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分析、访谈和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参与商业体育俱乐部的女性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到商业体育俱乐部参加锻炼的女性主要集中在21-40岁这一年龄层,且学历层次较高;女性参与商业体育俱乐部的首要动机是"健身",第2位上"调节心理,缓解压力",第3位是"减肥瘦身,改善体形";"工作太忙"是干扰女性到商业体育俱乐部健身的主要因素,"家务太重","惰性"也是干扰女性参与商业体育俱乐部的重要因素;工薪阶层是商业体育俱乐部的主要群体;参与商业体育俱乐部的女性中,参加健身健美操课程的人数最多,参加瑜伽课程的排在第2位,参加动力单车课程的人数排在第3位.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辽宁省高校教师的余暇体育行为进行调研。结果表明:辽宁省高校教师余暇体育锻炼的目的是以健身防病、娱乐身心为主选;时间紧张是影响参与余暇体育锻炼的首要因素;体育锻炼内容的选择呈多元化,并男女有别;参加锻炼的形式为个人锻炼、与家人锻炼、参加单位活动等;辽宁省高校教师的体育人口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3.
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目前正成为武陵山片区城市广泛存在的自发性全民健身社会组织,研究该体育社团参与体育锻炼的制约因素可以为民族地区体育事业进步和全民健身发展提供有力参考。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对恩施市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以及不同学历成员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以及学历层次均在锻炼参与制约因素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袁毅  陈马强 《体育世界》2010,(10):82-84
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重庆市残疾人体育健身现状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重庆市残疾人群较低的生活水平和特殊的生理条件,制约了他们的体育健身意识和消费水平。具体表现为:对体育健身不够热衷.参与体育健身主要出于祛除疾病、医疗康复等基本需要;倾向于选择经济投入少、操作方便、运动负荷较小的慢跑、快走及有氧体操等活动;体育人口比例较低等。同时,重庆市残疾人体育健身设施和专业健身指导人员缺乏。残疾人参与体育比赛的机会较少,各级各类残疾人比赛的形式和内容不够灵活丰富等也成为影响残疾人体育健身的重要因素。提出了发展残疾人体育健身事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乡群众体育统筹的最终目标是缩小城乡群众体育之间的差距,让城乡居民享有均等化的体育生活水平,从而实现全民健身的目的。居民的体育参与情况能很好地反映城乡群众体育的统筹情况,对不同社会分层的城乡居民体育参与进行研究,找出社会分层与体育参与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的职业声望、不同收入、不同学历的城乡居民其参与的运动项目有所不同,城乡居民体育参与情况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了全面地描述社会不同群体在体育健身方面的需求,笔者以大连市金州区为调研切入点,选取了六种不同的社会分工群体,调查不同社会群体的体育健身需求与体育投入水平,探讨不同社会群体健身者的体育投入与体育参与之间的关系。调查的内容包含了体育健身投入水平与体育参与态度、体育健身投入与体育参与动机、体育健身投入与参与主体的愉悦感、体育健身投入与体育参与的可持续性之间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7.
汪玉涛 《体育科技》2014,35(4):121-123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成都市残疾人体育健身现状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成都市残疾人学历以初中及以下为主;经济条件较差;对体育健身的态度比较积极;参与体育健身的动机是强身健体、娱乐休闲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体育健身项目以简单易行、容易操作、练习的项目为主;主要健身场所有家里、学校、公园、社区等;经济困难是制约成都市残疾人体育健身的根本原因.提出了成都市残疾人体育健身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杨贵军 《体育科技》2015,(1):101-105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与逻辑分析法对昆明市成年男性群体(主要对象为干部、教师、公司职员、工人、离退休人员)进行健身锻炼项目选择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发现:昆明市成年男性参与体育锻炼,青年男性多安排在下午四点以后和晚上进行,周末参与锻炼相对较为集中人数也多,中老年男性则多安排在早晨、下午或晚饭后进行;在学历结构上,中青年男性多为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其中约有2成具有研究生学历,老年男性相对学历程度偏低,中青年男性群体参与健身锻炼的项目选择较为丰富,老年和离退休男性群体健身锻炼项目选择较为单一固定,但这一群体锻炼意识和持久性较强;中青年群体由于收入水平较一般群体高,可用于锻炼方面的支出相对也多,而且他们获取健身锻炼的信息量大、渠道也多样,所接受健身方面的指导也较广较多;老年男性群体因多种因素和观念的影响,他们用于体育锻炼的消费相对就较少,加之信息获取渠道单一,一些新的知识和健身理念短时间难以接触到,这也是造成这一群体健身形式和内容过于单一的另外一个主要因素。基于现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能为昆明市成年男性健身锻炼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职业女性体育健身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就深圳市职业女性对体育健身的认知程度、参与健身活动方式、健身活动项目选择以及影响其参与健身的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访谈,结果显示:深圳市职业女性在全面认识体育功能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运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对杭州地区成年居民体育健身现状的调查,结果表明:增强体质是杭州地区成年居民参与体育健身的主要目的,健身内容简单,但健身价值,项目选择存在性别和年龄的差异;体育健身参与率低,并具有随意性和不稳定性特点;成年男性体育健身状况好于女性;20~39岁年龄段居民体育健身状况较差;健身意识差,闲暇时间不足是影响杭州地区成年居民体育健身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李小英  燕子 《体育科研》2009,30(6):63-66
通过1194名上海市市民关于锻炼阶段,锻炼乐趣,以及锻炼自我效能的问卷调查。探讨了锻炼对健康生活质量(HRQOL)的影响,以及锻炼各阶段的心理效应变化。结果显示锻炼阶段与HRQOL相关。控制了体重指数(BMI)和锻炼阶段后,锻炼乐趣,锻炼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显著相关。结果不仅有力证明锻炼对HRQOL的影响,还证明锻炼带来的积极心理效应也直接影响HRQOL。从结果可以推测,加强我国居民锻炼行为与相关心理效应可以增强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锻炼阶段,锻炼乐趣与锻炼自我效能是预测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967名大学生的锻炼承诺和锻炼坚持性进行调查,并分析不同体育锻炼情况的大学生在锻炼承诺与锻炼坚持性上的不同,结果表明,锻炼时间、锻炼方式、锻炼效果和身体自我感觉的不同在锻炼承诺和锻炼坚持性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14.
运动减肥对肥胖症患者健康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文鹤 《体育科研》2013,34(1):33-38
目前肥胖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4种:单纯节食,药物减肥,手术去脂,运动减肥。运动减肥以小强度、长时间适宜的有氧运动,消耗体内的脂肪,达到减肥的目的。运动还可以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具有其他减肥方法不可能达到的健康促进作用。文章介绍了运动减肥的3种模式:全封闭式运动减肥模式、运动减肥夏令营模式、公益性运动减肥模式;运动减肥操作常规,包括运动强度的确定、运动负荷试验、运动减肥运动项目的选择、运动减肥持续时间等问题。并通过众多的实验研究证实了运动减肥对肥胖症患者身体形态的改善作用、运动减肥对肥胖症患者脂肪肝的改善作用、运动减肥对血脂代谢的改善作用、运动减肥对肥胖症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运动减肥对肥胖症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致病因子的影响、运动减肥对肥胖症患者炎症因子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运动减肥对肥胖症患者瘦素和脂联素的影响,综合阐述了运动减肥对肥胖症患者健康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学生闲暇体育锻炼行为的阶段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常生  陈及治 《体育科学》2004,24(9):69-73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专家访问等方法,对大学生闲暇体育锻炼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锻炼阶段参加闲暇体育锻炼的频度、时间和强度差别具有显著性;参加体育锻炼后的心理感受与锻炼阶段存在相关;年体育消费水平与参加体育锻炼的阶段存在相关;每周的平均闲暇时间与参加体育锻炼的阶段不存在相关。由此推论,大学生不参加闲暇体育锻炼,非闲暇时间缺乏所致;接受媒体体育信息状况与参加体育锻炼的阶段存在相关。建议重视大学生锻炼后的愉悦感受,在对闲暇体育锻炼行为的干预中,应引导选择集体锻炼形式,促进锻炼氛围的形成,同时,应重视和加强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坚持性。  相似文献   

16.
运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运动锻炼对产妇产后抑郁的干预效果,探索可能产生较大干预效应的运动方案。结果表明:(1)运动锻炼对产妇抑郁呈大效应量干预效果;(2)运动内容对产妇抑郁的干预效应量依次为有氧运动、组合练习、抗阻练习;(3)单次干预时长对产妇抑郁的干预效应量分别为30~40 min亚组、60 min亚组;(4)4-5次/周的干预频率对产妇抑郁的干预效应量最大,且干预效应随干预频率减少而减少;(5)持续3-4周至24周的运动锻炼均对产后抑郁产生了良好干预效应,12周左右运动锻炼的干预效应最好;(6)练习形式对产妇抑郁的干预效应量依次为集体练习、个人练习。结论:(1)运动锻炼能有效改善产后抑郁症状,产后运动可能优于产前运动干预效果;集体锻炼可能优于个人锻炼干预效果;(2)每周锻炼4-5次、每次锻炼持续30~40 min左右、共持续12周左右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更有可能获得改善产后抑郁的理想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以南阳市四所大学的教师为研究对象,对教师体育锻炼行为特征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针对教师参加体育健身锻炼的各项指标,如体育项目、锻炼频次、锻炼时间、锻炼目的、锻炼的因素等方面进行。结果表明,高校教师体育锻炼观念正确、健康,参加体育锻炼目的是提高自身体质,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影响他们参加锻炼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繁重、科研压力大,没有更多的空闲时间进行锻炼,运动场地、体育器材和运动场地缺乏等因素。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规律运动者运动依赖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运动依赖行为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编制运动依赖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并利用该问卷对1 22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影响运动依赖的一般因素有性别、持续运动时间、运动频率以及每次运动时间。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运动强度、自我呈现与社会体格焦虑会直接正向影响运动依赖,自我呈现还会透过运动强度与社会体格焦虑间接正向影响运动依赖。最终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指标几乎全部达到了相应要求,各路径系数、因子载荷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动依赖的产生受到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只有将各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有效预防运动依赖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采用量表法,对中学生领悟锻炼社会支持与锻炼行为之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领悟锻炼社会支持由社会环境支持、物理环境支持、锻炼方案支持三个维度构成;男生身体锻炼的行为态度、行为控制感、行为意向优于女生,初中生身体锻炼的行为态度、行为控制感、行为意向优于高中生,中学生身体锻炼的主观规范无性别和学段差异;中学生领悟锻炼社会支持是预测其锻炼行为的重要指标,它既可以通过主观规范、行为控制感、行为态度影响行为意向,进而影响锻炼行为,亦可通过行为控制感直接影响锻炼行为。  相似文献   

20.
有规律的运动训练是治疗和预防2型糖尿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如何遵循医学治疗和运动训练的科学原理,根据运动对2型糖尿病人产生的影响和变化规律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施治是2型糖尿病运动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运动治疗2型糖尿病还处于泛科学状态,从运动训练学角度科学系统、分析研究2型糖尿病运动治疗的理论与实践在国内外该研究领域还不多见。特别是对影响运动治疗糖尿病效果的多种运动学因素(如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频度/密度、运动时间、运动计划/方案和运动方式等)还缺乏科学的运动训练学分析和系统的理论支撑。由于2型糖尿病运动治疗中医学与运动学结合的综合理论知识体系不健全,针对性、有效性强的2型糖尿病治疗定量个案目前还很难科学确定。本文从运动控制餐后高血糖机理、控制餐后高血糖的运动时间、餐后运动的最佳起始时间以及控制餐后血糖高峰的运动方案入手,就影响运动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的运动时间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旨在为采用运动训练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