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9 毫秒
1.
恒牙期骨性Ⅲ类错不同矫治设计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性Ⅲ类错牙合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疑难错牙合畸形。随着年龄的增长,畸形有加重的趋势,矫治的难度也明显加大。如何应用非手术的正畸方法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是正畸医师面临的挑战之一。本文收集了作者近年来矫治完成的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26例。根据矫治技术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对2组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以探讨不同类型骨性Ⅲ类错牙合矫治的设计及方法选择,为今后该类患者的正畸治疗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0~2005年本院口腔门诊矫治完成的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26例,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12~35岁,平均16.5岁。病例选择标准:近中磨牙关系;下颌不能后退;ANB角在-0.4°~-3.8°,平均-1.5°;至少4个前牙为反牙合;软组织侧貌呈凹面型;上下牙列无明显拥挤及间隙。1.2方法26例患者根据矫治技术的选择分为2组:方丝弓矫治技术组和多曲方丝弓矫治技术(MEAW)组。方丝弓技术组15例,其中5例为拔牙矫治。MEAW技术组15例,其中3例为拔牙矫治。2组均使用0.56 mm系统标准方丝弓托槽,常规排齐整平牙列后,方丝弓技术组上下颌均使用0.48 mm×0.56 mm英寸的不锈刚方丝,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通过多曲方丝弓技术(MEAW)和滑动机制直丝弓技术矫治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治疗前后牙颌面的变化,了解这两种技术矫治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机制.方法:应用0.022英寸托槽系统治疗的骨性恒牙开<牙合>畸形病例共12例,分为拔磨牙+MEAW组(MEAW组)和拔双尖牙+滑动组(滑动组).结果:所有病例均有满意疗效.MEAW组通过直立和压低磨牙、伸高前牙解除开<牙合>;滑动组通过前牙倾斜、后牙前移而获得效果.结论:正确的诊断和正确的拔牙选择,是获得骨性开<牙合>治疗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深覆[牙合]是一种上下颌牙弓垂直关系发育异常的常见错[牙合]畸形。绝大多数属于AngleⅡ类2分类,但也有后牙咬[牙合]关系为AngleⅠ类,临床表现为上前牙切缘盖过下前牙牙冠长度超过1/3者或下前牙咬[牙合]与上前牙舌侧切1/3以上者。一股可根据覆[牙合]程度将其分为Ⅲ度。深覆[牙合]治疗过程中,打开咬[牙合]至关重要,笔者使用方丝弓矫治技术结合固定平面导板矫治了20例深覆[牙合]患者,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骨性安氏三类错[牙合]是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之一,人群中的发病率可达5%~14%,目前对骨性安氏三类错[牙合]的最佳矫治时期尚未取得统一的认识,少数学者主张成人后直接行正颌外科手术。作者自2004年7月至2006年7月对22例替牙期骨性反[牙合]患者应用带环基托黏结式前方牵引器进行矫治,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PAR指数对直丝弓与方丝弓矫治技术治疗青少年轻中度错牙合畸形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将48例轻中度错牙合畸形(无严重骨性畸形)的青少年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直丝弓组26例,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方丝弓组22例,按照标准方丝弓矫治技术进行治疗。根据PAR指数的测量标准,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石膏模型进行PAR指数测量,评价其治疗效果,并对2组患者的治疗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直丝弓组后牙排列的各项PAR分值及PAR总分均低于方丝弓组(均P<0.05)。直丝弓组治疗时间为(17.8±1.3)个月,方丝弓组治疗时间为(22.5±2.1)个月,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青少年轻中度错牙合畸形疗程短,矫治结果优于方丝弓矫治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多曲方丝弓(MEAW)技术在骨性安氏Ⅲ类错袷矫治中的作用。方法:运用MEAW技术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袷11例,测量矫治前后患者的头颅侧位片,对其前后变化进行比较。结果:L6-X1减少2.85mm,16/MP增大8.51°,AB平面角减少4.42°,APDI值减少3.36°。结论:应用MEAW技术配合短Ⅲ类牵引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可以竖直后牙,解除反(牙合)改善面型。  相似文献   

7.
骨性安氏三类错[牙合]是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之一,人群中的发病率可达5%~14%,目前对骨性安氏三类错[牙合]的最佳矫治时期尚未取得统一的认识,少数学者主张成人后直接行正颌外科手术。作者自2004年7月至2006年7月对22例替牙期骨性反[牙合]患者应用带环基托黏结式前方牵引器进行矫治,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轻中度骨性前牙反(牙合)患者13例,其中男5例,女8例,年龄12~17岁,平均14.5岁.患者ANB角-0.5°~-3.5°,平均-2.65°,上下牙列基本无拥挤和间隙,均采用不拔牙矫治,下颌即使可功能性后退,也只能后退至对刃(牙合).上下牙列排齐整平后,下颌用0.43 mm× 0.64 mm的多曲方丝弓技术进行矫治,上颌用0.46 mm×0.64 mm的不锈钢方丝标准弓形,并且末端回弯以加强支抗.治疗前后均拍摄全景片及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矫治前后11项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 矫治后,上下颌切牙代偿增加,L1-MP平均减少4.66°,下颌磨牙大幅度远中移动.ANB角少量增加,下颌平面角变化不大.结论 多曲方丝弓技术通过上下前牙的差异性移动可有效矫治轻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曲方丝弓联合直丝弓矫治器矫治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恒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9例,采用多曲方丝弓技术联合直丝弓矫治器矫治,矫治至前牙反殆解除,尖牙磨牙为中性关系,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治疗前、后取模,并进行模型分析。结果矫治后UI—LI、FH—MP、OP—MP、FMIA、OB、OJ、OP—MP、UL-SnPg’距LL-SnPg’距二者差值较矫治前增大(P〈O.01),LI—NB、IMPA、LI—MP、较矫治前减少(P〈0.01);矫治前、后FMA、APDI、PG-NB、Yaxis、ODI、SNA、SN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颌骨基本无变化。结论在直丝弓矫治器中使用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Coben法分析女性恒牙[牙合]初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颅颌结构特征,探讨Coben分析法的特点。方法将40例女性骨性Ⅲ类患者治疗前X线头颅侧位片作为研究样本,应用Coben分析测量其颅颌结构数据,并与女性恒牙[牙合]初期正常值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值比较,女性恒牙[牙合]初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Coben分析法测量数据中,颅底点-上齿槽座点/颅底点-鼻根点及关节点-下颌角点/颅底点-鼻根点与正常[牙合]标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应用Coben分析法分析女性恒牙[牙合]初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可显示其面中部结构因代偿所掩盖的上颌发育不足,直观、准确地显示骨性Ⅲ类的错[牙合]机制,为错[牙合]畸形的分析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前牙反[牙合]是我国儿童常见的一种错殆畸形,多由替牙障碍、口腔不良习惯及遗传等因素引起。临床上前牙反[牙合]多见于乳牙期和替牙期,以牙源性和功能性为主,可伴有下颌偏斜、下颌前突等症状。由于前牙反[牙合]不经矫治,可随生长逐渐加重,形成骨性反[牙合],所以早期矫治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自2003年3月至2005年3月利用多用唇弓对22例前牙反[牙合]的患者进行矫治,均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联合应用前方牵引和快速扩弓矫治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效果。方法选取14例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病儿为治疗组,应用前方牵引和快速扩弓矫治法治疗6个月,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X线片;选取12例未治疗的骨性错[牙合]病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儿硬组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发生显著的硬组织改变,上颌骨向前移位,下颌骨向下、后旋转。下颌平面顺时针旋转,下面高显著增加,覆显著减小。结论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能够对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病儿的牙颌面产生显著的矫形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探讨成人牙周炎继发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治疗的效果。方法 分析19例成人牙周炎继发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矫治过程,并对矫治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总成功率达到84.21%。结论 在正确选择适应证、严格控制牙周状况、注意牙周炎矫治特点的情况下,成人牙周炎继发错[牙合]畸形的正畸治疗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骨性Ⅲ类错(牙合)是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多由上下颌骨位置、形态异常造成,其中上颌后缩下颌正常及上颌后缩下颌前突型占42%~63%,即约50%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为上颌发育不良[1]。上颌前方牵引是以合适大小的力作用于上颌骨周围的骨缝,刺激骨缝区的骨沉积;同时牵拉上颌骨前部骨膜,促使上颌骨向前生长,以达到矫治上下颌骨关系不调所致骨性错(牙合)的目的。本文拟对现阶段采用上颌前方牵引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口腔正畸护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永珍 《上海护理》2001,1(1):23-24
口腔正畸学是口腔医学的一门独立学科。口腔正畸学研究的是对各种原因造成的错(牙合)畸形所采取的一系列矫治措施[1]。我院正畸科每年要收治1000多例口腔正畸患儿,其中95%为12周岁-16周岁的儿童。目前临床上采用的矫治方法均为固定矫治法,整个矫治过程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计影响安氏Ⅱ^2错[牙合]牙矫治的因素,矫治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共收集安氏Ⅱ^2类病例28例,分为非拔牙矫治16例,拔牙矫治12例两组。对两组的牙[牙合]软、硬组织头影量及模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间仅有上颌拥挤量,上[牙合]宽度及反映上下颌骨前后向协调关的指标APDI有意义。结论:正畸医生对安氏Ⅱ^2错[牙合]拔牙矫治应慎重,临床上应对每个病例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7.
ORMCO舌侧矫治器矫治成人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上经常遇到一些成年错(牙合)畸形的患者,他们对美观要求强烈,想矫治畸形,但因窘迫牙齿唇面粘有拖槽而不得不放弃矫治.而舌侧矫治技术将矫治器戴在牙齿的舌面,避免了牙齿颊侧的牙龈增生,有较好的牙齿排列和面部轮廓的矫治效果[1], 使成年人错(牙合)畸形得到了矫治,从而扩大了矫治的年龄范围.舌侧矫治技术的应用,使那些因戴唇颊面矫治器不美观而不愿矫治的人有了更多的选择[2].笔者2006年5月~2009年12月应用ORMCO拖槽舌侧矫治器对Angle I类错(牙合)牙列拥挤的15例患者进行了正畸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在临床上经常遇到一些成年错(牙合)畸形的患者,他们对美观要求强烈,想矫治畸形,但因窘迫牙齿唇面粘有拖槽而不得不放弃矫治.而舌侧矫治技术将矫治器戴在牙齿的舌面,避免了牙齿颊侧的牙龈增生,有较好的牙齿排列和面部轮廓的矫治效果[1], 使成年人错(牙合)畸形得到了矫治,从而扩大了矫治的年龄范围.舌侧矫治技术的应用,使那些因戴唇颊面矫治器不美观而不愿矫治的人有了更多的选择[2].笔者2006年5月~2009年12月应用ORMCO拖槽舌侧矫治器对Angle I类错(牙合)牙列拥挤的15例患者进行了正畸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是一种常见的错牙合畸形,约占所有错牙合畸形的1/3[1],包括牙、牙弓、颌骨及颜面的前后关系不调,其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下颌后缩[2],即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的位置靠后或下颌骨发育不足,因此,导下颌向前、促进下颌骨继续发育并刺激颞下颌关节改建是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较为理想的矫治方式[3]。  相似文献   

20.
牙齿与颜面不对称畸形是指由于牙弓或颌骨两侧不对称或因颌位偏斜形成的一种错[牙合]畸形。临床上常表现为单侧后牙反骀,下颌向反[牙合]侧偏斜。单个或多个后牙锁[牙合],下颌向非锁[牙合]侧偏斜。单个前牙反[牙合],下颌向反殆向偏斜。这样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影响咬合功能,甚至造成颞下颌关节的损伤。这类患者在临床较常见,对于矫治方案的选择常会困绕正畸医生,追求平衡,稳定,美观是矫治目的。作者自2001年6月至2006年7月对10例成年患者的矫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