放射影像(DRR)和前正侧位验证影像情况,同时测量患者前后、左右及头足方向误差情况。结果患者左右及头足方向是盆腹部摆位误差发生的主要部位,本组患者摆位平均误差均在3 mm之内。结论对导致摆位误差发生的原因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同时对摆位技术进行规范及改进,是提高摆位精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锥形束CT(CBCT)扫描在宫颈癌病人调强放疗摆位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病人20例,利用俯卧体架和热塑体膜进行体位固定,初次治疗前对病人行锥形束CT扫描,治疗过程当中每周行1次CBCT扫描,获取病人左右、头脚、腹背3个方向上的误差数值,对这些数值进行分析并在线校正.结果 20例病人总共进行了120次CBCT扫描验证,校正前病人在左右X方向,头脚Y方向,腹背Z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295±0.074)、(0.373±0.090)、(0.302±0.078) cm;校正后三个方向的误差分别为(0.014±0.012)、(0.034±0.022)、(0.020±0.017) cm;每例病人治疗过程中摆位的误差逐渐降低,体位重复率高,20例病人的放疗按计划顺利完成,肿瘤1年局部控制率100%,不良反应明显减少.结论 CBCT扫描有利于对摆位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误差,以保证实施准确的处方剂量,减少辐射损伤周围的正常组织器官,为临床放射治疗提供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中的摆位误差来源与摆位扩边估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8月收治的36例肺癌患者。在调强放射治疗过程中使用KV级Varian机载影像系统On Board Image(OBI)来拍摄射野片,在系统中将拍摄片与计划数字重建射野图像(DRR)进行对比分析,计算两者之间的偏差并进行原因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采用OBI引导技术统计所需时间为,摆位时间(49.2±15.3)s;图像获取时间(146.8±16.1)s;治疗总时间(812.4±197.3)s。放疗后3个月复查,CT扫描局部肿瘤缩减有效率为100.0%。完全缓解(CR)23例,部分缓解(PR)13例。急性期放射反应,放射性皮炎2例(5.56%),均为1级或2级;放射性肺炎2例(5.56%);放射性食管炎1例(2.78%)。将入组肺癌患者摆位后拍摄的162张靶区位置OBI图像与DDR图像中的骨性标志点进行匹配比较,测量出左右方向(X轴)、头足方向(Y轴)、胸背方向(Z轴)的摆位偏差数据。其中系统误差值为:X轴2.27mm,Y轴4.72 mm,Z轴1.16 mm。随机误差值为:X轴1.24 mm,Y轴2.13 mm,Z轴1.41 mm。利用CTV-PTV扩边公式计算出患者调强放疗技术的总体摆位偏差的外扩边界数据估计值。其中X轴5.41mm,Y轴10.93mm,Z轴3.31 mm。结论:OBI引导调强放疗是治疗肺癌的重要手段,其中精确的定位、摆位是提高放疗局部控制率、减少放疗反应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肿瘤调强适形放疗质量控制的方法。方法通过完善切合实际的临床质控制度、成立科主任为首的质量控制小组、建立调强适形放疗精度验证和剂量验证队伍、加强适形放疗流程的环节管理、制订单病种肿瘤调强适形放疗的规范、重视放射治疗设备和放射治疗物理技术的质量控制以及加强放射治疗员工培训等工作开展质量控制。结果发展成为拥有三台进口加速器的地级市放疗中心,近1万张胶片精度验证,头颈部肿瘤摆位误差为(1.8±0.6)mm,胸部肿瘤摆位误差为(2.4±0.8)mm,腹部肿瘤的摆位误差为(2.6±0.9)mm,剂量验证的首次通过率为98.0%,二次剂量验证通过率近100%,单病种放疗疗效达到国内大型放疗中心同等水平。结论在肿瘤调强适形放疗中进行精度验证和剂量验证、加强环节管理、重视放射治疗设备和物理技术等的全面质量控制是切实可行和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精确定位摆位照射技术的应用及可能出现的摆位误差,提高鼻咽癌放疗质量.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4月至2011年10月,共59例经病理或MRI诊断证实为鼻咽低分化鳞癌无远处转移患者,采用精确定位摆位和照射技术,全程实行调强放射治疗.治疗前拍摄一次正、侧位验证片,治疗过程中每两周实时验证一次.结果 59例患者积极配合并全部完成全程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放疗结束一月后CT复查,肿瘤消退率100%,仅36例患者出现口干.结论 鼻咽癌患者采用调强适形放疗,最大限度地把剂量集中在靶区内,减少了正常组织副反应,提高了肿瘤局部控制率.严格的质量保证和精确的定位摆位可减少摆位误差,是调强放疗成功实施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发泡胶垫联合头颈肩面罩应用于全中枢放疗(CSI)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5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行螺旋断层全中枢放疗患者18例,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5~22岁。放疗前均行兆伏级扇形束CT(MVCT)扫描,扫描范围分别为脑部(原发灶)、胸部(第一胸椎到隆突)和腹部(第三腰椎到尾椎),所得MVCT图像与计划图像匹配,获得三维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记录并使用IBM 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脑部的三维误差分别为(-0.18±1.47)mm、(-0.56±1.49)mm、(1.70±1.76)mm;胸部的三维误差分别为(0.01±2.24)mm、(-0.13±2.01)mm、(2.49±1.99)mm;腹部的三维误差分别为(-0.05±2.41)mm、(-0.64±2.21)mm、(1.42±2.16)mm。脑部、胸部和腹部在X轴方向上的固定精度相似。在Y轴方向上,胸部的固定精度最优,脑部和腹部精度接近;在Z轴方向,脑部和腹部的精度接近,且均优于胸部。分别比较第1、6、11次放疗前各部位的摆位误差,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应用发泡胶垫联合头颈肩面罩固定时,脑部三维方向的外扩边界分别为3.67 mm、4.04 mm、4.59 mm,胸部三维方向的外扩边界分别为5.64 mm、5.24 mm、5.76 mm,腹部三维方向的外扩边界分别为5.68 mm、5.74 mm、5.88mm。结论 发泡胶垫联合头颈肩面罩一体化程度较高,应用于全中枢放疗时,能有效提高固定精度,且固定精度不因治疗时间推进下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使用时需设置个体化的外扩边界。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重点探究盆腔肿瘤三维适形放疗的摆位误差大小,并为盆腔肿瘤三维适形放疗计划设计情况下的CTV外放PTV提供一些具有价值性的参考凭据。方法抽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116例癌病患者,其中宫颈癌85例,子宫内膜癌9例,直肠癌22例;女患者101例,男患者15例。对所有患者行俯卧位盆腔三维适形放疗。结果 116例患者中出现摆位误差27次,人与人、次与次之间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摆位误差最大为正位头脚方向摆位,误差范围为0.65 cm,摆位误差≥1 cm出现6次,基于测算总次数其比重约为22.22%,其中3次误差≥2 cm;侧位头脚方向摆位误差范围为0.64 cm,稍小于正位头脚方向摆位误差范围,摆位误差≥1 cm出现8次,基于测算总次数其比重约为29.63%;侧位前后方向摆位误差范围为0.45,摆位误差≥1 cm出现10次,基于测算总次数其比重约为37.34%;正位左右移动方向摆位误差范围为0.36,摆位误差≥1 cm出现3次,基于测算总次数其比重约为11.11%;总之,基于三维适形放疗盆腔肿瘤,摆位误差最小为左右方向,居中为前后方向,最大为头脚方向。结论基于三维适形放疗盆腔肿瘤,摆位误差最小为左右方向,居中为前后方向,最大为头脚方向;在CTV外放PTV使,均需要对左右方向、前后方向以及头脚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19.
李莹莹  王凡  陈香存  肖亮 《安徽医药》2017,21(5):873-875
目的 比较宫颈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中滑轨CT(CT on rail)与电子射野影像(EPID)测量的摆位误差,评价CT on rail在宫颈癌IGR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进行宫颈癌IGRT的病人15例,每周扫描一次EPID正侧位片和CT on rail图像,将EPID拍摄的正侧位片与数字重建影像系统(DRR)进行配准,CT on rail图像进行灰度配准和骨性配准,得出三组X(左右)、Y(头脚)、Z(腹背)方向上的线性摆位误差,最终对三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T on rail灰度配准组所测摆位误差均明显小于EPID组 (P<0.05);骨性配准组Y、Z轴的摆位误差明显小于EPID组(P<0.05),灰度配准组在X、Y轴的摆位误差较骨性配准组缩小,尤其在Y轴上(P<0.05).结论 在宫颈癌IGRT中,CT on rail较EPID 能更好地测量摆位误差,使放疗靶区更精准;在采用CT on rail引导宫颈癌IGRT时,灰度配准优于骨性配准.  相似文献   

20.
李金高  龚晓昌  敖帆  邬蒙 《江西医药》2006,41(7):446-448
目的研究虚拟模拟技术在肿瘤临床放疗中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350例需要进行放射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面罩固定后进行CT扫描,图像传输至CT模拟工作站,勾画靶区和危险器官,根据三维重建的靶区和危险器官的位置、大小和空间关系,设置照射野。结果所有患者均能利用CT虚拟定位技术顺利模拟定位,94%等中心误差在3mm范围内。结论虚拟模拟技术可用于所有需要进行放射治疗的患者,当肿瘤位于胸部以外的部位常规透视无法显示时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