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2010年欧洲风湿病联盟和美国风湿病学会类风湿关节炎(RA)分类标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4例具有关节症状的患者,规定开始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s)治疗为RA确诊的金标准。分别用1987年及2010年RA分类标准对患者进行诊断,并与金标准进行比较。结果根据金标准,有85例患者诊断为RA。其中,7例无关节肿胀,74例符合2010年RA分类标准,4例不符合。分析适合分类评分的95例患者,2010年分类标准诊断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9%和88.2%,而1987年标准诊断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3.1%和100.0%。当类风湿因子(RF)和(或)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PA)均阴性时,2010年分类标准诊断RA的敏感性下降至50.0%。采用2010年标准对所有观察者评分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评分系统可适用于所有有关节症状的患者。结论 2010年分类标准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有助于早期诊断RA。  相似文献   

2.
近年,在类风湿关节炎(RA)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变化主要在以下4个方面:抗环瓜氨酸肽(CCP)检测提高了RA诊断的特异性;更加积极使用口服缓解病情抗风湿药物(DMARDs)及生物制剂使大多数患者达到了疾病活动度的良好控制;对RA发病机制的进一步了解和新RA分类标准的发布使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成为现实;以及诸多对治疗反应及安全性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作者应用甲氨蝶呤(MTX)治疗重型类风湿关节炎(RA)35例,女27,男8,年龄25~63岁,病程6月~18年。按美国ARA 诊断标准,32例为典型 RA,3例为肯定 RA,合并皮下结节11例。有肝病史、肾损害和妊娠妇女不用 MTX 治疗。  相似文献   

4.
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慢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2年内即可出现不可逆的骨关节破坏,是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普遍采用的仍是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修订的RA分类标准,该标准主要依靠临床表现、X线片以及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检测。符合此标准时病人多已发生骨关节破坏,加之RF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十分困难。而只有早期诊断,才能早期治疗;只有早期治疗,才能减少致残。因此,关于RA早期诊断的研究一直受到有关学者的关注。近年在RA的遗传标志、自身抗体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为RA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现扼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2006年11月至2011年8月我科采用中医辨证论治配合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商品名:云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40例,收到满意疗效.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40例RA患者临床确诊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1] 或ACR.EULAR-2010标准.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中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1种以慢性进行性关节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病〔1〕,发病2年即可出现不可逆对称性骨关节破坏。现行的美国风湿病学会的诊断标准主要依靠临床表现、X线以及类风湿因子(RF)检测,符合此标准的病人常已出现骨关节破坏,加之RF缺乏特异性,都不利于早期诊断治疗,因此临床需要能用于RA早期诊断的实验室指标。自从1964年证实抗核周因子(APF)〔2〕是RA的特异性抗体并可在疾病早期出现后,又陆续发现抗角蛋白抗体(AKA)〔3〕,抗聚角蛋白微丝蛋白抗体(AFA)〔4〕以及抗Sa抗体〔5〕,都对RA具有高度特异性,可…  相似文献   

7.
曹小燕  林宝虎  叶青  徐萍 《西部医学》2011,23(10):1951-1951,1953
目的探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核磁共振(MRI)改变,以早期诊断和治疗,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49例确诊类风湿关节炎和疑似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双手关节、双腕关节磁共振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1年。本组类风湿关节炎(RA)病人具有以下特点:病程〈1年、均累及双手和腕关节、RF阴性多、CRP和ESR正常、双手X片未见明显骨质病变。结果初诊时20例患者符合RA诊断标准,但X线片未提示骨质病变。在29例初诊时不符合RA诊断标准患者中,15例在1年的随访中病情进展达到RA诊断标准,可确诊为RA。结论病变部位关节MRI扫描作为一种敏感而又可靠的手段有助于RA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关节炎(RA)是慢性关节病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我国发病率为0.34%~0.4%。由于病因不清、临床表现复杂、缺少特异性诊断方法,常常造成误诊和漏诊。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美国风湿病学会(ACR)1987年RA诊断标准中类风湿因子(RF)是唯一的实验室指标,但是RF在正常老年人、感染性疾病、肿瘤及其他多种结缔组织病中存在,使之不能成为RA诊断的特异性指标,更不能作为RA早期诊断的指标。文献报道70%的RA患者在三年内可出现骨破坏,如当X线相出现骨破坏再诊断则为时已晚。由于延误诊断,治疗不及时,常常造成患者关节畸形、功能丧失,极大地影响了劳动力和患者生活质量。为此寻找特异性的血清学诊断指标以求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预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关节炎(RA)早期的正确诊断是治疗的前提,那么日前所用的RA分类标准是否能早期、准确诊断?在此给予作者个人对目前所用的RA分类标准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抗原、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22例RA患者、198例非RA患者和177例健康正常人血清中的GPI、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浓度,计算RA组患者的DAS28评分,将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A组中GPI浓度为(0.41±0.23)μg/ml,高于健康组(P<0.01),GPI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6.08%和24.14%;RA组中抗CCP抗体为(126.94±104.48)Ru/ml,高于非RA组和健康组(P<0.01),抗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69.67%和93.41%;抗CCP抗体联合GPI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84.43%和57.22%。结论:抗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特异度高,GPI联合抗CCP抗体提高了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灵敏度,可增加RA的检出,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定量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关节滑膜有慢性炎症和血管翳形成,软骨和软骨下骨破坏,最终造成关节畸形和强直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阻止RA病情发展、减少致残率的关键[1].目前临床上常用类风湿因子(RF)作为血清学的诊断指标.由于RF的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不高,不利于早期诊断.因此,寻找特异性检测指标对RA进行早期诊断,成为近年来类风湿关节炎研究的重点.我们对11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体定量检测,以评价其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MRI表现及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指标对于鉴别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及非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提高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选择临床怀疑早期RA而未确诊的患者103例,男性34例,女性69例,年龄19~78岁.对研究对象进行平片及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各种主要MRI征象及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的指标,观察RA与非RA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 依据美国风湿病协会1987年修订的关于RA诊断标准,对103例患者进行随访直至临床明确诊断者97例.符合RA 临床诊断标准者78例,非RA者19例.晨僵、对称性关节肿胀、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阳性、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增快、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值升高诸指标在RA组与非RA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性.MRI各主要征象中滑膜增厚、血管翳强化、骨髓水肿、骨侵蚀诸指标RA组与非RA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以晨僵、对称性关节肿胀、ESR增快、RF阳性、CRP值升高、血管翳强化、滑膜增厚、骨侵蚀、骨髓水肿为指标时对于鉴别早期RA与非RA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滑膜的炎症为基础,呈慢性、进行性、侵蚀性关节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 功能丧失.RA为常见风湿免疫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在我国的发病率达0.32%~0.36%.目前对于RA的诊断仍延用美国风湿病协会(ACR)1987年修订的RA分类标准,但该标准要求病程长,关节X线损害明显,血清学指标仅有特异性相对较低的类风湿因子(RF),对于X线关节损害不典型及RF阴性RA患者早期诊断困难,失去最佳诊治时机,如何早期及时诊断RA成为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曾颖瑜  陶怡 《广东医学》2008,29(3):518-520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致畸性很高的疾病,未经治疗的患者2年内病情即可出现不可逆的骨关节破坏。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控制病情,改善RA病人的预后和生存质量。笔者对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血清学检查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我国有关痛风的报道明显增多,类风湿性关节炎(RA)在我国属多发病,但两者伴发病例甚少,至1986年仅见3例报道,国外的报道亦少。我院1980~1988年收治的148例痛风中,伴发 RA 的有8例,现报告如下。(一)诊断依据:本组8例痛风伴发 RA 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RA)1977年痛风诊断标准和1987年 RA 诊断标准:①有较典型的痛风和 RA病史、症状、体征;②有高尿酸血症,类风湿因子(RF)阳性;③活体组织检查证实两病同时存在;④抗癌风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肽基精氨酸脱亚胺酶4(PAD4)蛋白的表达水平与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及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的相关性,探讨PAD4对RA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收集90例RA患者和76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同时收集RA患者的临床资料,ELISA法检测PAD4的...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抗角蛋白抗体(AKA)在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意义,对89例RA患者及146例非RA患者测定血清AKA,比较两组病人AKA阳性率,并对AKA与类风湿因子(RF)对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比较.结果,RA患者AKA阳性率明显高于非RA患者(P<0.001);对于RA诊断AKA特异性为92.5%,RF特异性为75.2%.提示血清AKA检测对于RA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以弥补RF对RA诊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对称性的多关节受累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现行的诊断标准中类风湿因子(RF)的检查缺乏特异性,不利于RA的早期诊断.近年发现的两种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KA)和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我们对2004年2月-2008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年龄分两组,一组为≥60岁患者,一组为20-45岁育龄期患者)进行AKA、抗CCP抗体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70例RA患者与30例其他疾病患者的抗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比较抗CCP抗体与类风湿因子(RF)的相关性。结果:70例RA病人中,抗CCP抗体的阳性率为54%,其他风湿性疾病的阳性率6%。结论:抗CCP抗体阳性有利于早期的RA诊断。  相似文献   

20.
《皖南医学院学报》2020,(4):334-336
目的:追踪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和痛风并存的发病情况,了解其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收集2006年8月~2019年7月RA和痛风并存的病例,并纳入同时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RA分类标准和197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痛风诊断标准的病例,回顾性分析病例的一般资料、合并疾病、实验室检查及影像资料。结果:有10例患者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均为男性,年龄25~77岁,8例(80%)患者痛风发病在前,9例(90%)患者血尿酸升高,7例(70%)患者类风湿因子阳性,4例患者双源CT显示有尿酸盐结晶,1例患者皮下结节证实为痛风石,大部分病例有不同程度的类风湿关节炎或痛风性骨破坏,但是有3例无影像学改变。结论:虽然以往的观念认为RA很少和痛风并存,但是这样的病例确实存在,研究这类患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类疾病,早期诊断,早期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