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30余年来,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为长江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环境影响评价、水功能区划分、水资源论证、入河排污口论证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开创性工作。在国家一些重大工程中承担并完成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近年来,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还承担并完成了大量国家"863"、"973"、"948"、"十一五"科学发展支撑项目,以及水利部现代水利科技创新等重点项目。在对多年来所开展的重大科研项目和应用成果进行总结的同时展望未来环境保护科研事业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2.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30余年来,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为长江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环境影响评价、水功能区划分、水资源论证、入河排污口论证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开创性工作。在国家一些重大工程中承担并完成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近年来,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还承担并完成了大量国家“863”、“973”、“948”、“十一五”科学发展支撑项目,以及水利部现代水利科技创新等重点项目。在对多年来所开展的重大科研项目和应用成果进行总结的同时展望未来环境保护科研事业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3.
保护与发展 机遇与挑战-长江水资源保护30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翁立达 《人民长江》2008,39(23):4-7
我国开展环境保护事业始于1975年,经过30余年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进步。1976年初,经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和水利电力部批准,长江水资源保护局正式成立,从1978~2002年,又相继成立了长江水资源保护科研所和长江流域监测中心,至此,以技术支撑的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回顾了30余年来,长江水资源保护工作在水资源保护法规、水资源保护规划、水资源保护管理、水资源保护科研、水环境监测、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就目前所面临的形势任务以及未来发展,对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进行了前瞻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是我国第一个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机构,自成立以来,本着求实敬业的优良工作风范,依靠科技创新,在水资源承载能力、水环境安全保障、环境影响评价、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政策法规等领域承担了大量科学研究工作,作为主要研究机构,参与了三峡、南水北调等大型及特大型工程的环境保护研究工作,为整个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利用、开发和管理提供了科学决策支持。随着国家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视,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将一如继往地开展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争创国家一流的水资源保护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5.
王孟 《人民长江》2015,46(19):75-78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是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命脉,保护好长江水资源,不仅是长江流域4亿多人民的福祉所系,也关系到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在分析近30 a来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环境变化关系的基础上,讨论了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翁立达 《人民长江》1995,26(9):63-67
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对长江的水资源保护极为关注,1976年成立了长江水资源保护局,1978年成立了长江水资源科学研究所和长江水质监测中心,水资源保护管理机构、体制和法规不断完善,随着水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的提高,监测内容也越来越广泛。本文重要介绍长江水资源保护规划,水环境监测、科学研究和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所完成的大量工作和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是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成立40周年。1976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和水利电力部联合下文,成立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40年来,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积极践行中央水利工作方针,认真贯彻落实水利部及长江委党组治水兴水决策部署,全面履行法律赋予的流域水资源保护职责,以保护长江为己任、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能力建设为保障,逐步建立起水资源保护管理体制机制和技  相似文献   

8.
胡向阳 《人民长江》2013,44(10):10-14
简要回顾了新一轮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编制的背景和过程。介绍了规划的关键技术线路和主要成果,包括:流域基本资料的收集整理;经济社会发展对长江治理开发与保护要求分析;长江治理开发与保护功能分区及控制性指标体系的提出;防洪减灾、水资源综合利用、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流域综合管理等四大体系规划编制。总结了规划在治江理念、规划思路等方面的特点。规划的实施将有助于发挥长江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功能,改善长江生态功能,开创流域水利发展改革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2008年8月4~5日,长江水利委员会在武汉主持召开了长江流域综合规划修编第一次成果汇总会。会议听取了长江委长江设计院编制的《长江流域控制指标专题研究》、《长江干流河段功能区划专题研究》报告,长江流域供水、灌溉、治涝3个专业规划的汇报,以及长江委水保局关于岷江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报告的汇报。本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长流规修编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0.
洪一平 《人民长江》2011,42(2):8-11
回顾了“十一五”期间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行政管理、水质监测和水资源保护科研取得的成绩;分析了新时期长江水资源保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结合长江水资源保护新的要求和任务,提出了“十二五”时期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思路与工作重点,强调要做好以下工作:强化监管措施,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健全水功能区考评和入河排污口监管体系,严守纳污红线;改善流域层面配套法规,健全水资源保护管理机制;推进信息化建设和新技术应用,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继续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提升技术支撑能力;优化监测站网,建立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相适应的监测体系;以重点区域试点为基础,积极推进水资源保护工程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1.
长江流域水资源质量公报发布系统是长江流域水资源监控信息平台的一个重要子系统,系统着重对水质公报信息进行地图发布和综合展现,为水资源相关管理部门、科研设计规划部门及社会公众提供流域水资源质量公报地图查询综合服务,更好服务于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在分析流域水资源质量公报发布信息化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建设的技术路线、总体架构和信息展现方案,并进行了系统功能设计,实现了流域水资源公报地图发布和综合查询。系统的建成将有效辅助长江流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为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提供先进科学的数据与技术支撑服务。  相似文献   

12.
为了应对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保护面临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对所涉及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新时期下的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保护需要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水问题治理目标和模式,其中涉及到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多因素影响下四水问题耦合驱动机制、水环境与水资源开发保护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四水问题多维系统治理与保护技术及集成方法和协调多利益主体的水资源多目标协同保护与开发管理体制机制。对上述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进行了解析和阐释,总体而言需要从理论、技术和管理等多个层面进行解决。研究成果可为长江大保护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邱光胜  王波  黄俊 《人民长江》2017,48(11):11-15
从长江流域水质现状、入河污染物排放基本情况及国家关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总体要求出发,分析了长江水资源保护面临的形势;从长江入河排污口区划、审批、监管及基础工作方面,对入河排污口管理现状进行了简要总结,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基于长江入河排污口管理面临的形势,提出了长江委强化长江入河排污口管理的总体思路和重点工作,可以为新形势下做好长江入河排污口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长江流域水资源监测实践及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琼  梅军亚  杜耀东  元浩 《人民长江》2017,48(19):12-15
为了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的建设,提高对水资源监测管理工作的服务能力,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夯实了长江流域水资源监测工作的基础,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监测方面的能力。以长江流域水资源监测管理为例,分析了长江流域水资源监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面对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下的水资源监测管理,通过实施技术装备、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省界等重要控制断面的监测管理,取水户的监督管理,水资源监测信息发布等信息管理,制度、规范等技术文件的管理,建立了长江流域水资源监测一体化管理体系,从而加强了水资源监测管理工作,满足了长江流域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需要。同时还总结了利用管理体系对水资源实施有效管理所取得的成效,这些对我国水资源监测管理而言,可谓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15.
马建华  雷静 《中国水利》2011,(23):115-117
《长江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是长江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指导性文件,是今后一个时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与管理及水害防治工作的重要依据.该规划在充分调研长江流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对长江流域水资源供需情况进行全方位分析,理清了长江流域水资源配置的思路,并深刻认识长江流域水资源配置格局,从而提出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经过了近5年的生态环境整治和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长江水资源开发保护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过去40多年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根除,长江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也制约了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双赢”是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新要求和新挑战。通过辨识绿色发展视域下长江水资源开发保护中存在的不足,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为指导思想,围绕“高效、适度、平衡、和谐”的目标,提出适应于绿色发展需求的长江水资源系统性保护的主要任务与重点工作,以期为探索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径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围绕淮河、巢湖及长江中下游水患治理中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回顾了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建院70年来的发展历程;从岩土力学与渗流计算理论、水工结构与力学性能、水文统计理论与水文实验学科、河湖演变与综合整治、节水减排控污与农田水利综合治理、河湖监测预警与水利工程联合调度等6个方面系统回顾了该院70年来攻克的关键治水难题,以及在土体性能测定、渗流计算理论、水文统计理论、河湖演变机理、农田排水指标、河湖监测预警等方面取得的丰硕学术成就;展望了新形势与新要求下江淮治水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建设平安美丽安徽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8.
陈琴 《人民长江》2016,47(9):3-7
习总书记有关长江经济带建设系列重要讲话,强调要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对长江水资源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新形势下,如何协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充分发挥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使母亲河永葆生机和活力,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分析了长江水资源保护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通过梳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新时期长江水资源保护工作的思路和举措。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了长江科学院流域水环境研究所创建十年来的发展历程,系统总结了10 a来的主要进展和创新成果。①建立了功能齐全的水环境及水生态实验室,通过国家计量认证体系的指标有130余项,覆盖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规定的109项指标,建成了先进的流域水环境数值模拟平台,建成了河湖生态修复技术中试试验场;②特色研究成果包括:基于水沙过程的多面源营养物质输移机理与生态防治、水沙调控下大型水库磷输送特征、长江流域典型水域特殊污染物赋存特征及生态风险、长江源区主要鱼类栖息地形成机制、高原河湖水环境变化特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分析和保护管理、农村水电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与对策、河湖水系连通的生态水文过程模拟和风险评价等;③主要的技术成果包括:湖库富营养化水体移动式水质净化系统、微电流电解抑藻技术、镉污染土壤生态水利修复技术、农村分散式供水的微电流电解灭菌技术、选铜尾砂改性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等。最后,分析了水环境研究所发展中存在的不足,针对新时期面临的形势,对下一步研究重点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长江采砂与流域统一管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以来,长江水利委员会在长江干流河道采砂管理上采取了多种措施,切实履行了国家赋予的职责,在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公认的成效.但由于现行流域管理的体制性制约,现实中也出现了一些管理上的滞障.要想切实加强流域统一管理,真正发挥流域管理的宏观调控作用,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须改变流域管理机构作为派出机构的法律定位,实行委员制,赋予其切实的决策权和实质的监督权、执法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