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当前信息化社会环境为基点,概括了信息素养的基本定义,讨论了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含义,并从信息意识素养、信息伦理道德素养、信息处理能力素养、信息交流共享能力素养四个方面论述了高校学生应具备的信息素养结构。  相似文献   

2.
针对理工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特点,本文在对理工高校学生进行网络学习能力与信息素养的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详细地分析了他们在信息素养和信息需求等方面的特点,给出了提升理工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与网络学习能力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韩一静 《网友世界》2014,(19):302-302
随着网络教育的迅速发展,当前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高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重视信息素养的培养。必须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把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作为一个重要工作内容来抓。本文从信息素养的内涵、培养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意义和对策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为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重点不突出"等问题,文章提出当今的计算机教育应该归结为对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并提出"能力+知识+道德"的信息素养三维化培养方案,以此来构筑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并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5.
曾凡军 《福建电脑》2014,(10):209-210
现代社会,信息素养已成为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了解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分析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对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地方高校计算机公共课程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信息社会需要具备信息素养的人才,计算机技能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近两年本校新生计算机能力水平和广东省用人单位对高校学生计算机技能水平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学生专业发展及社会用人需要等方面为基点,研究了新形势下地方高校的计算机公共课程动态体系。  相似文献   

7.
谈“计算机文化基础”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嘉鸣  祝庚 《计算机教育》2008,(14):138-141
本文分析了信息素养的内涵,即信息获取能力、信息思想和信息行为能力,给出了学生应掌握的信息能力和遵循的信息规范。另外本文还研究了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计算机文化基础"的课程特征,并结合笔者多年教学实践经验,阐述了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中培养、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网民数已达6.32亿,其中大专、本科学历以上的人群占36.2%。高校学生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信息消费丰富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但这些信息良莠不齐,给大学生的信息消费过程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开展大学生信息消费道德的构建研究,对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价值观、正确的信息消费观,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促进和谐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曹毓 《网友世界》2014,(8):114-114
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是提高中职学生信息素养。本文分析了现今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明确了现今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从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常识等几个方面对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中职学生信息素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信息素养由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四部分组成。这四大组成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并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信息意识在信息素养结构中起着先导的作用,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伦理道德是保证信息素养发展方向的指示器和调节器。信息素养教育是一项规模庞大且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不但要让学生学会信息能力的处理,更要培养学生敏锐的信息意识、合理的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This case study investigates various ways in which different internet-based information systems (IS) are used by organizational participants. Borrowing theoretical insights on information behaviour accumulated over 50 years of information studies research, a conceptual framework is presented to help understand and assess the social and organizational impacts of internet-based IS. The framework describes the use of internet-based IS as a dynamic cycle of information needs–seeking–use activity situated in the context of a firm's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Research questions pertain to the process of how individuals in organizations seek and use information from internet-based IS to satisfy information needs. In terms of information needs, this involves understanding the problem situations that lead participants to use internet-based IS, as well 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ose problems beyond subject matter. With respect to information seeking, this involves analysing how information from internet-based systems is displayed and formatted to signal their potential usefulness. In terms of information use, this involves how information obtained from internet-based systems is used in practice to resolve or redefine problems. Bot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are used. Data collection involves web tracking to identify significant episodes of internet-based IS activity, as well as one-on-one interviews to explore the context behind these episodes. Results suggest that it is possible and valuable to identify scenarios of internet-based IS use dominant in an organizational work setting. Doing so can help to identify ways to improve the situated use of internet-based IS that ameliorate the information needs–seeking–use cycle in firms.  相似文献   

12.
模糊信息优化处理技术应用简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介绍了模糊信息优化处理技术在人工神经网络、大地测量数据处理、风险分析、评估体系等四个方面的应用情况,并对该领域在基础理论、实用方法、商业应用等三个方面的发展进行了简短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王永平 《计算机工程》2010,36(24):27-29
为满足用户广泛、准确、快速获取文物信息的要求,设计了数字博物馆文物信息获取系统。在设计过程中采用多线程、信息再过滤、信息重新分类等技术,对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分类技术进行改进,解决了目前数字博物馆存在的信息来源局限性的问题,同时提高信息的准确性,使文物信息分类清晰,从而实现了文物信息的快速检索。  相似文献   

14.
军队信息化建设发展日益深入,军队院校学员是未来军队信息化建设的中坚和骨干,学习运用信息化的程度,直接关系部队信息化建设的成效。介绍了信息素质的内涵,提出了培养学员信息素质的具体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中的信息系统包括数据库、数据库运行、数据库的存放和传输等部分。为了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及安全性,本文探究了威胁信息来源、信息流向、信息的执行及保存方面的因素,并且针对不同的信息威胁因素提出了解决威胁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情况。文章首先介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效,分析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网络信息的检索与挖掘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海量的网络信息成为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数据资源。如何利用海量网络信息,为人们提供智能应用,更好的解决人们的信息需求,成为了互联网领域的挑战性问题,也催生了对海量网络信息检索与挖掘的广泛研究。该文从信息表达、信息检索与信息挖掘三个方向入手,结合近年来对网络信息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对网络信息检索与挖掘的发展变化历程、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影响数字化校园建设中信息安全和信息共享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分析影响数字化校园建设中信息安全和信息共享的因素,为更好的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信息生态系统的多主体(Agent)交互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学原理出发,提倡信息生态,将信息社会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意义重大。本文将企业、地区等信息实体抽象为信息主体,定义了反映信息主体在不同领域内的知识水平指数,以及信息交流和自学创新对指数的影响,对信息生态系统建立了基于多主体(Agent)的信息交互模型,“自底向上”对主体信息行为、系统信息多样性、系统信息分化、自学创新的作用等问题进行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信息社会中,若仅仅依靠信息交流,随着时间的演进,信息的差异性下降;系统知识水平的增长率减缓,最终将趋于停滞。结果还显示信息优势群体和弱势群体在信息是交流还是共享的不同情况下,其相对信息优势基本不变,弱势群体要改变上述情况,必需知识更新和提高自身的知识创新能力。本研究为建立系统化的信息生态科学体系做了铺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