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方法:选取经胃镜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Ⅰ~Ⅱ级)并经快速尿素酶测定伴有HP感染的患者53例。口服丽珠得乐1粒每日4次加克拉霉素0.25g每日2次加甲硝唑0.4g每日2次,连续14天根除HP。分别在根除HP前及根除后1个月,对患者进行24小时食管内pH值监测、食管内压力测定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结果:40例患者完成了研究。9例患者症状消失,31例患者仍有食管炎症状。28例患者的食管炎症状评分降低。而12例患者无变化(P〈0.05)。根除HP后1个月,食管pH值小于4的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在22例患者有增加,18例患者有减少。患者食管24小时pH值的其他参数和食管下端括约肌的平均静息压力无明显变化。结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在根除HP后1个月,其胃食管反流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但一些与反流相关的症状却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致病因子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 ,是临床常见又治疗困难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 ,幽门螺杆菌可引起胃肠激素和胃酸分泌异常 ,从而引致溃疡病发生。笔者从 2 0 0 0年 6月~ 2 0 0 1年 6月应用丽珠胃三联治疗本病 ,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 2 0 0 0年 6月~ 2 0 0 1年 6月经胃镜和病理检查证实 ,或 C1 4 尿素呼气试验 ,确定诊断为 HP阳性的 38例 ,作为治疗观察对象 ,其中男 2 6例 ,女 1 2例 ,平均年龄 34岁。对象 :慢性浅表性或萎缩性胃炎并 HP感染阳性 2 5例 ;胃…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幽门螺旋杆菌(HP)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1836例上消化道不适且经Olympus胃镜检查胃黏膜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HP和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为阳性即确定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353例来院检查未查出上消化道疾病的为对照组。结果上消化道疾病HP感染阳性率为63.0%,其中食管癌63.9%,贲门癌66.7%,胃癌72.9%,消化性溃疡73.6%,慢性萎缩性胃炎61.2%,浅表性胃炎60.9%;农村患者的总检出率为85.5%,城市患者为36.6%,农村明显高于城市。上消化道不同部位溃疡的HP检出率除幽门口溃疡为68.8%外,其他均高于70%,对照组HP阳性率为14.6%。结论上消化道疾病与HP感染密切相关,农村人口感染率明显高于城市。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与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电子胃镜和病理确诊的GERD患者78例及80例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分别在胃窦取组织行快速尿素酶法及(Giemsa)染色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78例GERD患者HP感染率为31%,其中I级34%,II级25%,III级31%,对照组80例HP感染率为53%,结果表明GERDD患者Hp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GERD患者各级之间Hp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溃疡病及胃癌的关系密切,但与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病变的关系尚不甚清楚,为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病变与HP感染的关系,对我院1979年至2 0 0 2年间2 5 8例残胃患者行胃镜及HP感染的检测,以探讨两者的关系,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1 1 1 研究组 2 5 8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的残胃病变患者。因消化性溃疡而行胃大部分切除术者15 5例(其中十二指肠球溃疡90例,胃溃疡5 0例,复合性溃疡15例) ,胃癌98例,其它原因5例。2 5 8例患者术后未经系统的质子泵抑制剂、铋剂、抗菌素等抗HP治疗,经胃镜…  相似文献   

6.
夏春生  何松  沈薇 《中国药业》2006,15(4):47-48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诊断为GERD Ⅰ~Ⅱ级(胃镜检查)伴HP感染(快速尿素酶测定)的患者3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40mg/d,观察组口服奥美拉唑40mg/d+甲硝唑0.4g(2次/d),克拉霉素0.25g(2次/d),疗程均为14d。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进行24h食管内pH值监测及HP检测。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了研究。治疗后1个月两组24h食管酸反流的各项参数均有改善,胃灼热和反流的症状评分总分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症状改善更明显,但是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在口服奥美拉唑的基础上根除HP1个月,时GERD患者胃食管反流没有显著优越性,但可更明显地改善一些反流相关症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上应用胃苏冲剂(该冲剂系董建华教授治疗胃院痛的经验方,并经扬子江制药厂研制的新药,其方由紫苏梗、香附、陈皮、佛手片等药组成)治疗HP阳性胃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根据1982年四川全国胃炎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经胃镜观察和病理检查,参照1988年第二次全国消化道内镜学术会议资料,HP检查采用病理标本快速尿素酶试验及Warthinstarry银染色法。1.2一般资料治疗组患者115例,男89例,女26例;病程1至5年好例;5至9年55例;>10年17例。按临床辨证分型:治疗组属虚寒者26例,湿热者13例…  相似文献   

8.
分析快速尿素酶与组织病理学检测幽门螺杆菌(HP)的阳性率。2305例患者行电子胃镜检查,并对其中102例患者应用快速尿素酶试验与组织病理学两项检测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对两种检测方法所得HP结果进行分析。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在性别、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同疾病组间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P)检出率较高。102例患者中,两种方法结果一致78例(76.5%),不一致24例(23.5%)。单独运用快速尿素酶或组织病理学检测HP,易受患者用药史、胃镜下取材部位、试验条件等影响,二者联合可提高准确度。快速尿素酶检测HP方便实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13C-尿素呼气试验在Hp感染检测中的进一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们将13C 尿素呼气试验 (13C UBT)与组织学检查及快速尿素酶试验作一对照 ,同时观察13C UBT的DOB值 (Deltaoverbaseline)与组织中Hp感染密度的关系 ,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将 2 0 0 0年 12月~ 2 0 0 2年 1月 119例因上消化道症状而需做胃镜检查的患者列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 67例 ,女 5 2例 ,年龄 18~ 76岁 ,平均4 5 6岁。胃镜检查前 1个月内服用质子泵抑制剂、抗生素、铋剂患者及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者除外。二、方法 :胃镜检查时在胃窦和胃体部各取 2~3块粘膜组织 ,做尿素酶和组织病理…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是慢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素 ,但是 HP感染与慢性胃炎患者常见的消化不良症状 ,如中上腹疼痛、嗳气、腹胀、早饱等有无相关性尚有争议 [1 ]。本文观察经常规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的慢性胃炎患者经过“丽珠胃三联”抗 HP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变化。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内窥镜及病理检查证实的慢性胃炎患者 46例 ,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 2 2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 2 4例 ;男 2 9例 ,女1 7例 ;平均年龄 36.2± 9.8岁 ;病程 1~ 8.5年 ,中位病程 3年。研究纳入标准 :经过抗酸药物 (如 H2 受体拮抗剂 )、促动力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对于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预防上消化道黏膜损伤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5年6月-9月收治的165例合并HP感染的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83例,进行抗HP治疗,对照组82例常规治疗,随访期为1年.随访期间每月对两组患者行大便潜血检查,每6个月行胃镜检查,明确是否出现上消化道黏膜损伤,并行13C-尿素呼气试验追踪HP感染情况.结果 随访6和12个月后,观察组上消化道黏膜总损伤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服用阿司匹林6个月后,观察组上消化道症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停药1个月后复查HP感染转阴78例,根治率93.98%.结论 对于HP感染的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行根除HP治疗可以降低上消化道黏膜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两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和^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这两种尿素酶依赖性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差别、临床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 RUT和^14C—UBT同步检测HP的感染情况。结果 200例患者,HP的感染率72.5%;慢性活动性胃炎HP感染率72.34%;慢性非活动性胃炎HP感染率66.67%;胃溃疡HP感染率73.33%;十二指肠溃疡HP感染率83.33%;RUT和^14C—UBT吻合率61.5%。结论 RUT具有敏感性高、反应迅速、操作简便、价廉等优点,但特异性不强,不宜单独作为HP感染的依据;^14C—UBT具有高效、特异性强、准确性较高、安全、迅速等优点,目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息肉的相关性。方法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296例患者血清中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尿素酶(Ure)和空泡细胞毒素(VacA)3种抗体,14C呼气试验,同时行胃镜下快速尿素酶及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胃炎性息肉、胃增生性息肉、胃底腺息肉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表达率分别为80.77%、75.00%和16.67%,胃底腺息肉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低,分别与胃炎性息肉和胃增生性息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的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发生有关,而与胃底腺息肉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疾病中幽门螺杆菌 ( HP)感染癌胚抗原表达胃的癌前病变发生的关系。方法 对经内检查 2 39人次良性胃病患者常规取粘膜组织进行 HE染色 ,Warthin- Starry银染及尿素酶查 HP、CEA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HP阳性率 77.4 % ( 1 85 /2 39)。肠化生 ( IM)和 /或不典型增生 ( AH )发生率 2 7.2 %( 6 5 /2 39) ,在 HP阳性与阴性病变患者中 ,IM和 /或 AH发生率分别为 31 .35 % ( 5 8/1 85 )与 4 .8% ( 8/5 4 ) ( P<0 .0 5 ) ;CEA阳性率分别为 4 3.2 4 % ( 80 /1 85 )与 2 4 % ( 1 3/5 4 ) ( P<0 .0 1 )。有肠化生 ( IM)和 /或不典型增生( AH)为 89% ( 5 8/6 5 )。结论 经临床研究提示 ,HP阳性病变的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发生率 ,同时说明 HP感染与胃的癌前病变的发生及 CEA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5.
根除幽门螺杆菌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候群,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方案不完全统一。大量临床资料表明,NUD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胃酸分泌、胃动力障碍、HP感染、神经与胃肠激素、精神与环境因素等有关。对于合并HP感染者是否需根除HP治疗,各家报道不一。现就观察根除HP治疗对NUD病人治愈率及复发率的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HP感染对残胃炎发生的影响以及术后HP根除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5年收治的121例术前HP阳性的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术后复查胃镜,组织病理检查及HP检测算临床资料。结果:在58例HP根除治疗组中残胃炎发生率为58.62%(34/58),63例未根除治疗组中,残胃炎发生率为92.86%(58/63),两组间残胃炎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HP阳性患者,胃大部分切除后近期内根除HP治疗能除残胃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93年10月至1994年12月间,对因上消化道症状而接受纤维胃镜检查的门诊及住院病人的胃镜活组织标本进行了Wathin-Starry法银染色镜检,以了解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上消化道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对缺铁性贫血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儿童上消化道疾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率及HP感染对儿童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的影响。方法 2000年6月至2004年6月本院住院及门诊335例患者上消化道疾病患儿,其中缺铁性贫血患儿109例;采用奥林巴斯GIF-V电子胃镜检查,并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14C-呼气试验检测;随机选择HP感染阳性和阴性患儿各50例检测血清铁蛋白(SF)、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结果 胃镜检查检出HP感染61例,检出率占18.2%(61/335)。各年龄组胃十二指肠疾病HP感染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HP感染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r =0.749,P=0.003),随着年龄的增长,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生率逐渐升高(P<0.05),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也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十二指肠溃疡:r=0.726;胃溃疡:r=0.703; P<0.05)。HP感染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SF、Hb、MCV、RDW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感染HP儿童血清铁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未感染HP儿童。结论 小儿HP感染随年龄增长而增加,HP感染儿童机体铁营养水平降低,是造成或加重儿童机体铁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P感染是IDA的原因之一,在治疗IDA的过程中应注意清除HP感染。  相似文献   

19.
我们从2005年1月至12月对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做胃镜检查的同时,进行了HP检查,从中探讨幽门螺杆菌(HP)对胃病的致病性以及在上消化道感染的程度。现在对638例检查结果作回顾性分析。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门诊和住院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638例,其中男性445例,女性193例,年龄19~78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口臭的关系。方法用闻诊法选择本院消化内科门诊接诊的42例有口臭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后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胃内Hp感染的情况,对有Hp感染者行标准剂量PPI三联抗Hp治疗(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奥美拉唑),疗程1周,治疗结束后复查Hp及闻诊口臭强度。另选20例无口臭志愿者,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胃内Hp感染的情况。结果 42例口臭患者,HP检测阳性36例,阳性率85.7%。无口臭志愿者20例,HP检测阳性5例,阳性率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6例Hp检测阳性口臭患者中26例行PPI三联治疗,治疗结束后1周复查胃镜,Hp试验转阴22例,转阴率84.6%,Hp试验转阴的口臭患者复测口臭缓解19例,占86.3%;另10例未行PPI三联治疗的口臭患者和4例Hp未转阴患者口臭缓解2例,占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Hp感染可能与牙周健康者的口臭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