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风恢复期的中医康复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中风恢复期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和护理后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护理前和护理后NIHSS评分、吞咽试验评分、FMA评分、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改善幅度更大(P0.05)。护理前两组NIHSS评分、吞咽试验评分、FMA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吞咽试验评分、FMA评分、ADL评分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中风恢复期的中医康复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减轻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改善吞咽、肢体功能,促进生活质量的提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将2013年7月-2014年8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5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比较两组吞咽功能评分和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8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5%(P0.05)。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吞咽能力评分,提高总治疗有效率,促进患者吞咽功能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3.
徐娟 《新中医》2021,53(9):143-146
目的:观察中医干预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4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干预。比较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评价营养指标、焦虑抑郁状况。结果:治疗前,2组NIHSS评分、ADL评分及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ADL评分及GC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ADL评分及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体质量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及前白蛋白(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BMI指数、PA及Alb较治疗前降低,但治疗后观察组BMI指数、PA及Alb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轻度抑郁、轻度焦虑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抑郁、重度焦虑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干预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神经功能,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社区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出院后进行家庭自我护理,干预组出院后则采用社区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吞咽障碍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干预组吞咽功能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总有效率为56.4%,显著高于对照组38.5%(P0.05)。结论:社区康复护理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吞咽训练结合规范化护理照料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吞咽训练,并由护理员进行规范的日常护理照料,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拔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的护理照料和吞咽训练能够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并吞咽障碍患者1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吞咽功能专业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急性脑卒中常规治疗护理。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吞咽障碍、PSD治疗效果。结果: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仅10.6%为重度病例,多数为轻中度患者(轻度:43.3%,中度46.1%);吞咽训练7 d、14 d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4%、9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9%和65.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7 d焦虑、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14 d后及随访3月、6月观察组患者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PSD治疗效果也提高。结论:脑卒中超早期进行吞咽评估、诊断、治疗可促进吞咽障碍恢复,同时吞咽障碍与PSD发病率的疗效密切相关,吞咽功能恢复可降低PSD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功能及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并发抑郁或焦虑的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都接受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和康复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测评和干预。治疗前后采用饮水试验对患者吞咽障碍程度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吞咽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并发抑郁或焦虑的患者,在进行吞咽障碍功能训练的同时早期进行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态,有效促进患者主动地参与康复过程,提高吞咽功能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疗法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中医康复治疗吞咽障碍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月广州市越秀区中医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中医康复疗法。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饮水试验(Water Swallowing Test,WST)、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积分、日常生活能力(Ability of Daily Life,ADL)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的WST、SS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的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药中医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3月—2019年4月脑卒中患者80例展开研究,按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康复护理);对比分析2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患肢功能恢复、焦虑抑郁情绪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NIHSS评分、焦虑抑郁评分较低;ADL、FMA、生活质量评分较高,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效果显著,临床价值较为重要,可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4例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7例,均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护理后,试验组吞咽功能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促进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李翠  黄婵  龚清环  曾小兵  曾梅许 《新中医》2016,48(4):234-236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疗效以及对血清P物质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在脑卒中吞咽障碍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包括饮食调护、情志疏导、穴位按摩、吞咽动作刺激以及简易康复训练。比较2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评分;分析2组治疗后吞咽功能疗效;检测2组血清P物质水平。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有效率为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1、2、4周后患者吞咽功能评分分别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1周、2周和4周患者P物质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中医护理干预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可减少吞咽功能评分,提高吞咽功能疗效,上调患者血清P物质水平可能与上述疗效相关。  相似文献   

12.
焦承玖 《光明中医》2021,36(2):302-304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康复效果。方法 92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均为2019年5月—2020年5月接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6例,中医护理),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组护理前饮食试验功能评级、反复唾液吞咽试验次数无明显差异(P>0.05);而观察组护理后比对照组优,差异明显(P<0.05)。吞咽能力评分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前未见明显差异(P>0.05);而观察组护理后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6.52%)比对照组(19.57%)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予以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运用中医护理,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功能,同时,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值得今后临床中采纳以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营养状况和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2月—2019年11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124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持续性的鼻腔留置胃管管饲,研究组采用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分别于入院24 h内(干预前)和干预1周、3周、6周后,观察2组患者吞咽功能、营养状况[体质指数(BMI)、上臂肌围(MAMC)、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统计干预6周后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干预1个月、3个月、6个月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分);记录2组患者整个干预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胃管托管率及依从性。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吞咽障碍程度明显改善(P均0.05),且研究组各时间点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1周后,2组患者BMI、MAMC、PA、ALB均无明显变化;干预3周、6周后,2组患者BMI、MAMC、PA、ALB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6周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62/62),对照组为83.87%(52/62),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1个月、3个月、6个月后,2组患者ADL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各时间点变化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过程中,研究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胃管脱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有利于改善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和营养状况,并发症更少,脱管率低,治疗依从性高,且长期预后及生活质量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康复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基础训练、吞咽功能训练、摄食训练等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康复组吞咽功能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恢复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对急性白血病患者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急性白血病患者1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并比较感染情况、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以及社会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以及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评分和SDS评分显著改善,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食欲改善、乏力减轻、虚汗减少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口腔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分析脑卒中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价值。方法:62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急性期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恢复运动功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间歇性口胃管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运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所在医院所在科室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收治脑卒中患者30例设为实验组,应用间歇性口胃管管饲法,同时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收治脑卒中患者30例设为对照组应用鼻饲管管饲法,两种管饲法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吞咽障碍改善情况和护士插管成功率。结果:40天后实验组吞咽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护士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性口胃管在临床护理中运用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致肺部感染实行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6年7月—2017年7月进入该院神经内科治疗的10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主体对象,利用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53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行康复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优良率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经护理,对照组吞咽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1.13%与观察组96.2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5.09%与观察组1.8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实行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良好,能帮助恢复吞咽功能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护理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5例),2组均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以及配合吞咽与摄食功能训练、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中医穴位按摩。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率。结果治疗组吞咽功能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值得进行临床护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复方郁乐舒联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功能康复和焦虑抑郁症状影响的效果。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5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复方郁乐舒联合康复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以及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观察组脑卒中患者ADL评分(11.32±1.32)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卒中患者焦虑(7.32±1.21)分、抑郁(6.55±1.32)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郁乐舒联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功能康复和焦虑抑郁症状均具有积极影响,能显著改善,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