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梦交治验     
梦交是指女子梦中与人交媾.又称梦与鬼交。此症古人早有认识.《金匮·血痹虚劳脉证并治》篇有“男子失精.女子梦交”之说,《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列有梦与鬼交证治。其治各有所偏.患者多碍于情面,隐讳不言.只有在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方才就诊。现将笔者临证点滴治验介绍于下,与同道共同商榷。1君相火旺亟清君相之火身之君火藏于心,相火寄于肾和肝,神安则火伏,相火下潜。若思想无穷意建于外,心火内生,相火扰动,魂不守舍而荡游,则时有梦交.治宜清心肝之火,知母、黄柏为其主药.验2临床,知母、黄柏有明显降低性欲之功,…  相似文献   

2.
“交经缪刺”是针灸临床的一种取穴方法。缪与谬通,错也,有交错之义。就是一种左病治右,右病治左的交错健侧取穴法。“缪刺”的原始记载,见于《素问·缪刺论》。但是“交经缪刺”一词,则首见于金·窦汉卿所著的《标幽赋》一文,他说:“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也就是交叉取穴法。窦氏不分刺经刺络,凡是左病而刺右,右病而刺左,则称交经缪刺。《素问·缪刺论》也是以左治右,以右治左的交叉健侧取穴法。所不同者,  相似文献   

3.
莫道梦纷无歇时——梦证别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圣人、至人无梦”,恐系虚谈;“痴人说梦”,却非妄语。人灵于万物,喜怒有因,寤寐有常。觉而兴,形神之动也;寝而寐,形神之静也。若形寐而神不寐,神有所触,则梦纷纭矣。所谓圣人、至人之心,不异亦子,故《淮南子》曰:“圣人托其神于灵府,而归于万物之和。”孔颖达《檀弓》注更直截指出:“圣人五情同乎人,焉得无梦?!”凡人皆有梦,凡人皆说梦。五千年文明之中华,浩瀚如烟海之卷帙,梦证之记载固俯拾皆是;而梦证之离奇则非千言不足以叙之,既已叙之,然犹更仆难数,数难以尽。笔者于兹,究竟已久,谨呈一愚之得,以求教诲。  相似文献   

4.
禄颖  烟建华 《中医药学刊》2005,23(10):1835-1836
从《内经》淫邪发梦论探讨梦的形成机理、发梦原因以及梦的本质。认为梦是机体在睡眠状态下,受“正邪”的刺激,魂魄随营卫游荡而产生的一种生命现象,其中“正邪”是发梦的原因。《内经》对梦本质的认识则是建立在身心客观变化的基础上,不仅脱离了神学迷信的阴影,而且具有宝贵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源自唐·神清《北山录·圣人生》:“嗟乎,群生纷纷,若乎在梦,或有见佛生者、灭者……譬同室而异梦,彼梦者不知彼所梦也。”意思是说同睡在一张床上的人,在做着各人自己的梦,比喻共同相处却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打算。也有作“同床各梦”用的,如宋·释惟白《续传灯录》第30卷“山僧虽各与他同床打睡,要且各自做梦”、陈亮《与朱元晦秘书书》“同床各做梦,周公旦不能学得,何必一一说到孔明哉”等。  相似文献   

6.
《内经》中《灵枢·淫邪发梦》篇较早的阐述了“梦证”的机理,同时《内经》也从各个方面论述了“梦证”的病因.“正邪”的含义。  相似文献   

7.
牛崇峰 《中医杂志》2000,41(1):59-59
中医古籍中常见有“客邪”、“客气上逆“、“主客浑受”、“主客交病”等名词和术语来论述病因病机及病证变化,为求进一步明确概念,理解和掌握“主客交病”的特定病理意义,指导临床实践,笔者作一探析。1 明主客之理,晓正邪之分客有多种含义,用于论述邪气则指外邪。如《灵枢·小针解》记有“客者,邪气也”,在《伤寒论》中更有“客气上逆”、“客气动膈”、“客热”等。其中多用于论述病因病机变化,蕴含了较深的意义,此外,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有“客忤夜啼”的病证记载,即患儿因忽受外界刺激之后出现面色交易不定,惊惕作啼等病症表现。“主”则多指正气,包括人体抵抗病邪的能力以及  相似文献   

8.
读王心好同志《<内经>“血海有余,常想身大”小识》一文(以下简称王文),颇有启发,但其中某些内容,似尚可商榷,下面提出一些看法,供参考。一、关于“有余”“不足”的含义王文根据《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认为“有余为邪气亢盛,正邪交争出现的表、热、实证,脉多浮、洪、  相似文献   

9.
遗精是指无性交活动下发生的射精现象。男子“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是发育后的男性常见的正常现象,所谓“精满则溢”。但次数过多过频,并伴有其他临床症状时,谓之遗精。遗精有梦遗和滑精之分。有梦而遗精,称之梦遗;不因梦感或见女色而精自出者,名为滑精。前人曾有“有梦为心病,无梦为肾精”之说。事实上,正如《景岳全书》所说:  相似文献   

10.
析梦     
<正> 《灵枢·口问篇》“阳气尽,阴气衰.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可见从睡眠变化,能了解机体的阴阳盛衰情况,也是问诊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因为通过问梦可辨阴阳。“阴盛则梦大水  相似文献   

11.
"交经八穴"主治规律及临床应用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窦汉卿《针经指南》载有“交经八穴”,其序曰 :“交经八穴者 ,针道之要也”,极崇八穴八法之用。因于此 ,后世医家称此八穴为“窦氏八穴”。吴?《针方六集》、徐凤《针灸大全》、杨继洲《针灸大成》等又有所发挥 ,并由此演化出“灵龟八法”“飞腾八法”。“交经八穴”,谓之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相通应的八个穴位 ,即公孙、内关、足临泣、外关、后溪、申脉、照海、列缺 ,此八穴治症广泛且颇具规律 ,临床多有应用 ,以下试就其作用规律及其临床应用 ,作一初步探讨。1 .八穴特性“交经八穴”属络通应于奇正共 1 8条经脉 ,在奇经交经而行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12.
这一步的主要要求是心肾常交;主要功法是“二意法”和大、小周天。心气和肾气变则生,分则死。这个道理,道家用阴阳五行学说予以阐明。例如,《性命圭旨》说:“坎离交则生,分则死。”(坎离即心肾)。《伍柳》也说:“肾属水,心属火,火入水中,则水火交媾。”“水火交媾”又叫“水火既济”。第一步意守下丹田等窍位即属“火入水中”。第二步的功法就是要使心气和肾气进一步混合、接交,而产生一气,即和气。正如丹经所说“心肾常交,气则和,和则寿。”相反,如果心气和肾气分而不交,即所谓“水火未济”,则心气如火而上炎,会造成“…  相似文献   

13.
近日,读宋人罗点撰《闻见录》,全文仅62个字,就讲明气功修炼之理、法和功效。似有所悟。今将全文抄录如下:“《道枢》之说,博而寡要。王清叔云:莫要于龙虎交。其说以已。午两时,绝思虑,假寐,则龙虎自交,不假修为。其宠姬苦骨蒸,授以此法,十日后,自觉腰间暖如火,疾自愈。”我体会:(一)“龙虎交’是气功修炼之要。什么是“龙虎交”?《性命圭旨》0龙虎交情法则讲:“坎离龙虎交,肉交也。产药也。”又说:“夫龙虎交情者,乃三元合一之法也。’(笔者注:“三元”者无精、元神。元气是也。)《大成使要》反还证验说中:“太…  相似文献   

14.
《内经选读》教材从四版至七版,某些内容的阐述,并未完全符合原著的思想与观点,从中选择出“和于术数”“各从其欲.皆得所愿”“阴平阳秘”“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神明之府”“去菀陈荃”“肝不弦,肾不石”“阴阳交”“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等十个主要之处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15.
金栋 《河北中医》1992,14(5):40-41
“胞”字散见于《素问》、《灵枢》诸篇,由于读音不同,有多种意义,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浅析如下。其一为膀胱。《灵枢·五味论》:“膀胱之胞薄以懦,得酸则缩,绻约而不通,水道不行故癃。”笔者认为“胞”字在此是通假(借)字,其本字应为“脬”,音抛(pāo),即膀胱也。按《说文》:“脬,旁光也。”段玉裁注:“脬俗作胞……胞音包,其借为脬字,则读匹交切。脬者,旁光也,腹中水府也。”历代医家对此“胞”字解释不一,马元台、王安道、汪昂皆认为:膀胱为胞之室,膀  相似文献   

16.
秉持溯源穷流精神,深入掌握“龙虎交战”针法,以发挥其住痛移疼即时效果.结合《针灸大成》提到的《内经》《难经》内容以及《针灸大成》所提各家论述,深入研究杨继洲对“龙虎交战”提出的“阴阳交贯之道”“消息阴阳九六中”“返复玄机随法取”等想法,以探究“龙虎交战”针法.“龙虎交战”针法结合“子午补泻”“提气法”与“九六补泻”法的观念来操作,则能让经气内外相通,进而使经气上下相接.将《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中的“龙虎交战”“子午补泻”与“提气法”三者的深层次精神综合运用,并参考张缙教授对“九六补泻”法的临床应用提示,则较能在临床实作中充分发挥出“龙虎交战”针法之住痛移疼即时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天壬小考     
《内经》云:女子二七天癸至,丈夫二八亦天癸至。无“天壬”之说。任继学教授提男子当为“天壬”,亦有所本。考“壬”字,《说文》:“位北方也,阴极阳生”。《释名》曰:“壬,妊也。阴阳交,物怀妊,至子而萌也”。《史记·律书》曰:“壬之为言任也,言阳气任养万物于下也。”据此则壬、妊、任三字通,为怀孕之意。然“壬”为天干之九,癸为天干之十,皆属北方水位。水为万物之母,故壬癸皆为天一之水。壬属阳水,癸为阴水,验之于人则男有天壬,女有天癸,亦合阴阳五行之理。天壬之说,首见于《白虎通·五行义》。  相似文献   

18.
《素问·五常政大论》云:“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旁取之。”《灵枢·终始》篇亦云:“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在这些治法中,仅指出上病下取,下病上取,中病旁取,头病取足。至于临床中并非罕见的上下交病如何处理,经文未及。《临证指南医案·吐血》某上下失血案云:“今饮食甚少,上下交病,治在中焦”。由此有“上下交病治其中”之说。中指脾胃而言。《金匮要略心典》云:“中者脾胃也……中者四运之轴而阴阳之机也。故中央立则阴阳相循,如环无端而不及于偏……是故求阴阳之机者,必于中气”。此…  相似文献   

19.
《内经》中使用“巅”字25次,其中直接表示头顶部的10次.如:“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肝足厥阴之脉……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灵枢·经脉》)另以“巅”字组成病名“巅疾”15次,如“二阴二阳皆交至,病在肾,骂詈妄行,巅疾如狂.”(《素问·阴阳类论》)“所谓甚则狂巅疾者,阳尽在上,而阴  相似文献   

20.
作梦是对谁都会有的生理现象,正如大家所熟知的那样,在睡眠中能出现觉醒脑波的半睡眠状态。在半睡眠时知道作梦的事,而这些持续20分钟左右,每隔90分钟发生一次,一晚约20%处于半睡眠状态,从而作梦,在这时唤醒就显得精神不安。因此可以说梦的出现是正常生理现象,但因梦过多而感到疲劳,或由于梦的内容对某些人来说觉得非常痛苦时,称之为恶梦多梦则属于病理现象。在弗洛尹德学说中,梦的精神病理分析是很有名的,但梦的产生和其病因分析则应溯源到古代的《素问》、《灵枢》。在《素问·方盛衰论篇》中有:“是以少气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