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电子湮没技术 (PAT)测定常规溴化银乳剂的正电子湮没寿命谱 ,用量子力学方法计算了自由体积空穴的变化 ,从而探讨银丝的生长机理。结果表明 ,用 D- 19作显影液 ,溴化银晶体先溶解后被还原 ,物理显影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生成的银沿着电子密度较高的方向生长。  相似文献   

2.
采用电子湮没技术(PAT)测定常规溴化银乳剂的正电子湮没寿命谱,用量子力学方法计算了自由体积空穴的变化,从而探讨银丝的生长机理.结果表明,用D-19作显影液,溴化银晶体先溶解后被还原,物理显影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生成的银沿着电子密度较高的方向生长.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5-位不同取代基的噻碳菁和吲哚碳菁染料对其在立方型颗粒和T-颗粒溴化银微晶上吸附能力的影响,并采用ACFEM(AnalyticalColorFluorescenceElectronMicroscopy)研究了上述结构染料对其吸附在溴化银微晶所形成的J-聚集体尺寸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吲哚碳菁染料来说,立方体溴化银微晶表面的吸附能力较T-颗粒溴化银微晶表面的吸附能力强;但对噻碳菁染料来说则相反,它们在T-颗粒溴化银微晶表面的吸附能力较立方体溴化银微晶表面的吸附能力强.另外,对5-位不同取代基的噻碳菁染料而言,无论是在立方型颗粒或T-颗粒溴化银微晶上的吸附能力来说,含取代基(无论4-取代基是吸电子型还是推电子型)的噻碳菁染料较未取代的噻碳菁染料强;而5-位取代基是吸电子型的噻碳菁染料更有利于其吸附在T-颗粒溴化银微晶表面.此外,本文还进一步证明了溴化银微晶表面上染料J-聚集体的生长过程是符合奥斯瓦尔特成熟过程的.吲哚碳菁染料在T-颗粒溴化银微晶上形成的J-聚集体的平均尺寸明显大于在立方体溴化银微晶上形成的J-聚集体的平均尺寸.吸附在立方体溴化银微晶上的5-不同取代基的噻碳菁染料对其形成J-聚集体  相似文献   

4.
颗粒内部的碘离子对碘溴化银微晶照相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用连体四角锥碘化银为晶核制备类似于四面体碘溴化银微晶和用六方角锥碘化银为晶核制备片状碘溴化银微晶的方法,并对两种不同微晶的结构,形态和性能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草酸根掺杂立方体溴化银乳剂颗粒的增感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使用反馈式微机控制双注乳化仪,在晶体生长过程中一定时间内,加入一定量的草酸盐,制得了草酸根离子处于晶体颗粒次表面的立方体溴化银微晶乳剂.对其实验过程的考察和感光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1)草酸根掺杂于次表面的溴化银乳剂与未掺杂乳剂相比较,无论是原始乳剂,还是经过化学增感,或用染料进行光谱增感后的乳剂,感光度都有明显提高(Sd/S0≥1.5),有明显的增感效应;(2)无论是原始乳剂,还是经过化学增感,或光谱增感后的乳剂,草酸根掺杂立方体溴化银乳剂颗粒的灰雾水平都不高;(3)草酸根掺杂立方体溴化银颗粒与甲酸根掺杂的溴化银乳剂相比,产生的增感效应相差不大;(4)与甲酸根掺杂立方体溴化银颗粒相比,草酸根掺杂立方体溴化银颗粒的制备方法明显较前者要简单得多,颗粒形状也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6.
直流极化法对溴化银T颗粒乳剂电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Wagner直流极化法对溴化银T颗粒乳剂的电性能作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未经光照的溴化银T颗粒乳剂具有一定的电子电导率.与曝光后的溴化银T颗粒乳剂相比,未经光照的溴化银T颗粒乳剂具有更高的电子电导率.另外,在未经光照的卤化银乳剂微晶体中,如果添加防灰雾剂,其电子电导率会明显上升.感光乳剂电性能的变化反映出溴化银乳剂微晶体内自由电子与填隙银离子结合的状态.本文还从分子结构的角度探讨了四氮唑等防灰雾剂对溴化银乳剂微晶体自由电子与填隙银离子结合的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在曝光前后用苯并三氮唑溶液对未增感的和硫增感的立方体溴化银乳剂涂层的处理方法,考察了苯并三氮唑在溴化银成像过程的两个阶段:曝光潜影的形成阶段和潜影中心得以放大的显影阶段的作用。有意义地发现苯并三氮唑对硫增感溴化银乳剂有明显的过增感效应。实验结果表明:1)对于未增感的立方体溴化银乳剂涂层,在曝光前吸附了苯并三氮唑后会抑制潜影的形成,但曝光后吸附了苯并三氮唑对显影有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2)对于硫增感的立方体溴化银乳剂涂层,曝光前用苯并三氮唑溶液处理后,产生显著的过增感效应,相对感光度可提高4倍左右,在曝光后用苯并三氮唑溶液处理,随着苯并三氮唑浓度的增加对显影也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3)对于硫增感的溴化银涂层,先经过388mV的氧化还原缓冲液处理,再经苯并三氮唑溶液处理过的样片的感光度都要较未经绥冲液处理的提高4倍左右,这说明苯并三氮唑对硫增感乳剂产生的过增感效应只与硫敏化中心内(Ag2S)n的存在有关,与(Ag)m是否存在无关。  相似文献   

8.
吸附在溴化银颗粒表面上的增感染料的ESR波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用电子顺磁共振技术研究了光照条件下三十八种增感染料与溴化银之间发生的电子转移过程。增感染料和溴化银无论在黑暗处还是在光照下,均不产生ESR信号。当增感染料吸附在溴化银颗粒表面上时,如不加光照,仍看不到ESR信号。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有可能观察到ESR信号,这主要取决于增感染料分子的最高占有能级与溴化银价带的相对位置。若染料分子的最高占有能级比溴化银价带顶部高0.7 eV,就可以观察到ESR信号,反之则观察不到。顺磁性中心是由染料正空穴Dye形成的。根据ESR信号的强度可以判断增感染料是否有较强的减感作用。  相似文献   

9.
用半导体精密量热计测得25±0.01℃时溴化银从DMF-H_2O溶液中吸附噻碳菁染料(Ⅰ)的吸附热。发现由于溶液中染料聚集状态的不同导致吸附热明显不同,但吸附于溴化银表面的染料的聚集态则基本相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5-位不同取代基的噻碳菁和吲哚碳菁染料对其在立方型颗粒和T-颗粒溴化银微晶上吸附能力的影响,并采用ACFEM(AnalyticalColorFluorescenceElectronMicroscopy)研究了上述结构染料对其吸附在溴化银微晶所形成的J-聚集体尺寸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吲哚碳菁染料来说,立方体溴化银微晶表面的吸附能力较T-颗粒溴化银微晶表面的吸附能力强,但对噻碳菁染料  相似文献   

11.
PbS纳米微粒对溴化银微晶乳剂的化学增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发现了PbS纳米微粒对溴化银乳剂的化学增感作用,对PbS和Na2S2O3对卤化银乳剂的增感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了增感剂用量、增感温度和pAg值、溴化银的晶型等因素的影响,以及PbS纳米微粒与HAuCl4的协同增感效应。  相似文献   

12.
由抑制剂引起的高反差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利用吸附曲线及电化学的方法,研究了一系列抑制剂在银及溴化银上的吸附行为,将这些吸附性质与显影过程中相应的抑制剂存在的显影结果对比,实验表明:只有当抑制剂在银上为中等的吸附,而在溴化银上吸附很小时,才可能利用抑制剂达到高反差。相应的机理及抑制剂在银上的吸附性质在文中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使用反馈式微机控制双注乳化仪,在晶体生长过程中一定时间内,加入一定量的草酸盐,制得了草酸根离子处于晶体颗粒次表面的八面体溴化银微晶乳剂。考察其实验过程和测试其感光性能,结果表明:(1)草酸根掺杂于次表面的八面体溴化银乳剂与未掺杂乳剂相比较,无论是原始乳剂,还是经过化学增感,或用染料进行光谱增感后的乳剂,感光度均有明显提高(Sd/S0≥1.8),且其灰雾水平都不高,即具有明显的增感效应;(2)草酸根掺杂的乳剂可以与常规的硫加金化学增感,以及染料光谱增感一同进行协同增感,把乳剂的感光度提高到更高的水平。(3)草酸根掺杂的八面体溴化银乳剂的感光度增益,明显高于草酸根掺杂立方体溴化银乳剂。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显影过程特别是银丝的生成机理一直是感光工作者关注和研究的焦点.但迄今为止,众说纷坛的各种假说尚未达到共识,本文用正电子湮没技术(PAT)测定了乳剂的正电子湮没寿命谱,探讨了银丝在自由体积空穴中的生长机理,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除去明胶后的银丝形貌,验证了PAT实验中银丝生长的结论.同时本文根据明胶中蛋氨酸及其氧化产物的大致含量,首次采用正电子湮没技术(PAT)研究将蛋氨酸及其氧化产物加到照相乳剂中,观察蛋氨酸及其氧化产物的还原性以及在水洗前加入蛋氡酸和在水洗后加入蛋氡酸的差别.得到了如下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溴化银单晶上的超增感体系的Dember效应测试以及相应实用乳剂体系的研究,观察到超增感作用与体系的Dember效应之间存在平行关系,并以此探讨了超增感荆发挥最佳作用时在溴化银面上增感染料与超增感剂的相对排列位置,实验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超增感体系中超增感剂与溴化银直接接触时超增感作用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16.
采用纳米硫化铅作为增感剂对边长为0.8μm的溴化银立方体颗粒进行了化学增感.利用微弱信号的微波吸收相敏检测技术,在超短脉冲激光作用下,获得了立方体溴化银乳剂中自由光电子和浅束缚光电子随增感时间变化的衰减曲线。通过测量溴化银光作用过程的时间分辨谱,讨论了卤化银晶体中电子陷阱对光电子运动行为的影响,分析了电子陷阱效应同增感时间之间的关系以及两个一级衰减区间寿命值同增感时间的关系.通过未增感样品与增感样品的衰减曲线对比,得到了在此实验奈件下的最佳增感时间为60min.  相似文献   

17.
N,N′-二乙基喹啉菁染料分子吸附在硫敏化过的溴化银溶胶上产生强的表面增强喇曼散射,这种散射实际上是在直晒银上产生的。N,N′-二乙基喹啉菁染料分子吸附在硫敏化过的溴化银溶胶和银溶胶上的喇曼谱基本相似。而未经硫敏化的溴化银溶胶和经硫敏化后再被高硫酸钠氧化的溴化银溶胶中测不到N,N′-二乙基喹啉菁染料的表面增强喇曼信号。本实验进一步表明,表面增强喇曼散射方法可以用于感光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溴源,以乙二醇和水为混合溶剂,采用溶剂热法一步合成溴化银/磷酸银(Ag Br/Ag3PO4)复合物。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荧光分光光度计(PL)等方法对复合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分析。以水中微污染物甲基橙(MO)的降解效果来评价溴化银/磷酸银复合物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及光催化降解机理。结果表明,在可见光照射8 min后,0.08 g的溴化银/磷酸银复合物(溴与磷的质量比为40%)对甲基橙溶液(200 m L,8 mg/L)的降解率达到99.52%,是相同条件下以纯水为溶剂制备复合物样品对甲基橙降解率的1.8倍,且循环使用3次后还具有高的稳定性。在光催化降解过程中,溴化银和磷酸银的光生电子-空穴对有效分离,同时负载在溴化银和磷酸银表面的银纳米粒子可作为电子捕获陷阱使得溴化银/磷酸银具有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不同煅烧条件下CaO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正电子湮没技术、X射线衍射线型宽化效应和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了不同煅烧条件下CaO的活性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快速煅烧条件下的新生态CaO不仅晶粒尺寸小、缺陷浓度高,而且晶粒生长快、晶体缺陷浓度随煅烧时间延长递减迅速。  相似文献   

20.
在照相底片的感光乳剂中,作为感光物质的主要是卤化银;通常多用氯化银及溴化银的混合物,或单独使用溴化银。卤化银中混以胶质(多用明胶)即成涂载在片基上的感光乳剂。大家知道,卤化银对于白光中的全部色光的敏威性不是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