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节能省地”是中国房地产业最具有影响力的口号.关注建筑节能并高举“科技地产引领行业进步”旗帜的中国科技地产联盟已经向着这个方向前进了。从去年7月份中国科技地产联盟正式成立到现在,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联盟的一系列活动相继启动,现正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进行着.10月,中国科技地产联盟抵达易郡售楼处,开始了联盟沙龙之行;联盟调研联盟成员北京城市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开启了联盟与成员间互动的篇章。  相似文献   

2.
2005年7月14日,中国科技地产联盟在京成立。来自全国各地的房地产开发商和建材部品企业的代表80余人一致通过了《中国科技地产联盟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3.
节能,一个全球关注的话题,一个不容推迟怠慢的课题,一个利国利民的命题。由此,“首届中自科技地产高峰论坛”、“中国科技地产联盟圆桌会议”接踵而至.一场“华山论剑”之科技节能篇引人瞩目……  相似文献   

4.
侧记之一——新闻回放篇 首届中国科技地产联盟沙龙启动 10月15日下午,中国科技地产联盟在易郡新北京四合院成功举行了主题为“建筑舒适度——普适技术VS高新技术”首次沙龙活动。  相似文献   

5.
在7月14日举行的中国科技地产联盟成立大会和7月15日举行的首届中国科技地产高峰论坛上,业界精英纷纷为科技地产的发展及“节能省地型住宅”的推广献计献策。本期摘录部分嘉宾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房地产发展走过15年历程之后,成立“中国科技地产联盟”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中国住宅设施》2005,(8):12-13
秉承“科技推动中国地产进步”理念的大型行业交流协作平台——中国科技地产联盟于7月14日在京成立。联盟致力于构建开发商与技术商之间的互动关系,实现组织共创、资源共享、事业共进、利益共赢。  相似文献   

8.
2005年,“节能省地”是中国房地产业上最有影响力的口号,关注建筑节能并高举“科技地产引领行业进步”旗帜的中国科技地产联盟已经向着这个方向前进了。从今年7月份中国科技地产联盟正式成立到现在,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联盟的系列活动相继启动,正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进行。10月,中国科技地产联盟抵达易郡售楼处,开始了联盟沙龙之行;联盟调研联盟成员北京城市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开启了联盟与成员间互动的篇章;11月,联盟成员在当代置业开发的上第MOMA售楼目处,举行了“建筑、居住、文化科技地产论坛”活动,将是中国科技地产联盟系列论坛之旅的开始……  相似文献   

9.
2005年,“节能省地”是中国房地产业上最有影响力的口号,关注建筑节能并高举“科技地产引领行业进步”旗帜的中国科技地产联盟已经向着这个方向前进了。从今年7月份中国科技地产联盟正式成立到现在,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联盟的系列活动相继启动,正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进行。10月,中国科技地产联盟抵达易郡售楼处,开始了联盟沙龙之行;联盟调研联盟成员北京城市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开启了联盟与成员间互动的篇章;11月,联盟成员在当代置业开发的上第MOMA售楼目处,举行了“建筑、居住、文化科技地产论坛”活动,将是中国科技地产联盟系列论坛之旅的开始……  相似文献   

10.
2005年,“节能省地”是中国房地产业上最有影响力的口号,关注建筑节能并高举“科技地产引领行业进步”旗帜的中国科技地产联盟已经向着这个方向前进了。从今年7月份中国科技地产联盟正式成立到现在,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联盟的系列活动相继启动,正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进行。10月,中国科技地产联盟抵达易郡售楼处,开始了联盟沙龙之行;联盟调研联盟成员北京城市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开启了联盟与成员间互动的篇章;11月,联盟成员在当代置业开发的上第MOMA售楼目处,举行了“建筑、居住、文化科技地产论坛”活动,将是中国科技地产联盟系列论坛之旅的开始……  相似文献   

11.
“科技地产不是高档住宅的专利,先进的科学技术应该也能够被广泛应用,为更广泛的消费者服务,顺华集团世纪星城东区公寓楼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3月26日,中国科技地产联盟在调研顺华集团时,爆出这一被百姓广泛关注的新闻。由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通州区建委主办,中国科技地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为了从健康和舒适的角度思考建筑,由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中国科技地产联盟、《建设科技·科技地产》杂志、当代置业联合举办的“建筑、居住、文化”科技地产论坛,2005年10月29日在Moma建筑科技艺术馆举行。本次论坛主题是“建筑、居住与文化的融合及社会发展”。与会嘉宾有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张庆风、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高级工程师白胜芳、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李晓东、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博士韩林飞、当代集团副总裁陈音等专家与学者围绕这个主题展开了讨论。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张庆风…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地产杰出贡献人物2005中国科技地产十大影响力企业2005中国科技地产十大影响力人物2005年度中国科技地产名盘2005中国科技地产优选技术品牌年度盛典——中国科技地产成就首揭荣誉榜:行业盛会——中国科技地产联盟首度嘉年华。“2005中国科技地产年度荣誉榜”揭晓联谊晚会于12月14日在京举行,五大榜单隆重推出中国科技地产第一阵营。科技地产——中国房地产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中国房地产新一轮科技革命中,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先锋人物积极求索可持续发展真理,率先铸就了中国科技地产的标志性品牌。今年7月,一批科技地产的领军企业…  相似文献   

14.
回首2005年12月14日,有太多的话题值得好好回味,有太多的故事值得细细品味。我们将用镜头、用文字留住这一值得铭记的日子。就是在这一天,由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联合主办、建设部《建设科技》杂志和中国科技地产联盟承办的“2005中国房地产科技进步报告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建设主管部门、房地产开发企业、科研机构、规划设计单位、建材部品厂商等各方面的代表300余人齐聚一堂,共商行业发展大计。建设部领导主旨报告、专家专题演讲、科技楼盘案例解说、先进技术推介……报告会搭建起了政企交流和业界互动的平台,奏响了用科技促进房地产进步的时代最强音。就是在这一夜,“2005中国科技地产年度荣誉榜”新鲜出炉,首届上榜的名人、名企、名盘、名品,纷纷在中国科技地产联盟的嘉年华舞台上闪亮登场,充分彰显了新兴科技地产的行业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以上这些,昭示着中国科技地产联盟正在行使其神圣的使命。以后每一年,中国科技地产联盟都将聚焦科技地产的年度亮点,关注中国房地产业的科技进步推动力量。我们希望在这个平台上看到越来越多的创新榜样,大家共举科技地产的旗帜,一同开创科技地产伟业。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房地产即将进入产品时代的时候,科技对房产产品的推动作用已经不可忽视。科技地产正在成为地产新时代的行业最强音。在大家都在准备向科技地产进军的时候,当代集团已经通过Moma项目在科技地产这个即将崛起的热门领域树立了成功的丰碑。本期我们通过与中国科技地产先行者Moma项目操盘手韩凤国的对话来寻觅科技地产的真谛。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地产联盟自2005年成立以来,先后举办了中国科技地产高峰论坛、中国房地产业科技进步报告会和六次小型科技地产论坛,在业内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得到建设部领导、专家学者和开发企业老总以及广大科技地产消费者的关注。在本次论坛上,建设部科技委常务副主任金德钧强调:“绿色建筑(科技地产)需要政府、开发商、设计单位、部品、材料生产单位、施工单位、媒体和广大消费者的积极参与,共同推进。”这既是对科技地产联盟的鼓励,更是对我们工作的鞭策。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推进建筑科技向前发展。同时,我们相信科技地产与绿色建筑将不再神秘,一定能走进寻常百姓家。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 “在做好建筑本身节能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倡导人为节能的理念并创造这样的技术条件。”10月26日上午,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的领导和中国科技地产联盟负责人一行考察北京城市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时,公司副总经理陈泽泰,北京城市开发集团规划科技部副部长林洁介绍了其在项目开发建设中采用与推广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成果,一行人员参观了公司正在开发建设的时代龙和太道项目。  相似文献   

18.
12月11日,一年一度的《建设科技》理事年会及通联工作会议在北京新大都饭店举行。来自《建设科技》理事会、中国科技地产联盟和部分省市建设科技推广中心(站)的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参加此次会议的理事单位,大部分获得了中国建设科技自主创新优势企业的称号。与会代表一致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2月14日晚,中国科技地产年度荣誉榜揭晓联谊会在北京新大都饭店举行,联谊会由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张庆风主持。出席联谊会的嘉宾有建设部科技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金德钧、中国房地产协会秘书长顾云昌、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会长涂逢祥等。联谊会揭晓了中国科技地产杰出贡献人物、2005年中国科技地产十大影响力企业、2005年中国科技地产十大影响力人物、2005中国科技地产名盘以及2005中国科技地产优选技术品牌。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建设科技》杂志的常务副总编、中国地产联盟…  相似文献   

20.
在7月14日举行的中国科技地产联盟成立大会和7月15日举行的首届中国科技地产高峰论坛上,业界精英纷纷为科技地产的发展及“节能省地型住宅”的推广献计献策。本期摘录部分嘉宾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