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三次难忘的冰塔林之行冰塔林是北半球中低纬度冰川区域的一种特殊的自然现象,是大自然给人类创造的壮丽奇观,珠峰北坡的冰塔林是富有代表性的景观。自1966年以来,我因科学考察之需,曾经8次进入珠峰地区考察,其中,于1966年、1975年和1980年春前后3次进入冰塔林区域。1966年春,我第一次来到珠峰北坡进行科学考察。5月下旬的一天,我陪同其他三位队友进入中绒布冰川海拔5300~5600米地区,采集冰雪样品。塔林半球中低纬度冰  相似文献   

2.
①珠峰登山大本营举行升旗仪式3月29日,中日女子联合登山队中方队长吉吉(左)和日方队长桥本诗织在珠峰大本营升国旗。当天上午,中日女子联合登山队和珠峰高程测量队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登山大本营举行升旗仪式。②珠峰科考开始4月15日,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博士李茂善正在珠峰登山大本营附近观测太阳辐射系统。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峰科学考察队的40多名队员于4月2日进驻珠峰大本营后,建起海拔5200米、5800米及6500米的营地,开始对珠峰地区的大气物理及大气化学成分、冰川变化、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变化等进行观察、取样工作。这是自1975年以来,我…  相似文献   

3.
和南极、北极一样,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峰)以及喜马拉雅山地区远离人类污染,是世界上最清洁的地区之一。珠峰及喜马拉雅山地区的环境状况,可以被认为是中国乃至全球环境的本底状况。综合监测研究表明,世界最高峰——珠峰地区的环境变化的确受到全球大环境事件的严重影响。1990年-1991年的中东油田燃烧事件,严重污染了珠峰地区,绒布河水样中的13种元素含量于1992年夏季比其前后的1975年、1980年、1993年和1994年高出了5-7倍。另一研究表明:对比珠峰和北京的污染状况,北京空气中所含的污染物质是珠…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希夏邦马冰芯中的环境变化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8月中美联合冰芯考察队在青藏高原希夏邦马峰达索普冰川(长105km,面积2167km2,28°24′N,85°46′E),攀登到海拔7000m以上的冰雪平台,利用手摇钻钻取了18和20m2根冰芯,首次取得世界山地冰川海拔最高的冰芯,这对该地区大气环境和气候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该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消融微弱,所以粒雪年层保存完好,成冰作用以重结晶为主,是该地区冰芯研究的理想部位.本文根据20m冰芯的分析结果,探讨了冰芯记录的希夏邦马地区的环境变化信息.图1 达索普冰川海拔7000m冰芯中δ18O,SO2-4,NO-3和Ca2 随深度的变化1 离…  相似文献   

5.
天山1号冰川成冰带和积雪特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向应  丁永建  叶柏生  韩添丁 《科学通报》2011,56(19):1583-1583
冰川是气候变化的指示器. 成冰带是冰川表面成冰作用有差异的区带,与物质平衡密切相关; 积雪由层位组成, 层位通过沉积、风蚀和变质作用形成. 成冰带的界限(如粒雪线、湿雪线、干雪线)保存着气候环境信息(如消融区大小、0℃等温线、极端消融事件),消融末期的粒雪线代表着反映物质平衡变化的零平衡线(ELA). 因积雪表面的辐射通量以垂向为主, 所以物质能量的转化与积雪层位的数量和性质密切关联. 可见, 冰川消融与积雪的物理性质密切联系且受气温影响. 成冰带分布和积雪组成逐年波动, 在较长时间尺度上(10 年或更长)对物质平衡和气候变化敏感, 尤其在全球变暖下.  相似文献   

6.
我国西藏南部珠穆朗玛峰地区藻类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饒钦止 《科学通报》1973,18(1):30-30
1966年,中国科学院西藏综合考察队在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以下简称珠峰)地区进行了科学考察,我所曹文宣同志参加了近两个月时间的野外考察工作,他在采集鱼类等动物标本的同时,还在珠峰地区北侧海拔4,500—5,700米之间和南侧1,668—4,280米之间采集了藻类标本29号,共计35小瓶,在这些标本中,藻类的种类是相当丰富的,但是,由于采集的地区和时间都很  相似文献   

7.
广角镜     
初步监测表明珠峰时区已被污染多年来,中国科学家在包括珠峰和喜马拉雅地区在内的青藏高原十进行了综合考察职早在1975年,中国科学院就曾组织了珠峰科学考察、在刘东生院士的指导下,高登义等获取了自珠峰顶到珠峰北麓4300米以及西南麓2300米之间不同高度的冰雪样、水样.土样、生物样品数百件,经过分析,得到了珠峰地区大量的环境本底值之后,高登义等科学家又先后于1980、1992、1994、1995和1997年在珠峰地区对大气和水环境进行观测研究他们发现,1990—1991年的中东油田燃烧事件.严重污染了…  相似文献   

8.
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不但是中外无数登山爱好者的最爱,也是科学家研究地球物理科学和环境科学的理想场所。2005年3月至6 月,我国有关专家对珠峰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科考、测量活动,开展了珠峰高度测量,珠峰地区大气、冰川、地质、生态环境等综合考察活动。本刊特邀本次珠峰登山测量队队长张江齐、珠峰综合科考队队长康世昌,以及45年前曾经参加1960 年人类首次从北坡攀登珠峰的王富葆,讲述他们的珠峰科考亲历。  相似文献   

9.
珠峰在长高     
珠穆朗玛是世界第一高峰,正如大家知道的那样,在目前的教科书上,珠峰的高度是海拔8848米。但是1999年底美国国家地理协会宣布,根据最新的测量结果,珠穆朗玛峰长高7,其海拔高度己经达到885O米,比以前的公认高度长高了2米多。山峰高度的准确测量是一项十分复杂和精细的系统工作。传统的测量方法是三角测量法珠穆朗玛峰8848米这一海拔高度就是用传统方法在1954年测量的。当肘在山峰上取了12个测量点,并百扣除7积雪的厚度,最后由这12个点的平均高度定出了珠峰的海拔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先进的技术被使用到测量工作中,卫星全球定位系…  相似文献   

10.
根据珠穆在区远东绒布冰川冰芯记录恢复了50年代中期以来冰川净积累量的变化。结果表明60年代冰川净积累量急剧减少,70-90年代初期的冰川年平均净积累量仅为50年代后期相应值的一半左右。珠峰地区冰川净积累量的减少与本区冰川自50年代以来的普遍退缩现象一致,其根本原因在于气温升高所导致的冰川消融强度增大。  相似文献   

11.
张江齐  张燕平 《自然杂志》2005,27(5):283-286
珠穆朗玛峰作为世界最高峰,她的海拔高程数据历来为世界各国所关注.从1847年-2005年人们求证珠峰高程已经历10次之多,展现了人类用生命与心血勇攀高峰,探索自然奥秘的奋斗过程.由于技术手段的进步和珠峰地区强烈的地壳运动,重测珠峰高程具有其重要的科学意义.近10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测量科考队多次测量了珠峰高程,引起了地学界广泛的关注.(编者按:2005年10月9日,国家测绘局公布珠峰高程测量最新结果为8 844.43米)  相似文献   

12.
冰的世界     
冰川在积雪终年不化的严寒地区、两极地区或海拔很高的高山上,只要坡度不十分陡(小于40°),雪就容易堆积起来,越积越高,密度越来越大,先是成为冰原,当雪堆再也渗不进水时就形成了冰川。  相似文献   

13.
中国境内又一种新成冰作用的发现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15  
我国学者,在青藏高原南部希夏邦马峰地区达索冰川7000m处大平台,发现有重结晶带,长约3km,宽超过1km,平均测厚达350m以上。文中详细叙述了和讨论达索冰川成冰作用过程,夏同我所带来的丰沛降水、多云天气每天降雪所产生的高反照率是形成再冰结-重结晶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珠穆朗玛峰地区东绒布冰川冰雪微生物群落及其季节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流式细胞计数和构建环境样品16S rRNA基因的克隆文库,分析了珠穆朗玛峰地区东绒布冰川冰雪微生物数量和菌群结构特征及其与季节变化的关系。珠峰地区冰雪微生物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属于α、β、γ-变形菌纲,放线菌门,厚壁菌门,CFB, 蓝细菌, 真核质体,待定门TM7共 9大类,以γ-变形菌纲为主要类群,其中Acinetobacter和 Leclercia属是整个菌群中的优势属。微生物的数量和菌群结构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夏季微生物的数量高于冬季;菌群结构具有一些共有属种的同时,在夏、冬季雪中具有各自特有的属种,共有属种推测是青藏高原局地源的微生物,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夏季较多细菌属种与海洋环境相关,冬季细菌则具有更强的耐冷性。微生物明显的季节变化可能是受珠峰地区夏季和冬季不同水汽来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珠穆朗玛峰北坡6000 m以上主要生境细菌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式细胞技术及构建的细菌16S rRNA基因文库揭示了珠穆朗玛峰北坡6600~8000 m表层雪中细菌的数量, 以及6000 m冰塔林、6350 m冰川融水和6600 m表层雪中细菌的群落特征. 珠峰北坡表层 雪中细菌数量高于南极地区, 但与其他高山雪中相似. 表层雪中细菌的数量有随海拔升高而增多的趋势, 但与离子的浓度相关性不太. 珠峰北坡冰冻环境中的细菌16S rRNA序列与土壤、湖泊和河流、动植物体及其他冷冻环境中细菌的相似. 冰塔林、冰川融水和表层雪中细菌具不同的群落特征, Cytophaga-Flavobacterium-Bacteroides (CFB)类群细菌在冰川融水中占绝对优势, 冰塔林中属于β-Proteobacteria和CFB类的细菌为优势种, 而表层雪中细菌则以β-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类的细菌为主, 不同生境中细菌群落的不同可能是由于细菌的沉积后变化引起.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冰芯积累量的近期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 喜马拉雅山中段(珠穆朗玛峰东绒布冰川和远东绒布冰川, 希夏邦马峰达索普冰川)的冰芯积累量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急剧减小, 与北半球低纬地区(5°~35°N)和印度降水的变化趋势一致; 而青藏高原中部和北部地区(唐古拉山小冬克玛底冰川, 西昆仑古里雅冰帽和祁连山敦德冰帽)的冰芯积累量在相同时段内有增加的趋势, 与北半球中、高纬地区(35°~70°N)降水变化趋势一致.相比而言, 冰芯积累量变化幅度更为显著, 表明高海拔地区对气候变化的异常敏感性.20世纪60年代北半球气候系统和亚非夏季风系统的突变可能是造成青藏高原冰芯积累量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冰芯积累量的近期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侯书贵  秦大河  姚檀栋  张东启  陈拓 《科学通报》2002,47(20):1588-1591
研究结果表明:喜马拉雅山中段(珠穆朗玛峰东绒布冰川和远东绒布冰川,希夏邦马峰达索普冰川)的冰芯积累量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急剧减小,与北半球低纬地区(5°~35°N)和印度降水的变化趋势一致;而青藏高原中部和北部地区(唐古拉山小冬克玛底冰川,西昆仑古里雅冰帽和祁连山敦德冰帽)的冰芯积累量在相同时段内有增加的趋势,与北半球中、高纬地区(35°~70°N)降水变化趋势一致.相比而言,冰芯积累量变化幅度更为显著,表明高海拔地区对气候变化的异常敏感性.20世纪60年代北半球气候系统和亚非夏季风系统的突变可能是造成青藏高原冰芯积累量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曹梅盛 《科学通报》1982,27(20):1259-1259
本世纪初,融雪径流研究推动了积雪反射特性的测量工作.但直至1947年才开始400—900nm范围内的光谱反射特性测量。近年来,因资源卫星监测积雪动态研究的需要,1975年Harold等用户外取雪样在实验室测定了600—2500nm范围内的雪光谱反射曲线。1980年6—7月,我们在新疆乌鲁木齐河上游天山冰川试验站(海拔3820m)测量了不同状态下积雪在380—1180nm范围内的光谱反射曲线,并据此分析积雪的若干反射光谱特征。  相似文献   

19.
高登义 《科学通报》1982,27(6):359-359
从1975年5月在珠峰北坡气象考察中,发现在海拔7500—9500米高度内有中小尺度系统,且从它们产生的大气条件来看似乎与背风波动有关,为探讨珠峰北坡中小尺度系统与背风波动的关系,1980年4月在这儿进行了平移气球观测。结果证明,珠峰北坡确有强烈的背风波动存在,它们与中小尺度系统产生的大气条件是一致的;可见,珠峰北坡的中小尺度系统确与背风波动有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20.
(一) 贡嘎山地处青藏离原的东缘,是横断山系的最高峰,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不仅自然景观资源得天独厚,而且是一个难得的自然科学旅游区,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贡嘎山区的旅游资源,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概括。1.登山旅游资源除了主峰是举世瞩目的登山点之外,周围尚有海拔5500米以上的山峰50余座,可供登山旅游。这些山峰多属冰川作用塑造的金字塔形角峰,终年积雪,被伸得很低的现代冰川所环绕,具有高、险、俊的特点,在开放主峰的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