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学与教研是教师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两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没有教研的教学犹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纵然"硕果"累累却外强中干;没有教学的教研犹如纸上谈兵,纵然"成果"辉煌却徒有其名。二者对于教师来说缺一不可,那么学校如何才能使教师做到"鱼与熊掌"二者兼得呢?那就是以师为本,抓住内涵,扩展外延,内外兼顾,促进教师及学校"教"与"研"的双重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现有教研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越来越凸显:活动组织基本上是教研员包办,学校缺乏研究的活力和主动性;研究内容未能与各校的校本教研有机结合,学校的一些教研成果未能在较大范围内交流和推广,与教学紧密相关的问题研究和解决不够;群体性的合作研究共同体没有形成,多数学校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是一人包一个年级,校内没有同伴可以交流研讨,年青教师的成长处于一种孤立无援、自我封闭的状态。教研与常规教学本是学校、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而教研实践中却造成二者脱节的状况,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出路在何方?这便是我们研究的原始冲动。为此,我们从实际出发,以"同课异构"为载体,构建新的教研文化,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片区协作教研,促使教师在交流中不断成长。  相似文献   

3.
在我校,教学与教研都过硬的教师被师生们戏称为"椒盐大虾"."椒盐大虾"们是学校的筋骨,也是师生们的偶像,其分量不言而喻.不过,在过去,学校几乎没有能堪比现在这些"椒盐大虾"的实力派教师,其实,教师队伍中不乏能人,只是绝大多数是"瘸腿将军".有的教师教学上有声有色,在教研方面却跟不上趟.于是,我们学校就对症下药,着手改变能"教"不能"研"、能"研"不能"教"的被动局面,强力推动教师队伍教学与教研齐头并进,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 教研是教学的源泉,是教改的先导.没有教研,教学就没有活力,而没有深入高质的教研,教学更不可能发生质的飞跃.随着新课程改革实践的逐步推进,各种教学问题接踵而来,这个时候,一种以"学校为主阵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研形式--校本教研,便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首选策略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5.
杨霞 《教育导刊》2007,(9):61-62
新课改的目标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此,我校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以"教师是最重要的教育人力资源,教师的素质决定学生的素质,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校和学生的发展"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坚持"校本教研与教师发展相结合"、"校本教研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相结合"、"校本教研与完善学校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校本教研制度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教研,是解决教师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中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性活动.教研活动,应该在教中研,在研中教.若只教不研或只研不实践,那么,只能说它是无效教研、形式教研,是教研"荒漠化"的表现.目前,许多学校存在无效教研、形式教研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前进步伐. 一、选对选好"领研人" 形式教研存在的原因之一,是学校缺少真正有教研能力的领头人.目前,绝大多数主抓教学的学校领导,或多或少存在着教研意识及能力不强、水平不高、不及有些普通教师教研水平的情况,有些领导甚至"打肿脸充胖子",不虚心听取教师的教研建议,认为自己是抓教学的领导,搞什么、怎么搞,比普通教师懂得多、清楚得很.这种教学业务上的"形式干部",严重地阻碍了当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今,学校要想通过提升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来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研究水平,就必须配备一个能真正主持教研活动的"领头人".  相似文献   

7.
结合课例开展校本教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成功的内在机制,在于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把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培训有机地融为一体,是提升学校的教研水平,促进教师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实施新课程以来,我校提出了校本教研的新思路,探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即结合课例开展校本教研.  相似文献   

8.
校本教研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教研于一体的学校性活动和教师行为,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近年来,我镇本着"以教研促教学,以教学促发展"的指导思想,从本镇的实际出发,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学校的教科研气氛活跃,教师整体业务素质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加强学校教研工作的认识与实践曲靖师范附一小郑明华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师的素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加强教研工作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基本途径。也只有提高了教师素质,教研工作才可能向更高更深的层次发展,二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学校...  相似文献   

10.
一、传统教研的“弊端“   传统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是教学研究的“弊端“之一.通过调研发现,这种“弊端“的根源在于学校的教学研究活动一是依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令和安排;二是学校管理者的教研思路狭窄;三是没有充分激发起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其教研内容往往脱离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缺乏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针对性.由于教研活动内容大都局限于统一听课、评课等,而不是基于教师教学的内在需求上,导致教研内容的一般化,从而使教研活动缺乏应有的深度和广度.教研形式单一,缺少互动过程,教研活动对研讨环节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往往采取“开会式“或“告诉式“的活动形式,教研人员之间缺少互动和争鸣,教师的困惑没有得到及时解决,相关的信息不能共享.   ……  相似文献   

11.
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措施.这一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管理者所认识,几乎没有学校不开展校本教研,甚至每周都组织活动.但是,相当一部分学校校本教研效果不明显.笔者认为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陈宣华 《江西教育》2011,(11):29-29
<正>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教师观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陈旧、教研意识不强等问题。为此,必须开展以"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为特征的校本教研,通过校本教研活动,提高广大教师的整体素质。一抓理论学习。理论不是万能的,但要研究没有理论是万万不行的。学校的教研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研究,不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不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校本研究。因此,学校必须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或  相似文献   

13.
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措施.这一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管理者所认识,几乎没有学校不开展校本教研,甚至每周都组织活动.但是,相当一部分学校校本教研效果不明显.笔者认为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化,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有了较大的更新,学校的教研活动方式和制度也有了较大的改观,说课正逐渐成为教研活动中的一个基础性环节,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重视.但是,由于上级教学业务部门考核单一,一些学校把说课作为一种摆设,部分教师中存在着与己无关的思想,再加上说课没有固定模式,不少教师因缺少经验无从下手.新课程理念下说课如何力求做到既要"说"得准确,义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校坚持"以校为本"的教研形式,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在重视教师个人理论学习和教学反思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师集体教研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学校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倡导敬业精神和实干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落实教研常规管理.在学校的大力督促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之下,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促进了学校持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教研成了学校教育教学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随着人们对教育成果的关注度逐步提高,教研更多的是针对如何提升教学成绩的教学模式和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的研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关注得不够。加强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联系,利用校本教研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迫在眉睫。在我国长期的教育改革中,总是把学校作为学生发展的场所,甚至在许多重要的教育改革的理论和运动中,都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主体地位的提高,却没有关注教师发展的  相似文献   

17.
学校举办教研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是,许多学校的教研活动基本上是由学校教学行政、教研组长或校外专家主持包办,往往是"一言堂"或"几言堂",很少让教研的主体--广大教师成为教研活动的主持者,使得教师们对教研活动形成了被动、服从、消极应付等态度,教研活动往往流于形式而难以取得实效.有感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轮换制",不妨让教师来轮流主持教研活动.笔者认为,这样做至少有以下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校本教研对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科研素质和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如何针对学校校本教研发展的困境,探索出一种极具个性化、教学和研究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是解决学校校本教研应该思考的问题.为此,学校积极探索以"主题·统整"的形式撬动各学科校本教研活动的深度变革,形成一个实践与理论相结...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县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对学校教研组、备课组进行教学指导提出了具体要求.同对加大了教师学历提高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力度,努力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工作中,我们反思了我县教研机构建设与教研队伍现状,发现还存在以下问题: 1.县域教研机构建设与教师群体专业化成长需要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名师领办"制语文教研团队即由名师直接牵头或亲自领办学校的语文教研活动,进而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打造富有创新精神、学校特色和地域影响的语文教学."名师领办"制教研团队的目标在于:挖掘名师资源,带动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名师提升,促进名师队伍发展;形成团队意识,营造合作研究氛围;提升学校品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可通过明确目标要求、开展技能达标、组建教学动态、落实教研常规、推出制度保证等措施,整合教研活动,确保"名师领办"教研团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