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具体情绪量表》和《青少年日常情绪调查问卷》,分别对高中生的日常情绪体验情况及感受情绪时采取的情绪调节策略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中生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的快乐和兴趣情绪最多,轻视和恐惧的情绪最少,且对负性情绪的调节多于正性情绪.在面对正性情绪时,个体倾向于采用增强调节策略;而在面对负性情绪时,个体则更多地采用减弱调节策略.此外,情绪体验与调节策略在不同年级及不同性别的个体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情绪启动效应的影响,对54名大学本科生在高兴、悲伤和愤怒情绪刺激下情绪启动效应后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情绪启动有影响,其中,表达积极情绪的自我效能感(POS )高的人,在呈现积极启动刺激后情绪启动效应更显著;调节沮丧/痛苦情绪的自我效能感(DES)低的人,在呈现悲伤刺激后的情绪启动效应更显著;但管理生气/愤怒情绪的自我效能感(ANG)的高低对愤怒情绪刺激下的情绪启动效应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前对于消极学业情绪与注意不集中方面研究十分有限,本文考察大学生消极学业情绪对心智游移的影响以及情绪调节策略的调节作用。以397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消极学业情绪问卷、SART任务和情绪调节策略问卷分别测量消极学业情绪、心智游移和情绪调节策略。结果表明:大学生消极学业情绪和情绪调节策略显著影响心智游移;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情绪调节策略均可以调节消极学业情绪对心智游移的影响。选取适当的情绪调节策略,可以缓冲消极学业情绪对心智游移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晓云  史运芳 《科技信息》2011,(26):399-399,401
本文以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的发展为线,对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进行了概述总结与简评,并为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接下来的研究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和综合分析等方法,,并以体育对情绪的影响和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为依据,初步探讨了如何调节学生的情绪及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情绪调节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以514名大学生为对象,采用《情绪调节问卷》量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快乐情绪的调节量最多,恐惧情绪的调节量最少,正性情绪的调节量大于负性情绪的调节量;感受负性情绪时存在比较多的忽视和抑制调节,感受正性情绪时存在比较多的重视和宣泄调节;男生和女生正性情绪在抑制和宣泄上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在忽视和重视上没有显著差异;在负性情绪的原因调节上,文科学生显著高于理科学生。在负性情绪的反应调节上,文科学生显著高于理科学生。  相似文献   

7.
以情绪调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切入点,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从情绪调节角度进行考察:近年来,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表明,情绪调节问题,是导致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的重要因素;从历史角度来看,情绪调节的研究也一直和心理健康的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其所具有的情绪调节方式是相关的,最后从正确的情绪调节策略出发,给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出了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采用《生活定向量表》(LOT)和《青少年情绪调节能力调查问卷》对156名初中生气质性乐观、情绪调节策略进行测试,探讨初中生气质性乐观与情绪调节策略之间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独生子女气质性乐观的乐观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初中生气质性乐观的乐观维度与其情绪调节策略的情绪知觉、情绪评价、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应用情绪调节策略、情绪控制和情绪调节反思六个维度呈现出显著正相关;气质性乐观的悲观维度与其情绪调节策略的应用情绪调节策略维度呈正相关,与其情绪调节策略的情绪调节反思维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运用情绪表达量表、情绪调节问卷、心境量表,以370名大学生为被试,对比研究了不同民族大学生在情绪表达、情绪调节、心境三方面的特征.结果表明,男生比女生有更高的积极心境,汉族大学生比少数民族大学生使用了更多的情绪调节策略,少数民族大学生比汉族大学生有更高的消极心境,藏族大学生与其他各民族大学生相比有更高的消极情绪表达,更高的消极心境.  相似文献   

10.
基于决策在体育运动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情绪与认知之间的密切关系,采用自编的篮球运动员运动决策测试系统,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情绪、情绪调节策略以及人格特质对篮球运动员运动决策的影响.实验一考察了不同性质情绪对运动员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消极情绪下的决策正确率显著低于积极和中性情绪状态下的决策正确率.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在消极情绪状态下,情绪调节策略、人格特质对运动员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认知重评方式时的决策正确率显著高于采用表达抑制方式的决策正确率,人格特质的主效应以及情绪调节策略与人格特质两者交互作用不显著.本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揭示情绪、情绪调节策略以及人格特质与运动员决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运动员在日常训练、比赛过程中会因为情绪波动而影响训练效果和比赛发挥,因此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对于运动员的运动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我国运动员情绪调节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系统梳理了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今后运动心理学领域情绪调节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研究思路,更好地为运动实践服务.分析结果发现,相关研究文献总体数量较少,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研究内容包括运动员情绪调节对其认知能力和情绪的影响、运动员情绪调节策略的特点以及运动员情绪调节的生理机制;研究方法主要以问卷调查和行为实验为主,多指标探究生理或神经机制的实验研究目前仍处在起步阶段.建议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关注情绪调节在内隐与外显2个层面的共同影响、加强跨学科的交叉研究以及开展针对运动员情绪调节能力改善的运动心理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情绪调节效能感是个体对能否有效调节自身情绪状态的一种自信程度。采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量对韶关学院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韶关学院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群体分特征呈正态分布。其中理科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优于文科生,男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优于女生,高年级学生的情绪调节效能感优于低年级学生,家庭关系越好的学生优于家庭关系差的学生。高校应当根据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实际,采取相应措施增强大学生情绪和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青年军人情绪调节方式的特点.方法:采用自编《个人情况调查问卷》和《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对536名青年军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青年军人在面对负性情绪时,使用频率最高为积极的情绪调节方式;②是否独生子女在青年军人情绪调节方式的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④年(军)龄越长、受教育程度越高的青年军人在面对负性情绪时,更倾向于选择积极的情绪调节方式.④不同类别的青年军人在情绪调节方式的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是否独生子女、不同年龄、不同军龄、不同类别和不同受教育程度均对青年军人情绪调节方式的选择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球类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教师气质因素在调节学生情绪中的作用.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情绪的观察,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情绪调节,在努力创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情绪,形成师生紧密配合协调一致的教学氛围,在积极愉快的情绪中,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张涛  石惠  陈屹 《科技信息》2009,(20):I0012-I0012
情绪是影响青少年攻击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现有的攻击行为理论模型认为情绪不仅参与、影响攻击行为发生的全过程,而且情绪本身就可以导致攻击行为。高水平的愤怒体验、低下的共情体验、情绪调节功能缺陷都可能导致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对排球运动员在比赛中产生情绪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利用两类调控方法来解决情绪变化:一类是运动员在教练员辅助下进行的调控方法;另一类是运动员自我调控方法.前者包括信心鼓励法、模拟实战训练法、适宜活动调节法、教练引语诱导法和教练形象诱导法等,调节运动员的情绪状态;后者包括自我表象调节法、娱乐活动调节法、静息放松调节法、呼吸节奏调节法、自我暗示语调节法和教练员的言行调节法等,以及端正参赛动机、树立正确的胜负观、确定恰当的注意指向目标和依靠集体力量稳定全队情绪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幼儿学习品质现状并探究父母参与、幼儿情绪调节能力与其关系,采用父母参与行为问卷、情绪调节检核表和幼儿学习品质家长评价量表对1 340名幼儿父母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幼儿学习品质发展在中等偏上水平,好奇心与兴趣发展水平最高,主动性最差;幼儿学习品质总分、父母参与总分和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情绪调节维度得分两两显著正相关;幼儿学习品质总分、父母参与总分分别与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情绪不稳定/消极维度呈显著负相关;幼儿情绪调节能力两大维度均在父母参与和学习品质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父母参与、幼儿情绪调节能力是影响幼儿学习品质的重要因素,可从这两方面入手提高幼儿学习品质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8.
分别采用阈下范式启动情绪调节内隐态度、句子整理任务启动无意识情绪调节目标,动态考察情绪调节内隐态度和无意识情绪调节目标对情绪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情绪调节内隐态度存在主效应;无意识目标启动的主效应不存在;有无启动无意识目标与情绪调节内隐态度类型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无论无意识目标有无启动,启动控制型内隐态度的个体降低消极情绪体验,减少自主神经系统活动,产生适应良好的结果;启动表达型内隐态度的个体则升高消极情绪体验,增加自主神经系统活动,产生适应不良的结果。这从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自动目标追求理论在情绪调节领域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杨彬  荣继红 《科技信息》2013,(34):18-18
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情绪常伴随左右,影响着活动的质量和效率,消极情绪会造成诸多不利的影响,积极情绪则会产生良好的能动效应。良好的情绪调节策略能够及时调节情绪,更好地从事学习,提高学习自主性。  相似文献   

20.
原真性是影响古村落旅游地形象的关键要素之一,但目前的研究主要基于认知-反应-视角,忽略了游客情绪体验的作用。文章根据情绪评价理论,引入怀旧情绪作为中介变量,情境涉入作为调节变量,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通过收集6个古村落旅游地571份游客问卷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原真性对古村落旅游地形象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怀旧情绪维度中的个人怀旧和历史怀旧分别在原真性与古村落旅游地形象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且历史怀旧的中介效应大于个人怀旧;情境涉入对原真性与怀旧情绪之间的关系起正向的调节作用,表现为情境涉入水平越高两者间的正向关系越强;情境涉入还进一步影响怀旧情绪的中介效应,即当情境涉入水平更高时,怀旧情绪在原真性和旅游地形象间的中介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