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在使用基于位置的服务时用户的位置信息不被不可信的位置服务提供商所泄漏,k-匿名位置隐私保护已被广泛研究.然而在集中匿名器被黑客控制时原k-匿名算法会泄漏所有用户的位置隐私,在进行k个最近邻目标查询时对网络的负载较重,而SpaceTwist算法又不能保证k-匿名.提出了一种基于经纬网格的递增KNN位置隐私保护查询算法,将经典的k-匿名算法与SpaceTwist算法相杂交,并引入经纬网格代替原来精确的位置上报给集中匿名器,从而解决了上述问题.实验证明基于经纬网格的递增KNN查询算法比较节省从集中匿名器到位置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器之间的网络流量.  相似文献   

2.
戴佳筑  华亮 《计算机科学》2016,43(3):137-144
用户的位置信息涉及个人隐私,用户精确的位置信息可能会暴露其爱好、行为等敏感信息,因此,位置信息的匿名显得非常重要。现有的位置隐私保护方法大多是在欧氏空间下基于k-匿名算法生成位置匿名区域。欧氏空间下的k-匿名算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用户位置信息的匿名保护问题,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用户的位置受路网环境影响较大,同时,欧氏空间下的k-匿名算法在生成匿名区域后对该区域是否还处于敏感范围内未做考虑。因此提出了一种路网环境下敏感位置匿名区域的生成方法。该方法基于空间划分,首先按照路网L-差异性要求对路网交叉点生成维诺图单元;接着考虑用户所处位置的敏感度,对用户位置生成匿名区域。实验结果表明,与一般的k-匿名算法生成的匿名区域相比,提出的算法能较好地解决一般k-匿名算法生成的匿名区域仍然处于敏感范围内的问题,从而更好地保护用户的位置隐私。  相似文献   

3.
现有的位置匿名算法的匿名时间较长,匿名后的空间区域较大,严重影响查询的服务质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网格划分空间的位置匿名算法,该算法基于位置k-匿名模型,采用网格结构划分空间后对用户位置进行位置匿名。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满足用户位置隐私需求的前提下,位置匿名时间更短,用户的平均匿名空间减小,从而大幅度提升用户查询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李响  孙华志 《计算机科学》2015,42(8):194-197
针对位置信息服务(LBS)中出现的连续查询的隐私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防范历史攻击的k-匿名算法。该算法根据周围用户的位置、移动速度和移动方向,预测这些用户将来的位置,利用这些位置计算出未来不同时间点上将某用户加入匿名集使匿名区域增大的面积,利用贪心算法优先选择增大面积之和最小的用户加入匿名集。在OPNET 14.5平台下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了该算法所形成的匿名区域大小适当,在历史攻击的情况下,既能保护用户的隐私,又能保证一定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随着无线技术和移动定位技术的蓬勃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研究领域——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based service,LBS)。用户在享受此类服务的时候不得不把自己的精确位置发送给服务提供商,使得用户可能面临位置隐私泄露的危险。位置k-匿名是最常见的位置隐私保护技术之一,通过将用户的精确位置泛化为一个具有k-匿名性质的区域来达到隐私保护的目的。但是在移动用户连续不断发出位置服务请求的场景下,攻击者能够根据用户的历史请求之间的关系推测出用户的隐私。此种状况下,传统的孤立查询的k-匿名模型失效。文章提出了一种更加优化的k-匿名模型,在满足用户指定匿名度的前提下,利用活动区域内用户的历史位置分布情况寻找出现次数最多且位置分布最密集的k-1个用户组成共同匿名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证用户要求匿名度的前提下能够有效降低共同匿名区域的面积。  相似文献   

6.
许明艳  赵华  季新生  申涓 《软件学报》2018,29(7):1852-1862
针对移动点对点(P2P)结构下位置隐私保护匿名区形成存在着通信开销大、匿名效率低以及成功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移动P2P结构下用户分布感知方案,用户在邻域内共享邻域加权密度参数,获取邻域用户实时分布信息,根据用户分布特征为用户推荐隐私参数及候选用户查找半径,帮助用户快速形成匿名区。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通信开销小,在满足移动P2P网络移动设备节能需求的同时,匿名区生成时间平均在500ms以下,平均成功率达到92%以上。  相似文献   

7.
位置k-匿名方法是当前基于位置的服务中隐私保护领域的研究热点。典型的位置匿名算法多采用单一可信的中心匿名服务器对用户位置进行匿名,但中心服务器容易成为性能瓶颈和集中攻击点,而已有P2P模式下的位置匿名算法在安全性上较弱。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P2P模式下基于网格扩增的位置匿名算法,其利用网格划分平面,通过不断翻倍扩增网格宽度寻找满足用户隐私需求的匿名区,最终完成对用户位置的匿名。同时算法在运行中能够与邻近节点分享计算所得中间结果,并对其进行缓存。实验表明,与已有算法相比,本算法可显著降低网络带宽的消耗,减少位置匿名耗时,同时能够避免匿名区中心攻击,且抗查询采样攻击的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8.
随着移动服务和移动网络的持续发展,基于LBS的连续查询服务被广泛应用。基于单点的K-匿名位置隐私保护算法已经不能满足连续查询下用户位置隐私需求。针对用户轨迹隐私保护提出新的保护方法,该方法采用不可信第三方中心匿名器,用户获取自己的真实位置后首先在客户端进行模糊处理,然后提交给第三方匿名器,第三方匿名器根据用户的隐私需求结合用户某时刻的真实位置信息生成虚假用户,然后根据历史数据生成虚假轨迹。为了进一步提高虚假轨迹与用户真实轨迹的相似性,该算法提出了虚假轨迹生成的两个约束条件:虚假轨迹距用户真实轨迹的距离约束和相似性约束。经大量实验证明,该算法与传统的不同时刻K-匿名算法相比,不仅可以满足连续查询的用户轨迹隐私保护而且可以满足基于快照的LBS用户位置隐私保护。  相似文献   

9.
摘 要:随着移动网络的持续进步,基于位置的服务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同时位置隐私保护也成为广大用户所关注的焦点。基于SpaceTwist算法和K-匿名算法,结合路网环境提出一种新的位置隐私保护方法。该方法摆脱第三方可信匿名器,采用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根据用户的位置隐私需求结合用户所在路网环境设计出用户端匿名区生成算法,并且保证K-匿名。用户端以该匿名区请求基于位置的服务,服务器根据用户请求返回检索点并满足用户期望的K近临结果。根据不同的路网环境和用户隐私需求进行大量实验,证明该算法在满足用户基于位置服务需求的同时提高了对用户位置隐私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PrivateCheckIn:一种移动社交网络中的轨迹隐私保护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移动设备的发展及无线网络的普及促使移动社交网络的出现及发展.签到服务作为移动社交网络中的主流应用,存在着严重的轨迹隐私泄露风险.文中针对签到服务中假名用户的轨迹隐私泄露问题,提出了一种轨迹隐私保护方法PrivateCheckIn.该方法设计了一种签到序列缓存机制,通过为缓存的签到序列建立前缀树、对前缀树进行剪枝及重构形成k-匿名前缀树,遍历k-匿名前缀树得到k-匿名签到序列,达到了轨迹k-匿名的隐私保护效果.文中证明了PrivateCheckIn方法既能保护假名用户的轨迹隐私,又确保损失签到位置最少,有效地保证了用户体验.通过构建前缀树的方式获取轨迹k-匿名集降低了计算代价.最后,文中在真实数据集上与(k,δ)-anonymity 方法进行了充分的对比实验,验证了PrivateCheckIn方法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