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省域高校科技竞争力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竞争力是国家和区域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本文将具有时序性特征的全局主成分分析(GPCA)方法引入我国省域高校科技竞争力动态演化研究之中。根据评价方法及评价对象的特点,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我国1998-2002年的30个省域高校科技竞争力动态发展演化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998-2002年,我国省域高校科技竞争力发展水平差距缩小,波动明显,竞争激烈。省域经济发展与高校科技竞争力相互关系不确定。  相似文献   

2.
基于价值链理论,分析了科技企业孵化器核心竞争力评价机理,得出科技企业孵化器核心竞争力包括战略定位能力、种子选择能力、智能移植能力、成长催化能力和服务增值能力,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108份有效调研问卷,利用验证性分析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核心竞争力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指标体系构建基本合理,种子选择能力的因子负荷最大、其次为战略定位能力和成长催化能力,智能移植能力和服务增值能力的负荷因子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3.
工业企业是一个地区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科学地评价省域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对于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并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了可行的省域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确定权重,基于2016年数据,运用FCE法评价了30个地区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总体一般,且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很强"的地区只有广东和江苏;"较强"的地区只有浙江、上海、北京和山东;天津、安徽等13个地区为"一般";其它11个地区为"较弱"和"很弱";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远超中部和西部经济落后地区.在详细分析评价结果的基础上,给出了增强省域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4.
科技创新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资源,是提升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以科技创新人才开发为核心,从人才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建立一套衡量湖北省科技创新人才开发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和灰色关联分析法(GRA)构建评价模型,对湖北省科技创新人才开发水平及发展态势进行实证分析,探索提高湖北省科技创新人才开发水平的对策建议,为湖北省制定科技人才开发战略以及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质量竞争力指数是指质量因素在塑造核心竞争力过程中发挥的程度,它通过分析与质量密切相关的因素以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适宜的指数化评价方法进行量化测评而得来.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于"少数据"、"贫信息"不确定性系统的研究优势,采用G(1,1)模型,根据上海市2008-2017年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对上海市2018年制造业质量竞争能力进行建模和预测,并且通过残差检验,后验差检验和关联检验,说明所建模型在预测上海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轨道交通创新服务平台可以通过产学研结合,有效地整合各种科技创新资源,并围绕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的薄弱环节提供服务,以此来提高区域的产业竞争力,实现产业的集群效应.然而,目前国内关于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经验明显缺乏,使得平台的运行效率低下,平台的发展背离原来的产业目标.关于创新服务平台绩效提升的研究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对轨道交通创新服务平台的功能定位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利用AHP和德尔菲方法建立了轨道交通创新服务平台绩效指标体系和绩效评估模型.指标体系包括:创新服务能力、技术创新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创新生态环境及平台管理水平等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及36个三级指标.  相似文献   

7.
中国即将加入政府采购协议,面对大量优质外资企业的进入,中国建筑市场将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为此,探索中国建筑产业竞争力形成机理动态演进规律、分析目前竞争力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科学引导、合理调控建筑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研究构建出中国建筑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多指标系统评估指数法构建建筑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分析出2005~2008年间中国建筑产业各竞争要素重要程度的变化趋势,以描绘建筑产业竞争力形成机理动态演进规律。研究发现,中国建筑产业依旧处于劳动密集型与资金密集型的发展初级阶段、产业整体素质低、注重规模忽视效率;生产要素的简单追加投入是当前提高产业竞争能力最为有效的途径,且这种状况逐步加强。最后,剖析了中国建筑产业竞争力不强的主要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8.
高校是我国科技创新的源泉,其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测算与优化对于提高我国科技资源利用效率,发挥高校作为科技资源集聚地和科技创新源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通过重新构建各地区高校科技资源配置能力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运用TOPSIS模型测算2005-2015年我国大陆地区31个省区高校的科技资源配置能力,探讨不同区域之间高校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差距产生的原因,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显示我国六大区域高校的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差异显著,地区经济实力对其所在区域高校科技资源投入、产出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模糊聚类法在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构建,是客观评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按照一定的原则选取指标和构建体系,并运用模糊聚类法给出具体指标处理和聚类过程,在聚类的基础上应用集合的m组分类思想和灰理论中的关联度对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分析,进一步对构建的指标体系检验,表明构建思想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在构建的城市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SPSS15.0统计分析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原城市群的竞争力进行研究,分析了中原城市群竞争力的现状、优势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测度是新创科技型小企业把握创新能力现状和制定提升策略的重要依据。根据新创科技型小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过程及特点,将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划分为模糊前端创意生成能力、研究开发能力、中试生产能力、商业化能力和新技术标准推广能力。从知识管理视角构建了包含5个一级指标和27个二级指标的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既包含一般意义的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也包含凸显突破性技术创新“突破性”特点的指标和反映新创科技型小企业技术创新“开放性”特点的指标。利用比AHP更具优势的模糊一致偏好关系确定指标权重,构建了基于效用理论和云理论的能实现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有效结合的综合云评价模型。最后以实例详细阐述了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流程,验证了该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煤炭作为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其安全问题一直是政府、学界关注与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APERC的"4A"能源安全概念模型,提出了"2AST"的煤炭安全概念框架;建立了融可用性、可获性、可持续性、技术发展于一体的煤炭安全评价体系;提出了AGA-EAHP-EM-GRA-TOPSIS一种改进的集成评价方法,对2001-2010年中国煤炭安全水平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了开源节流、国家保障、技术发展等战略对策,以期为提高我国煤炭安全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人员胜任力是影响工作绩效的关键因素,将资源受限项目调度问题中的可更新资源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方法或者手段转变为存在胜任力差异的人力资源,由此构建起一个强调胜任力差异的人力资源约束项目调度问题模型,此模型最突出的优势在于选取了能够客观合理评估人员胜任力的指标,提供了严谨科学的关系式,将复杂的多项目总工期与总成本的双目标最小化问题转换为综合指标单目标最大化问题,建立数学优化模型,采用遗传算法求解。通过算例研究证实,相较于传统多模式模型,基于人员胜任力水平差异的模型明显更胜一筹,其优势集中表现为最优工期更短、最优成本更低。考虑了胜任力差异的数学优化模型更符合研发项目群管理实践,同时遗传算法在求解方面不仅效率高,并且更容易获得客观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根据“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内涵,构建了省级行政区的科学技术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在Topsis中引入矩阵距离对截面评价结果进行二次赋权,建立了基于矩阵距离时序赋权的科学技术评价模型。本文的特色与创新一是通过在Topsis中引入矩阵距离、对不同年份的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客观赋权,反映了评价指标与理想状态偏离程度越小的年份、其综合评价结果赋权越大的思路。改变了现有研究人为主观确定不同时段评价结果权重的现状;改变了Topsis仅仅用于求解指标权重,无法对不同年份的综合评价结果进行赋权的现状。二是采用面板数据对典型省份的科技发展进行评价,反映评价对象历史信息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消除了流行的截面数据评价的偶然性。三是实证研究表明:山西、新疆、云南三省的科学技术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三省万元GDP综合能耗过高、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过低。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一个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软件系统设计的质量进行评价的方法。该方法提高了对软件系统设计质量评价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可操作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一个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软件系统设计的质量进行评价的方法。该方法提高了对软件系统设计质量评价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可操作  相似文献   

17.
陈杰  吴艳  陈亮 《经济数学》2013,(4):94-99
基于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支撑和转化等四个影响因素,构建新能源储能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主要新能源储能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分析表明,我国新能源储能企业科技创新的能力主要取决于经费投入和科研能力两大因素.新能源企业科技创新的研发经费投入、科研人员配备、科研成果等方面,与国外企业相比差距大,科技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在企业综合评价中建立各元素的结构模型,确定权重分布。为企业综合评价提供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指标权重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