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冯保卫  张文德 《临床医药实践》2012,21(9):654-655,679
目的:探讨对老年人下肢骨折围手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钠配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预防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177例下肢各类型骨折老年患者,术前超声多普勒证实双下肢均无DVT,围手术期均应用低分子肝素钠配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预防治疗。结果:177例患者围手术期出现有症状深静脉血栓4例,发生率为2.26%;出现致命性肺栓塞1例,发生率为0.56%。结论:老年患者下肢骨折围手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钠配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综合防治,可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在医院行髋关节周围骨折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均分成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各50例.于髋关节周围骨折术后6 h内,低分子肝素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40 mg/d皮下注射,持续用药2周;利伐沙班组给予利伐沙班片10 mg/d口服,持续用药1周.于治疗第1周、第2周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结果 低分子肝素组发生深静脉血栓8例(16.00%),利伐沙班组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4.00%),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利伐沙班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利伐沙班能有效预防髋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联合药物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护理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8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其中46例我们应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联合药物预防术后下肢DVT形成(试验组),40例单纯使用药物预防下肢DVT形成(对照组)。结果实验组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联合药物预防下肢DVT形成,可以明显降低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间歇式充气压力疗法在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将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3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150例术后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并加用间歇式充气压力泵;观察组150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加用间歇式充气压力泵并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比较两组的预防效果.结果 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90,P=0.014<0.05﹚.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药物干预并联用间歇式充气压力泵,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李文龙 《北方药学》2016,13(4):37-37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对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围术期DVT(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抽选90例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参照组:物理方法预防;观察组:低分子肝素预防;对比两组围术期DVT事件和凝血指标变化。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血红蛋白含量较为接近(P>0.05),术后,观察组DVT发生率相对更低,但凝血指标缓解情况不明显(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有助于预防围手术期DVT事件;对血小板、凝血机制等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在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02月—2011年05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200例分为两组:利伐沙班组100例,术前68 h给予利伐沙班10 mg口服,1次/d,连续14 d;低分子肝素组100例,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 U,1次/d皮下注射,连续14 d。术后14 d行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并观察两组用药期间有无肺动脉栓塞和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结果利伐沙班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6%,显著低于低分子肝素组10%(P<0.05),两组均未发生肺动脉栓塞和严重出血事件。结论利伐沙班较低分子肝素能更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二者均较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利伐沙班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各60例.利伐沙班组在术后6 h口服10mg利伐沙班,低分子肝素组在术后24 h内皮下注射40mg低分子肝素,均每日1次,持续用药14 d.术后14 d对两组患者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以及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低分子肝素组发生深静脉血栓9例,发生率为15.00%;利伐沙班组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发生率为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利伐沙班能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赵宁  雷勇  李桂芬  王泳明 《河北医药》2012,34(17):2616-2617
目的 探讨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后应用抗凝药物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行腹腔镜子宫全切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的风险程度分成观察高、中、低危组,再将每组随机分配到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A组术后24 h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澳思达)4 100 U皮下注射,1次/d,连用5 d,对照组术后不给予抗凝药物预防.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肢发生率为0(0/50),对照组为8%(4/5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后的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可以明显减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妇科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应用抗凝药物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加压泵(IPC)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重症急性胰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有效性。方法对100例危重患者按入住重症监护室(ICU)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综合预防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除疾病所需治疗外,从第1天起,综合预防组使用IPC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抗凝,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预防血栓,第1、3、7、14天对2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或CT检查,观察下肢DVT发生情况。结果综合预防组1例(2%)发生下肢DVT;对照组8例(16%)发生下肢DVT,DVT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C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DVT效果显著,值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护理。方法选择2009年12月到2012年7月在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9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本研究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功能锻炼,而观察组则术后6h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000IU腹壁皮下注射,连续10d,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对照组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14.2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腹壁皮下注射能够明显减少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高患者近期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于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在本科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81例85髋,随机分成利伐沙班组(41例43髋)和低分子肝素组(40例42髋)。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组给予分子肝素钠4100IU/d皮下注射,持续用药2周;利伐沙班组给予利伐沙班片10mg/d口服,持续用药2周。于治疗第2周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并检测术前术后APTT、PT、PLT各项指标和记录术后引流量。结果低分子肝素组发生深静脉血栓5例(12.5%),利伐沙班组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4.9%),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血液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利伐沙班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利伐沙班能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运用多种方法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1年10月共9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资料,分为对照组(低分子肝素治疗)和观察组(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术后第3、7天监测凝血四项、患肢周径;第7天复查患肢静脉彩超。结果经过治疗并随访半年,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纤维蛋白原、下肢肿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对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并能有效地改善术后血液的高凝状态及下肢肿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DVT)的预防效果。方法将83例行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2例,B组41例。A组应用利伐沙班口服,实用时间为14d;B组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使用时间为14d。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无严重出血。结果 A组出现DVT 2例(4.76%),B组出现DVT 2例(4.87%),A组DVT发生率与B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用于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效果良好。利伐沙班在预防全髋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与安全性上与低分子肝素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14.
刘春蓉 《安徽医药》2014,18(1):183-185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该院2009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骨折患者130例,按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再加用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并调查比较两组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采用系统护理后DVT发生5例,发生率7.7%,明显较对照组DVT发生率15.4%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少,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预防和减少老年人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解剖型钢板与髋动力螺钉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剖型钢板(观察组,36例)和髋动力螺钉(对照组,34例)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t=2.18、2.35、2.31、2.15,均P <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其中肺部感染2例、髋关节内翻畸形1例;对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9例,其中肺部感染2例、髋关节内翻畸形4例、下肢短缩畸形2例和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33%)明显少于对照组(26.47%)(x2=4.05,P<0.05).术后随访12 ~21个月,平均(16.7&#177;4.2)个月,观察组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86.11%)明显优于对照组(64.71%)(x2=4.36,P <0.05).结论 解剖型钢板和髋动力螺钉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前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和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等优点,尤其适合髋动力螺钉无法治疗性的粉碎性骨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R)后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94例患者随机分为未用药组和用药组,其中未用药组46例,未预防性使用任何药物;用药组48例,围手术期给予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治疗。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均行双侧下肢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了解DVT形成情况及两组术后DVT的发生率。结果未用药组中有22例DVT阳性,DVT的发生率47.8%,用药组中有9例DVT阳性,DVT的发生率1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用药组近端DVT的发生率为19.6%,用药组近端DVT的发生率为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未发现术中术后出血增多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能显著降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前Harris髋关节评分为f36.4±8.1),治疗后为(73.8±9.1)对照组治疗前Harris髋关节评分为(37.9±8.4),治疗后为(61.5±8.9)。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促进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方对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 方法 收集2008 年1 月~ 2012 年12 月,接受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106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 例,对照组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益气活血方口服,比较两组的凝血功能指标、DVT 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FIB 以及D-Dimer 均显著降低,PT 及APTT 均显著延长,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的DVT 发生率为3.7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98%;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与对照组的3.77%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益气活血方可显著改善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凝血功能,预防术后DVT 发生,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复元活血汤辩证加减对预防股骨颈骨折行全/半髋关节置换术后伴高凝状态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 统计分析2011年至2013年我院收治的50例行全/半髋关节置换术后伴高凝状态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2周观察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DVT发生率为4%(1/25),明显比对照组的发生率16% (4/25)低(P<0.05).结论 复元活血汤辩证加减能够有效预防股骨颈骨折行全/半髋关节置换术后伴高凝状态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