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肠道外静脉高营养对早产低体重儿的临床应用.方法对84例孕28~32周的早产低体重儿分为治疗组44例,采用肠道外静脉高营养,并及早给予鼻饲配方奶.对照组尽早给予鼻饲配方奶.观察两组患儿体重增长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早产儿体重增长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产低体重儿早期肠道外静脉高营养,能明显增加早产低体重儿的体重,从而减少合并症,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低出生体重儿液体配方奶对极低/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后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而评估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胎龄≤32周住院的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低出生体重儿液体配方奶和普通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观察喂养后体格发育指标、喂养相关指标、合并疾病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低出生体重儿液体配方奶喂养的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体重增长速率高于对照组;体重增长所需热量、恢复至出生体重所需时间、喂养耐受时间、静脉营养应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感染、贫血和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出生体重儿液体配方奶由于可提供高热量,有效利用度高,肠道负荷小,且应用方便、能保证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生后早期良好的生长发育,同时可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喂养对早产低体重儿生长发育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早产低体重儿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常规处理、部分静脉营养及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喂养;而对照组先给予静脉营养,并禁食1~2天,待患儿出现吸吮反射后给予母乳或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结果 两组患儿在加奶速度、胎便排空时间、发生黄疸后光疗时间、平均体重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到达足量喂养时间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231、4.511、4.310、5.611、5.710、10.071,均P<0.05);低血糖、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120、4.671,均P<0.05).结论 早期喂养可以促进早产低体重儿胃肠功能成熟及发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营养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93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静脉营养组50例和非静脉营养组43例。2组均根据病情给予一般性治疗,静脉营养组在24h内开始静脉营养,非静脉营养组则尽早开始母乳或早产儿配方奶,经口或鼻胃管喂养。结果静脉营养组与非静脉营养组病例,宫外生长迟缓(EUGR)发生率分别为16.0%和39.5%,恢复到出生体重的日龄分别为(11.4±4.0)d和(13.4±4.6)d,每日增加体重分别为(21.5±5.14)g/d和(19.3±4.71)g/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疸消退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营养可以更好地满足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早期生长发育所需,避免发生宫外生长迟缓,同时未增加高胆红素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的危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8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给予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对照组采用静脉营养,直至吞咽呼吸功能协调再经口喂养,观察两组达足量肠内营养需要时间、体重增长情况、住院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及出现的并发症等,并监测血清胆红素、血脂、肝肾功能等.结果 观察组患儿达到足量肠内营养时间、住院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和生理性体重下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86、4.63、4.01、10.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每日体重增长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高胆红素血症、高血脂、胆汁淤积性肝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6.48、4.57、4.61,均P<0.05);两组高血糖和低血糖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来说,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是一种较好的营养供给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研究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早产低出生儿童11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5例给予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对照组55例给予早期单纯静脉营养。观察两组体重增长、腹胀、呕吐、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胆汁淤积、呼吸暂停发生情况和达到肠内营养时间。结果试验组的体重增长优于对照组(P<0.05),达到肠内营养需要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少。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能明显增加患儿体重、缩短患儿对胃肠喂养的适应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儿疾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型护理干预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78例适于胎龄的早产低体重儿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和静脉营养的基础上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和静脉营养基础上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微量泵间断胃管喂养、喂养后俯卧位及腹部抚触的措施,并贯穿在早产儿的日常护理中。观察两组喂养不耐受情况及呕吐、腹胀、胃残留发生情况,记录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及到达全肠道营养时间等。结果试验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达到全肠道营养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第1次排黄便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试验组喂养出现腹胀、胃残留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产低体重儿喂养时给予新型护理干预能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成熟,提高经肠道喂养的耐受性,有效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产低体重儿喂养方式与体重增长的关系。方法将2008年5月—2011年8月收治的68例早产低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静脉营养、早期微量喂养和头高脚低斜坡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非营养性吸吮和抚触。结果两组患儿生后4断口生后10d体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和抚触有利于早产低体重儿体重增加。通过对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方式的改善,可防止生理性体重下降幅度过大和维持正常体重增长,从而加快从静脉营养转为全量胃肠喂养速度,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保管理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66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给予儿保管理,观察两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提升效果及转正管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提升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78.79%)(P<0.05);管理干预后,观察组33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均结案并转为正常儿管理,对照组有32例低体重儿结案转为正常儿管理。结论儿保管理应用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可有效促进其体重增长,使其尽快达到正常出生体重儿,为后期的健康生长发育奠定扎实的基础,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奶瓶喂养和间断鼻胃管喂养两种喂养方式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找寻进一步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喂养相关并发症的喂养方法.方法对早期微量奶瓶喂养和鼻胃管喂养的126例低体重儿进行临床观察,在用同一种早产儿配方奶喂养下,观察呼吸暂停、吸入性肺炎、误吸所致窒息、呕吐、胃和上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喂养相关并发症,以及对肠道营养达120kcal/(kg.d)的时间和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的影响.结果两组均无发生腹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胃穿孔.奶瓶喂养组低体重儿出现的上消化道出血、呼吸暂停、吸入性肺炎、呕吐和腹胀等并发症,较鼻饲组显著减少(χ2检验,P<0.01);奶瓶喂养组未发生因误吸所致窒息,鼻饲组发生4例;肠道营养热能达到120 kcal/(kg.d)的时间和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奶瓶喂养组较鼻饲明显缩短(t检验,P<0.01).结论出生体重1500g以上的低体重儿生后早期微量奶瓶喂养较鼻饲喂养的相关并发症少,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短.  相似文献   

11.
静脉营养治疗34例低出生体重儿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静脉营养对低出生体重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4例低出生体重儿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静脉营养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体重增长及存活率。结果:治疗组每天平均体重增长(15.2±7.4g),对照组每天平均体重增长(8.3±5.1g),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存活率97.1%(33/34),对照组存活率83.3%(25/3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静脉营养对促进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提高生存质量及存活率非常重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两种肠道外营养方式对早产低体重儿的治疗效果,寻找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86例在陕西省勉县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低体重儿进行临床观察,随机分为两组,强化组45例,对照组41例。除肠道外营养方式不同外,其它治疗均相同。观察两组生理性体重下降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体重增长情况及相关并发症等。结果强化组肠道外营养时间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t=2.895,P〈0.05);强化组体重增加大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603和7.243,均P〈0.05);两组均无静脉炎、氮质血症及胆汁淤积的发生,高血糖、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较大剂量肠道外营养可以改善早产低体重儿氮质平衡,体重增长速度快,不会增加肠道外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7月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喂养不耐受且胎龄34周的极低出生体重儿5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鼻饲管间断喂养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并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和对照组28例(单纯予以鼻饲管间断喂养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记录两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儿体重、头围、身长的生长情况,每日奶量的增长,每日体重的增长,喂养不耐受症状消失的时间,胃管留置时间,达到完全胃肠内喂养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组患儿体重、头围、身长的增长及每日奶量的增长均高于对照组;喂养不耐受症状消失的时间,胃管留置时间,达到完全胃肠内喂养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深度水解配方奶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腹部按摩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的影响。方法将舟山市妇幼保健院NICU收治的48例需经鼻胃管喂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4例)给予单纯经鼻胃管喂养,实验组(24例)在经鼻胃管喂养的基础上辅以非营养性吸吮加腹部抚触,两组均给予同一种早产儿特殊配方乳喂养。观察记录两组胃内残留发生率、鼻胃管留置时间、达到完全肠道营养时间、胎粪完全排尽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体重增长速度、睡眠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鼻胃管留置时间较短,达到完全肠道营养时间短,胎粪完全排尽时间短,胃内残留奶量少,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体重增长速度快,睡眠时间相对延长。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在鼻胃管喂养期间辅以非营养吸吮伴腹部抚触的方法,能有效促进胃排空,对其胃肠功能发育及体重增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静脉营养对早产儿体重增长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在传统的对因、对症治疗基础上,根据应用静脉营养与否分成静脉营养组跟对照组,对体重增长及各种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静脉营养组的体重增长快,出院时体重增长高于对照组,且静脉营养组患儿未发生静脉炎、高血糖、胆汁淤积、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结论静脉营养能改善早产儿营养状况,更快更早的增长体重,提高存活率,降低死亡率,不良反应少,对早产儿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关英 《现代保健》2011,(21):77-79
目的探讨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治疗对早产低体重儿营养及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60例适于胎龄的早产低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通过对早产低体重儿实施非营养性吸吮、微量泵间断胃管喂养、喂养后俯卧位及腹部抚触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并把这四种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流程重组形成护理循环贯穿在早产儿的日常护理中。对照组采取早产儿常规护理,两组均用同一种配方奶喂养,记录喂养相关情况(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肠道营养达418.4kJ/kg·d的时间)及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表现。结果干预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8.5±3.1)d较对照组(11.0±3.0)d显著缩短(P〈0.01);干预组肠道营养达418.4kJ/(kg·d)的时间(11.9±5.5)d较对照组(16.6±5.3)d明显缩短(P〈0.01);干预组鼻胃管留置时间(12.0±6.0)d较对照组(18.0±8.0)d明显缩短,有显著差异(P〈0.01);干预组胃残留的发生率(13.3%)较对照组(43.3%)减少(P〈0.01)。结论在早产低体重儿喂养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治疗能促进早产低体重儿的胃肠道功能的成熟,提高经肠道喂养的耐受性,有效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加快其生长发育水平,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牙周疾病对低出生体重儿和早产的影响。方法:选取经牙周治疗的91例孕妇作为观察组,拒绝牙周治疗的9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研究两组30周后牙周状况,及分娩后低出生体重儿和早产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菌斑指数、探诊深度、出血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低出生体重儿及早产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牙周疾病可导致低出生体重儿和早产的发生,应加强孕前及孕期的口腔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方法 把120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60例观察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干预,6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通过对两组新生儿进行神经行为能力的动态测定,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结果 干预组在28 d时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干预能很好地促进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神经系统发育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在低出血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4例低出生体重儿中24例给予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另30例给予早期单纯静脉营养。观察体重变化、需要静脉营养时间、住院时间等,监测血清胆红素、血脂、肾功能改变。结果: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组低出生体重儿静脉营养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体重明显增加。出生7天血清胆红素、肌酐均低于单纯静脉营养组,而14天两组血清胆红素、血脂、肾功能指标均有显著差异。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可缩短病程,明显增加体重,使低出生体重儿尽早适应胃肠喂养,同时对肝、肾功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强化母乳对低出生体重儿骨营养代谢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3月1日-2017年9月30日中山市博爱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0例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母乳喂养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选择强化母乳喂养,对照组以未能进行母乳喂养而给予早产院内配方奶喂养。出院前,比较两组的钙、碱性磷酸酶、磷、25-(OH)D3水平。结果观察组的全肠道喂养天数、静脉营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喂养不耐受、动脉导管未闭、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视网膜病、院内感染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院前,观察组的钙、25-(OH)D3、磷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母乳对超低出生体重儿以及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效果较好,有助于改善骨营养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