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三峡库区堆积层滑坡稳定性受库水位变动影响十分明显,库水变动下堆积层滑坡的演化过程与稳定性预测研究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库水变动与滑坡变形的响应关系,建立库水动力加卸载与位移速率响应耦合的加卸载响应比预测模型;建立库水变动与滑坡稳定系数的响应关系,进而确定库水变动下滑坡体的渗流场类型,并以滑坡稳定系数的变化率的正负来判断库水变动的加卸载作用。以黄莲树滑坡为例,预测其稳定性,并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黄莲树滑坡水平方向位移变化与库水变动存在响应关系,且响应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库水变动下该滑坡的渗流场属于动水压力型,每个水文年中库水动力对滑坡有6个月为加载过程,1个月为卸载过程;滑坡监测点的加卸载响应比在2011年出现整体上升并大于1,揭示滑坡趋于失稳,对库水变动加卸载作用的响应加强。结论得到了宏观变形破坏迹象的验证,说明改进的加卸载响应比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库水位变化和降雨复合动力往往是水库型滑坡的变形和破坏主因。本文在系统分析水库型边坡位移、库水位及降雨变化规律基础上,提出与确定了降雨与库水动力转换系数k的计算方法,并通过转换系数k将降雨动力与库水动力这两种不同的水动力增载效应进行了有机耦合叠加,建立了复合水动力增载参数的计算方法。并将复合水动力变化量及其位移变化量作为动力增载及其响应参数,建立了水库型滑坡复合水动力增载位移响应比物理预测参数与模型。同时,运用该模型对白水河滑坡复合水动力作用下的稳定性演化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该滑坡复合水动力增载位移响应比的变化规律与其稳定性动态演化规律相吻合,表明复合水动力增载位移响应比参数是一种水库型滑坡有效的物理评价参数,可运用该物理评价参数与预测模型对该类滑坡稳定性进行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3.
贺可强  李相然  孙林娜  王思敬 《岩土力学》2008,29(11):2983-2989
在系统分析堆积层滑坡的物质组成和失稳动因的基础上,运用加卸载响应比理论的基本原理,首次提出了将月降雨量及其变化作为该滑坡的加卸载参数,相应月平均位移速率及其变化值为加卸载响应参数,由此所确定的位移加卸载响应比作为堆积层滑坡的位移动力学参数.并根据三峡库区降雨量与堆积层边坡位移相关关系论证了应用该位移动力学参数评价堆积层边坡稳定性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最后,运用加卸载响应比动力学参数对三峡库区黄腊石滑坡排水工程实施前后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与该边坡排水工程前后的稳定性变化相吻合.这表明了加卸载响应比位移动力学参数是堆积层边坡稳定性评价的一种有效位移动力学参数,可以运用该位移动力学参数对该类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与预测.  相似文献   

4.
用加卸载响应比理论探讨斜坡失稳前兆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加卸载响应比理论是由我们学者首次提出的一种用于研究非线性系统失稳前兆和失稳预报的新理论。本文将该理论引入滑坡前兆探索和滑坡中期预防中。研究结果表明,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可作为滑坡前兆探索和滑坡预报的手段,并且在某些方面它比常规预报方法更具优越之处。  相似文献   

5.
贺可强  杨德兵  郭璐  李晶 《岩土力学》2015,36(Z2):37-46
在系统分析滑坡的物质组成和失稳动因的基础上,分析和研究了地下水在滑坡稳定性演化过程中的卸载与加载动力作用及其位移响应规律和特点。从非线性系统动力学角度,提出了运用地下水卸加载动力与位移响应耦合预测参数来评价边坡稳定性演化规律与失稳特征,即以地下水位变化量作为堆积层滑坡的卸加载动力参数,以相应的位移作为其卸加载响应参数,建立和确定了地下水卸加载动力与位移响应比预测参数与评价模型。同时,运用损伤力学基本原理,建立了其卸加载响应比与坡体损伤变量和稳定性系数的定量关系以及失稳判据。以三峡库区典型堆积层滑坡分析为例,运用地下水动力与位移耦合预测模型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发现地下水动力位移耦合预测参数变化与边坡稳定性实际动态演化规律基本吻合。研究成果表明,所确定的参数是水诱发型堆积层滑坡的一种有效位移动力评价参数,可运用该参数对该类滑坡的动态稳定性进行实时监测预警与评价。  相似文献   

6.
库水位变化下对水库滑坡稳定性影响的预测   总被引:60,自引:7,他引:60  
本文在分析库水位与滑坡稳定性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对某水库滑坡进行了考察,分析其初期蓄水过程中滑坡的位移动态和代表性测点位移的规律,确定最危险水位,进行稳定性计算中的参数反演,在此基础上,考虑地下水渗透的滞后性,进而预测了未来蓄水及潜在的库水位下降情况下滑坡稳定性与库水位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清江隔河岩库区重要滑坡的监测分析及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湖北省清江隔河岩水利枢纽是一项集发电、防洪、灌溉及航运等综合效益的大型工程。自1983年4月蓄水以来,库岸部分滑坡体受库水位浸泡和库水位的抬高以及反复涨落的影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形。作者有针对性的选择受库水位反复涨落影响,稳定性差,变形较大,人口居住密集,潜在危害性大,有可能碍航,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茅坪、墓坪及杨家槽重要滑坡,进行了监测分析及预测模型研究。1.在滑坡变形分析中应用了数理统计图表法、滑坡条块分析法及环境工程地质类比法,数据定量分析与地质分析相结合,综合分析了水库蓄水前、后滑坡地表与深部的变形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库水位反复涨落、大气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水库诱发岩溶气爆型地震等)。2.在非线性建模的技术方法上,改进了传统的变形替换作“曲改直”的常规算法。首次巧妙地采用测量学中的参数平差法与优化数学中的牛顿法和麦夸尔特参数估计法来优化滑坡预测模型参数,提高滑坡预测模型精度。3.研究开发的滑坡变形系统QJ-HPV3.0应用软件,将自动寻优选模,自动优化模型参数建模和自动绘制彩色图象等3大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为实现滑坡监测数据处理自动化提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8.
结合三峡库区堆积层滑坡的具体情况讨论了地下水对滑坡的物理化学和力学作用,论证了地下水物理化学作用对三峡库区松散堆积层滑坡稳定性的影响远小于地下水动力作用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入总压力水头,提出将地下水对滑坡的各种力学作用简化为总压力水头,结合加卸载响应比方法的思路,分别建立了基于库水位涨落和降雨影响的滑坡预...  相似文献   

9.
李长明  唐波 《探矿工程》2013,40(7):45-48
以三峡库区奉节县黄莲树滑坡的破坏变形为例,以地表位移、降雨、地下水、库水位的监测为依据,综合分析研究了监测参数的变动和致灾因子相互作用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关系,开展破坏变形机理探讨研究,总结形成了初步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成果对滑坡的监测预警预报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并且对其它以库水位涨落和降雨为主要致滑因子的滑坡的监测临滑预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三峡库区奉节县黄莲树滑坡和曾家棚滑坡的成功临滑预报为例,以地表位移、降雨、地下水、库水位的监测为依据,综合分析研究了监测参数的变动和致灾因子相互作用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关系,总结形成了初步的研究成果。本研究成果对滑坡的监测预警预报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并且对其它以库水位涨落和降雨为主要致滑因子的滑坡的监测临滑预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As the traditional displacement value of a landslide is very easy to be affected by rainfall,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establish a stable and uniform destabilized criterion of landslide in terms of the displacement value. So, it determines that establishment of an effective and stable dynamic displacement prediction parameter is very important in forecast of the debris landslides caused by rainfall.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is kind of prediction parameter, this paper first completes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stabilized mechanism of the debris landslide and the rainfall dynamic rules. The relationship above shows that the periodical change value of rainfall can be taken as the dynamic unload–load parameter (ULP) of landslide, and the homologous change value of mensal landslide displacement can be taken as the stability displacement response parameter (DRP). Then, on the ba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LP and the stability DRP of this kind of landslide, the unload–load displacement response ratio (ULDRR) appraisal parameter of this kind of landslides is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 Finally, the stability of typical debris landslides in China has been systematically studied by means of ULDRR appraisal parameter and model. We find that the ULDRR values conform to the evolutional rule of slope deformation and instability. So,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the ULDRR parameter and the appraisal model are suitable and effective for prediction and evaluation of stability and evolution rule of rainfall-induced landslides.  相似文献   

12.
渗透系数与库水位升降对下坪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三峡水库运行过程中,库水位周期性涨落引起库区内滑坡稳定性发生变化,渗透特征是滑坡的内在属性,滑坡因渗透性的不同而导致其稳定性对库水变化的响应不同。根据万州库段水位统计资料,以三峡库区万州区下坪滑坡为模型,分析在4种不同数量级的渗透系数条件下的渗流场特征,研究在不同渗透系数下的滑坡稳定性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该类型滑坡的稳定性变化与库水位的变化呈现高度的正相关;滑坡稳定性最差出现在库水位下降到最低水位时,且水位降速越快,滑坡稳定性越差;不同渗透条件下的滑坡稳定性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其变化率处在一定的波动范围内,保持在-2%~2%之间;滑坡稳定性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都是随着渗透性的变大而变大;稳定性最小值与渗透系数的对数值表现为近似指数关系,稳定性最大值与渗透系数的对数值表现为近似对数关系。  相似文献   

13.
针对堆积层滑坡的物质组成和力学性质,从系统动力学角度,提出以卸加载响应比作为滑坡稳定性评价参数,并对卸加载响应比参数与加卸载响应比参数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指出卸加载响应比参数在边坡的稳定性评价和工程实践中更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通过论证分析,确定了构成卸加载响应比的卸加载参数和卸加载响应参数,并论证了其合理性与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月降雨量-位移加速度卸加载响应比模型。并以新滩典型堆积层滑坡为例,运用该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发现卸加载响应比时序曲线所反映的稳定状态与滑坡的实际状况基本吻合,当Y' Y'-且Y'0时,滑坡整体失稳,说明卸加载响应比参数和评价模型用于预测滑坡的变形阶段和作为失稳判据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库区滑坡失稳每年不同程度影响区内人民生活和生产安全,滑坡位移精准预测对于灾害风险预警及防灾减灾十分重要。常规的位移预测方法未充分考虑降雨、库水位波动等诱发因素对滑坡变形的时滞效应,无法精确识别滞后天数及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制约了预测精度的提高。本文以三峡库区新铺滑坡为例,根据2021年度的位移监测与水文气象数据集,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定量描述了山坡尺度上降雨、库水位波动对滑坡变形的时滞效应,结合BP神经网络建立了一种考虑时滞效应的滑坡位移预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山坡尺度上,库水位波动对地表变形的时滞效应明显,滞后时间呈现出从近岸向远岸逐渐增加的规律;降雨量对地表变形的时滞效应较弱,在山坡尺度上呈现相关度不高、滞后天数较短的规律;与未考虑时滞因素的模型相比,本研究中的滑坡位移预测模型拟合优度提升了55.77%,均方根误差降低了31.60%,模型预测精度显著提高。研究成果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特大型库区滑坡的变形机理,并为同类滑坡的位移精准预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石崇  徐卫亚  周家文  周先齐 《岩土力学》2007,28(Z1):743-747
借鉴地震预报中的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将作用在动力模型上的地震力视为加卸载,采用动力有限单元法和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开展全时程动力分析,建立了地震加卸载响应模型,采用相对位移(速度、加速度)作为响应参数,对地震过程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在动力响应预报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结果表明,由于相对响应参数比绝对响应参数更能体现动力模型的变形趋势,反映动力荷载的作用机制;以加卸载响应比判断地震稳定性,是可以反映动力响应程度大小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