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世界大多数宗教都是伦理型的宗教,坚信如果没有伦理因素,不仅宗教生活将会失去精神支持,而且整个宗教信仰乃至人类社会文化(尤指以基督教、伊斯兰教、传统佛教及某些传统民族宗教为基础的社会文化)也将失去道德基础.但这一信念在当代和平主义思潮和全球化境遇里,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范围内的民族宗教矛盾和区域战争的新高潮中,面临着艰难而复杂的处境.我们看到,当代世界的主调是和谐发展,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基督教世界没有强调这个主调,而是在跨国公司意欲控制全球资源的大背景下,对落后国家采取了对立态度,美国理论界抛出"文明冲突"论,对不同于基督教文化的文化采取了对立态度.如何看待宗教的价值趋向?宗教能够为当代社会提供什么?这类问题自然引起了深切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战后日本,三种公共哲学最具有影响力,它们是立宪主义的民主主义与和平主义,经济发展和新民族主义.和平宪法存在天皇制等历史局限性和问题.和平宪法的现实主义因素有:对本国政府和军队的怀疑主义,原子弹受害经验,国家主权的自主限制,新国民原理等,和平宪法维护了日本战后60年没有发动过战争,防止了军国主义的复活,保持了"和平国家"的形象,战后的民主主义与和平主义没有国民的精力和国家资源使用到军事方面等是不容忽视的重要事实.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发展道路必然是和平主义性质的,这种和平主义虽然与中国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本质上是由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性实践为其制订方向的;由于这条道路不可能依循现代资本主义的基本建制来为自己取得全部规定,所以它在批判地澄清现代冲突与战争之主要根源的同时,为中国和平主义传统的复活与重建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中国发展的和平主义道路将具有这样一种世界历史意义:它把不以扩张主义为出发点也不以霸权主义为必然归宿的发展前景启示给人类向着未来的历史筹划。  相似文献   

4.
西方从古希腊到中世纪的大量作品都涉及对“五感”的讨论,其中尤其引入注意的是关于五种感觉的等级划分问题.视觉和听觉是西方文化传统中公认的高级感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则处于比较低级的位置,此种意识植根于西方文化传统并影响至今.具体而言,视觉和听觉在古典时期和中世纪又呈现出不同特点:在古典时期,视觉在五感中毋庸置疑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而在中世纪,由于基督教对传道的关注,听觉被许多神学家认为是最可靠的感觉.在希腊哲学和基督教文化相互作用的张力下,视觉与听觉交织着共同成为西方文化中的两种高级感觉.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1.闵采尔提出的理想,对鼓舞广大受压迫人们的战斗热情,推动战争的爆发起了重要的引导作用。2.以闵采尔理想为指导思想的“基督教同盟”对造就培养德国农民战争领导骨干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文章最后综述了以上两个方面,认为闵采尔理想是促使德国农民战争爆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刘洪采  张晔 《唐都学刊》2005,21(3):143-147
从希波战争到伯罗奔尼撒战争的"五十年时期"在希腊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雅典作为希腊世界的主角之一,其力量在这一阶段得到了急剧的发展,但却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一败涂地.从"五十年时期"雅典对波斯和希腊大陆的外交政策的变化,从"五十年时期"雅典对外政策的角度出发,可以探求出雅典力量的兴衰.  相似文献   

7.
华桂萍 《学习与探索》2003,2(4):127-131
日本在二战后颁布了放弃战争、放弃军备的和平宪法,保守势力一直以改宪和重新军备为己任,日本社会党作为革新势力的代表始终站在护宪和平主义的立场上与之相对抗,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日本向军事大国方向的发展。然而随着日本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革新势力逐渐衰落,日本社会党也被迫在一系列既成事实面前一再退让,调整乃至最终放弃了"非武装中立"政策。  相似文献   

8.
<正> 一从九·一八事变到日本八·一五投降,中日两国进行了长达十五个年头的战争。这是一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抗日本侵略的战争。但是,如何认识、记述这段历史,在国内外存在着不容忽视且令人深思的分歧。如果将近代中日关系史分为四个时期,即日本尾随西方列强侵华,日本带头瓜分中国、日本妄图独占中国、那么,十五年战争时期,就是日本武力征服中国,变中国为日本帝国主义独占殖民地时期了。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9.
受左翼和平主义和右翼军国主义两种历史观的影响,日本人的东北"认识"也分为左翼和平友好的东北"认识"和右翼极端的东北"认识".这两种相悖的东北"认识"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地位也有所不同.总的来说,从明治维新到日本战败投降这一时期,右翼极端的东北"认识"占主流地位,表现为侵略东北制造各种理论依据,在实际行动上就是发动侵略战争;而战后则是和平友好的东北"认识"占主流地位,表现为史学界对日本统治东北史的研究较为客观;未来日本人的东北"认识"在一段时期内右翼极端的东北"认识"可能会占据上风,但从历史经验和两国人民的长远利益来看,持和平友好东北"认识"的日本人一定会压倒右翼极端的情结,保持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10.
道教与基督教尽管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但它们对和平的关注却是一致的.其和平观念的内涵是宽泛的,不仅表示国家、民族与阶级之间的和睦相处,而且还表示人与神、与他人、与内心以及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某种理想状态;包括反对战争,敬重生命,追求人、社会、自然的和谐,主张社会公平、社会正义等.道教主张取法自然以致和平,社会的太平以天地自然生态系统的太平为出发点和依据.基督教认为和平是上帝的旨意,主张以爱和正义实现和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