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深静脉血栓形成(D V T)是肿瘤患者严重的并发症,肿瘤患者在手术、化疗、深静脉置管的情况下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增加[1]。目前治疗D V T多采用静脉溶栓加抗凝治疗为主,但在溶栓治疗过程中易并发出血及肺栓塞。我院2005年2~9月收治了2例深静脉置管化疗并发同侧下肢静脉血栓的恶性肿瘤患者,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病例简介病例1女性,37岁,2004年12月确诊为左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005年2月28日留置右股深静脉导管,先后予“C A F”方案化疗5程。2005年5月6日行左胸壁肿物切除术,于留置右股深静脉导管77d及术后第9天出现右下肢D V T症状。表现为右股内侧隐痛,右下肢轻度肿胀,伴麻痹感,右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皮温正常。即拔除右股深静脉留置导管。彩色B超示:右侧股总、股浅静脉完全性血栓形成,右侧股深静脉不完全性血栓形成,右月国窝静脉及胫后静脉交界孤立性栓子形成,右髂总静脉、大隐静脉、胫前静脉血流通畅。经抬高患肢、制动、穿弹力袜,并予溶栓抗凝治疗。两周后患肢疼痛消失,肿胀明显消退,右足背动脉搏动正常。复查彩色B超示: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完全溶解,小部分浅静脉内有附壁血栓,呈不完全性梗阻,静脉回流...  相似文献   

2.
肿瘤21例PICC置管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ICC是经外周刺人中心静脉的导管,大部分由肘前部的外周静脉穿刺置入。其操作简单,成功率高,不仅可以减少患者重复穿刺的痛苦,更为重要的是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现对我院肿瘤内科2007—07/2008—07接受化疗的21例肿瘤患者采取PICC置管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经下肢外周静脉穿刺至股静脉置管化疗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经下肢外周静脉穿刺至股静脉置管在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8例需经下肢化疗的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7例采用经下肢外周静脉穿刺至股静脉置管的方法给药,对照组21例采用头皮针或浅静脉留置针的方法给药。比较2组患者化疗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化疗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下肢化疗的患者建议予股静脉置管,以降低化疗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皮下隧道右贵要静脉穿刺置管和传统股静脉穿刺置管用于开颅手术病人输液的效果。[方法]将80例需行开颅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实验组采取经皮下隧道右贵要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股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两组导管留置时间、置管滑脱或堵塞以及导管相关性感染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导管留置时间比对照组长(P〈0.01),导管脱出发生率较低(P〈0.05),导管尖端培养和血培养阳性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但两组穿刺部位血肿、血栓性静脉炎、导管阻塞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经皮下隧道右贵要静脉置管用于开颅手术病人可有效地防止导管相关性感染,显著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5.
胡荣改 《华西医学》2014,(4):610-611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68岁。因发现右乳肿物6个月于2013年4月30日入住我院,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显示:右乳腺内上象限低回声结节,入院当日下午行右乳局部肿物切除术。5月4日病理结果示: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查肝、胆、胰、脾未发现转移,拟近日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考虑患者外周血管条件较差且化学疗法(化疗)药物对血管损伤大,故术前采取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选用康新开口式4F导管(山东百多安公司生产),于左侧肘正中静脉穿刺,穿刺1次成功。  相似文献   

6.
两种深静脉置管术在危重症患者治疗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和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优缺点进行比较.方法 对我科2006~2007年240例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种静脉置管术的一针穿刺成功率、插管完成时间、误穿动脉率、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感染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率进行比较.结果 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一针穿刺成功率较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高,插管完成时间短,误穿动脉率低,但导管留置时间较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短,导管相关感染率,深静脉血栓形成率高.结论 ICU患者如果需要留置导管较长时间,宜选择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方法,而对于急性中毒患者,宜选择股静脉穿刺置管.  相似文献   

7.
化疗是普外科恶性肿瘤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海门市人民医院普外科对179例恶性肿瘤患者分别采用外周浅静脉置管、深静脉置管、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3种静脉置管方式进行了静脉化疗。作者对不同置管方式的并发症、完成化疗周期的情况、穿刺次数、导管费用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深静脉置管普遍用于长期静脉营养支持或反复化疗的患者。深静脉置管包括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置管。股静脉拔管护理操作简单,但如果不掌握技巧,会有出血、感染等并发症。股静脉拔管中有出血现象,但大出血很少见。我科2015年2月收治一位食管癌患者入院化疗,化疗前行左股静脉置管,拔除时穿刺点喷射样血液冒出,量约100ml。经压迫止血后停止。  相似文献   

9.
杜蓉  周晏林 《华西医学》2010,(10):1888-1890
目的探讨经腋静脉穿刺中央静脉置管后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60例需行中央静脉置管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通过腋静脉穿刺行中央静脉插管,并于拔除导管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双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将腋静脉穿刺侧上肢作为穿刺组,对侧上肢作为对照组,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将两组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60例患者中央静脉置管平均时间为(14.7±7.4)d,对照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穿刺组2例患者出现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无肺栓塞发生,28例患者(47%)拔除的导管周围可见纤维蛋白套形成,经上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5例患者(8.3%)腋静脉不完全栓塞,2例患者(3.3%)腋静脉完全栓塞。在中央静脉置管时间≤6d的患者中,无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置管时间在7~14d的患者中,2例(3.3%)腋静脉血栓形成;5例(8.3%)腋静脉血栓形成发生在置管时间≥15d(P〈0.01)。7例腋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2~3次穿刺成功,平均穿刺时间(10±2.5)min,与无腋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平均穿刺所需时间(14±9)min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腋静脉穿刺中央静脉置管后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11.6%。  相似文献   

10.
总结留置临时性深静脉导管行血液净化治疗患者出血的护理经验。行临时性单针双腔静脉导管留置术血液净化治疗患者223例,其中颈内静脉置管193例,右锁骨下静脉置管21例,股静脉置管9例。颈内静脉置管患者误穿颈总动脉并发出血发生率为3.1%(6/193),股静脉置管患者误穿股动脉发生率为22.2%(2/9),穿刺部位渗血发生率为7.1%(16/223),导管意外脱落发生率为1.3%(3/223)。误穿动脉,穿刺部位渗血,导管意外脱落为深静脉置管并发出血的主要原因。临床实践经验和技术熟练程度对防止置管术中出血至关重要;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不同的穿刺点置管可以减少出血并发症;对患者的卫生宣教也是防止导管脱落并发出血必不可少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心胸外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并分析心胸外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2002年1月-2005年12月,随机抽取行中心静脉穿刺患者560例。治疗结束后,取导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引起心胸外科深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中,葡萄球菌占50%,真菌占16.7%;深静脉置管3,4,5周的感染率分别为24.5%、35.6%和65.2%;普胸手术及开放性胸外伤患者导管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4.8%、18.0%,高于心脏手术及化疗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及贵要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9.6%、9.4%)低于颈内静脉(18.7%)。结论引起心胸外科深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以葡萄球菌为首位病原菌;深静脉留置时间愈长,则导管感染率越高;普胸手术及开放性胸外伤患者导管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心脏手术及化疗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及贵要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低于颈内静脉。严格深静脉置管护理和缩短留置时间对防止相关性感染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肿瘤患者化疗给药的常用途径,可避免反复静脉穿刺致机械性静脉炎或化疗药物外渗致化学性静脉炎与组织坏死,但PICC置管有并发深静脉血栓风险,常见部位有锁骨下静脉、腋静脉、肱静脉等。2008年7月至2008年11月,本院肿瘤科2例PICC置管患者并发颈内静脉血栓,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急诊深静脉穿刺置管20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手术室外行急诊颈内静脉与股静脉穿刺置管的优缺点.方法 手术室外行急诊深静脉穿刺置管患者206例,按照首次穿刺的血管分为右颈内静脉组110例和右股静脉组96例.分别记录2组的首次置管成功率、操作完成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AS 6.04软件包对2组数据行t检验和非参数统计分析.结果 2组患者的病情、年龄、体重、性别相似,最终均完成深静脉穿刺置管,无气胸、心跳骤停等发生.右颈内静脉组首次成功率为88%(97/110),右股静脉组为100%(96/96)(P<0.05);右颈内静脉组操作完成时间为(21.5±8.4)min,右股静脉组为(12.5±5.3)min(P<0.05).右颈内静脉组有7例误穿动脉,其中4例血肿形成,而右股静脉组仅2例误穿动脉,无血肿形成.心电监护显示右颈内静脉组有6例发生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右股静脉组无心律失常发生(P<0.05).结论 手术室外危重患者的急诊深静脉穿刺置管选择股静脉为穿刺途径,具有安全简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经外周血管(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颈脉)穿刺置管,其管端位置位于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适用于恶性肿瘤化疗、静脉营养支持、长期静脉输液等患者。我院肿瘤科于2008年4月至2009年6月开展PICC技术共68例,得到了护理人员及患者认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锁骨下、颈内及股静脉3部位深静脉置管术主要并发症及置管的难易程度。方法:选取600例患者,随机分为锁骨下静脉(A)、颈内静脉(B)和股静脉(C)组,比较3组的穿刺成功率及主要并发症指标,明确3部位穿刺技术的优缺点。结果:一次性成功率以锁骨下静脉最低,股静脉最高,3者比较P〈0.05;但总体成功率P〉0.05。锁穿发生导管易位率最高,P〈0.05,但与颈内静脉对比在其他并发症上无明显差异,P〉0.05;股静脉置管虽在导管易位及气胸方面有优势,但其他并发症均高于前二者,P〈0.05。结论:三部位置管术各有优缺点,操作者应根据患者情况及自身经验合理选择,尽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良好的解剖学知识及丰富的置管经验是深静脉置管的必须条件。  相似文献   

16.
深静脉穿刺置管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中股静脉置管较其他置管术风险小、操作简便、易掌握。常见并发症有导管滑脱、导管堵塞、导管穿刺点周围皮肤感染及管源性心律失常下肢深静脉血栓等。据相关文献报道,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约为0.47%~0.9%,但拔管后出现深静脉血栓较罕见。现对本科1例拔管后致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原因分析及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在小儿化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小儿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38例化疗患儿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单腔导管,从上肢肘静脉穿刺置管于上腔静脉进行化疗。结果 经贵要静脉插管123例,肘正中静脉12例,头静脉5例,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4.2%,平均置管时间125.6±37.2天,最长456天,置管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及继发感染。结论 PICC是一种操作方便、安全、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的深静脉置管术,能有效减低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毒性作用,但必须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注意穿刺血管的选择及插入导管的长度,术后护理及带管出院的护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穿刺精确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在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的价值。方法:将2008-01-2014-01在我院治疗需要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500例患者随机分成超声组(超声引导下锁骨下静脉精确置管)245例和对照组(传统锁骨下静脉穿刺法置管)255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入院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超声组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而尝试进针次数和并发症明显减少(P〈0.05)。结论: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穿刺精确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血液病患儿需多疗程反复进行化疗及静脉营养支持等治疗,反复穿刺及药物的理化刺激对血管损伤很大。应用血管通道装置如深静脉穿刺置管(Hiekmen)、经周围静脉插入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和植入式静脉输液泵(Port)可将各种药物直接输送到中心静脉处,既可防止刺激性药物对外周静脉的损伤,又为患儿输注液体提供了良好通道,而且大大减轻了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的痛苦。  相似文献   

20.
深静脉置管在急诊ICU病人中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静脉置管是一种以特制的穿刺管经皮肤穿刺留置于深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颈外静脉)腔内,经此输入高渗性溶液及高营养液,同时可测量中心静脉压的方法。急诊ICU病房急危重症病人多,病情变化快,外周浅静脉置管不能达到深静脉置管的效果。深静脉置管由于保留时间长、输液种类广泛、导管弹性好、相对安全等优点,已得到越来越普遍的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