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西藏高原土壤-植物系统元素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讨论了西藏高原36种元素的植物含量水平及其在土壤-植物系统的分而特征、影响因素、利用吸收系数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定量描述了植物对土壤不同元素的吸收、富集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西藏高原的土壤-植物系统中,亲硫元素和碱金属、碱土金属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较亲铁元素活跃,植物元素的类型划分和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统计分析和吸收系数描述了昆明西山土壤-植物系统中Fe,Mn,Ni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受试植物在土壤-植物系统中对Ni元素均表现出相对的稀释和绥冲作用;对Mn元素,除了菊科夏田菊,山紫金子和牛旁外,均表现出相对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3.
几种重金属土壤污染及其防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详细地介绍了Cu、Pb、Zn、Cd、Hg、Cr、Se等几种金属元素在土壤-植物农业生态环境中的形态分布、迁移转化、富集累积及其对植物生长作用机理的规律,以及对其采取的防治措施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应从源头上防治重金属元素对土壤-植物系统的污染,建设绿色生态农业从根本上解决土壤生态系统的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4.
阴离子洗涤剂在慢速渗滤系统中的去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速渗滤系统的土壤-植物系统对MABS有较强的净化功能;土壤-牧草系统和土壤-小麦系统对MABS的去除率与停留时间呈高度正相关;城市污水中MABS含量低于5.378ml/l时,两个系统对MABS的去除率可维持在95%的平均水平上。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   总被引:47,自引:9,他引:38  
本研究采用网格和系统分层法,在全省范围内布没123个典型剖面,获得福建省61种元素土壤环境背景值。结果发现,福建省15种稀土元素土壤背景值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与全国若干元素土壤背景值比较,福建省亲硫元素、亲铁元素背景值较高。福建省土壤中硒、钼元素背景值分别为0.55、5.14mg/kg,相当于全国水平的2.5倍和4.3倍。文中还探讨了影响福建省土壤环境背景值的主要因素,提出福建省土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6.
柳州地区各种红壤土种的酸沉降临界负荷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简单质量平衡法,多层模型PROFILE和基于植物响应标准计算柳州红壤和土种的酸沉降临界负荷,并建立了系统完整地收集,测量与估算模型所需参数的方法。结果表明,柳州红壤各土种的硫沉降临界负荷为0.50-1.80keq.hm^-2.a^-1,为保护95%的土壤不受酸沉降危害,柳州土壤的潜在酸度,酸度和硫沉降临界负荷分别为1.8keq;hm^-2.a^-1,1.9keq.hm^-2.a^-1和0.70  相似文献   

7.
黔中喀斯特区典型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亲合性元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黔中喀斯特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亲合性元素特征,揭示土地利用对矿质元素的影响效应,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玉米(Zea mays)、柚木(Tectona)、火龙果(Hylocereus undulatus)、花椒(Zanthoxylum bugeanum)、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核桃(Juglans regia)6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为对象,测定土壤Fe、Ca、Cu等23种矿质元素含量,探讨不同亲合性元素的变化特征,分析元素间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1)黔中喀斯特区各亲合性元素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变化规律存在差异,玉米地土壤亲铁、亲铜元素含量较丰富,金银花群落土壤亲铜、亲气元素含量较高,核桃林土壤利于亲气、亲石元素积累,花椒林土壤亲石元素含量较高;(2)不同元素间的关联程度不同,Mn、Ca、Al与其他元素的关系较密切。黔中石漠化区可通过补充土壤铁、硫元素,改善通气性等措施调控矿质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8.
模拟秋茄湿地系统中镍、铜的分布积累与迁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温室中建立模拟湿地系统。对照组用15‰的人工海水,污水处理组分别用正常、5倍和10倍浓度的人工污水定时、定量对模拟系统污灌一年,用于研究Ni、Cu在系统中的分配与迁移。结果表明:污水中的Ni、Cu主要存留于土壤中,占88.13%-94.12%;留存于植物体中的占0.10%-0.34%;凋落物占0.02%-0.09%。由植物吸收的Ni、Cu主要分布于根部,分别占总量的31.08%-56.19%和7.  相似文献   

9.
在温室中建立模拟红树林植物秋茄湿地系统,系统包括1年生秋茄苗、底泥和潮汐海水,分别用正常、5倍和10倍浓度的人工制备的城市污水每周定时、定时对模拟系统污灌2次,持续1年。用以研究营养污物N在系统中的分配循环及被净化的效果。结果表明,加入系统中的污水N主要留存在土壤中,留存在植物中只有一小部分,4个处理污水浓度组植株中N元素周转期衣次为4.1年、4.9年、5.3年和4.3年,比20龄的秋茄群落N周期  相似文献   

10.
西宁地区公路两侧土壤和植物中铅含量及其评价   总被引:72,自引:2,他引:70  
对西宁市郊主要公路两侧的和植物中的重金属铅含量采用原子吸收进行了测定。土误用 植物中的污染都较严重。铅的含量比清洁对照区高,土壤2.7-4.1倍。杨树枝叶3.0-4.1倍,小麦青苗3.0-3.7倍,蔬菜2.5-2.3倍。土壤、树木和农作物在距路边80-100m处铅含量通常降到当地背景水平。  相似文献   

11.
在广东省河台金矿矿山采取土壤、植物样品,并对其中的微量元素含量采用ICP-MS法测定,研究了金矿矿山土壤、植物的根、茎、叶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在成矿和表生地球化学过程中金矿土壤各层的微量元素发生迁移和分异,在表土层和心土层含量高于底土层;土壤各剖面层中Au及Au的伴生元素As、Hg、Cu、Pb明显高于背景对照区和中国土壤背景值;植物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特征受所处土壤环境影响,同时表现出每种植物独特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和对金矿环境的耐性机制;运用微量元素的生物吸收系数和生物转移系数表征植物对微量元素的吸收富集能力以及在各个器官的迁移状况。  相似文献   

12.
莴苣盆栽试验表明,氨基酸厂废水在适宜浓度下,可以提高蔬菜的鲜嫩度和维生素C、可溶性糖的含量,并使全氯和硝酸盐的含量限定在卫生标准之内;同时又不会使土壤原有性质产生破坏。废水在紫色土上的最适浓度为1:80(废水与清水体积比,下同),但它在作物生长前期表现为毒害作用与低浓度促进作用并存,且以毒害作用为主,直到后期才表现出营养肥效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东部冲积平原区水成土壤元素背景值地域分异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气候条件、母质物质组成的差异以及河流上下游物质之间的联系等角度,讨论了我国东部冲积平原区土壤中13种元素的地理分布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大多数元素具有明显的南北向地域分布趋势,这种趋势是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共同决定的,而以非地带因素更重要。此外,东部平原土壤与相应主要河流上游侵蚀区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具有很好的共轭关系。  相似文献   

14.
Influences of organic matters of soil and water on speciation and biological utilization of selenium are discussed. Humic acid is found to be the main pool of selenium in soil and affects the bio-availability of the element in soil-plant system. Fulvic acid from drinking water inhibits the absorption of selenium taken from die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 content of organic matters of water and selenium deficiency on the causes of KBD could be reflected in the limited synthesis of glutathione peroxidase, which is generally stimulated by fulvic acid from drinking water.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洞庭湖流域水体中溶解态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来揭示小流域水体中微量元素的来源和行为。结果表明:各流域均因地质背景不同而表现出某些元素相对富集的特点;稀土元素除了一般的分布规律以外,则有在迁移过程中总量逐渐增加并最终达到某种平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南岭风化壳型稀土资源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从南岭风化壳型稀土资源的元素、储量、时代、构造和地理等5个方面的分布特征研究入手,分析结果得出中国南岭风化壳型稀土资源以花岗岩风化壳型稀土资源为主,表现出元素丰度高、储量大、时代新、构造条件简单和地理分布面积广的特点,其次是火山岩和碱性花岗岩,碱性岩与千枚岩的风化壳也都有稀土矿产出,从而打破了南岭风化壳型稀土矿都是由花岗岩风化后形成的传统概念,扩大了稀土资源的找矿方向与远景储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不同地质体中微量元素含量对比及因子分析 ,明确成矿热液活动元素 ,区分不同地球化学类型的元素集群。研究表明 ,成矿热液活动源于花岗岩岩浆侵位 ,花岗岩浆期后热液及地下水在岩体热力驱动下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矿化热液活动体系 ,对区内地层产生广泛的蚀变影响 ,形成矿体、热液活动脉体及矿化热液活动元素对围岩地层的改造。成矿热液活动体系为开放系统 ,运动方式以构造断裂导流为主 ,孔隙渗透为次。  相似文献   

18.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来源于绿肥(GM)、堆制过的猪粪(CP)、新鲜猪粪(PM)中的溶解性有机质(DOM)对农药毒死蜱消解及其在土壤-植物系统中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DOM能促进毒死蜱在土壤中的降解,显著降低植株对毒死蜱的吸收。在所研究的毒死蜱和DOM浓度范围内,添加GM、CP、PM处理可使土壤-植物系统中毒死蜱总残留量比对照处理(CK)分别减少10.6%、31.1%和36.0%,其中土壤中毒死蜱残留量降低了5.76%,16.39%和37.36%;植株中毒死蜱积累量降低了61.39%,35.12%和20.81%。研究结果可为有机肥的合理施用及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土壤-植物系统中铬的环境行为及其毒性评价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戴宇 《环境科学》2009,30(11):3432-3440
由于铬及其化合物的使用和含铬废弃物的大量排放,空气、土壤、水和食品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铬污染.对于铬污染,尤其是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土壤系统铬污染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热点.其中铬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备受关注.本文详细介绍了铬的基础化学、土壤-植物系统中铬迁移转化的影响因素(土壤理化性质、铬的供给形态、浓度、植物种类等)以及该系统中铬的生态毒性,总结了通过综合分析土壤-植物系统中植物、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的生态毒理数据来评估土壤-植物系统中铬生态风险的方法,并指出了这一领域研究工作的不足之处,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