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左侧腹直肌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在Miles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接受Miles手术的96例病人分为2组,实验组50例施行经左侧腹直肌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术,对照组46例行传统的腹膜内结肠造口术,比较2组病人的造口并发症及排便功能情况。结果:实验组50例病人中的4例经过3个月~48个月的随访,发生造口狭窄1例,造口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4%,29例病人获排便感(占78.7%)。对照组46例病人中的42例经3个月~48个月的随访,发生造口旁疝2例,造口狭窄2例,造口缺血坏死1例,腹内疝1例,造口肠脱垂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7%,7例病人获排便感(占23.8%),2组比较差异均显著性(P〈0.05)。实验组病人造口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术后排便感明显高于后者。结论:经左侧腹直肌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术具有术后并发症少和排便功能恢复好的优点,可提高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手术治疗脑肿瘤出血的临床效果及临床特点.方法 将128例脑肿瘤出血患者按患者或家属意愿分为两组,每组64例.试验组患者进行手术切除肿瘤和血块清除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药物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9.06% (57/6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88% (30/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88%(46/64),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88%(14/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复发率为18.75%(12/64),试验组复发率为1.56%(1/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肿瘤出血的患者进行手术切除肿瘤和血块清除治疗,可以有效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治疗小儿惊厥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小儿惊厥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苯巴比妥药物治疗,试验组患儿给予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均在1h内治愈.试验组患儿30 min内的治疗有效率为88.6%(31/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3%(2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复发率为2.9%(1/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3%(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小儿惊厥患者使用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的药物治疗,可以迅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惊厥复发的几率,并且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少,是临床治疗中的理想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息肉行宫腔镜手术后口服避孕药和宫腔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对预防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选择行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的患者174例,由患者知情并选择术后处理方式.51例在术后1个月开始服用避孕药12个月(避孕药组),60例在术后1个月于宫腔内放置曼月乐(曼月乐组),63例不进行任何预防复发处理(对照组).术后随访3,6,12个月,并比较三组复发率、月经量、血红蛋白和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避孕药组复发率为3.9%(2/51),曼月乐组为3.3%(2/60),对照组为19.0%(12/63),对照组的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明显高于避孕药组和曼月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3,6,12个月月经量少的构成比明显低于避孕药组和曼月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对照组的血红蛋白明显低于避孕药组和曼月乐组[(124.55 ±9.33) g/L比(133.71±11.03),(135.89±6.88)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曼月乐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3%(11/60),明显少于避孕药组的35.3%(1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术后可以用口服避孕药或于宫腔内放置曼月乐来降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曼月乐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是治疗和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围生期窦性心动过速孕妇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住院分娩窦性心动过速孕妇30例(试验组)和健康孕妇30例(对照组),对比两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年龄、孕龄、血压、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23.20±13.23)次/min比(86.17±6.78)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左心室后壁厚度及二尖瓣反流、三尖瓣反流、主动脉瓣反流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0.23±1.30) mm比(8.79±1.90) mm,63.33%(19/30)比16.67%(5/30)、66.67%(20/30)比30.00%(9/30)、26.67%(8/30)比6.67% (2/30)],左心室后壁运动幅度低于对照组[(8.07±1.00) mm比(9.26±1.71)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试验组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结论 围生期窦性心动过速孕妇多合并超声心动图解剖参数及功能参数的改变,及时行超声心动图监测可以提供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不同根治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有效性和预后.方法 对行经肛门改良Soave术(84例,改良Soave术组)、改良Swenson术(60例,改良Swenson术组)、改良Duhamel术(76例,改良Duhamel术组)治疗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后3个月、6个月、2年的排便功能进行随访.从远期排便功能、临床分型、切除长度及直肠肛管测压、钡剂灌肠对三组进行比较.结果 改良Soave术组术后3个月、6个月、2年排便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17.9%(15/84)、7.1%(6/84)、4.8%(4/84),低于改良Swenson术组的41.7%(25/60)、21.7%(13/60)、18.3%(11/60)和改良Duhamel术组的36.8%(28/76)、18.4%( 14/76)、13.2%( 10/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改良Duhamel术组和改良Swenson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长度≤35 cm时改良Soave术组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18.7%( 14/75),低于改良Swenson术组的39.5%(17/43)和改良Duhamel术组的34.4%(2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改良Swenson术组和改良Duhamel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长度> 35 cm时三组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Soave术组短段型及常见型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均低于同类型改良Swenson术组和改良Duhamel术组(P<0.05),而同类型改良Swenson术组和改良Duhamel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Soave术组术后2年直肠肛管角(93.67±10.50)°,小于改良Swenson术组的(110.20±11.88)°和改良Duhamel术组的(106.33±12.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肛门改良Soave术较改良Duhamel术、改良Swenson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但应严格掌握经肛门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早期静脉溶栓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 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试验组给予早期静脉溶栓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0.6%(29/36)比52.8%(19/36)],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以及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1.1%(4/36)比27.8% (10/36),8.3% (3/36)比25.0%(9/36),44.4% (16/36)比72.2%(26/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白细胞配体分化抗原、基质金属蛋白酶9以及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4.2±3.7)分比(7.9±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1分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52.8%(19/36)比33.3%(12/36)],2~6分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47.2%(17/36)比66.7%(24/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静脉溶栓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剂量(0.1 ml/1 mg)曲安奈德应用于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疗效.方法 81例(81眼)行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试验组40例,两组均行20 G常规标准经平坦部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完成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如为联合晶状体摘除眼,予后囊膜切开,虹膜下方行周切孔(Ando孔),然后玻璃体腔内注入硅油.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安奈德混悬液0.1 ml/1 mg玻璃体腔注射.结果 试验组1例失访.试验组34例已行硅油取除,对照组36例已行硅油取除.试验组硅油取除时因视网膜未复位而再次视网膜脱离占5.9%(2/34),硅油取除术时需再次行视网膜前部分增殖膜剥除占8.8%(3/34),对照组分别占16.7%(6/36)和19.4% (7/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视力提高占82.1%(32/39),对照组占65.9%(27/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炎性反应较对照组轻,l例因体位关系曲安奈德颗粒进入前房,所有患者视网膜表面颗粒于1~3个月消失.所有患者随访过程中无一例出现激素性青光眼.两组术后3个月眼压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将小剂量(0.1 ml/1 mg)曲安奈德应用在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能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效果,并未有严重高眼压、激素性青光眼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低位直肠癌行结肠成形术对改善Parks术后肛门功能的作用.方法 将5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按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制成结肠成形袋后与肛管端端吻合;对照组按Parks术处理.分别于术后6、12个月对患者排便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术后6、12个月排便频率(2.3±1.7)、(1.7±0.8)次/d,对照组为(6.9±2.6)、(4.3±1.1)次/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12个月肛门功能评分的优良率[分别为72.0%(18/25)、88.0%(22/25)]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2.0%(8/25)、56.0%(14/25)](P<0.05).结论 低位直肠癌行结肠成形术对改善Parks术后肛门功能效果显著,术中运用结肠成形袋与肛管吻合,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带深巩膜床切除的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晚期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晚期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45例(151眼),其中85例(91眼)行带深巩膜床切除的改良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组),60例(60眼)行经典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视力变化、眼压、滤过泡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术后1个月视力<0.1、0.4~ 0.5、>0.5眼数比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1~0.3眼数比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1个月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眼压为(29.6±4.1) mmHg(1 mmHg=0.133kPa),术后12个月眼压为(13.1±4.9) mmHg,降低幅度为(16.6±5.0) mmHg;对照组术前眼压为(30.4±6.3)mmHg,术后12个月眼压为(18.9±3.0) mmHg,降低幅度为(10.4±4.0) mmHg,两组术后眼压及眼压降低幅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功能性滤过泡(Ⅰ型和Ⅱ型)77眼(84.6%,77/91),对照组为51眼(85.0%,51/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内观察组8眼发生一过性低眼压,对照组5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带深巩膜床切除的改良小梁切除联合手术治疗晚期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较常规方法能更好地降低眼内压,未增加术中风险和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的最佳安全用量.方法 选择100例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按不同体质量分为≤60 kg组(47例)与>60 kg组(53例);按不同术后时间分为术后≤3个月组(39例)及术后>3个月组(61例);按不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分组,INR< 1.5为Ⅰ组(23例);INR 1.5~2.5为Ⅱ组(66例);INR> 2.5为Ⅲ组(11例).比较各组华法林用量,血浆血栓前蛋白(TpP)、D-二聚体(D-D)水平.结果 ≤60 kg组华法林用量为(2.90±1.11) mg,高于>60kg组的(2.47±0.18) 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组与术后>3个月组华法林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pP及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2±0.01) mg/L比(4.97±0.81) mg/L、(879±52) μg/L比(151±35)μg/L](P< 0.05).术后≤3个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1/39),明显低于术后>3个月组的18.0%(1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Ⅱ组和Ⅲ组华法林用量、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6±0.21) mg比(2.94±0.57)、(3.07±0.44) mg,(793.92±42.73) μg/L比(100.96±21.56)、(61.08±20.34)μg/L](P< 0.05),Ⅱ组与Ⅲ组华法林用量、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Tp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Ⅰ、Ⅱ、Ⅲ组分别为(8.50±0.63)、(5.42±0.78)、(3.16±0.38) mg/L](P< 0.05).结论 结合口服华法林用量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华法林最佳用量为(2.94±0.57)mg,INR最佳范围为1.5~ 2.5.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不同介入时机和疗程对脑外伤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0例脑外伤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按伤后高压氧治疗介入时机不同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分别于伤后7~14d,15~28 d,>28 d开始高压氧治疗,每天治疗1次,12次为1个疗程,各组在高压氧治疗前和治疗1,2,3个疗程后采用美国RLA认知功能水平分级标准评定表,评定各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 三组治疗1个疗程后与治疗前RL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2,3个疗程后与治疗1个疗程后RLA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3个疗程后与治疗2个疗程后RLA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治疗2,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C组[73.33%(22/30)和66.67%(20/30)比46.67%(14/30),93.33%(28/30)和86.67%(26/30)比60.0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综合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脑外伤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在伤后越早开始高压氧治疗效果越好,并且疗程越长疗效越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密集式缝合固定法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法治疗腋臭,对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加伤口包扎舒适度的疗效.方法 选择门诊治疗96例双侧腋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密集缝合组(A组)和“8”字绷带加压组(B组),每组48例,均采用清除汗腺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法治疗腋臭.A组按原位密集式缝合法固定分离后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瓣,B组按常规加压包扎固定分离后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术后观察皮下血肿、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了解包扎的舒适度.术后6个月观察术区瘢痕、异味及腋毛生长情况.结果 术后观察:A组皮下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发生率1.04%(1/96)比19.79% (19/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术后包扎舒适度满意率93.75%(45/48),B组舒适度差,满意率仅10.42% (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腋臭异味疗效显著,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00% (96/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区瘢痕发生率较B组明显少[3.12%(3/96)比21.88%(2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区腋毛及出汗均显著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位密集式缝合固定法应用于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法治疗腋臭,对腋窝游离后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固定可靠,皮瓣愈合率高,瘢痕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包扎简单、舒适,生活自如,总体优于“8”字绷带加压包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双侧额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外伤致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重型颅脑外伤致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是否接受双侧额大骨瓣减压术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入院后在不同时间内接受双侧额大骨瓣减压术,术后继续颅内压监测;对照组33例采用保守治疗降低颅内压,持续性颅内压监测.出院后6个月应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定疗效并统计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入院时颅内压为(35.9±6.9) mmHg(1 mmHg =0.133 kPa),从入院到手术的时间为2~16(10.5±4.2)h,术后颅内压为(17.5±5.2) mmHg,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入院时颅内压为(34.2±8.6) mmHg,入院后10.5 h时为(32.0±4.8)mmHg,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观察组术后颅内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硬脑膜下积液2例,脑积水1例.术后6个月观察组预后较好率为45.7%(16/35),而对照组为18.2%(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额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外伤致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是一种快速有效降低颅内压的方法,可改善患者预后,手术时机是影响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是否合并肺气肿患者的临床特点、肺功能、影像学及其预后的差异.方法 选择IPF且符合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CPFE)诊断的患者43例(观察组),选择同期确诊的单纯IPF未合并肺气肿患者40例(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肺功能、血氧分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成分及生存时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吸烟指数为(29±17)包年,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 15)包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百分比为(7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占预计值百分比为(43±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78±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及静息状态下动脉血氧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ALF细胞总数、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嗜酸粒细胞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烟为IPF合并肺气肿的重要危险因素,合并肺气肿不影响IPF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Kodama手术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按分层抽样法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5例)采用Kodama手术行淋巴结清扫;对照组(45例)采用Patey手术行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研究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82.5±13.1)min比(66.9± 11.2) min];术后6个月患侧上肢运动障碍、感觉异常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7%(3/45)比42.2%(19/45),4.4%(2/45)比22.2%(1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研究组轻、重度胸大肌萎缩发生率分别为4.4% (2/45)和2.2%(1/45),均低于对照组的31.1%(14/45)和37.8%(1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Kodama手术保留功能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时心电图缺血程度,探讨其对术后心源性休克的预测价值.方法 入选经急诊PCI的STEMI患者390例,发病时间均在12h内,根据入院时心电图表现分为Ⅱ级缺血组(A组,248例)和Ⅲ级缺血组(B组,142例),分析住院期间两组基本资料、TIMI危险评分、ST段回落率、PCI后心血管事件(心源性休克、院内死亡、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再发梗死)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在性别构成、发病至球囊开通时间、吸烟、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卒中、术后TIMI血流3级、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左主干病变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ST段回落率>50%比例明显低于A组[53.2%(132/248)比29.6%(42/142)](P< 0.01),且心源性休克、院内死亡、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再发心肌梗死率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年龄、左室射血分数、TIMI危险评分>3分、Killip分级>1级、前壁心肌梗死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将两组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并以与心源性休克有关的因素为自变量,心源性休克为因变量进行分析,发现年龄(P=0.008)、Killip分级>1级(P=0.049)、ST段回落率(P=0.008)及Ⅲ级缺血(P=0.001)为PCI后心源性休克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入院时心电图Ⅲ级缺血是STEMI患者PCI后心源性休克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且对PCI后院内病死率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间歇性外斜视的最佳时机,以期为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36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前及术后半年远近立体视进行测定,并分析.结果 术前有近立体视者30例(83.3%,30/36),有远立体视者7例(19.4%,7/3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有近立体视者30例(83.3%,30/36),术后半年有近立体视者35例(97.2%,35/3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有远立体视者7例(19.4%,7/36),术后半年有远立体视者14例(38.9%,14/3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远立体视功能的损害可以作为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手术时机的参考指标,手术对远近立体视功能的恢复有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慢性胃病伴肠上皮化生(IM)与尾型同源异型盒基因2(Cdx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表达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间的关系.方法 行胃镜检查并活检患者130例,依据典型病理分型分为胃炎组(30例)、IM组[100例,包括轻度IM组(30例)、中度IM组(35例)、重度IM组(35例)],检查每组Hp感染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x2、TNF-α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IM组Cdx2、TNF-α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胃炎组[78.0%(78/100)比6.7%(2/30)、60.0%(60/100)比16.7%(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IM组Hp阳性和阴性时Cdx2、TNF-α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相应胃炎组[Cdx2蛋白:79.4%(50/63)比1/10、75.7% (28/37)比5.0%(1/20),TNF-α:74.6% (47/63)比4/10、35.1%(13/37)比5.0%(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度IM组和重度IM组Cdx2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轻度IM组[80.0%(28/35)和97.1%(34/35)比53.3%(16/30)],重度IM组高于中度I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内不同Hp感染情况时Cdx2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IM组与中度IM组TNF-α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IM组TNF-α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轻度IM组和中度IM组[80.0%(28/35)比40.0%(12/30)和57.1%(20/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炎组、轻度IM组、中度IM组、重度IM组内Hp阳性患者TNF-α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Hp阴性患者(4/10比1/20、47/63比13/37、10/18比2/12、15/21比5/14、22/24比6/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x2、TNF-α蛋白表达及Hp感染与IM程度关系密切,故监测Cdx2、TNF-α蛋白表达水平有助于判断IM程度,并为如何逆转IM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Narcotrend监测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快通道麻醉中应用的效果,评价Narcotrend监测在快通道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择期行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组(Narcotrend监测组)和C组(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以丙泊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行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并行Narcotrend监测,N组和C组术中分别根据Narcotrend指数(NI)或临床体征和临床经验调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两组术后进行Steward评分,以术毕10 min内Steward评分≥4分拔除喉罩者为快通道麻醉实施成功.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1)、喉罩置入(T2)、切皮(T3)、充气后10 min (T4)、充气后30 min (T5)、手术结束时(T6)、拔除喉罩前(T7)、拔除喉罩后5 min(T8)的NI.记录麻醉药用量、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快通道麻醉成功情况、术中知晓情况、术后恶心呕吐、术后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N组NI高于C组(F=192.363,P=0.000),组间与时间点存在交互作用(F=48.254,P=0.000);N组T3、T4、T5和T6NI均明显高于C组(58.2±5.3比44.6±6.7、55.3±6.8比39.5±7.1、54.6±6.6比36.3±6.7、65.2±5.5比56.3±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瑞芬太尼、阿曲库铵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小于C组[(462±86)mg比(635±120) mg],苏醒时间和拔除喉罩时间均明显短于C组[(5.2±1.3)min比(8.9±2.2) min、(7.3±2.5) min比(12.5±3.1) min],快通道麻醉成功率明显高于C组[84.0%(42/50)比44.0%(22/50)],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C组[4.0%(2/50)比16.0%(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两组术中知晓(N组无术中知晓,C组有3例)、术后躁动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rcotrend监测用于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快通道麻醉,有利于对麻醉深度的调控,避免麻醉过深或过浅,防止术中知晓;同时可以减少全身麻醉药用量,促进患者术后尽早复苏,提高快通道麻醉成功率,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