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通过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及正常人血清中白介素-17(IL-17)、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 -9)水平,探讨血清IL-17、MMP-9含量变化及其在慢性阻塞型肺疾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对慢性阻塞型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患者各30例,健康对照组28例,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三组人群血清IL- 17、MMP-9水平,并同时测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缓解期患者血浆IL-17、MMP-9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加重期血浆IL-17水平高于缓解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加重期血浆MMP-9水平高于缓解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急性加重期、缓解期患者血浆IL-17与MMP-9水平无相关性P>0.05;急性加重期、缓解期患者血浆IL-17均与FEV1. 0%占正常预计值均呈负相关(r=-0.772,P<0.05;r=-0.49,P<0.05);急性加重期、缓解期患者血浆MMP-9水平与FEV1.0%占正常预计值均呈负相关(r=-0.669,P<0.05;r=-0.537,P<0.05)。结论:IL-17与MMP- 9参与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IL-17、MMP-9的检测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指标变化。方法连续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33例,开始治疗前进行血清IL-6和IL-8浓度检测,并与同期住院27例COPD缓解期患者和31例健康体检者相同检测结果比较。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8和IL-6浓度明显高于COPD缓解期组和对照组,同时COPD缓解期患者血清IL-8和IL-6浓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 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存在明确的外周血IL-8和IL-6水平高强度表达。  相似文献   

3.
张爱丽  杨晶 《医药世界》2007,(9):108-109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患者血清白介素17(IL-17)、白三烯B4(LTB4)含量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变化,并研究其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0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及20例健康成人的血清IL-17、LTB4含量,同时测定出所有受试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17、LTB4水平、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缓解期患者和健康对照者(P〈0.05),COPD缓解患者血清IL-7、LTB4水平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COPD患者血清LTB4、IL-17水平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LTB4、IL-17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缓解期,COPD患者血清IL-17含量与LTB4含量、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呈正相关。IL-17、LTB4可以趋化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浸润呼吸道,在COP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66例,健康对照组52例,分别测定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缓解期及健康对照者血清CRP,IL-6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OPD组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血清CRP,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COPD组急性加重期血清CRP,IL-6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期(P<0.0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组血清CRP,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单一AECOPD组(P<0.01);COPD组急性加重期血清CRP与IL-6呈正相关(r=0.516,P<0.05)。结论:血清CRP,IL-6可以用于AECOPD患者的早期诊断,且对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评估作用;血清CRP,IL-6联合测定对预测AECOPD的严重性和疗效的观察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FD)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可溶性E-选择素(E-selectin)的检测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60例COPD患者、52例急性加重期患者、52例缓解期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ICAM-1和E-selectin水平.结果 COPD组、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CAM-1和E-selecti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缓解期患者血清ICAM-1和E-electin水平明显低于急性加重期(P<0.01);缓解期ICAM-1和E-electi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CAM-1、E-selectin参与了COP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0例急性加重期、30例缓解期COPD患者和25名健康者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8和TNF-a的质量浓度。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患者血清IL-8和TNF-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OPD急性加重期又明显高于缓解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急性加重期组IL-8和TNF-a呈正相关(r=0.631,P<0.05)。结论 IL-8和TNF-a在COPD的发病中可能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OPD患者90例(COPD组),按肺功能结果又分为轻度亚组、中度亚组、重度亚组各30例;另选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中IL-17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各组血清IL-17水平与相应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的相关性;比较2组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COPD组血清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COPD组血清IL-17水平随病情加重而增高,中度亚组、重度亚组血清IL-17水平高于轻度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OPD组血清IL-17水平与FEV1%呈负相关(r=-0.781,P〈0.05)。COPD组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17水平变化可作为判定COPD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吕靖怡  李红霞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6):2429-2430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中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细胞黏附分子-1( ICAM-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80例COPD患者(其中急性加重期47例、缓解期33例)作为观察对象,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ET-1、TNF-α和ICAM-1水平,并分组比较.结果 COPD患者血清ET-1、TNF-α和I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4.896、4.621、4.231,均P<0.05),COPD急性加重期ET-1、TNF-α和ICAM-1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t=3.346、3.525、3.269,均P<0.05).结论 ET-1、TNF-α和ICAM-1共同参与了COPD的发病机制,在气道炎性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一氧化氮(NO)与肺功能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采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缓解期患者和健康者外周血,检测血清CRP、IL-6、IL-8、NO水平,测定肺功能。结果血清CRP、IL-6、IL-8水平比较:急性加重期组明显高于缓解期组,缓解期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血清NO水平和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比较:急性加重期组明显低于缓解期组,缓解期组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COPD急性加重期血清CRP、IL-6、IL-8水平与FEV1/预计值%呈负相关(r=-0.812,P<0.05),血清NO水平与FEV1/预计值%呈正相关(r=0.437,P<0.05)。结论 COPD患者血清CRP、IL-6、IL-8、NO的水平与肺功能及病情变化密切相关,血清CRP、IL-6、IL-8、NO的变化可衡量COPD病情严重程度和判断患者的疗效及预后,CRP可作为COPD早期抗感染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前白蛋白(PA)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62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另外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PCT、hs-CRP和PA水平,观察COPD患者病情与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血清PCT和hs-CRP水平在COPD急性加重期高于缓解期,缓解期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PA水平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低于对照组,急性加重期水平低于缓解期(P〈0.05)。血清PCT和hs-CRP水平随着肺功能分级的升高而升高,而相反,PA水平则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hs-CRP和PA均参与了COPD气道炎症反应,且其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联合检测血清PCT、hs-CRP和PA,对判断COPD的病情严重程度和肺功能受损程度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AT评分对于反映COPD患者病情及评估急性加重的意义。方法选取88例COPD—AE患者,分别于住院时及出院前进行CAT评分,并于住院后行肺功能检测,比较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CAT分值差异,比较低CAT评分组及高评分组FEV1%pred及急性加重频率的区别,观察稳定期CAT值与FEV1%pred及此前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CAT评分显著高于稳定期(P〈0.05)。高CAT评分组FEV.%pred明显低于低CAT评分组,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多于低CAT评分组(P〈0.05)。稳定期CAT评分与FEV1%pred无明显相关性(P〉O.05),但与此前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呈正相关(r=0.72,P〈0.05)。结论结合CAT评分可更好反映COPD疾病全貌,CAT评分可增加COPD—AE诊断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将90例处于急性加重期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疗程为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与肺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PaO2、FEV1/FVC、FEV1/预计值明显上升,PaCO2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VEGF及Ang-2与COPD的相关性,为COPD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COPD患者160例,稳定期120例(轻度、中度、重度各40例)、急性加重期40例,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对照.比较各组血清VEGF、Ang-2水平.结果 COPD稳定期中度、重度患者血清VEGF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随着严重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急性加重期患者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COPD稳定期不同严重度的患者血清Ang-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但各严重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患者则明显高于稳定期各严重度患者及对照组(P<0.05);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低于稳定期轻度、中度组患者及健康对照组(P<0.05),但高于重度组患者.结论 VEGF、Ang-2水平在COPD急性加重患者血清中明显增加,有可能作为COPD急性发作的早期诊断及监测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氨溴索诱导痰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和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氨溴索诱导痰中细胞组分和可溶性介质水平变化,探讨其在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将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40例随机分为氨溴索组和高渗盐水组,每组20例。高渗盐水组雾化吸入3%高渗盐水4ml,氨溴索组给予3%高渗盐水2ml+氨溴索2ml诱导排痰。对比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排痰成功率、痰液中细胞组分及炎性递质含量。测定氨溴索组患者急性加重期、稳定期诱导痰中细胞总数、单核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及其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结果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排痰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溴索组患者急性加重期诱导痰液中细胞总数、单核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8及TNF-α浓度与稳定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溴索组患者痰液中细胞总数、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8及TNF-α浓度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呈负相关(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r值分别为-0.728、-0.793、-0.816、-0.794、-0.605及-0.635、-0.746、-0.721、-0.658、-0.654)。结论氨溴索诱导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阐明老年COPD患者气道炎症的发生、发展及病情检测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的TNF-α、白细胞介素(IL)-8和IL-10水平变化以及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分离COPD急性加重期(n=30)患者治疗前后和健康对照组(n=30)PBM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分泌TNF-α、IL-8和IL-10水平及其与第1秒用力呼吸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相关性。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组PBMC分泌TNF-α和IL-8水平高于治疗后组和对照组(P<0.05),治疗后组高于对照组(P<0.05);而IL-10水平在COPD急性加重期组低于治疗后组和对照组(P<0.05),治疗后组低于对照组(P<0.05)。COPD急性加重期组、治疗后组患者TNF-α、IL-8均与FEV1/pre%呈明显负相关(P<0.05);IL-10与FEV1/pre%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COPD气道炎症与TNF-α、IL-8和IL-10水平不平衡有关,检测COPD患者PBMC分泌的TNF-α、IL-8和IL-10水平可作为判断COPD炎性反应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肌酸激酶与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58例COPD患者根据其营养状况分为营养不良组(n=30)和非营养不良组(n=28),检测并比较两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结果:营养不良组患者血清CK水平明显高于非营养不良组(t=3.925,P〈0.01),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CK水平与PaO2水平呈直线负相关(r=-0.608,P〈0.01)。结论:CK水平对营养状况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朱云雀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3):26-27,30
目的 分析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所致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 将2012年1月~2013年6月来本院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所致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38例,在此基础上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呼吸困难基础指数(BDI)、生活质量(SGRQ)评分和住院时间;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呼吸困难症状: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气(PaO2、PaCO2)。结果 治疗7d后,观察组的BD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SGR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1、7天后,观察组的呼吸频率、心率和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所致呼吸衰竭的效果好,患者的呼吸困难和生活质量能得到更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3(IL-13)和白细胞介素17A(IL-17A)的水平变化,探讨IL-6、IL-13和IL-17A在COPD急性加重期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上海市静安区市北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COPD急...  相似文献   

19.
夏婧  周影娜  张湘燕  张程 《贵州医药》2011,35(8):691-694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 )水平,对IL-17,MMP-9在COPD中的变化及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45例(COPD组),并按肺功能分级分为Ⅰ级(轻度组),Ⅱ级(中度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