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旭 《西北园艺》2022,(3):27-29
为促进蓝田马铃薯产业发展,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量品质,对5个马铃薯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丰产性、抗病性、薯块商品性状等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5个参试品种生长势、丰产性、抗病性均表现良好,比较适宜在蓝田种植,比较而言,中薯17号综合表现最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刘芳  蔡会 《西南园艺》2012,(4):89-90
2011年,在重庆市武隆县对‘爱德53’、‘鄂马铃薯5号’、‘鄂马铃薯8号’、‘渝薯1号’、‘夏波蒂’、‘定薯1号’、‘米拉’(对照)等七个脱毒马铃薯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初步表明,‘鄂马铃薯8号’、‘鄂马铃薯5号’不但产量高,而且在武隆县半高山地区适应性、抗逆性强,推广应用效果好,经济效益高,是需求量较大的蔬菜型马铃薯品种,建议在武隆县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导读:湖北种植马铃薯已有300多年历史,目前从高山到平原均有种植,可以实现湖北鲜薯周年生产供应。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湖北马铃薯产业发展成效,主要种植模式,分析了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未来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同时,推荐了适宜湖北种植的具有潜力的马铃薯品种,如华薯1号、华薯9号、鄂马铃薯13、华恩1号。  相似文献   

4.
恩平市马铃薯新品种引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恩平市冬种马铃薯品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对新引进的马铃薯品种粤红一号、珍妮、菲勒塞纳、云薯901和中薯18号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中薯18号综合性状表现好,产量高,抗病性强,适宜在恩平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新品种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3年贵州盘县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的结果,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参加试验的12个品种进行了多个性状的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云薯401、华恩1号、陇薯7号综合性状表现良好、抗逆性强、产量和商品薯率高,加权关联度分别排12个参试品种中的第1、2、3位,这3个品种可在盘县海拔2 000 m以上大春一季作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运用AMMI模型.结合双标图对2007年国家中晚熟西北组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各承试点的平均产量结果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参试品种中,L0031-17、青薯6号高产但不稳产,陇薯3号为高产稳产型,品种960102、中9931-48稳产但不高产,8025-1不稳产又不高产.AMMI模型具体、直观、有效的综合评价,为马铃薯品种提供了一种比较好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改善平凉地区马铃薯品种结构,实现马铃薯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筛选出适宜平凉地区幼龄果园间作的马铃薯新品种,2018年在平凉市庄浪县进行了适宜幼龄果园间作的马铃薯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早熟品种中,LK99和冀张薯12号,产量高,商品性好,且LK99生育期最短,仅为91d,能提早上市,可在当地幼龄果园中大面积推广种植。中晚熟品种中,中薯19号、陇薯12号、L08104-12产量高,商品性好,经济性状优良,综合表现好于当地主栽品种庄薯3号,适宜在庄浪县区域内种植。试验筛选出了早熟品种LK99和冀张薯12号、中熟品种中薯19号、晚熟品种陇薯12号和L08104-12,为实现当地马铃薯的早、中、晚熟合理搭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不同马铃薯玉米套作模式对产量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马铃薯是毕节市的优势作物,大多以和玉米套作模式进行种植,为了探索马铃薯新品种毕薯5号与玉米套作合理的薯、玉行比配置,我们在海拔1600m以下的地区开展薯玉套作模式对比试验,为该品种的推广和高产栽培技术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马铃薯品种为毕薯5号,玉米品种为毕单14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适宜西北旱作区种植的优质抗旱加工专用型马铃薯新品种,以‘陇薯6号’为对照(CK),对国内外引进的11份马铃薯新品种(系)的物候期、植株性状、块茎性状、抗病性、丰产性、抗旱性及品质等指标进行分析。两年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参试品种(系)均属于中晚熟。品种(系)‘14W-3’‘陇薯23号’‘天薯17号’‘天薯18号’和‘DSS-21’的抗病性较强;‘14W-3’‘陇薯23号’‘天薯18号’‘DSS-21’和‘京张薯1号’抗旱性较强;‘陇薯23号’和‘DSS-21’口感优,属于鲜食型品种;‘陇薯23号’和‘天薯18号’属于低还原糖型品种,品系‘DSS-21’属于淀粉加工型品种。综合评价分析,品种(系)‘陇薯23号’‘天薯18号’‘DSS-21’性状突出,可作为马铃薯新品种选育的亲本材料,在西北旱作区域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有效引导黄平县农民加大对脱毒种薯的种植力度,促进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更好地选择适宜当地优质脱毒薯品种,黄平县农业技术推广站2014~2015年安排实施了5个品种的对比试验,主要对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丰产性等进行观察、分析和评价,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品种,为马铃薯选种提供经验,为当地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适宜陕西西乡推广种植的优质高产马铃薯品种,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在西乡县柳树镇丰东村二组开展了6个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希森6号产量最高,早大白(CK)产量次之,中薯5号居第3位,3个品种产量差异不显著,商品薯率介于90.8%~94.4%之间,均可在西乡推广种植.希森3号、华颂34号和华颂7...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出适合开平地区种植的冬种马铃薯新品种,2013年冬季引进了5个马铃薯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中薯18号和云薯901在早熟性、商品性和丰产性3个方面综合性能比对照好,适宜在开平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运用AMMI模型,结合双标图对2007年国家中晚熟西北组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各承试点的平均产量结果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参试品种中,L0031-17、青薯6号高产但不稳产,陇薯3号为高产稳产型,品种960102、中9931-48稳产但不高产,8025-1不稳产又不高产。AMMI模型具体、直观、有效的综合评价,为马铃薯品种提供了一种比较好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适合冀中南地区种植的优良马铃薯品种,以费乌瑞它、中薯2号、中薯3号、中薯5号、石薯1号、郑薯5号、郑薯6号、克新1号和春薯2号为试验材料,以早大白为对照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石薯1号、中薯3号和费乌瑞它3个品种具有早熟、高产、抗病性强、薯块大而整齐及薯皮光滑等特点,667 m~2产量分别为2 570.12、2 405.53 kg和2 286.86 kg,适合在冀中南二季作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中原二季作区春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合中原二季作区春地膜覆盖栽培的优质、高产、抗病的马铃薯新品种,以郑薯5号为对照,采用春播地膜覆盖方式,在商丘地区对引进的6个马铃薯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6个品种中除青薯9号不能正常成熟外,其余品种均能正常生长。冀张薯12号、中薯10号、中薯8号比对照增产13.60%~19.76%,其中冀张薯12号667 m2产量最高,为1 864.22 kg。中薯5号、中薯7号虽较对照略有减产,但植株较低、早熟,既能提早上市,又适合套作,可考虑作为双膜防寒早熟栽培品种推广。青薯9号虽然生育期长、产量低,但红皮黄肉、抗病性强,可作为特色品种进行小面积试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贵州省常见6个脱毒马铃薯进行品种比较试验,根据本次研究发现,鄂薯3号的产量最高,而且植株和块茎形状良好,食用口感较好,属于优良品种。昭绿4号产量第二,在生长过程中表现出植株不整齐的特点,但是其余形状良好,适用于小面积试种栽培中。费乌瑞它种植产量最低,但是生长速度较快,属于早熟品种,因此将其作为商品薯能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可以小范围栽培种植。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田间综合试验,研究6个脱毒马铃薯新品种对重庆武隆自然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的适应性以及其抗病丰产性状。结果表明,‘青薯2号’、‘鄂薯5号’在抗晚疫病及产量性状上均显著高于其余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中薯系列马铃薯品种在海南冬季种植的适应性,特引进21个中薯系列马铃薯品种进行了生育期、耐热性和产量等性状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薯11号和中薯20号综合性状表现较佳,平均小区产量分别为9.10、10.20 kg,折合667 m2产量分别为1 124.0、1 259.9 kg,且中薯20号具有较强的耐热性,收获时植株仍长势良好。  相似文献   

19.
以郑薯5号为对照,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在河南郑州对引进的8个马铃薯品种(系)进行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9728-04、05HE5-43、F04046、08CA0710较对照增产18.19%~61.53%,商品薯率为71.3%~81.0%,适宜在郑州春季种植;F00070可以作为特色马铃薯进一步试验筛选;中薯5号、CS74109-8和08CA0623不适宜郑州种植。  相似文献   

20.
春播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春播方式,对引进的5个马铃薯品种进行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中薯2号不仅出苗快、生长势强、结薯集中、早熟性好,而且产量高、品质佳、抗病性强,十分适宜在浙江岱山栽培,可以作为首选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