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是各种重大手术及危重患者手术最适宜的麻醉方法,但全麻气管插管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仍维持较高水平。Heling等[1]统计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感染率高达17%。国内有学者统计报道[2],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1.79%,其中,呼吸道感染占40.62%,并且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医院感染率明显超出全院平均感染率,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相关因素导致患者术后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已经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2.
口咽部细菌可通过气管插管进入下呼吸道,全身麻醉中咳嗽反射减弱,插管后细菌易吸入下呼吸道,引起下呼吸道感染[1]。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正是在全麻气管插管下进行的,引起下呼吸道的感染的机会较大。为了提高术后呼吸道管理质量,预防或减少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我科对100例风湿性心脏病拟行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前采用不同方法处理,对术后下呼吸道带菌率及相关因素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06年1月~2007年3月,我院胸心血管外科风湿性心脏病拟行瓣膜置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00例(除肺部感染、糖尿病患者外),采用抛硬币法…  相似文献   

3.
<正>开胸手术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创伤大、时间长,术中常挤压肺叶以扩大视野,易损伤或刺激肺门及支气管,反射性地引起术后呼吸道的分泌物明显增多、粘稠,使有效呼吸面积减少,造成呼吸功能下降,易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导致肺不张和肺部感染。通过有效的胸部体疗,可以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预防肺部感染、肺不张;减少胸腔积液,  相似文献   

4.
手术室医院感染麻醉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引起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麻醉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将45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Ⅰ组:全麻插管组50例,其它麻醉组100例;Ⅱ组:A1组50例使用一次性过滤器,B1组50例未使用一次性过滤器;Ⅲ组:A2组50例喉镜采用气体消毒剂消毒,B2组50例则用消毒液擦拭;Ⅳ组:实验组50例麻醉前0.5~2.0h应用抗生素,气管导管前端用无菌棉签涂红霉素软膏润滑,对照组50例麻醉前未使用抗生素.对麻醉机、过滤器、喉镜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全麻插管组下呼吸道感染率高于其它麻醉组,A1组麻醉机污染率低于B1组,A2组喉镜污染率低于B2组,实验组呼吸道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相应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全麻患者是手术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易感人群,麻醉机、喉镜极易受到手术患者的污染,而频繁的使用和不合理的消毒及保存可将病原菌传播到下一个手术患者,是导致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呼吸道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麻醉相关因素与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采用现场采样和微生物检验方法对麻醉机过滤器和气管插管内分泌物进行检测。结果采样的15台未消毒的麻醉机中,有8台细菌培养呈阳性。每例患者术中口腔、支气管分泌物及术后麻醉机过滤器均分离出相同的细菌;使用一次性麻醉机过滤器的患者,术后采样未检出细菌。未使用一次性麻醉机过滤器的患者,术后麻醉机内可分离出与口腔相同的细菌。结论麻醉机很易受到手术患者的污染,通过麻醉机的循环使用将病原菌传播感染,可导致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手术后下呼吸道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6.
梁志群 《全科护理》2013,11(9):803-804
[目的]探讨小儿全身麻醉手术术中呼吸道的护理。[方法]对220例全身麻醉手术患儿导致呼吸道并发症的潜在因素进行分析,加强患儿术前、术中的呼吸道护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果]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加强呼吸道的护理,确保患儿的手术安全,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小儿全身麻醉手术最易岀现呼吸道并发症,术中加强呼吸道的护理是手术安全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杨凡  李武平  王宇  段宝玲  杜白茹  蒋思瑾 《护理研究》2013,27(21):2181-2184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是手术重要麻醉方式,能够为病人提供有效的呼吸循环支持,也是急救工作中常用的重要抢救技术。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属于医院获得性感染,据报道,医院获得性感染发生率达10%,其中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1,2]。Helling等[3]报道,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感染率高达17%。下呼吸道感染给  相似文献   

8.
目的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呼吸道护理,减少肺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217例腹部手术患者术前针对不利因素主动采取措施、做好宣教,术后加强呼吸道护理。结果 183例患者无肺部并发症,28例轻度肺部感染,6例肺不张,经及时处理后治愈。结论腹部手术因麻醉、手术、腹胀及胃管的刺激影响患者排痰,易发生肺部感染,需加强呼吸道管理。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对小儿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状况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下手术的患儿988例,对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情况、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88例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的患儿中有42例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为4.25%,42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分离培养出62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有42株,占总菌株数的67.7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岁、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手术时间≥4 h、插管不熟练和插管≥2次才成功是导致全身麻醉下气管插管患儿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而插管前口腔准备则是避免全身麻醉下气管插管患儿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保护性因素(OR<1,P<0.05)。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中最主要的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其与患儿的年龄、手术时间、医师插管熟练程度、是否合并上呼道感染以及是否在插管前清洁口腔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由于全身麻醉和体外循环等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心脏直视手术后患者易并发呼吸功能不全[1]。呼吸道管理是心脏直视手术后患者护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做好呼吸道管理,对预防呼吸道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了2006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全身麻醉已广泛应用在手术中,全身麻醉在手术中能维持良好的氧供,对循环干扰较小,但全身麻醉亦可引起机体各种生理变化,尤其在全身麻醉后恢复期间,各种保护性反射没有完全恢复正常,可能发生恶心呕吐、低氧血症,甚至心搏骤停,因此,做好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护理,与患者安全和手术效果密切相关。现就全身麻醉手术后苏醒期患者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手术前积极口咽部护理在抑制术后呼吸道感染方面的作用与意义。[方法]将100例住院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手术病人按术前是否进行口腔护理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术后常规吸痰,进行痰半定量培养,比较两组病人发生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结果]口咽部护理明显减少口咽部细菌定植量,术后发生呼吸道感染率为2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P0.05)。[结论]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后对病人进行积极的口咽部护理能有效去除细菌定植,减少后期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口咽部护理在预防呼吸道感染方面是首要工作,是控制感染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牛萌 《检验医学》2020,35(2):188-188
胸外科手术是现阶段治疗食管癌、气胸、肺大泡等疾病最有效的医疗手段。但是在手术康复过程中,由于整体治疗时间持续较长,患者易发生术后感染。而下呼吸道感染是胸外科手术患者最常见的术后感染,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还会引起多种类型的并发症,导致患者病情在短时间内迅速恶化,甚至危及生命。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持续升高,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有效控制胸外科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情况并进行有效的干预,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全身麻醉及手术的刺激使全麻腹部术后患者易引起呼吸、循环、内分泌等系统生理功能的改变,如何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是全体护士共同的护理目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脑外科全身麻醉术后肺部感染患者76例及同期未感染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引起全身麻醉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全身麻醉术后肺部感染者与未感染者性别、麻醉维持方法、术后镇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术后肺部感染者年龄≥60岁、麻醉时间≥4 h、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存在侵袭性操作、插管深度较深、气管导管留置时间≥2 h的比例大于未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麻醉时间≥4 h、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存在侵袭性操作、插管深度较深、气管导管留置时间≥2 h均为全身麻醉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全身麻醉术后易发生肺部感染,年龄≥60岁、麻醉时间≥4 h、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存在侵袭性操作、插管深度较深、气管导管留置时间≥2 h均为其危险因素,临床应据此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6.
肺癌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呼吸道感染。其原因是有些患者术前就易反复发生肺部感染。术后由于麻醉和手术创伤,使肺功能受到较大影响,再加之切口疼痛,排痰不利,分泌物聚集而导致感染。为了避免呼吸道感染,我们对我科50例肺癌手术行肺叶或全肺切除的患者进行呼吸道护理,感染率明显下降,并发症少,痊愈快,由此可见,肺癌手术呼吸道的术前、术后护理对预防呼吸道感染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一、手术前的护理 1.控制呼吸道感染:对术前有呼吸道感染者,或有其它合并症,应先进行治疗,治愈两周后方可手术。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分析全身麻醉下急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及手术室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在某院手术室进行的全身麻醉下急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597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对可能影响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597例全身麻醉下行急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有43例(占7.20%)罹患切口感染,分离出55株致病菌,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分别有35株(63.64%)、16株(29.09%)和4株(7.27%)。多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年龄≥70岁、术前系统未完成自净或故障、术中低体温、手术切口Ⅱ或Ⅲ类、手术间空气的菌落数量≥200 cfu/m3以及手术参与人数≥6人等是全身麻醉下急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而腔镜手术则是保护性因素(OR<1,P<0.05)。结论 全身麻醉下急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关系密切,主要的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8.
开胸手术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创伤大、时间长,术中常挤压肺叶以扩大视野,易损伤或刺激肺门及支气管,反射性地引起术后呼吸道的分泌物明显增多、粘稠,使有效呼吸面积减少,造成呼吸功能下降,易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导致肺不张和肺部感染。通过有效的胸部体疗,可以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预防肺部感染、肺不张;减少胸腔积液,促进术后恢复;又可以增加患者肺容量,改善了肺通气和肺换气,从而改善了患者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个性化健康教育是通过行为干预,帮助特定人群树立健康观,提高生活质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2013年1月~6月我科对288例开胸术后患者着重进行胸部体疗的个性化健康教育,获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普胸外科病人围术期呼吸道管理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娜  杨春梅  刘娇  王菲菲  王静 《全科护理》2011,(34):3187-3189
普胸外科病人涉及食管、贲门、气管、肺叶、纵隔等手术,所有手术均需全身麻醉开胸进行.全身麻醉开胸手术由于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术后肺功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加之术后黏液分泌紊乱和清除障碍,极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和肺部并发症[1].而且大部分病人术前有吸烟史,故加强病人围术期的呼吸道管理很重要.现综述普胸外科病人围术期呼吸道管理进展如下.  相似文献   

20.
探讨呼吸功能训练减少胸部手术后肺部感染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胸手术是治疗心脏、食管、纵隔和肺部等部位疾病手术治疗的主要方法,由于手术创伤大,时间长,以及气管插管吸入麻醉使气管纤毛运动减弱,气管内分泌物增多、黏稠,加上术后切口疼痛而限制呼吸,不能有效排出呼吸道分泌物而引起呼吸道和肺部感染,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掌握有效的呼吸功能训练方法,有利于手术后排痰肺复张和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