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观察毫火针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0例脑卒中后SHS患者作为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毫火针治疗,共治疗1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肩手综合征评分量表(SHSS)对患者进行评价,并计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和观察组的VAS和SHSS得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FMA得分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毫火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SHS疗效较好,相关结果期待将来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毫火针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0例脑卒中后SHS患者作为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毫火针治疗,共治疗1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肩手综合征评分量表(SHSS)对患者进行评价,并计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和观察组的VAS和SHSS得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FMA得分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毫火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SHS疗效较好,相关结果期待将来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SHS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肢体康复训练以及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头穴透刺治疗,两组均每日1次,共治疗14次。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肩手综合征评分、疼痛评分、运动功能评价及临床疗效的改善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SHSS、VAS评分明显降低,FMA评分增高(均P0.05),且观察组SHSS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SHS患者为88.8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头穴透刺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稳定,能够明显改善SHS患者偏瘫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平衡针联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平衡针联合Bobath治疗,对照组仅采用Bobath疗法治疗,均治疗4周。在治疗前后评估VAS评分、水肿评分、上肢FMA评分、BI评分、肩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愈显率为48.4%,对照组愈显率为2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度、VAS、水肿、FMA、BI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平衡针与Bobath疗法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中风后肩手综合症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全经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全经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简化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分(VAS)和水肿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FMA、VAS及水肿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FMA、VAS及水肿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经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是一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上肢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上肢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电针治疗,2组均进行30 d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2组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疼痛数字评分法(NRS)以及症状(活动受限、肿胀程度)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75.00%(P<0.05)。2组治疗后NRS、SHSS、症状(活动受限、肿胀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FMA评分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NRS、SHSS、症状(活动受限、肿胀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上肢康复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患肢功能,减轻疼痛,缓解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筋排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I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采用肩部经筋排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手功能视觉模拟评分(VAS)及Fugl-Meyer评分(FMA),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及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及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为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筋排刺配合康复训练是一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浮针联合上肢主被动康复训练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浮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用上肢主被动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每天1次、每周6次,浮针在康复训练基础上隔天进行,每周3次,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于入组前、治疗后采用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上肢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进行评价,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SHSS、VAS、FMA、MAS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结论:浮针联合上肢主被动康复训练对肩手综合征患者疗效确切,可推广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刺疗法。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肩关节活动度总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肩手综合征疗效较好,可提高肩关节活动度,减轻痛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药配合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以针药配合功能训练,对照组予以功能训练。治疗前后采用手部肿胀程度测量、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肩关节活动度量表、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量表对患者的手部肿胀、疼痛、肩关节活动度及上肢运动功能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能不同程度地减轻手肿及疼痛,扩大肩关节活动度和改善上肢运动功能(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配合功能训练综合疗法可提高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优于单纯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11.
刘海飞  宋丰军  李灵浙  夏小云 《新中医》2020,52(21):103-106
目的:观察阳经经筋排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 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给予阳经经筋排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2 组均治疗1 个月。评价2 组治疗效果,观察2 组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手掌厚度、Fugl-Meyer 评定量表(FMA) 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水平的变化情况,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7%,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旋前、旋后范围均增大(P<0.05),观察组上述各项肩关节活动度指标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手掌厚度、FMA 评分及VAS 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2 组血清IL-6、hs-CRP 及TNF-α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经经筋排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上肢运动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早期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64例缺血性中风早期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采取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刺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肩关节活动度、水肿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6%,明显高于对照组78.1%;治疗组VAS评分(4.3±0.9)分,明显小于对照组VAS评分(6.0±1.2)分;治疗组的肩关节活动度总分(43.3±7.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1.2±6.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水肿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中风早期肩手综合征进行针刺与康复训练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肩关节活动度,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眼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18例缺血性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和眼针组,各59例,在患侧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常规针刺组选取肩髃、肩髎和肩贞等进行常规针刺操作;眼针组取穴心区、肾区、下焦区、上焦区、肝区与脾区,两组均治疗1个月。以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简化麦吉尔疼痛量表(McGill)、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和相关理化指标作为观察指标并比较,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肢体疼痛症状、损伤程度、综合运动能力和各指标变化情况,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PRI、VAS、PPI及SHSS评分均明显下降,FMA评分升高,中医症状积分均降低(P0.05),且眼针组较常规针刺组各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均上升,P物质(SP)及血浆缓激肽(BK)均呈下降趋势(P0.05),且组间比较,眼针组各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眼针组和常规针刺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8.14%(52/59)和74.58%(44/59),眼针组临床疗效更好(P0.05)。结论:眼针联合康复训练疗法可以明显改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肢体疼痛,提高患者上肢活动度,恢复上肢运动能力,优于传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疗法,对于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镜像疗法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电针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和Fugl-Meyer评测法(FMA)评分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和FMA评分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和FMA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6.7%(P0.05)。结论在西医基础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同时,电针联合镜像疗法能明显减轻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疼痛和促进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推拿联合康复训练)和对照组(仅康复治疗),共治疗28 d,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联合康复训练可减轻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疼痛,提高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改善上肢的运动功能,具有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海桐皮汤配合康复训练防治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加用上海桐皮汤治疗,比较两组发生肩手综合征的情况以及肩手综合征的上肢疼痛、肩关节活动度评分。结果:肩手综合征发生率观察组12.0%,对照组2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和康复训练后肩手综合征上肢疼痛积分以及肩关节活动度评定积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海桐皮汤配合康复训练防治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活血通络中药熏蒸联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疗效及对CGRP、NO、ET-1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共160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分别给予综合康复训练单用和在此基础上加用活血通络中药熏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SHSS评分、疼痛VAS评分、FIM评分、FMA评分、CGRP、NO及ET-1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SHSS评分、NIHSS评分及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FIM评分和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CGRP、NO及ET-1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均P0.05)。结论:活血通络中药熏蒸联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可有效缓解相关症状体征,降低疼痛程度,改善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并有助于调节CGRP、NO及ET-1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康复训练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康复训练组和康复训练组,针药结合康复训练组45例采用电针、中药结合康复训练的综合方案治疗,对照组45例给予单纯康复训练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治疗8周、随访6个月时手肿胀程度、上肢疼痛VAS评分、简化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2组治疗4周、治疗8周、随访6个月时手肿胀程度、上肢疼痛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简化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治疗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针药结合康复训练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更好,可明显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对比方式探讨给予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浮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62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均分成两组,每组31例。其中,实验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联合浮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治疗。治疗前后,以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价患者的肩手损伤、疼痛及运动功能情况,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愈2例,显效1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8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VAS评分为(2.75±1.04)分,FMA评分为(31.56±18.27)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康复训练的同时,对患者行浮针疗法,其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刺针疗法配合康复训练,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推拿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96例缺血性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8例。对照组采用推拿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电针联合推拿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肿胀程度评分、Fugl-Meyer评测法(Fugl-Meyer assessment, FMA)评分,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 CGRP)、血清P物质(Substance P, SP)含量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高于对照组的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肿胀程度评分较同组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FMA评分较同组治疗前增高(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GRP、SP含量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推拿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具有较好疗效,能够抑制血清炎性递质释放,改善患者疼痛、肿胀、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