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脉输液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疾病的常用方法,也是重要的护理技术操作项目之一。正确掌握静脉输液中的滴速对病人的治疗效果及安全至关重要。下面将我在30年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有关输液速度观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静脉输液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疾病的常用方法,也是重要的护理技术操作项目之一.正确掌握静脉输液中的滴速对病人的治疗效果及安全至关重要.下面将我在30年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有关输液速度观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儿科患者治疗中,静脉输液是最为常见的治疗方式。儿科患者在患病后,患儿很容易出现拒绝服药的想象,导致患儿治疗效果很难得到保证。儿科患者的病情变化速度相对较快,很难被及时判断出来,因此,医生一般会选择静脉输液进行治疗,这就导致近年以来儿科静脉输液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对儿科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保证输液安全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脉输液是现代医疗护理工作中最为常见的治疗及护理方法 ,也是护理基础操作的重要内容。在治疗过程中要保持静脉输液通畅、保证输液安全 ,否则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一些不必要的痛苦 ,还会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 ,确保输液安全至关重要。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 ,笔者认为保证输液安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实行输液“三对制”用药准确是保证患者治疗效果及输液安全的前提。为了避免差错的发生 ,应由一名护士先遵医嘱将患者的姓名和要配制的药名及剂量写在瓶签上并检查核对药品 ;另一名护士再次核对后进行配药 ;治疗护士第三次核对患…  相似文献   

5.
王迎春 《中国保健》2009,(15):646-646
目的:树立安全静脉输液理念,建立静脉输液小组,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经济的输液方法。方法:建立静脉输液治疗小组,并给予培训,转变护理观念。结果:避免因静脉输液给患者带来的危害,提升病人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避免医疗护理纠纷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静脉输液治疗的技术与水平直接影响病人的安全,影响护理质量,因此,规范静脉输液操作,提高输液治疗护理质量,是保证病人安全医疗的重要环节。现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PICC)广泛应用于临床,这种技术让越来越多患者受益。但仍有些护理者对该技术不是很熟玑现汇总我科的PICC临床应用的护理经验,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静脉输液治疗的技术与水平直接影响病人的安全,影响护理质量,因此,规范静脉输液操作,提高输液治疗护理质量,是保证病人安全医疗的重要环节。现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PICC)广泛应用于临床,这种技术让越来越多患者受益。但仍有些护理者对该技术不是很熟习,现汇总我科的PICC临床应用的护理经验,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浅谈门诊静脉输液的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艳 《工企医刊》2006,19(3):37-38
为了解决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临床护理提出了安全输液和舒适护理的新理念。要求护理人员为病人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时,对病人的安全高度负责,加强无菌观念,防止微粒污染,更要注重“人性化”的护理过程、实施“处处以病人为中心”的全面护理,使病人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全面提高静脉输液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临床开展的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疾病的护理而忽视对基础护理的健康教育。就静脉输液护理而言,静脉输液是门诊常用的治疗方案之一。及时、正确的健康教育对输液患者的心理护理很重要,为了使病人在输液过程中感到舒适、安全,提高病人满意度,减少医疗投诉,静脉输液的健康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对患者实施安全护理已成为护理质量管理的目标,也是护理管理品质的核心。护士作为静脉注射的直接执行者和观察者,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第一线。静脉注射技术应用半个世纪以来,注射方法已从单一的治疗发展成为多途径、快速度的治疗方法。因此,静脉注射的安全管理是确保安全治疗护理最有效的措施之一。针对静脉输液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静脉输液纠纷的原因,提出了加强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提高静脉注射质量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林雪春 《中国保健》2008,16(5):203-204
静脉输液是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一项基本护理技术操作,在治疗疾病、挽救生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护理人员只有熟练掌握老年患者的静脉穿刺技术,尤其是临床常用的浅静脉穿刺,才能保证输液质量,提高疾病疗效、减轻因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笔者在老年患者的浅静脉穿刺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对输液过程中及输液后实施了护理,取得了一定效果,现介绍如下: 1 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刘金华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7):1097-1098
目的探讨在妊娠剧吐输液治疗中应用24G留置针的作用。方法将200例妊娠剧吐输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使用24G留置针,对照组按常规使用7号钢针,调查两组患者静脉穿刺时疼痛程度、1 d内重新穿刺率、输液速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1 d内重新穿刺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静脉穿刺时疼痛程度、输液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24 G留置针为妊娠剧吐孕妇进行输液治疗能降低重新穿刺率,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护理工作量,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和总结静脉输液过程中不安全因素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82例静脉输液过程中不安全因素作为回顾组,同时再选取82例静脉输液者作为观察组,分析回顾组不安全因素,根据其结果给予观察组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回顾组不安全因素包括护理因素48例(58.54%),医院和/或科室因素7例(8.54%),患者因素22例(26.83%),药物因素5例(6.10%);给予相应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输液等各方面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回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静脉输液中不安全因素,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保证静脉输液的顺利进行,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和急救用药及供给营养的重要途径,做好围输液期的护理:包括输液前的护患准备;输液时护患沟通、静脉选择、止血带正确使用、遵守操作规程、做好观察和护理;输液后护理。能使患者在输液期间舒适安全,输液顺利圆满,最后达到输液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静脉输液治疗中情志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于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本院中接受输液治疗的患者142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71例,A组给予常规护理,B组给予情志护理,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观察患者在静脉输液治疗时的配合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B组心理状况评分低于A组,静脉输液治疗配合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输液治疗中,应用情志护理后,可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医院内建立静脉治疗小组在输液安全及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意义。方法(1)制定静脉治疗小组成员职责标准;(2)建立静脉输液安全监督系统,系统内容包括:制定静脉治疗护理操作标准,定期进行静脉治疗相关理论知识、临床操作技能的培训及考核,学习并贯彻落实国内外最新的静脉治疗护理,定期开展输液不良事件讨论会,参加院内相关静脉治疗的会诊工作(外周静脉的会诊,中心静脉会诊,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的会诊)。结果静脉治疗小组的建立提高了院内输液安全及质量管理水平,且成为医院静脉输液治疗的平台和载体;同时,护理人员输液安全意识增加、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提升,科室间交流、沟通增多,护理不良事件减少,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医院内建立静脉治疗小组有利于输液安全及质量的管理。有利于培养出类拔萃的专科护士,对于提升临床整体护理工作质量及科室管理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临床医学工程》2017,(8):1157-1158
目的探讨双牌核对加反问姓名法用于急诊输液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科采取静脉输液治疗的2 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 250例。对照组采取急诊常规输液安全管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双牌核对加反问姓名法进行输液安全管理,比较分析两种安全管理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的输液差错率为0.00%,对照组的输液差错率为0.1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68%,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2.8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急诊输液中采用双牌核对加反问姓名法,能够有效降低医护人员在给予患者静脉输液时差错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应用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8.
随着各种静脉用药的广泛使用,静脉输液已然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一项占据大比重的护理操作,亦是临床治疗和抢救的早期操作之一。因此静脉输液外渗现象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已属多见,输液过程中外渗的药液注入皮下或肌肉组织,不但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还有可能对患者机体造成伤  相似文献   

19.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重要的治疗、抢救措施,输液问题成为决定患者安全、护理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而输液工具的正确选择是保证输液安全和有效的重要一环。国家2014年新实施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要求用静脉留置针代替钢针使用。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静脉留置针的接受率和使用率并不高,所以必须探讨有效的健康宣教方式。本研究通过加强护理干预提高留置针的使用率,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周燕 《工企医刊》2005,18(4):91-92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也是医院作为救死扶伤治疗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稳、准、快高质量建立好静脉通路,达到快捷的治疗目的,一直是护理工作者研究的重要技术操作内容。近几年来,通过对部分需要静脉输液的患者采取免用止血带方法进行静脉穿刺,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