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上消化道出血是原发性肝癌中晚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约占肝癌死亡原因的15%。加强上消化道出血发生前的临床预防,对于改善肝癌病人预后,延长生存期有重要意义。祖国医学在《内经》中就提出“上工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未病先防。本科近年来通过以望舌为主的辨证施护,加强对中晚期肝癌上消化道出血的早期预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慢性严重肝病舌脉诊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慢性严重肝病舌脉诊以舌下络脉粗张、细络瘀血、音质紫暗为特点,其变化常与门脉高压、门脉高压性胃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大严重程度相一致。认为中医舌脉诊法对慢性严重肝病的病情与预后判断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逯金海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19):2851-2851
外阴鲍温样丘疹病是近来被报道和认识的一种病,并且其发病率有增高趋势。该病极易与鲍温病、尖锐湿疣、皮肤附件肿瘤等疾病相混淆。临床诊断有困难,极易误诊。鲍温病预后好,有自愈倾向。为了进一步认识该疾病,对我院近年4例病例结合临床与病理形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7.
8.
背景:运用信息处理技术对数字舌图进行规范与分析,是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的重要基础工作.目的:探讨使用Matlab提供的图像处理工具箱简化数字舌图处理分析的工作量,实现对中医舌像客观化信息提取的简便的规范的方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01/2010-06万方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舌诊客观化,matlab医学图像",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计算机检索2000-01/2010-06 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Digital Tongue Image processing,matlab medical image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共检索到文献59篇.结果与结论:中医诊断学认为疾病的本质是阴阳、气血、津液失去调和,具体体现为阴阳气血津液的寒热、虚实、燥湿等病理状态.舌的变化能够反映出体内的寒热、虚实、燥湿等病变,因此被视为人体脏腑健康与否的一面镜子.文章介绍了中医舌图的计算机相关处理技术,Matlab作为功能强大的仿真分析软件被广泛用于科学研究和解决各种具体问题,文章使用Matlab提供的工具箱对中医舌图进行处理是中医诊断学的创新发展,也为中医学领域内的图像分析提供了有利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舌动脉的临床解剖学。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240条舌动脉的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三段分类法对所有对象行64层螺旋CT扫描,明确舌动脉起源、走行及分段,并分别测量各段长度。结果舌动脉全长为(10.28±0.91)cm,舌动脉第一至三段长度分别为:(2.01±0.15)cm,(4.23±0.46)cm,(4.04±0.30)cm。舌动脉走行于舌骨舌肌段时最恒定,其中有182侧(75.8%)由颈外动脉发出,53侧(22.1%)由面动脉发出,5侧(2.1%)由甲状腺上动脉发出。舌动脉走行分上升型、下降型、V字型及近水平型。结论采用舌骨大角为标志的舌动脉分段法,并行CTA扫描,可以获得机体生理状态舌动脉的解剖学数据。 相似文献
10.
胃癌患者紫暗舌与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癌患者紫暗舌与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观察陈建建,陈兴华,万惠珍(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南昌330003)为了研究胃癌患者舌质策略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关系,我们观察并比较了62例胃癌患者和60例正常人的舌质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现报告如下。I对象和方法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舌针联合舌运动训练治疗鼻咽癌放疗后舌运动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鼻咽癌放疗后舌运动障碍患者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舌针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舌运动训练和感觉刺激,舌针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舌针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治疗后)进行舌运动功能评估及舌肌肌力评测。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舌前伸范围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舌针组患者治疗后的舌前伸范围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舌左右和上下范围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舌压值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舌针组患者治疗后的舌压为(10.46±3.74)kPa,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8.89±1.78)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舌运动训练和感觉刺激联合舌针可显著改善鼻咽癌放疗后舌运动障碍患者舌的运动范围,还可增强其舌肌肌力。 相似文献
12.
SARS患者舌象与外周血象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演变规律,探讨舌象特点与血象变化之间的关系及舌象在防治SARS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对入院的99例、170例次SARS患者的临床表现、舌象照片、血象检查等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统计分析.结果:SARS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与舌苔腐腻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淋巴细胞比例、嗜酸粒细胞比例、单核细胞比例与舌苦腐腻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嗜酸粒细胞比例与舌芒刺、裂纹、舌尖红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单核细胞比例与舌质老嫩、舌红、润燥、剥脱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舌淡红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血小板计数与舌体瘦胖、裂纹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舌红、苔厚薄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SAR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舌象、血象有独特的改变,且舌象与血象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舌象的动态观察有助于及早提示病情变化,中医舌诊在SARS诊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1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与舌象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取连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方法,收集1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证型、舌象等相关要素,分析其中医证型特点及与舌象的相关性。结果:中医证型最常见的为痰浊瘀阻68(52.3%)其次为气虚血瘀25(19.2%)、气滞血瘀16(12.3%)、气阴两虚10(7.7%)、阳气虚衰9(6.9%)、阴寒凝滞2(1.5%);舌质上出现频次最多的为暗红舌57(43.8%)舌苔上出现频次最多的为腻苔97(74.6%);而在中医证候最常见的痰浊瘀阻在舌质与舌苔上分别以暗红色34(50.0%)、腻苔60(88.8%)所占比例最大。厚苔、腻苔、干苔、淡白舌、瘀斑舌与齿痕舌分布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厚苔、腻苔与痰浊瘀阻呈正相关,干苔与痰浊瘀滞呈负相关,腻苔与气虚血瘀呈负相关,干苔与气阴两虚呈正相关,瘀斑舌和齿痕舌与痰浊瘀阻呈正相关,淡白色与气虚血瘀呈正相关。结论:AMI中最常见的证候前三位是痰浊瘀阻、气虚血瘀、气滞血瘀;舌质中最常见的前三位为暗红舌、瘀斑舌、胖舌;舌苔中最常见的前三位为腻苔、白苔、厚苔。 相似文献
14.
15.
16.
<正>中医舌诊是望诊的重要内容,是中医诊法的特色之一。其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素问·刺热》中就有"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的记载,到汉代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时,已将舌诊作为中医辨证的一个组成部分。经过历朝历代诸多医家的发展,现在舌诊已成为中医诊断体系中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部分。对舌象的研究,一直是近年来中医诊断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本文主要从舌象在内科临床研究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5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与舌象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扬州市中医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的15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证型、舌象等相关信息,总结其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与舌象的相关性.结果:中医证型为风痰瘀阻、风痰火亢、阴虚风动、气虚血瘀、痰湿蒙神、风火上扰、痰热腑实;舌质以红舌为主,舌体以歪斜舌为主,舌苔以白腻苔为主.中医证型与舌象呈正相关的为,风痰瘀阻与白腻苔,风痰火亢与歪斜舌、黄腻苔,阴虚风动与花剥苔,气虚血瘀与薄白苔,痰湿蒙神与紫暗舌,风火上扰与绛舌、黄腻苔.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中医证型为风痰瘀阻,舌质以红舌为主,舌体以歪斜舌为主,舌苔以白腻苔为主,舌象与中医证型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患者,赵某,女,45岁。2001年4月10日因“发烧”而于上午肌注青霉素针80万“(已做皮试),地塞米松针5mg,3小时后,出现周身瘙痒,继则于四肢躯干起风团,舌体麻木。乡医误认为青霉素过敏,下午改用庆大霉素针8万u,皮试后肌注。地塞米松5mg,2小时后上症加重,并于第二天出现厚白舌苔。追问病史,患者一年前曾因肌注地塞米松针剂等药,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328例慢性胃炎患者的舌象观察和胃镜检查后发现:慢性浅表性胃炎以舌质淡红、舌苔薄白为主,粘膜糜烂、萎缩和合并十二指肠球炎以红舌为主,紫舌次之,苔亦多为白腻和黄腻。中医辨证以肝胃不和型为多(53.35%),表现为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说明舌证基本一致,且存在一定的内涵关系。 相似文献
20.
我院采用牵舌法对 4 2例呃逆患者进行治疗和观察 ,临床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对象。 1997年 1月~ 2 0 0 1年 8月住院或就诊的全部呃逆患者 ,男 2 7例 ,女 15例。年龄 11~ 69岁 ,平均年龄 4 1岁。其中术后患者 16例 ,晚期血吸虫病及肝硬化 9例 ,肝癌 4例 ,急性心肌梗死 2例 ,尿毒症 2例 ,脑血管意外 2例 ,胃炎 1例 ,不明原因者 6例。1 2 分组。将上述 4 2例患者根据呃逆持续时间长短分为A、B、C、D 4组 ,呃逆持续时间在 2 4h以内的 14例患者为A组 ;2 4h~ 1周的 9例患者为B组 ;1周以上~ 1个月的 11例患者为C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