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广东省水资源特性 全省土地面积21.2万km~2,多年平均河川径流总量为2110亿m~3,径流深995mm。另有珠江、韩江、鉴江、和九州江等主要河流从外省、区流经我省出海的客水3,851亿m~3。全省浅层地下水约占河川径流总量的18%,即约379亿m~3;基本上是由地表水补给的。深层地下水约为415亿m~3。故地下水总量为794亿m~3。全省水资源总量为2,525亿m~3  相似文献   

2.
张家口市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属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据河北省1994年水资源成果资料,张家口市水资源总量,5.32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700m~3,为严重缺水城市。张家口市有3个水源地,北水源、南水源和腰站堡水源,其供水能力分别为10万m~3/d,5万m~3/d,15万m~3/d,各水厂取用的是由降水和河流渗补给的地下水源。但张家口市地下水水质较差,主要是地下水基本含量溶解性总固体和总硬度超标,造成水质为极硬水,盐碱度较大;另外地下水已受到污染,特别是硝酸盐氮含量在市区内一直很高。  相似文献   

3.
1地下水资源状况1.1地下水资源及分布特征根据河南省新一轮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全省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多年平均为164.58亿m~3,约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40%,其中山区为38.87亿m~3,平原为131.77亿m~3,二者重复量为6.06亿m~3;浅层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多年平均为163.00亿m~3,其中山区为28.47亿m~3,平原为134.54亿m~3;深层承压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为10.47亿m~3。按地下水类型分,在全省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中,松散岩类孔隙水占77%,岩溶裂隙水占12%,基岩裂隙水占11%。  相似文献   

4.
冉渡滩水库是一座以供水和灌溉为主,兼顾发电的Ⅲ等中型水库。本文对取用水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坝址以上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7.14亿m~3,工程设计供水及灌溉总水量9400万m~3,河道内水力发电供水4.66亿m~3/a,取水量5.6亿m~3/a,占多年平均来水量的78.40%;水库取用水量适当,取水可靠性高,水源水量水质均有保障。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建平县青峰山乡拟建水源地,文章依据现场勘探孔的资料和抽水试验资料,选择适合的计算方法,通过参数计算,均衡区确定,计算得到该水源地范围内地下水储存量为235.8万m~3/a。同时,通过对该开采区地下水径流量、降水补给量、地下水消耗量的计算,采用水均衡法,计算得到50%、75%和95%保证率下的地下水补给量分别为406.3万m~3/a、347.8万m~3/a、289.2万m~3/a,均衡差分别为381.4万m~3/a、322.9万m~3/a、264.3万m3/a。该结果为水源地开发、水资源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正1流域概况开都河流域位于天山南坡,塔里木盆地北缘,是巴州产水量最大,雨雪混合补给的河流。河流全长560 km,源头至呼斯台西里以上为上游;峡谷段至大山口水文站(为出山口)以下约20 km到达灌区首端——开都河第一分水枢纽,为中游;该点以下至宝浪苏木为下游。开都河多年平均径流量26.27亿m~3,多年平均流量92 m~3/s。水量70%来自融雪和地下水的补给,年际变化不大,占焉耆盆地地表总  相似文献   

7.
白平  朱伟  杨鹏 《水资源保护》2015,31(2):65-69
通过物探、钻探手段对沭河盆地的水文地质结构、补径排条件进行研究,建立水文地质模型,并利用GMS数值模拟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地下水开采潜力及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沭河盆地含水层分布具各向异性,按含水层厚度可划分为两个富水区;地下水补给来源以大气降水和河流侧渗补给为主,排泄途径主要为人工开采,地下水正均衡2 312.85万m3/a;经模拟不同开采情况下地下水变化情况,确定莒县沭河盆地地下水开采潜力为6.1万m3/d;地下水水质达到Ⅲ级及以上标准的区域占总面积的71.4%,基本满足供水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济南趵突泉泉域强渗漏带的特征,采用野外试验、遥感解译及电法勘探等方法,分析了洼地型强渗漏带店子—二仙强渗漏带第四系覆盖层厚度、植被覆盖度及渗漏量等,结果表明:店子—二仙强渗漏带东部地势高于西部地势;第四系覆盖层厚度较薄,为0~9 m,下部为基岩界面,地下水补给能力较强;植被覆盖情况较好,以高覆盖度、中覆盖度和中低覆盖度植被覆盖为主,占整个流域面积的84.84%;完全自然条件下,小流域多年平均地下水渗漏补给量为330.26万m~3/a,现状开发利用条件下地下水渗漏补给量为246.41万m~3/a,现状建设条件下地下水渗漏补给量减少83.85万m~3/a,减少量占自然条件下地下水渗漏补给量的25.4%;开发建设对地下水渗漏补给量有一定影响,应采取污染源控制、生态补源、海绵城市建设等措施保证强渗漏带内的渗漏量不减少。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数值模型中边界侧向补给量的精确性是决定模型可靠性的重要因素,进而也影响地下水数值模拟结果和预报结果的可靠性。为提高银川平原地下水数值模拟的精度,采用水文分析法提取贺兰山东麓子流域面积,由前人不完整统计的雨洪量与子流域面积资料,类比推算贺兰山东麓雨洪水入渗量,并与遥感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流域水文分析的计算结果为4 828.3万m~3/a,基于遥感的计算结果为6 208.6万m~3/a,取二者平均值5 518.5万m~3/a作为地下水模型中山前侧向补给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地面硬化率过大切断了大气降水对地下水垂直补给,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在多光谱遥感估算地面硬化率研究的基础上,引入伪绿化率的概念,估算了地面硬化率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并分析了地面硬化率与径流量的关系。以郑州市金水区为实例,通过计算得出所调查的区域建设后径流量增大,地表径流增量约为建设前径流量的1.9倍,年平均大气地下水补给损失量占建设前补给量的85.3%~87.1%。遥感估测得出实际地面硬化率约为58.3%,伪绿化率约为20%,地下水补给损失量约为210万m~3,与实际踏勘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11.
针对滨海含水层的复杂性,以北部湾经济区合浦盆地地下水资源应急潜力评价为例,通过概化出合浦盆地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采用SEAWAT模块建立了合浦盆地变密度地下水流与溶质运移三维耦合数值模型。在对模型进行识别、验证的基础上,假设2025年10月出现极端干旱,在保证不发生海水入侵的条件下,获得了度过整个枯水期各水源地地下水资源应急潜力。结果表明:合浦盆地地下水资源应急潜力为83.13万m~3/d,集中开采区中心地下水水头下降3~8 m, 2 a后水位基本恢复;集中开采区降落漏斗远离海岸线,不受到海水入侵的影响。该方法将滨海水源地地下水应急供水预测和盆地的水文地质结构及当地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起来,为合浦盆地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应急能力建设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吐鲁番盆地地下水水位变化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基于吐鲁番盆地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特征,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和标准化系数分析了各因素对地下水位的影响特征,提出了吐鲁番盆地平原区地下水水量水位控制指标.结果 表明地下水开采量、田间灌溉入渗补给量和渠道渗漏补给量对地下水位的影响较大,并且确定了地下水开采量...  相似文献   

13.
太原盆地地下水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分析太原盆地松散沉积层水文地质条件及钻孔资料(343个)的基础上,确立盆地地下水三维流动特征,建立太原盆地松散沉积层的地质结构模型、地下水的三维流动数学模型,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再现了太原盆地地下水流动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太原盆地地下水多年平均补给量在8亿m3左右,近10年每年平均超采量在0.8亿m3左右。  相似文献   

14.
刘海  沈军辉 《人民长江》2018,49(8):49-54
阜阳市由于大量集中开采深层孔隙水导致了区域内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如地下水降落漏斗、地面沉降等。为了更合理地利用深层孔隙水以及开展地面沉降防治方面的工作,根据阜阳市1989~2008年20 a均衡期内的地下水开采量以及地面沉降的统计数据,利用水量均衡法对开采条件下深层孔隙水的水资源量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20 a的均衡期内,开采的深层孔隙水为7.5×10~8m~3,黏性土压密释水量(Q_压)为3.88×10~8m~3,其占比为51.73%,可以看出这是产生地面沉降的直接原因;越流量(Q_越)为3.18×10~8m~3,其占比为42.40%;弹性释水量(Q_弹)为0.44×10~8m~3,占比为5.87%。与多年开采总量8.78×10~8m~3相比,差值为1.28×10~8m~3,误差为14.58%(其误差应为侧向补给量所导致)。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应制定控制地面沉降等地质环境方面问题的管控措施,合理激发浅层地下水对深层地下水的越流补给;同时应增加越流量在地下水开采资源量中的所占份额。  相似文献   

15.
玛纳斯河流域山前平原区地下水资源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是玛纳斯河流域山前平原区的主要供水水源,该区内地下水资源动态变化的研究对于指导当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在收集流域多年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水均衡法评价了地下水资源量和构成,剖析了地下水资源及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地下水均衡状态由正均衡演变为负均衡,地下水储存量在逐渐减少;地下水资源构成发生了变化,河道渗漏补给量、田间灌溉入渗量及渠系渗漏补给量占总补给量的比例分别由20世纪80年代的23.69%、12.03%、37.74%降低为21世纪10年代的18.36%、11.46%、36.91%,人工开采量占总排泄量的比例增加了42.94%;(2)地下水位动态监测资料表明,地下水位年内动态与河流流量、农田灌溉及地下水人工开采紧密相关,年际动态表明地下水位在过去21年内呈下降趋势,且冲洪积扇地下水位下降速率大于细土平原;(3)渠系硬质化、大面积引河水灌溉以及人工开采的增加是地下水资源量组成改变和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驱动力。该研究为玛纳斯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6.
引黄水量是银川平原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来源,为了分析银川平原地下水位对黄河水量统一调度的响应,采用趋势分析、R/S分析及Arc GIS地理空间分析等方法,解析1995-2019年银川平原地下水埋深的时空变化特征,并以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后的引黄水量变化为主,对影响地下水位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甄别。结果表明:银川平原地下水埋深在2001-2019年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由2001年的1.4 m增加到2019年的2.3 m;采用R/S分析法计算地下水埋深月平均值时间序列的Hurst指数为0.78,表明地下水埋深动态序列具有持续性;空间上以银川市和石嘴山市为中心,地下水埋深不断增大,其中又以银川市地下水埋深增加幅度最大; 2001-2019年的地下水年均埋深与引黄水量间呈显著相关,引黄水量的减少是导致地下水埋深增加的主要原因。研究厘清了银川平原地下水埋深与引黄水量间的关系,为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东北部分地区水资源不足问题,以长吉经济圈为例,为实现该地区未来20年的水资源合理分配与调度,以2015年为基准年,采用灰色关联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2020及2030规划水平年进行需水量预测,分别提出供水效益最大化、经济效益最大化以及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双指标约束控制下的三种不同水资源配置方案,并利用MIKE BASIN建立水资源配置模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在考虑河道生态基流量的基础上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双指标的方案可以满足研究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长期用水需求;到2020年研究区总需水量为29.461×10~8m~3,只有吉林市工业缺水2 397×10~4m~3;2030年总需水量为33.122×10~8m~3,此时长春市工业、九台工业、双阳农业和工业、公主岭工业以及吉林市的工业和农业均存在少量的缺水,缺水量分别为750×10~4m~3、320×10~4m~3、228×10~4m~3、152×10~4m~3、460×10~4m~3、4 280×10~4m~3、1 070×10~4m~3,但相较于优化配置方案前已大大减少了缺水量。研究成果对该区未来20年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政祥  张晶 《人民长江》2018,49(12):49-54
根据2016年《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水资源公报》,对长江流域的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 2016年长江流域的年降水量为1 205.3 mm,较常年值偏多10.9%;② 地表水资源量为11 796.7亿m3,比常年值偏多19.7%;③ 地下水资源量为2 706.5亿m3,比1980~2000年的平均值偏多8.6 %;④ 水资源总量为11 947.1亿m3,比常年值偏多20.0%。分析还表明:2016年长江流域的降水、径流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鄱阳湖水系、湖口以下干流和太湖水系,3个区的降水、地表水资源量较常年偏多20.0%,40.0%以上;湖口以下干流和太湖水系的降水、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均居其区域系列第1位;降水及地表水资源量的年内集中度也比常年高。  相似文献   

19.
太湖流域省际边界地区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评价太湖流域省际边界地区水环境状况,分析区域污染源情况。在此基础上,采用水量水质模型核算该地区水功能区纳污能力。结果表明:该区域现状COD、NH3-N污染负荷量分别为11.07万t/a7、124 t/a,而该区域COD和NH3-N的纳污能力分别为8.07万t/a和4 009 t/a,现状COD和NH3-N的污染负荷分别是水域纳污能力的1.4倍和1.8倍,超过该区域水环境的承载能力。最后确定了污染物限制排污总量,提出了水资源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杨烨 《水资源保护》2005,21(2):76-78
介绍了运城市解州镇的自然地理和地质概况、地下含水介质特征、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分析了该区地下水水质现状及特征。针对出现的地下水水质污染和恶化的现状,提出了防治措施:控制开采量和开采地段,控制工业废水排放,加强地下水监测和水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