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运用病案一体化数据挖掘系统分析张声生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经验。方法本研究收集张声生教授门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资料105例,共457诊次,收集患者基本信息、主要症状、证候、中药方剂,分析症状、证候、中药频次;并初步探讨治疗对主要症状缓解的有效率,挖掘有效率与药物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复杂网络,探讨药物之间、症状直接的关联分析,以及症状和药物之间的关联分析。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症状有胃脘痛、烧心、早饱、口干、畏寒、上腹胀、脉弦、反酸、纳差、心烦;证候频次排序依次为:肝胃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血证;反酸症状与香附呈负相关,提示香附可能增加反酸症状,烧心与黄连呈正相关,提示黄连能有效减轻烧心症状;常用核心方:茯苓、炒白术、白芍、炙甘草、延胡索、三七、煅瓦楞子、厚朴八味药物组成。相关性分析:从中药关联性分析提示,张声生教授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常用药对有:(1)炒白术、党参、娑罗子;(2)炒薏米、白扁豆、焦神曲;(3)旋覆花、莱菔子、厚朴;(4)茯苓、炒白术、党参、炙甘草。复杂网络分析症状与中药关联提示:嗳气伴有腹胀时,多用延胡索、佛手;腹胀伴有便秘时,多用莱菔子、枳实;畏寒时多用木香、炒白术;口苦时,多用煅瓦楞子、炒白术;心烦易怒时多用白芍。结论运用病案一体化数据挖掘系统,深度挖掘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和证候规律,以及张声生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2.
1白血汤组成:白头翁15 g,黄连3 g,黄柏10 g,秦皮15 g,血见愁15 g,煨木香10 g,炒当归10 g,炒白芍15 g,炒薏苡仁30 g,地榆炭15 g,仙鹤草30 g,荆芥炭15 g。功效:清肠化湿,凉血活血。主治: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方解:方中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黄连、黄柏、秦皮清热燥湿、厚肠止泻;血见愁清热解毒、燥湿止血;煨木香、炒白芍、炒当归调气和血;仙鹤草、地榆炭、荆芥炭清热祛风、收敛止血;炒薏苡仁健脾渗湿、清热止泻。全方共奏清肠化湿、凉血活血之功。  相似文献   

3.
益气固崩汤治疗崩漏方药组成:人参6~10g,白术12g,黄芪20g,炙甘草10g,炒升麻10g,赤石脂15g,贯众炭10g,三七粉3~6g。崩漏日久或下血量多重用黄芪并加阿胶珠、棕榈炭等;腹痛加木香、延胡索;腰痛加杜仲、续断。病案举例:张某,43岁,...  相似文献   

4.
目的:挖掘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核心方药,探索其用药规律。方法:选取江苏省中医院2009~2013 年间525 份溃疡性结肠炎住院病历,将病历录入结构化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系统中,经数据整理和规则处理后,采用复杂网络方法,分析中药处方的核心药物及常用配伍。结果: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核心药物为地榆、黄连、木香、白芍、仙鹤草、当归、炒白术、黄芩、紫草、薏苡仁、茯苓、山药。结论:数据挖掘可以客观分析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核心药物及常用配伍,指导临床处方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总结曹志群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167例曹志群治疗UC的门诊病案,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6建立规范化数据库,进行频数分析,运用IBM SPSS 23.0、IBM SPSS Modeler 14.1对出现频率>20%的中药进行因子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结果:167首临床处方共涉及中药107味,高频药物有黄芪、薏苡仁、败酱草、乌梅、仙鹤草、当归、木香、黄连等,功效以补虚、清热、止血为主,药性以温、寒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要,归经以肝、脾、胃为最;关联规则主要为薏苡仁、黄芪、败酱草、当归、乌梅与其他药物的配伍,因子分析共得到8个公因子。结论:曹志群根据UC脾虚湿蕴-湿热瘀阻-奇经虚损的病机演变过程,以健脾祛湿作为基本治则,辅以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益气养血、祛瘀导滞等治法,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用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炎症性肠病远端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炎症性肠病远端病变患者给予中药内服(党参、炒白、陈皮、制半夏、怀山药、茯苓、炙甘草、白芍、生薏苡仁、神曲、莲子肉、白扁豆、木香)、灌肠(地榆、槐角、黄柏、黄连、苦参、白及、五倍子、黄芩、大黄、仙鹤草、炒白芍、生薏苡仁)、坐浴(苦参、黄柏、苍白术、茯苓、金银花、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皂角刺、生薏苡仁、黄连)治疗,同时联合美沙拉嗪,1g/次,4次/d,口服。结果:临床缓解28例,显效32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3.8%。结论:中药内服、外用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炎症性肠病远端病变效果满意,是对炎症性肠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补充,具有临康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 治疗方药:党参、仙鹤草、地榆炭、小蓟炭各30g,黄芪20g。腹疼者加败酱草、丹皮、三七粉。 治疗结果,30例患者全部治愈。其中服药3剂治愈者3例;6剂治愈者4例;9剂治愈者9例;12剂治愈者14例。治愈率100%。  相似文献   

8.
78例溃疡性结肠炎均符合1987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肛肠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药物组成及用法:炙艾叶12g、制附子6g、白及15g、黄连6g、肉桂6g、三七粉4g(冲Bm)、煅石膏30g、连翘9g、黄芪30g、炙甘草10g、地榆炭15g、当归15g,元胡15g、白芍15g、补骨脂12g、川芎6g。上述药除三七粉外,加水适量,头煎煮沸15-20分钟,取汁150ml,  相似文献   

9.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葛惠男教授根据消化性溃疡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善于应用以下8组角药:炙黄芪、桂枝、炒白芍以健脾助阳、补中气;炒白术、茯苓、炒薏苡仁以健渗燥利、祛湿邪;柴胡、醋香附、枳壳以疏肝理脾、畅气机;黄连、煅赭石、制半夏以降逆燥湿、清胃热;北沙参、石斛、知母以清热生津、养胃阴;川楝子、延胡索、徐长卿以疏肝泻热、止疼痛;醋乳香、铁树叶、土鳖虫以活血化瘀、通络脉;黄芩、海螵蛸、仙鹤草以抑酸护胃、促修复。验之临床,疗效满意。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崩漏中医中药治疗 ;方法应用自拟益气止崩汤 (炙黄芪、党参、炒白术、茜草炭、益母草炭、仙鹤草、五味子、升麻、白芍、甘草 )治疗 ;结果总有效率 96% ;结果本方法对本病具有健脾益气、补血调经、固崩止血之功  相似文献   

11.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方方 《河南中医》2010,30(2):162-162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中药保留灌肠(含黄柏、地榆炭、生黄芪、延胡索、白及、徐长卿、三七粉、血竭),日1次,每次3 h,连用2周。结果:治疗120例,治愈84例,好转24例,无效12例,有效率为90.0%。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补肺益气汤治疗崩漏6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宽智 《陕西中医》1997,18(6):243-243
采用补肺益气、活血化瘀、固摄止血之法,自拟补肺益气汤(党参、黄芪、熟地、炮姜炭、刘寄奴、当归、仙鹤草、血余炭、地榆炭、乌贼骨、阿胶、三七粉)治疗崩漏65例,总有效率90.8%。提示该方有扶正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肠愈汤口服联合康复新液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1g,1 d 4次;联合三黄汤(黄芩、黄柏、黄连)200 mL 保留灌肠,每晚1次。治疗组给予肠愈汤(黄芪、党参、白术、白及、地榆、槐花、蒲黄炭、红藤、仙鹤草、木香、厚朴、三七粉、黄连、甘草),1 d 1剂,水煎取汁300 mL,早晚分服;联合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每晚1次。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12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88.60%;对照组完全缓解10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74.30%。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IgM、IgG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愈汤口服联合康复新液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验方集锦     
小儿过敏性紫癜方药:甘草15g,大黄6g,紫草20g,生地黄15g,牡丹皮8g,赤芍8g,金银花12g,连翘8g。加减:风热偏重者加牛蒡子、薄荷、荆芥各6g;痒甚加防风9g,蝉蜕15g;腹痛便血加白芍8g,延胡索8g,木香9g,地榆炭9g,槐花9g;关节痛加牛膝6g,秦艽8g;鼻衄加仙鹤草18g;蛋白尿、血尿加黄芪18g  相似文献   

15.
《广西中医药》2008,31(2):62
方药:甘草15g,大黄6g,紫草20g,生地黄15g,牡丹皮8g,赤芍8g,金银花12g,连翘8g。加减:风热偏重者加牛蒡子、薄荷、荆芥各6g;痒甚加防风9g,蝉蜕15g;腹痛便血加白芍8g,延胡索8g,木香9g,地榆炭9g,槐花9g;关节痛加牛膝6g,秦艽8g;鼻衄加仙鹤草18g;蛋白尿、血尿加黄芪18g,白及8g,白茅根12g,茜草8g;经久不愈者加黄芪1酝,党参9g,山药10g。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丁书文教授治疗期前收缩的用药规律。方法:应用中医门诊电子病历收集丁书文教授期前收缩医案210份,其他疾病医案990份,并通过验案分析系统采用改进的Apriori算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在最小置信度分别为0.2、0.1得到的处方模型中黄连、青蒿、当归、丹参、黄芪、麦冬、三七粉、五味子、延胡索均出现。结论:丁书文教授治疗高血压病,喜用黄连、青蒿、当归、丹参、黄芪、麦冬、三七粉、五味子、延胡索。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期刊文献中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灌肠处方用药及配伍规律,为临床治疗UC提供参考。方法:筛选期刊文献中治疗UC的灌肠方剂,进行信息标准化处理,应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频数与频繁项集对筛选的方剂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了117个处方,组成药味数在10味以下的方剂占总方剂数82.05%。方中以清热燥湿药和凉血止血药使用频率最高,方中出现频率最高的10味药为白及、黄连、地榆、黄柏、苦参、白头翁、五倍子、败酱草、甘草、黄芪等,最常使用的药对为白头翁配黄连,频数34次;其次为白及配地榆,黄柏配黄连,白及配黄连,地榆配苦参、白及配苦参,白头翁配地榆,白及配黄柏,白及配白头翁,地榆配黄连。结论:期刊文献中治疗UC的灌肠处方用药精当,标本兼治,针对UC的基本病机,能为中医药临床治疗UC组方选药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药内服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州凤 《陕西中医》2007,28(1):59-60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生肌类中药配伍,内服加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cerativeColitis,UC)的疗效。方法:将120例U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内服消溃益肠汤(败酱草、黄芪、茯苓、薏苡仁、木香、黄连、白及),辨证加减,配合锡类散、五倍子粉灌肠;对照组内服、灌肠均用柳氮磺吡啶,疗程60d。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UC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姚民武  李保良 《新中医》2007,39(2):24-2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渍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应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溃结灵合剂(组成:苦参、金银花炭、败酱草、黄连、地榆炭、仙鹤草、黄芪、白术、茯苓、甘草)保留灌肠治疗。结果:近期治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46.2%、95.5%,对照组分别为37.5%、80.3%,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半年复发率治疗组为3.0%,对照组为12.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渍结灵合剂与柳氮磺胺吡啶联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我院以溃疡止血粉配溃疡止血1号方,治疗80例上消化道急性出血,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导如下:一、方药组成溃疡止血1号方由黄芪15克、太子参12克、白术6克、炙草5克、当归6克、白芍10克、阿胶珠10克、地榆炭10克、侧柏炭10克、乌贼骨12克、煅龙牡(各)15克组成,每日一剂,水煎服.溃疡止血粉内白芨、参三七、乌贼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