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质,占血浆总蛋白的50%一60%,循环中半衰期为18~20天.肝脏是人类血浆白蛋白的主要合成场所,正常情况下,白蛋白的合成和降解呈稳态过程,输注外源性白蛋白后2小时,约有10%的白蛋白开始进人血管外组织间隙,约20天后达到平衡.它是血液总渗透压的主要调节物质,具有维持血液正常渗透压、运输、解毒和抗休克等作用,也是组织修复再生的必要成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行经典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手术,围术期所用液体的胶体渗透压。结论:原位肝移植手术围术期应用新鲜冰冻血浆、聚明胶肽注射液,可维持正常血浆胶体渗透压:应用20%人血白蛋白、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应用浓缩红细胞和4%白蛋白,可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了解所用液体的胶体渗透压.可以帮助医生根据患者血浆胶体渗透压的高低选择补充不同种类的液体,维持患者围术期循环和内环境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白蛋白和白蛋白原有67种以上的变异类型,白蛋白所含氨基酸残基范围在580~585个,是人体血浆内含量最多的蛋白。白蛋白有77个结合配体的位点。白蛋白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近着丝粒处(4q12~22),白蛋白以前白蛋白原氨基端24个氨基酸残基开始合成。血清白蛋白序列与A F P、维生素D结合蛋白和血浆维生素E结合蛋白(α-albumin,afamin)同源,故将它们归为血清白蛋白家族。白蛋白的合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激素、营养状态、渗透压、应激和体温,机体自身也对其存在有效的调控。尽管内皮细胞参与了白蛋白的分解代谢,但其具体的分子识别过程尚未阐明。白蛋白主要生物功能是维持胶体渗透压和运输作用,同时还具有如多种酶活性、清除自由基及调节凝血等功能。  相似文献   

4.
宫润莲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9):124-124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对特发性尿崩症患者尿渗透压及血浆渗透压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400例特发性尿崩症患者随机分为耳穴组和西药组各200例,2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测定尿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等指标。结果:耳穴组较药物组能显著的升高尿渗透压,降低血浆渗透压(P〈0.01)。结论:耳穴贴压治疗特发性尿崩症有良好的效果,疗效明显优于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中药注射剂及滴眼剂的渗透压。方法:根据人体的耐受程度,应用冰点渗透压计确定了中药注射剂及滴眼剂的渗透压耐受范围,并测定了18种中药注射剂及滴眼剂的渗透压。结果:14个品种的渗透压在适用范围内,对不符合要求的注射剂进行调节,使其渗透压调节至人体耐受范围。结论:该方法方便、实用,可作为中药注射剂及滴眼剂渗透压的监控手段。  相似文献   

6.
白蛋白是一种中等重量的蚀体,它在产生蚀体渗透压中起基本作用,它容易引起血管内间隙的液体潴留。人白蛋白常被用于治疗血容量减少以至危及生命的危重病人。在多种不同的疾病状况下,可观察到的低血清白蛋白浓度现象,可能是由于渗漏、代谢增加、或肝内合成不足所致。危重病人的血清白蛋白浓度似乎与死亡率负相关。这种言论是否暗示低白蛋白血症应当用白蛋白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中过敏患者的血浆胶体渗透压变化。方法测定7例过敏患者的血浆胶体渗透压、血常规及血压变化,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过敏后患者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显著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与血压变化一致,过敏纠正后缓解。结论过敏后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管扩张,血浆蛋白和胶体物质透出血管壁,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治疗上应该缩血管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扩容三者并重。  相似文献   

8.
陈静  肖青  张希燕  崔红 《疑难病杂志》2008,7(12):766-768
正常机体体液存在一定渗透压,渗透压是构成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之一.人体的所有组织器官,除肾髓质外,几乎都有相等的渗透压环境.当体液的渗透压平衡破坏时,可引起体液中水、电解质和有机物变化,导致机体的功能活动异常.  相似文献   

9.
静脉输液时血管损害是临床静脉用药中的常见并发症,由于各种高渗药物,化疗药物及静脉输液泵的广泛应用,使输液时血管损害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静脉输液引起的损害因素很多,如血浆渗透压的改变,微粒因素,输液速度,药物浓度等都是重要因素。血管损害不仅给病人造成痛苦,也给护理工作造成了困难,我院自2004年1月-2006年5月采用喜疗妥软膏和山莨菪碱联合应用治疗32例静脉输液时血管损害的患者,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若干问题,使实验设计和解释更为合理。方法①通过输入蒸馏水和任氏液配制的不同浓度的白蛋白溶液,观察对蟾蜍下肢水肿标本重量及外观变化的影响。②在大量静脉输入生理盐水的基础上,分别加输0.15—0.45mg/kg的肾上腺素,观察家兔的血压、心率、肺系数和病理改变等指标的变化。结果①输入蒸馏水配制的接近生理浓度的白蛋白溶液,标本重量继续增加、外观肿胀;任氏液配制的相同浓度白蛋白溶液则使标本重量减轻、外观皱缩。②在加用肾上腺素促进肺水肿的过程中,家兔血压呈现先升高后下降及心率减慢的现象。结论①血浆胶体渗透压虽在血管内外液体交换中起重要作用,但需要有一定的晶体渗透压作为前提条件。②使用0.15—0.45mg/kg剂量的肾上腺素复制家兔肺水肿动物模型的主要机制在于其使皮肤、内脏的血液分布到肺脏,加重肺淤血。  相似文献   

11.
对于脑外伤后脑水肿患者应用甘露醇的严重心肾功能影响,临床上许多医院采用高渗盐水取代甘露醇,但因为短时间内输注大量高渗盐水,其引起的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不容忽视,一般血钠上升速度超过10~20 mEq/(L.d)[1],有可能引起神经细胞脱髓鞘作用.本研究主要通过监测各种不同浓度高渗盐水治疗时的血钠浓度以及血浆渗透压,探讨各种不同浓度高渗盐水在治疗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渗透压测定是抢救危重病人内环境监测项目之一。渗透压是指溶液中电解质及非电解质类溶质粒子对水的吸引力,本文就其生理概念、直接测定与计算法、血浆和尿液渗透压测定的临床意义、低渗综合征与高渗综合征等问题进行了讨论,重点放在诊断与治疗方面。  相似文献   

13.
方敏  李华强  史源 《重庆医学》2004,33(4):526-527
目的初步探讨新生儿凹陷性水肿的发病机制.方法采集16例入选患儿的静脉血及组织液标本,进行生化、蛋白及渗透压的测定.结果 (1)发生水肿的新生儿,其组织液中总蛋白及渗透压均升高,渗透压平均高出血浆渗透压的1倍以上.(2)组织液中的蛋白与渗透压呈线形关系.结论微血管通透性增高和组织间液中总蛋白增加,使血浆有效的胶体渗透压降低,可能是导致新生儿凹陷性水肿发生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渗透压、pH及白蛋白等试验,认为正常RBC畸形与渗透压及pH有关。当成人血尿中畸形RBC≥40%时可诊断为肾病性血尿,反之≤40%则认为是非肾病性血尿。同时可弥补尿常规镜检漏掉的隐形RBC及MA4210型尿液自动分析仪检测的潜血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白蛋白在全身性感染治疗中作用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斌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6):1462-1464
一、概述白蛋白在血液的各种蛋白中含量最高。无论在健康抑或疾病状态下 ,血清白蛋白浓度均能够很好地预测罹患率和死亡率。在正常的人和动物体内 ,白蛋白具有多种功能 ,包括 :(1)维持胶体渗透压 (在健康成人 ,白蛋白大约构成了80 %的胶体渗透压 ) ;(2 )药物以及其他物质的运输 ;(3)可能具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对于危重病患者而言 ,上述所有功能均是必需的。例如 ,在肺水增加的患者保持一定的胶体渗透压有利于维持血管内容量。然而 ,危重病状态下呼吸功能障碍可能与胶体渗透压无关。而且 ,此时白蛋白浓度与胶体渗透压之间也不具备很强的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AKI患者入院后第2天、第4天测定血钠、血钾、血肌酐、尿素氮、血糖,计算血浆渗透压,针对高渗透压血症治疗后第7天测定血浆渗透压.结果 AKI患者入院第4天血浆渗透压(329.8±39.7)mOsm/L,高于第2天的(314.7±42.6)mOsm/L;第4天高渗透压血症病例61例,高于第2天的26例;经对症治疗后第7天,血浆渗透压降低为(316.5±37.3)mOsm/L,高渗透压血症病例降低为42例,68例AKI患者治疗第7天有21例好转或治愈.以上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血浆渗透压增高可能导致AKI,降低血浆渗透压治疗可能使AKI发生减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浆渗透压评分对肝肾综合征(HRS)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为106例HRS患者,按随访3月内的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30例)和死亡组(76例),分别进行血浆有效晶体渗透压评分、胶体渗透压评分、血浆渗透压综合评分、MELD及Child-Pugh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评分对HRS预后的评价能力.结果 HRS死亡组除血浆有效晶体渗透压单项评分外,其余各评分均高于存活组(P<0.01).血浆有效晶体渗透压单项评分和胶体渗透压单项评分的AUC均<0.7,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和血浆渗透压综合评分的AUC均>0.7.Youden指数以血浆渗透压综合评分为最高,MELD评分和Child-Pugh评分次之.结论 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和血浆渗透压综合评分对HRS预后均具有良好的评价作用,其中以血浆渗透压综合评分的预测能力最佳.  相似文献   

18.
通常认为青霉素通过在细胞壁合成中同转肽酶结合而抑制肽聚糖的交联,使细菌不能够建成完整的坚韧的细胞壁,致使较低渗透压环境中的水渗入具有高渗透压的菌细胞内,导致菌体破裂死亡。细菌细胞内、外渗透压差被认为是导致细胞壁缺陷细菌死亡的唯一原因。本研究用青霉素在不同渗透压的培养基上做抑菌实验,观察在低于、等于或高于细菌细胞内渗透压培养基上.细菌对青霉素的敏感性及细胞壁缺陷细菌的代谢酶活性,探讨细胞壁缺陷细菌死亡的机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血浆晶体渗透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2例AMI患者按入院1 h内的血浆晶体渗透压水平分3组,正常血浆晶体渗透压组为N组72例,低血浆晶体渗透压组为L组21例,高血浆晶体渗透压组为H组9例,按照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处理,观察3组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室颤动、Ⅲ度AVB、住院病死率和30d病死率的差异。结果年龄较大,有糖尿病、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心力衰竭病史者更容易出现血浆晶体渗透压异常(P〈0.05);血浆晶体渗透压异常组更容易并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室颤动和Ⅲ°AVB等严重并发症(P〈0.05);静脉溶栓冠脉再通率也显著降低(P〈0.05);住院病死率和30d病死率亦明显增加(P〈0.05)。结论 AMI患者早期血浆晶体渗透压异常,其住院病死率和30d病死率明显增加,提示血浆晶体渗透压异常可能是影响AMI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肾病综合症是临床上常见的泌尿系疾病。它的临床表现有以下4个特点:①尿蛋白超过3.5g/d;②血浆白蛋白低于30g/d;③水肿;④血脂升高。其中①②两项为诊断所必需。由于大量尿蛋白漏出,使血浆自蛋白明显降低。白蛋白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体,因此,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钠和水滤过减少。正是这一原因,绝大多数肾病综合征患都出现高度水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