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脑梗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求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脑梗塞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9年10月2003年12月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脑梗塞的病例43例,总结其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及预示征象。结果 本组病例出院时按COS标准评价:良好11例,中残8例,重残14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7例。结论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容易发生脑梗塞,外伤早期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要注意防治脑血管痉挛,避免其进一步演变为脑梗塞;在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出现脑梗塞的征兆并及时处理;外伤后影象学检查发现颅内血肿,脑挫裂伤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同时存在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行CT复查;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梗塞时多显示其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脑梗塞的CT表现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继发外伤性脑梗塞的CT诊断价值及最佳复查时间。方法 20例颅脑损伤患者首次CT检查后,分别与2、5、7天CT复查扫描,结合临床分析外伤性脑梗塞的CT表现。结果 外伤性脑梗塞在颅脑外伤后3天的出现率约为50%,继发于脑挫裂伤,脑出血,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颅骨骨折;7天以内的发现的梗塞占80%。结论 颅脑损伤继发外伤性脑梗塞的最佳复查时间为7天以内,外伤后及时复查CT是确诊外伤性脑梗塞的可靠手段,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并分析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进展。方法:选取的74例外伤性脑梗塞患者均在2011年2月-2012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并将其均分为对照、治疗两组,各采用常规阿司匹林、抗凝治疗与常规基础上辅以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30d后观察两组的疗效,并根据伤后1年时预后评分。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远高于对照组(75.7%)。且不良反应少;而1月后治疗组预后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依达拉奉辅以降纤酶联合治疗外伤性脑梗塞死,其疗效较好,且起效快、安全、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耿立恒 《中国保健营养》2012,(16):3161-3162
目的探讨适合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诊断以及亚低温疗法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收集37例外伤性脑梗塞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表现,以及对其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式及效果。结果采用亚低温方法治疗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表现为神经功能评分和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讨论亚低温疗法对于治疗外伤性脑梗塞具有显著优势,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可有效治疗大面积脑梗塞,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儿童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断治疗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儿童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病机制,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预防并发症,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通过MRI、CT的检查证实为外伤性脑梗塞,总结11例该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 儿童外伤性脑梗塞多发生于一侧基底节区,以左侧多见,主要临床特点为外伤后伴有或不伴有短暂意识丧失,伤后1~24 h出现肢体瘫痪,其CT表现常迟于临床症状、体征的表现,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本病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CT或MRI复查能提高本病的诊断率,药物及对症综合治疗能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王宝忠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1199-1199
脑梗塞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主要的患病人群是老年人,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所增高,且有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且青年脑梗塞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地增高.脑梗塞相对于心肌梗塞,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及复发率高的特点,现已经成为国内患者三大死亡的原因之一.对脑梗塞要做到早期检查、早预防,一旦发生要给予及时地急救治疗.2009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科收治了135例脑梗塞患者,经过相关的诊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治疗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7年7月至2012年3月接收住院的颅脑损伤患者984例,其中并发外伤性脑梗塞患者45例,按入院先后次序分成两组,治疗组23例,对照组22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30mg,每日两次,14天为一疗程,分别计算入院后第14天,第28天ADL及ESS评分,疗效判定采用ESS的增分率来判定.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14d、28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疗效判定:治疗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及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外伤性脑梗塞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李献莹  田思文 《工企医刊》1996,9(1):100-101
大面积脑梗塞发病急,病情危重,短时间内可发急剧的变化,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特点。我科自1991年3月至1994年12月共收治大面积脑梗塞患者20例,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脑梗塞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变,合理的药物治疗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我们在改善脑循环的基础上,使用脑复康治疗脑梗塞病人取得满意效果。 一、对象及方法 1.对象 我院2000年5月至2001年12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84例,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均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变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患者84例,年龄在43~76岁,平均年龄62.5岁,其中男50例,女34例;病程均在1~3天。患者的神经功能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在外伤后脑梗塞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在我院收治的42例外伤后脑梗塞患者中,16例采用常规治疗,2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灯盏花素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常规治疗组,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外伤性脑梗塞患者的治疗中使用灯盏花素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婴幼儿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诊断价值及预后。方法:对21例婴幼儿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患儿的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治疗后的15例患儿进行随访。结果:本组头部MRI检查19例患儿均有异常改变,CT检查13例异常,均保守治疗。结论:烦躁、偏瘫或肢体无力、面瘫、癫痫是婴幼儿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的突出症状;头部MRI或CT的异常征象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改善本病预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外伤性脑血管痉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比研究,将180例外伤性脑血管痉挛患者,按程度分为轻、中、重组,每组再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相同的脱水、脑脊液置换等治疗和对症处理;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30 mg,2次/日,静脉滴注,连用14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依达拉奉对于轻度脑血管痉挛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重组,对脑血管痉挛缓解及外伤性脑梗塞发生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3月后GOS评价,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 依达拉奉早期应用治疗外伤性中重度脑血管痉挛有明显临床疗效,可降低外伤性脑梗塞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22例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发生大面积脑梗塞的原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对22例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疗措施.[结果]按Gos标准评价,恢复良好4例,中残5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6例.[结论]外伤性脑梗塞与严重脑组织挫伤、局部血管机械性受压、严重颅高压血液流变学改变、血管内膜机械性损伤等等因素密切相关.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大面积脑梗塞病情危重,预后较差,尽早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15例诊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在临床上比较少见,但这些病例大都伤情严重,治疗效果不理想,预后不良,引起了大家的重视。我院自2000年~2002年诊治重型颅脑损伤300余例,其中遇到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15例,现将临床特点及诊疗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35岁~78岁,平均47岁。脑挫裂伤5例,颅内血肿10例,3例是在伤后入院时进行CT脑扫描检查时发现的,12例是在手术后第1天进行CT脑扫描检查时发现的。CT片中发现除脑挫裂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为急性脑梗塞患者开展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联合治疗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入院时间顺序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7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分别平均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单纯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干预,观察组联合开展静脉溶栓及介入治疗干预.对比两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血清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于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将我院治疗的48例外伤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分析,从而对患者的发病特点、治疗方法以及治愈后的反应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根据GOS恢复标准对于这48例患者进行治疗结果评定,其中恢复良好的患者15例,治疗后中度残疾患者18例,治疗后重度残疾患者6例,植物人状态生存患者3例,治疗无效死亡患者6例。结论:根据临床分析,治疗过程中应该积极治疗原发伤,维持正常的血容量。在防止外伤心脑梗塞时应用钙离子拮抗剂。  相似文献   

17.
胡永杰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1893-1893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塞患者的效果.方法 从我院2012年4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中挑选7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脑梗塞的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塞患者的病情恢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CT诊断早期脑梗塞的应用效果与可行性.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早期脑梗塞患者,20例患者均接受CT扫描检查.对早期脑梗塞患者的病变血管分布情况和CT血流动力学差参数进行观察.结果:20例患者中以左侧大脑区域脑血管阻塞最多,为40.00%,其他依次为右侧大脑区域(25.00%)、基底节区域(15.00%)、桥脑区(10.00%)、小脑区域(10.00%);脑梗塞区和半暗带区与健侧正常对照区对比脑血流流量、脑血流容量、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在早期脑梗塞诊断中采用CT检查的应用效果确切,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老年人脑梗塞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在众多的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中,糖尿病作为脑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1],糖尿病性脑梗塞正在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现将我院1995年1月~1999年10月诊治的52例老年人糖尿病性脑梗塞报告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对提高出院后脑梗塞病人康复的意义。方法采用历史对照法将2005年2月~2005年12月期间的112例脑梗塞康复期病人分为两组,2005年2-5月为未家庭护理组53例,2005年6-12月为家庭护理组59例,分别对两纽病人的功能恢复和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出院6个月后,家庭护理组与未家庭护理组的症状改善和复发情况经X2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家庭护理组优于未家庭护理组。结论家庭护理延续了康复期脑梗塞病人从医院到家庭支持护理,有效地促进了脑梗塞康复期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