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阎胜利 《山东医药》2010,(43):107-107
痛风是由尿酸排泄减少和(或)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一组疾病,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近年来痛风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其发生、发展可分为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期、痛风关节炎急性发作期、间歇期、慢性痛风石期。现将痛风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诊治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别嘌呤醇,化学名为1H-吡唑并[3,4-d]嘧啶-4醇,次黄嘌呤的异构体,是黄嘌呤氧化酶(XO)的抑制剂。别嘌呤醇及其代谢产物氧嘌呤醇均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阻止次黄嘌呤和黄嘌呤代谢为尿酸,减少尿酸生成,降低血和尿中尿酸浓度,防止尿酸形成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其他组织中,也有助于痛风患者组织内尿酸结晶的重新溶解。因此临床上主要将别嘌呤醇用于治疗原发性和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或慢性痛风、痛风石、尿酸性肾结石和(或)尿酸性肾病及伴有肾功能不全的高尿酸血症。  相似文献   

3.
痛风性关节炎病因尚不清楚,国内、外多数学者普遍认为是人体对嘌呤的代谢失调或尿酸排泄减少引起血液中尿酸水平增高,形成高尿酸血症。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中,使受累关节产生红、肿、热、痛,活动受限,关节畸形而发生急、慢性炎症的一类代谢性疾病,由于该病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反复发作,晚期可出现尿酸结石(痛风石)肾及输尿管结石、心脏梗塞、脑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异同及四妙丸加味治疗痛风的机制.方法 观察30例缓解期痛风患者、32例高尿酸血症患者和31名健康对照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胰岛素抵抗、尿酸、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区别.痛风组服用中药四妙丸加味14 d后复查hsCRP、胰岛素抵抗和尿酸.结果 痛风组hsCRP显著高于高尿酸血症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服用中药治疗后痛风组hsCRP显著下降(P<0.01),尿酸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药四妙丸加味可能是通过减轻炎症反应达到治疗目的 .  相似文献   

5.
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者是尿路结石的高发人群。现有的结石治疗方法难以解决结石反复复发的难题,为充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在结石形成之前对可控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十分必要。尿酸和草酸钙结石是最常见的结石类型,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者尿pH、尿酸排泄量及尿量对这两种结石的形成起到复杂的影响,本文对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患者易患结石的机制进行综述,以指导临床诊治,减少结石的形成风险。  相似文献   

6.
尿酸是人体嘌呤碱基分解代谢终产物,经肾脏排泄。体内尿酸生成超过肾脏排泄时血清尿酸会显著升高,造成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心血管疾病、肿瘤裂解综合征及肾脏疾病的引发或加剧密切相关。本文对血清尿酸的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刘超 《实用老年医学》2005,19(6):283-283
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的临床特征为反复发作的关节炎、痛风石形成和痛风肾病等。痛风与高尿酸血症患者常伴有肥胖、高血压、糖代谢及脂代谢紊乱、凝血系统功能障碍等,这些疾病以胰岛素抵抗为其共同的病理生理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伴高尿酸血症的病因与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障碍性疾病,也是与代谢异常综合征和糖尿病密切相关性疾病之一,其主要原因是尿酸生成过多或肾脏排泄减少.高尿酸血症与肥胖症、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呈显著正相关.糖尿病肾病、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均可因阻碍肾小管排泌钠与尿酸引起血尿酸增高.血钠增高与高血压相关,高胰岛素血症又与肥胖、脂质代谢异常特别是高甘油三酯血症、肥胖及糖代谢异常共现.高尿酸血症除了引起痛风、肾结石与肾病外,还使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及心脑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9.
痛风是继发于慢性高尿酸血症形成的单钠尿酸盐(monosodium urate,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疾病,与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直接相关。其诊断金标准为"关节液或痛风石组织穿刺发现特异性尿酸盐结晶",然而该检查有创,部分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拒绝行该检查。研究显示,痛风患者超声下有特异性表现,如双轨征、痛风石,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也可以出现相同征象。超声可以作为痛风患者诊断及降尿酸疗效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0.
人类嘌呤代谢异常,尿酸(UA)生成过多和/或排泄减少,使血中UA浓度增高称高尿酸血症。它是痛风的重要生化基础。长期高尿酸血症可引起痛风,是痛风的临床诊断条件之一。部分高尿酸血症可多年无痛风症状,如无关节炎、痛风石或与尿酸盐有关的肾结石,故亦被称为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约10%~20%高尿酸血症发展成痛风。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约5%。其范围为2%~18%,但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寿命延长,其发生率正迅速增加。高尿酸血症不是痛风的代名词,但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则被认为是痛风发生的  相似文献   

11.
痛风是由尿酸钠结晶沉积在关节或其他组织中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和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高尿酸血症是发展为痛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近年来许多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均证实痛风与高血压、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密切相关。而双能CT作为一种新型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手段,可以特异性并定量显示尿酸盐结晶,近年来已成为诊断痛风的一个有效工具,有研究发现其在痛风心血管损害的诊断中也有着很好的临床价值。该综述分析痛风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复杂的相关性,以及双能CT在诊断痛风心血管损害中的优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老年痛风     
原发性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失常或其代谢产物尿酸排泄不良的遗传性疾病.痛风在各种年龄均可发生,但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因此本病在老年多见。临床表现有急性关节炎、皮肤可扪到由尿酸钠沉积的痛风石、尿酸性肾结石以致肾衰。痛风的特点是高尿酸血症及高尿酸尿症,因而引起不少并发症。除原发性痛风外,还有若干不同疾病也可导致持续性的高尿酸血症,其所表现的特点类同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因此,痛风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二类。继发性痛风大多由以下情况引起,如血液及  相似文献   

13.
慢性心力衰竭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痛风是由于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引起炎症、疼痛,甚至造成患者活动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常伴随高尿酸血症,在这些患者中,痛风的处理是一个特殊的问题。由于心力衰竭患者对容量状态敏感和经常伴有慢性肾功能不全, 因而其痛风的治疗限制了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应用;同时,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药物与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也存在相互影响。因此,现就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处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临床上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不在少数。尿酸是由细胞核内的嘌呤分解而成,在正常情况下,作为食物被人体摄入的动植物细胞中的嘌岭,和人体细胞自身代谢生成的嘌呤,会以尿酸的形式通过肾脏从尿中排出。若体内产生的尿酸过高,未及完全排出,血液中尿酸堆积就会出现高尿酸血症。尿酸在血中的溶解度不大,当生成量过多时,便在关节或肾中沉积,引起病变甚至形成痛风,  相似文献   

15.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疾病。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急性单关节炎、尿酸钠盐形成痛风石沉积、痛风性慢性关节炎。若未经适当治疗,最终发展为痛风性肾病,其发病年龄多集中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较少见有20岁以前发病者,我们遇1例17岁患痛风病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18岁。因发作性左足关节肿痛半年,复发1个月于2006年2月28日在本院门诊就诊。于2005年9月无诱因突发左足第1跖趾关节(MTPJ)红肿、刀割样剧烈疼痛,尤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痛风康定颗粒对高尿酸血症小鼠的作用,同时观察其对痛风性炎症的作用、镇痛作用及其急性毒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六组:对照组、高尿酸血症模型组、痛风康定颗粒高、中和低剂量(12、6和3 g药材/kg)组及阳性药别嘌醇组。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10天。小鼠腹腔注射次黄嘌呤制备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观察痛风康定颗粒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的影响。同时,观察痛风康定颗粒对尿酸钠致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小鼠扭体法观察痛风康定颗粒的镇痛作用,小鼠灌服给药的急性毒性。结果 12 g药材/kg痛风康定颗粒可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浓度,对尿酸钠所致大鼠足跖肿胀程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显著抑制血、关节腔组织前列素E2及关节液中白细胞的渗出,显著降低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P<0.05);经灌胃给药的最大给药量为每公斤121.50 g药材。结论痛风康定颗粒具有抗痛风作用,口服应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过去一直认为高尿酸血症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及肾脏而引起相应的病变。近期许多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的许多成分如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症、冠心病及胰岛素抵抗等密切相关。并已成为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二者关系正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将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作一综述,以评价高尿酸血症在代谢综合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规范诊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痛风(gout)意指血中尿酸盐沉积所致的关节炎症及/或痛风石病变,是最常见的晶体性关节炎。在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的情况下,可表现为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及慢性关节炎;部分患者可发生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路石等。上述表现可呈不同的组合,体现了本病的异质性(heterogeneous)。近年来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在我国的患病率明显上升,中老年及更年期后妇女患病率较高,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一、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尿酸(即氧化形成的嘌呤)为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主要由肾脏清除。血中尿酸的平衡取决于嘌呤的吸收、生成与分解、排泄。体内的嘌…  相似文献   

19.
李宁 《糖尿病之友》2011,(7):I0006-I0007
痛风是一种由于血尿酸增高而引起关节和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痛风发作常见的表现为手指或脚趾关节肿胀、发红并伴有剧烈的疼痛。我们把血中尿酸增高叫做高尿酸血症,这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所致。人体内的嘌呤有两个来源,  相似文献   

20.
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冽 《中华内科杂志》2005,44(11):864-865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组异质性疾病。急性痛风性关节炎(GA)是痛风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可引起病人极大的痛苦。初次发作常呈自限性,但如不进行有效治疗,发作次数越来越多,症状持续时间延长,甚至不能完全缓解,同时关节内的痛风石造成关节侵蚀破坏,导致慢性GA,引起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因此必须重视GA的治疗。GA治疗包括两方面,急性期要快速、安全地控制疼痛及功能障碍,并预防再次复发,而急性期过后则应积极寻找引起高尿酸血症的原因及痛风相关的疾病,并予降尿酸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