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河池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和分析了河池市2004年-2010年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水资源生态盈亏、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及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以明确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结果显示:(1)河池市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平均值为0.742 0hm2/人,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平均值为7.428 6hm2/人,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余平均值为6.686 7hm2/人,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平均值为0.107 7,表明该地区近年来水资源利用处于可持续状态,水资源安全程度高;(2)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年均降幅为7.80%,表明河池市近年来水资源利用效率有了显著提高。最后指出应从水资源均衡因子取值、核算水污染足迹等方面完善水资源生态足迹研究。  相似文献   

2.
周飞  邱卫国 《人民黄河》2022,(S1):51-53
为评估近年来上海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对上海市2013—2019年水生态足迹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上海市2013—2019年水生态足迹总体呈减小趋势;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是上海市水资源利用的主体,水质是影响上海市水生态环境评估结果的关键因素;考虑过境水时,水资源处于盈余状态;近年来万元GDP水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水资源开发利用压力较小,上海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利用评价与趋势预测是当前水资源研究的热点问题。运用生态足迹方法计算了广西1997~2014年的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和水资源生态盈余,在此基础上,采用灰色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动态模拟并预测其2015~2019年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 1997~2014年,广西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总体均呈下降态势,但前者的降幅明显小于后者;历年水资源均表现为生态盈余但总体呈下降走势,表明该地区水资源利用处于可持续状态但面临逐渐转向不可持续的威胁。2 2015~2019年的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将维持在0.9~1.1 hm~2左右,其走向是先升后降;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将保持在1.8~2.3hm~2左右,波动明显;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余介于0.7~1.3 hm~2之间,水资源利用仍将处于可持续状态,但可持续开发利用空间相较之前明显缩小。3与常用的灰色模型相比,灰色神经网络模型模拟精度具备明显优势并具有很强的内插拟合能力和较好的外推预测能力,可应用于同类问题的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4.
从水资源量供需平衡的角度出发,判别城市发展与自然水系统的可持续性。基于生态足迹理论,构建了水生态足迹与水生态承载力模型,并以广西南宁市为例,对2004-2013年的水资源可持续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1)南宁市历年水资源用量处于盈余状态;(2)淡水资源生态足迹所占比例较大,且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3)万元GDP生态曲线的不断降低表明南宁市水资源利用效率逐步提高。研究结果表明,南宁市水资源符合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随着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凸显,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深入研究已成为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模型两种模型的提出与比较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定量评价提供了新思路。一、模型概述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1.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水资源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如公式(1)表示。  相似文献   

6.
李友光  袁榆梁  李卓成  郭溪 《人民黄河》2022,44(6):100-104+162
为探析河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将能值理论与水生态足迹相结合,构建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评价的能值水生态足迹模型和能值水生态承载力模型,综合分析了河南省2008—2018年水生态足迹和水生态承载力时空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河南省2008—2018年水生态足迹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农业用水足迹占比最高,生态用水足迹占比最低,各地级市水生态足迹构成比重不同;河南省水生态承载力均小于水生态足迹,水资源处于水生态赤字状态,且水资源压力指数始终大于1,河南省水资源整体处于不可持续利用状态;河南省水资源分布不均,南阳市、信阳市、驻马店以及三门峡为水资源生态盈余,水资源压力指数小于0,水资源处于可持续利用状态;其他地级市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呈不可持续利用状态,其中郑州市水资源压力指数最大。  相似文献   

7.
节约水资源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作用,选取2000—2017年中山市水资源的相关数据,运用水资源生态足迹和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分析方法,分析中山市开展节水工作后的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情况。结果表明,中山市2011年节水工作开展后,中山市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整体下降,水资源利用强度直线下降,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整体减小,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整体上升,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余整体增加。中山市水资源利用可持续状态占比接近89%,节水工作开展后,水资源由弱不可持续状态转变为弱可持续、中可持续状态,有效提高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态足迹的上海市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华  邱卫国 《人民长江》2013,44(15):19-21
为分析上海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基于生态足迹的理念与方法,构建了上海市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评价模型,系统评估了各种用水途径下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的特征。结果表明,在考虑过境水的情况下,上海市水资源处于相对盈余状态,开发压力较小;上海市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小于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能力,水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处于相对可持续状态。火电工业用水对于上海市水资源生态足迹具有较大的影响,应加大火电工业用水效率的改进力度,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基于三维水足迹模型,以水生态赤字与盈余、水压力指数、水资源集约利用指数和水资源可持续指数4个指标构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指标评价体系,从时间上和空间上分析河南省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并且利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分析水足迹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河南省水足迹由大到小为生产用水足迹、生活用水足迹和生态用水足迹,其中豫北和豫中各市的水足迹深度较大;河南省整体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较差,其中豫北和豫中地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最差;经济规模效应、人口规模效应对水足迹的变化具有正向驱动作用,而水足迹强度效率效应和水资源承载力效应具有负向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汾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水生态足迹模型,结合水生态赤字、万元GDP水生态足迹、水生态压力与水资源可持续指数等指标,分析2006-2016年汾河流域水生态足迹变化趋势指数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结果表明,11年间,汾河流域水生态足迹总体呈上升趋势,而且水生态承载力远小于水生态足迹,导致水资源生态匮乏,出现生态赤字,汾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但是根据万元GDP等指标的计算结果来看,流域水资源的不可持续发展正在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