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米糠营养纤维的生产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挤压技术使米糠稳定化,在常温下可以储存1年而不变质。利用生物技术用稳定米糠可以生产米糠营养纤维。通过对米糠营养纤维添加在面粉中的粉质和拉伸试验以及焙烤试验。确定了米糠营养纤维在焙烤产品中的最优添加条件和比例。米糠营养纤维不仅可以直接冲饮。还可以通过焙烤的方法来制作米糠营养食品。  相似文献   

2.
米糠蛋白和米糠纤维在焙烤食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米糠资源丰富,不仅可作饲料也能开发利用作为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资源。本文通过对米糠蛋白和米糠纤维残渣添加于焙烤食品的研究,及其成分分析,为米糠的综合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米糠营养纤维的生产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挤压技术将米糠稳定化后再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米糠营养纤维,进而制作米糠营养食品,经试验得出了面包中米糠营养纤维的添加量为10%,饼干中的添加量为10%、20%、30%,而且添加辅料可直接冲饮,同时介绍了其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4.
《粮食与油脂》2016,(6):33-35
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低聚木糖对米糠面包贮藏期间保水性的影响。通过检测添加低聚木糖的米糠面包和添加普通蔗糖的米糠面包贮藏期间水分含量、水分活度的变化,得出与蔗糖米糠面包相比,添加低聚木糖的米糠面包具有较高水分含量和较低水分活度。为低聚木糖在焙烤食品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米糠脆饼是以米糠为基本原料研制的一种高附加值焙烤食品.通过试验确定的基本生产工艺及最佳生产条件为:蒸煮糊化50min;冷却老化12h;速冻120min;干燥120 min;烘烤温度约250℃;烘烤时间70 8.以米糠、砂糖、米粉、面粉的添加量为主要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感官评价及脆度值为指标,研究米糠脆饼的配方.结果表明:随着米糠添加量的增加.膳食纤维含量增加.但成品品质变差.以挤压米糠为基本原料,米糠脆饼的最佳配方为:米糠添加量30%、白砂糖添加量25%、米粉添加量20%、面粉添加量10%、磷脂添加量3%.  相似文献   

6.
米糠营养丰富且资源充足,但由于氧化酸败、外源性污染、口感差等突出问题的限制,大部分米糠只能作为动物饲料或废料丢弃。米糠经加工处理后可作为食品配料添加到焙烤食品、饮料、糕点、饼干等大宗食品中。本文对米糠配料在食品中应用情况、配料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技术措施进行了综述,提出了目前技术中尚存的不足之处,并对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采用纤维素酶和植酸酶处理米糠,改善米糠中膳食纤维品质,降解植酸营养抑制剂。将米糠酶解物添加到饼干配料中,增加饼干中蛋白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素含量。研究表明,纤维素酶和植酸酶添加量分别为1.0%和0.8%(以稳定米糠质量计),植酸降解82.4%,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含量12.5%。米糠添加量30%时,米糠饼干感官评价优质,饼干硬度1 236 g、持水性4.4 g/g和松密度1.1 g/cm3。米糠酶解物饼干营养丰富,蛋白质、总膳食纤维和灰分含量分别为9.74%、4.79%和2.94%。  相似文献   

8.
米糠膳食纤维对强化大米质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早籼米为原料,将米糠膳食纤维以不同浓度添加至粉碎后的大米粉中,混匀,采用"挤压强化法"制备米糠膳食纤维营养强化大米.通过对比早籼米与制得的营养强化大米炊饭后的质构特性(硬度、弹性、内聚性、胶着性和咀嚼性),确定米糠膳食纤维营养强化大米品质最佳时膳食纤维的添加量.结果表明:膳食纤维添加量为4%时,强化大米各项指标与原料早籼米最为接近;膳食纤维的添加量对强化大米的硬度、胶着性和咀嚼性影响较大,对应指标随膳食纤维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但米糠膳食纤维的加入对强化大米弹性和内聚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米糠膳食纤维酸乳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利用纤维素酶将米糠水解成可溶性片段,并将酶解液应用于研制富含膳食纤维的功能性营养米糠酸奶。试验结果表明:添加0.8%纤维素酶(以米糠干基计)水解米糠,将水解液、3%奶粉(以酸奶质量计)、1%变性淀粉(以酸奶质量计)作为基质发酵,所得米糠酸奶外观和口感较好。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的米糠酸乳工艺条件为:米糠酶解液20g(以脱脂奶粉质量计)、接种量3g(以脱脂奶粉质量计)、发酵时间6h。  相似文献   

10.
米糠食品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挤压技术使米糠稳定,并工业化生产稳定米糠,再用其生产米糠食品——米糠营养素(利脂灵)和米糠营养纤维(润肠舒),极大地提高农副产品再生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