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恶性小汗腺汗孔瘤在临床上较少见,多易误诊。常于病程较长的小汗腺汗孔瘤基础上恶变,偶为原发。我科诊断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头顶部小汗腺汗孔瘤误诊为脂溢性角化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女,56岁。头顶部肿块3年。曾于多家医院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给予冷冻治疗,疗效不佳。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小汗腺汗孔瘤。呈脂溢性角化表现的小汗腺汗孔瘤临床上较为少见,应注意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小汗腺汗孔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方法 :对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4月—2014年11月由组织病理确诊的83例小汗腺汗孔瘤临床及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3例患者中,男48例,女35例,平均年龄(52.75±1.73)岁,皮损好发于四肢末端及头面部。临床表现多为红色或淡红色丘疹、结节及疣状赘生物。结论:小汗腺汗孔瘤临床表现多样,首诊易被误诊为化脓性肉芽肿、疣、脂溢性角化病、血管瘤等疾病,确诊依靠组织病理检查,皮损组织病理特点为嗜碱性小立方形细胞增生,肿瘤内可见有护膜的向管腔分化的结构。  相似文献   

4.
报告1例恶性小汗腺汗孔瘤。患者男,65岁。因左小腿结节5年,反复破溃出血1年就诊,皮损组织病那学检查示瘤细胞呈巢状分布于真皮内,由不典型嗜伊红鳞状细胞样细胞组成,大小不等,部分核大深染,核分裂相增多,可见大小不等的管腔样结构,部分瘤细胞团与表皮相连。诊断为恶性小汗腺汗孔瘤。  相似文献   

5.
小汗腺汗孔瘤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报告1例左足趾小汗腺汗孔瘤。患者女,55岁。1年前左足第2趾出现一约1.5cm×1.2cm大的肿块,组织病理诊断为小汗腺汗孔瘤。  相似文献   

6.
小汗腺汗孔癌(eccrine porocarcinoma,EPC),以往被称为恶性小汗腺汗孔瘤,是最常见的恶性汗腺肿瘤.好发于老年患者的下肢、躯干、头皮和上肢,男女发病率为1.3:1.小汗腺汗孔瘤(eccrine poroma,EP)是一种好发于足底、足侧缘等部位的呈孤立结节的良性汗腺肿瘤.组织学上,认为它们起源于末端汗管的外层细胞和真皮上部的小汗腺导管.国内外有关EPC和EP的发病机制的研究报道较少,有报道p53和p16/Rb与这两种小汗腺来源的良恶性有关[1-2].  相似文献   

7.
 报告1例小汗腺汗孔癌。患者女,56岁,头部结节30余年,破溃、渗液2个月。皮损病理检查示:真皮内可见瘤细胞团呈巢状分布,部分瘤细胞巢与表皮相连,瘤细胞以不典型嗜伊红鳞状细胞样细胞为主,细胞核大,深染,形态不规则,核分裂相增多,瘤细胞巢内可见管腔样结构。诊断为小汗腺汗孔癌。予扩大手术切除,现随访中。  相似文献   

8.
小汗腺汗孔瘤(Eccrine poroma),又称汗孔棘皮瘤(或单纯性汗腺棘皮瘤).本人从1965年起见到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恶性小汗腺汗孔瘤(malignant eccrine poroma)是一种少见的皮肤附属器肿瘤,常在长期存在的小汗腺汗孔瘤的基础上发生,也可以开始即为恶性.  相似文献   

10.
报告1例恶性小汗孔瘤。患者女,75岁。头皮有一肿块30年,迅速增大,破溃3个月。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肿瘤位于表皮内,由大多数基底样细胞和少数呈团块状分布的不典型嗜伊红鳞状细胞组成,部分区域可见管腔样结构。诊断:恶性小汗腺汗孔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