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张福红  魏铁垒 《中原医刊》2011,(11):104-105
目的探讨肺癌支气管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的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对61例中晚期肺癌患者进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结果本组61例患者共进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179例次,均顺利完成治疗,其中完全缓解8例(13.11%),部分缓解40例(65.57%),稳定10例(16.39%),进展3例(6.49%)。缓解率为78.68%(48/61),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30例有轻度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和胸闷等症状,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术后6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78.68%(48/61)、63.77%(45/61)、36.06%(22/61)。结论支气管动脉灌注抗癌药治疗中晚期肺癌可增加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了20例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本病常见和特殊的临床症状是支气管哮喘和痰栓;最常见的X线表现是支气管壁增厚和肺浸润性实变;特征性的X线表现是中心性或近侧支气管扩张;其它可见末梢血,痰嗜酸性细胞增多和血清IgE显著增高等。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支气管哮喘的复杂病因及新的途径。本文大248例螨浸液皮试阳性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和7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于1989年1月12月份对患者共352次,健康者206次进行痰螨感染率的调查,发现支气管哮喘痰螨感染率为25.8%(64/248),健康对照组感染率只有4.16%(3/72)。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痰螨检出率为76.08%(35/76),缓解期痰螨检出率只有16.86%(28/172),两组明显差别,P<0.001,说明支气管哮喘症状的复发与痰螨感染有明显关系,灭螨治疗是今后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过敏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ABP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症状有发作性喘息、咳嗽、咳痰、咳痰栓、发热、咯血、消瘦、胸痛、乏力、盗汗。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曲霉菌抗原皮内试验呈速发阳性反应,血清曲霉变应原沉淀抗体阳性,总IgE增高,痰曲霉培养阳性率50%。胸部CT28例可见肺部斑片影,25例病变呈游走性,22例可见中心性支气管扩张,11例可见痰栓征象。结论ABPA临床上极易误诊漏诊,应掌握ABPA临床特点,完善相关检查以早期确诊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申鸿  周萍  白香妮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5):109-110,11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及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与支气管哮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对支气管哮喘组9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组46例、缓解期组46例)血清IL-4、IFN-γ及IgE水平进行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的40例健康儿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支气管哮喘组血清IL-4、IgE水平显著升高,IFN-γ水平显著降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缓解期组比较,急性发作期组血清IL-4、IgE水平均显著升高,而IFN-γ水平显著降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FN-γ水平与IL-4、IgE水平呈负相关(r=-0.49、-0.52,均P〈0.05),IL-4水平与IgE水平呈正相关(r=0.60.P〈0.05)。结论测定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L-4、IFN-γ及IgE水平对患儿哮喘病情判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源性过敏原特异性IgE增高在诊断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德国默克公司的CAP试剂盒检测10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和79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过敏原特异性IgE。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以螨、霉、蒿类花粉过敏原阳性检出为高,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以各种真菌/尘过敏原阳性为高(P〈0.05);观察组患者屋尘/粉尘螨、狗/猫毛、烟曲霉/芽枝孢霉定量检测阳性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外源性哮喘在发作期时,血清中IgE含量大大高于其缓解期。两组患者的过敏反应有将强的季节性,高发于3~10月份。结论过敏原特异性IgE测定对寻找哮喘外源性病因特异性较好,血清总IgE水平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起到协助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过敏原检测对儿童支气管哮喘早期干预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过敏原谱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酶联免疫过敏原体外检测法检测支气管哮喘患儿血中的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结果]支气管哮喘患儿168例过敏原的总阳性率为87.5%(147/168)。吸入组阳性率较高,其中尘螨的阳性率最高,为77.98%(131/168),其他依次为蟑螂17.26%,霉菌16.67%,花粉16.07%,屋尘13.1%。食物组总阳性率51.19%,其中牛奶和鱼、虾、蟹的阳性率分别为22.62%和21.43%。食物组以弱阳性居多。哮喘儿童中尘螨的阳性率与年龄有关。〈3岁组阳性率56.25%(27/48),3~6岁组92.31%(48/52)〉6岁组82.35%(56/68)。血清总IgE水平以尘螨阳性者最高,其他过敏原阳性组次之,未检出过敏原组最低。过敏原阳性组哮喘儿童年龄平均为5.79±0.77岁,略大于过敏原阴性哮喘儿童(3.45±2.11岁)。[结论]儿童支气管哮喘大部分与过敏有密切关系。尘螨仍是诱发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主要吸入变应原,其过敏在婴幼儿期已非常常见,在学龄前期达到高峰,以后持续在较高水平上。说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早期预防重点应在生命早期,尤其对于早期血清IgE明显升高者,更应采取积极的早期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老年不吸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肺功能状态及其生理结局进行观察。方法80例老年不吸烟支气管哮喘患者分成LDA病程(中位数≥25年)及SDA(中位数〈25年)两个亚组,测定血清IgE水平、变应源皮试、基础肺功能及支气管扩张剂应用后肺功能测验。结果LDA和SDA患者血清IgE水平相似;两亚组患者都存在有意义的气流限制。支气管哮喘病程和FVE1预计值(%)及V50预计值(%)之间存在负相关(P〈0.05);Raw和支气管哮喘病程之间存在正相关(P〈0.01)。支气管扩张剂应用后FEV。预计值(%)LDA患者显著低于SDA(P〈0.01),PEER在LDA患者明显低于SDA(P〈0.01);无论是基础值或是支气管扩张剂应用后测验FEV1/FVC表明,LDA患者均低于SDA(P〈0.05或P〈0.01)。结论长期存在的支气管哮喘导致不可逆性肺功能减退,可能与持续的气道炎症引起的气道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9.
60例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9年确诊的60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既往有麻疹、肺炎、哮喘史者共15例(25%),有肺结核史者8例(33%),确诊为支气管一肺肿瘤引起者12例(20%),无痰及少痰者32例(53%),中多量脓痰者28例(47%),有咯血者48例(80%),其中大咯血者12例(20%)。结论:支气管扩张可分为先天性和继发性,继发性主要有支气管一肺组织反复感染和支气管阻塞,且两者互为因果。咳多量脓痰及咯血是支气管扩张特征性表现,干性支气管扩张有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不同严重程度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上清液白细胞介素17A(IL-17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8(IL-8)的水平,探讨气道慢性炎症的特点及可能机制。方法按标准纳入慢性持续哮喘患者41例:健康对照者15例,采用诱导痰技术对痰炎性细胞进行分类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痰上清液IL-17A、IL-8、MMP-9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重度组患者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比值[(62.6±15.7)%]与正常对照组[(26.3±10.3)%]、轻度组[(42.3±18.7)%]及中度组[(46.1±14.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重度哮喘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比值[(8.2±3.9)%]与轻度组[(4.9±3.4)%]及对照组[(1.0±0.8)%]比较增高(P〈0.01或0.05),与中度组[(5.4±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痰上清液IL~17A水平轻度组[(154±91)pg/ml]和对照组[(55±23)pg/ml]与重度组[(262±162)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组哮喘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增高(P〈0.01);重度组MMP-9水平[(451±251)ng/ml]与轻度、中度组患者[(166±99)ng/ml,(189±110)ng/ml]及对照组[(158±109)n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中度和重度哮喘患者诱导痰IL-8水平[(387±227)pg/ml,(390±194)pg/ml,(480±217)pg/ml]与健康对照者[(203±104)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比值与IL-17A、IL-8、MMP-9呈正相关(r=0.323,P〈0.05;r=0.493,P〈0.01;r=0.344,P〈0.01)。结论中性粒细胞浸润性气道炎症是重度持续性哮喘的重要特征,IL-17A、IL-8、MMP-9构成的复杂炎症介质网络可能是气道损伤的关键机制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11例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的临床特点,以减少漏诊误诊。方法总结11例ABPA患者临床特点。结果11例ABPA患者误诊为支气管哮喘4例,支气管扩张并感染3例,肺结核2例,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1例,肺炎1例。比较常见的症状为咳嗽(100.0%)、咳痰(90.9%)、喘息(72.7%)、发热(54.5%)、咳痰栓(9%)、咯血(45.4%)。胸部影像学检查示:斑片状渗出影(100.0%),中心型支气管扩张(54.5%)。结论 ABPA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对可疑患者早期应进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清总IgE、烟曲霉菌抗原皮内试验、烟曲霉菌特异性IgE等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RCT评分标准在诊断活动性肺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痰涂阳性肺结核患者,进行HRCT检查和评分,每侧肺组织划分为为三个区域,分别对各类型CT征象所累及范围进行评分;分析评分结果与痰细菌学检查结果和外周血结核菌特异性IFN—y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根据结核菌涂片结果分为4组,其中,AFB(+)12例、AFB(++)11例、AFB(+++)10例、AFB(++++)9例,相关性分析显示(1)HRCT总评分与痰阳性分级有正相关性(r=0.9661 P〈0.0001):(2)HRCT总评分与结核菌抗原ESAT6、P4-6、P8.10特异性IFN—y释放水平均呈正相关(r=0.4805,P=0.0017,r=0.4451,P=0.0083,r=0.4211,P=0.0131)。结论以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复杂的CT征象的范围为基础的HRCT评分标准与细菌学及免疫学均呈正相关,表明该HRCT评分标准对临床诊断治疗和疗效判定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HRCT划分COPD的不同表型,探讨不同表型的COPD临床特点。方法 通过HRCT像数指数法将COPD患者分成A型(n=12)、E型(n=15)和M型(n=16)3组,观察每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以及痰液细胞计数。结果 (1)A型组的患者多数为不吸烟者,其BMI也显著大于E、M型; (2)M型中有咳嗽,咳痰,喘鸣者显著多于E型,有大量咳痰,活动后或休息时有喘鸣; (3)M型在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有明显增加,而E型的FEV1%则没有明显增加; (4)A型及M型患者口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数显著大于E型患者,而在3组不同表型中,痰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含量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HRCT像数指数法能够判断COPD的不同表型,不同表型COPD的临床症状、肺功能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R848对哮喘患儿外周血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33(IL-33)和IgE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20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125例,临床缓解期患者40例,分离培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ELISA实验检测PBMC分泌IFN-γ、IL-33和IgE的水平,qRT-PCR检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PBMC中Toll样受体(TLR)7/8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Pearson分析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IFN-γ、IL-33和IgE与TLR7/8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的相关性。ELISA实验检测不同浓度R848(0 mg/L、0.1 mg/L、1 mg/L、10 mg/L、100 mg/L)刺激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PBMC 24 h后IFN-γ、IL-33和IgE的水平。分析R848 10 mg/L刺激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PBMC细胞6 h、12 h、24 h、36 h、48 h后IFN-γ、IL-33和IgE水平的变化。结果: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外周血中PBMC分泌IFN-γ的水平低于临床缓解期,分泌IL-33和IgE的水平高于临床缓解期(均P<0.05);IL-33水平与TLR7/8 mRNA相对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887,P<0.001;r=-0.910,P<0.001),IFN-γ水平与TLR7/8 mRNA相对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18,P<0.001;r=0.808,P<0.001),IgE水平与TLR7 /8 mRNA相对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850,P<0.001;r=-0.838,P<0.001)。R848刺激PBMC细胞24 h后,IL-33和IgE水平在R848 1 mg/L时降低至R848 10 mg/L后趋于平稳(F=56.231、42.310,均P<0.05)。IFN-γ水平在R848 0.1 mg/L时逐渐升高至R848 10 mg/L后趋于平稳(F=62.352,P<0.05)。R848 10 mg/L刺激PBMC 6~48 h,IL-33和IgE水平在12 h时逐渐降低至36 h后趋于平稳(F=32.658、36.521,均P<0.05),IFN-γ在12 h时逐渐增加至36 h后趋于平稳(F=42.321,P<0.05)。结论:R848可抑制急性发作期患者外周血中PBMC分泌IL-33和IgE,促进IFN-γ的分泌,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有望应用于哮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重症肺感染中的价值。方法将46例COPD合并重症肺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每组23例,观察组除常规给予有创呼吸机机械通气、抗生素、化痰、平喘、营养支持外,均采用CT导引下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而未使用纤支镜吸痰,将二组临床疗效、体温、白细胞计数及肺感染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二组治疗前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体温、白细胞计数及肺感染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d后观察组与对照组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体温、白细胞计数及肺感染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导引下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可提高COPD合并重症肺感染患者的治愈率,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具有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武汉市汉阳区流动人口肺结核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为开展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武汉市汉阳区2008年1月-2012年12月登记管理426例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的发现方式、年龄特点、临床表现、x线胸片病灶分布特点、痰涂片抗酸杆菌检查结果及治疗转归情况,并与1038例同年龄段本地户籍患者比较。结果426例流动人口新发肺结核中15~45岁青壮年患者385例(90.4%,385/426);以健康体检方式发现者253例(59.4%,253/426)、肺部病变累及两个或以上肺叶者267例(62.7%,267/426)、痰涂片抗酸杆菌检查阳性者152例(35.7%,152/426),均高于户籍患者(x2值分别为98.19,37.38,39.29,P值均〈0.001);流动人口新发肺结核治疗成功333例,占78.2%,(333/426),明显低于户籍人121(94.8%,984/1038)(X2=92.46,P〈0.001)。结论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病变范围广、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率高、治疗成功率低,增加了结核病控制工作的难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哮喘患者痰液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白细胞介素(IL)-4、IL-5、IL-13及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并研究其相关性。方法 30例哮喘病例作为实验组,选取3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外周静脉血,ELISA法检测血清IgE水平;取哮喘患者痰液作为标本,ELISA法检测TSLP、IL-4、IL-5、IL-13水平。和对照组比较,观察哮喘患者痰液TSLP、IL-4、IL-5、IL-13及血清IgE水平的变化并分析TSLP与IL-4、IL-5、IL-13及血清IgE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和对照组比较,实验组TSLP、IL-4及IgE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对照组比较,实验组IL-5及IL-13水平升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SLP与IL-4、IL-5、IL-13及血清IgE水平均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742,0.351,0.424,0.679,P均<0.01);IL-4与IgE存在正相关(r值为0.548,P<0.01)。结论哮喘患者的TSLP、IL-4、IL-5、IL-13及IgE水平均升高,是哮喘炎症的重要表现,哮喘患者TSLP水平与IL-4、IL-5、IL-13及IgE水平呈正相关,推测是TSLP发挥调控作用的节点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自制口鼻面罩下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支气管镜吸痰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1 年10 月- 2012 年10 月我院呼吸科监护病房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排痰困难患者33 例,随机分为口鼻面罩组15 例和对照组18 例。口鼻面罩组采用经自制口鼻面罩下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支气管镜吸痰;对照组采取传统吸痰方式,即直接摘下面罩吸痰。记录两组患者在吸痰前、进镜过程中、吸痰中、吸痰结束时、吸痰结束后10 min 的心率、呼吸频率、平均血压、脉氧饱和度。同时在吸痰前和吸痰结束时检测患者动脉血气水平。 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 )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口鼻面罩组在吸痰过程中各个时间点心率和呼吸频率始终低于对照组,脉氧饱和度始终高于对照组(P < 0.05)。吸痰结束时,口鼻面罩组的pH、PaO 2 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 2 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经自制的改良口鼻面罩下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支气管镜吸痰能够使患者呼吸频率、脉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气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安全性高、应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以关节疼痛为首发症状的系绕性红斑狼疮(SLE)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抗核抗体(ANA)阳性的SLE患者,并比较以关节疼痛为首发症状的SLE患者(48例)与以其它症状发病的SLE患者(45例)的特点,以ANA阳性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77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以关节疼痛为首发症状的SLE患者与其它SIN患者比较,SLEDAI积分、红细胞沉降率(ESR)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ANA阳性的RA比较,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C反应蛋白、IgM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以关节疼痛为首发症状的SLE患者有更高的疾病活动度;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及IgM的检测,在以关节疼痛为首发症状的SIN患者的早期诊断中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六君子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内源性抗炎机制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盲随机的方法,将60例Ⅱ级COPD稳定期患者(中医辨证属脾虚型)分成2组,治疗组30例常规西医治疗联合六君子汤治疗,对照组30例常规西医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疗程结束后进行综合疗效评价及痰液细胞HDACs活性、TNF-α、NF-κB、IL-1β、IL-8等细胞因子的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 (:1)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后治疗组痰液HDACs活性、细胞因子(TNF-α、NF-κB、IL-1β、IL-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君子汤治疗COPD(脾虚型)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降低COPD患者痰液TNF-α、NF-κB、IL-1β、IL-8水平,提高HDACs活性,恢复HDACs功能,改善糖皮质激素作用的敏感性,从而恢复COPD气道抗炎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