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采用氨水、碳酸铵碱性溶液作为浸出剂,在水热条件下浸出处理废弃钴钼加氢催化剂,探究了影响金属元素Mo和Co浸出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在水热条件下,以氨水和碳酸铵作为复合浸出剂能有效抑制Al的浸出,同时对金属元素Mo和Co的浸出率较高。在氨水浓度为10 mol/L,碳酸铵浓度为2 mol/L,固液比为1:18 g/mL和反应温度为90℃的条件下,Mo和Co的单级浸出率分别达到81.7%和52.6%。进一步采用沉淀法分离回收浸出液中的Mo,制备了花瓣状形貌的(NH4)3PO4(MoO3)12·4H2O产品;利用焙烧后的浸余残渣作为载体负载Cu和Ni制备萘选择加氢催化剂,其催化效果与商品氧化铝载体制备的催化剂相当。  相似文献   

2.
Co/AC催化剂中钴的分散度低,催化剂低温活性差,利用柠檬酸改性的方法提高钴的分散度,改善钴基氨合成催化剂的低温活性。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柠檬酸含量的增加,催化剂活性〖JP3〗先增加后降低,柠檬酸质量分数12%(以活性炭的质量为基准)的催化剂催化活性最佳。在425 ℃、10 MPa和10 000 h-1条件下,用质量分数12%的柠檬酸处理六水硝酸钴所得的催化剂活性约是未处理的150%,柠檬酸处理前驱体使催化剂活性显著提高。柠檬酸对Co/AC催化剂活性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善钴的分散度起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γ-Al_2O_3为载体,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CoO/MoO_3/Al_2O_3催化剂。采用N_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XRD)对CoO/MoO_3/Al_2O_3进行表征分析。以二苯并噻吩(DBT)、4-甲基二苯并噻吩(4-MDBT)为模型柴油的有机硫化物,30%的过氧化氢为氧化剂,考察了CoO/MoO_3/Al_2O_3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并且研究了不同Mo/Co摩尔比、催化剂焙烧温度、投加量、反应时间及温度对氧化脱硫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_2O_2-CoO/MoO_3/Al_2O_3构成的氧化体系能有效氧化模型柴油中的有机硫化物,DBT和4-MDBT脱硫率分别达到98.8%、93.4%;Mo/Co摩尔比、催化剂焙烧温度、投加量、反应时间及温度对有机硫化物的氧化脱硫均有影响;CoO/MoO_3/Al_2O_3催化剂经过再生处理后可重复使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结合NH3程序升温氮化制备出一系列负载型金属Co、Mo氮化物催化剂。并利用XRD、TPD-MS和H2-TPR及氨分解活性测试等手段,考察了载体[Mg(Al)O、MgO和γ-Al2O3]对负载型金属氮化物的表面形态及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 负载催化剂的氨分解速率远远高于非负载的催化剂;(2) 氮的脱附峰可以归为以下三类:a.吸附态的NHx分解;b.氮化物结构转变;c. β-Mo2N0.78和Co2Mo3Nx 还原成Co和Mo金属;(3) 载体表面的酸碱性和孔结构对其负载的金属氮化物的催化活性和表面形态及化学组成有重要的影响,镁铝复合氧化物MgAlO[n(Al)∶n(Mg)=1∶3]为载体的钴钼双金属氮化物对于氨分解反应具有最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以硅烷偶联剂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的活性凹凸棒石(PG)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杂多酸钴盐Co4HP2Mo15V3O62(CoHPAs)催化剂(CoHPAs/MPG),对催化剂进行红外光谱表征。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合成苯乙酮的影响。结果表明,负载型杂多酸盐CoHPAs/MPG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乙苯的转化率为72.74%,苯乙酮的选择性达95.42%。且催化剂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重复使用5次后催化活性未见明显下降,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以硅烷偶联剂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的活性凹凸棒石(PG)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杂多酸钴盐Co4HP2 Mo15V3O62(CoHPAs)催化剂(CoHPAs/MPG),对催化剂进行红外光谱表征。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合成苯乙酮的影响。结果表明:负载型杂多酸盐CoHPAs/MPG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乙苯的转化率为72.74 %,苯乙酮的选择性达到95.42 %。且催化剂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重复使用5次后催化活性未见明显下降,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固载化杂多酸钴盐催化氧化甲苯制备苯甲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酸活化的凹凸棒石(palygorskite,Pa)为载体,采用化学键合的方法制备了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APTES)硅烷化凹棒石(PaAPTES)负载的Keggin型杂多酸钴盐催化剂(Co4H1PV2Mo10O40/PaAPTES),并用红外光谱分析、X射...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热法制备Co(OH)_2、Ni(OH)_2及不同比例Co-Ni基纳米片,经高温热解后获得Co-Ni双金属纳米催化剂。以氨分解制氢为模型反应,并结合X射线物相分析、扫描电镜以及红外等考察Co-Ni双金属催化剂的结构-性能关系。结果表明,双金属催化剂的氨解性能随着Co含量的提高而提高;基于Co(OH)_2的纳米片的钴基催化剂活性最高,在873 K下的氨分解转化率为98.2%,活化能Ea为40.68 k J/mol。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在常压下以Co/Mn/Br为催化剂、醋酸为溶剂的甲苯液相选择性氧化制备苯甲醛的反应过程。比较了不同类型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考察了反应温度与钴含量的影响,确定温和氧化条件下Co/Mn/Br的优化配比关系,获得了优化反应条件:催化剂为Co(OCOCH3)2/MnSO4—Mn(OCOCH3)2/C2H2Br4,反应温度98℃,n(Co)∶n(甲苯)=3.0∶100,n(Br)∶n(Co)=0.24%,n(Co)∶n(Mn)=3∶1。在该条件下甲苯转化率为48.69%,苯甲醛产率可达21.02%。  相似文献   

10.
钴取代Dawson型磷钼钒催化氧化环己烷制环己酮和环己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Dawson型磷钼钒钴杂多酸盐,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31P核磁共振等方法表征了磷钼钒钴的结构。以环己烷为原料、H2O2为氧化剂、磷钼钒钴杂多酸盐为催化剂催化氧化制备了环己醇和环己酮,考察了催化剂的钒含量和反应条件(催化剂用量、H2O2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环己烷氧化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钒含量适中的Co2H5P2Mo15V3O62催化剂活性最高。在Co2H5P2Mo15V3O62用量0.20 mmol、w(H2O2)=50%的双氧水用量13.6 g(0.2 mol)、反应时间10 h、反应温度75℃、叔丁醇用量30 mL的优化反应条件下,环己烷的转化率为88.37%,环己醇和环己酮的总收率可达16.56%。  相似文献   

11.
铜催化剂表面铜活性物种的性质与分散度是影响CO_2加氢性能的关键因素。以硅溶胶为载体、铜氨络合物为铜源采用蒸氨法制备了Cu/SiO_2催化剂考察了氨铜比对Cu/SiO_2催化剂表面铜活性物种的形成和CO_2加氢制甲醇反应性能的影响。通过N_2-physisorption、TEM、XRD、IR和BET等技术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铜氨溶液中适当的氨浓度,有利于铜氨配体的形成和蒸氨过程中铜活性组分的均匀分布,有利于层状硅酸铜和氧化铜双活性组分的形成。在反应温度523 K,反应压力2.5 MPa,进气比V(CO_2):V(H_2):V(N_2)=10:30:4,反应空速1800 mL_(STP)/(g·h)的条件下,氨铜比为4的Cu/SiO_2-N4催化剂获得较优CO_2加氢催化性能,CO_2的转化率31%,CH_3OH的选择性54.8%,CH_3OH的收率17%。  相似文献   

12.
铜催化剂表面铜活性物种的性质与分散度是影响CO_2加氢性能的关键因素。以硅溶胶为载体、铜氨络合物为铜源采用蒸氨法制备了Cu/SiO_2催化剂考察了氨铜比对Cu/SiO_2催化剂表面铜活性物种的形成和CO_2加氢制甲醇反应性能的影响。通过N_2-physisorption、TEM、XRD、IR和BET等技术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铜氨溶液中适当的氨浓度,有利于铜氨配体的形成和蒸氨过程中铜活性组分的均匀分布,有利于层状硅酸铜和氧化铜双活性组分的形成。在反应温度523 K,反应压力2.5 MPa,进气比V(CO_2):V(H_2):V(N_2)=10:30:4,反应空速1800 mL_(STP)/(g·h)的条件下,氨铜比为4的Cu/SiO_2-N4催化剂获得较优CO_2加氢催化性能,CO_2的转化率31%,CH_3OH的选择性54.8%,CH_3OH的收率17%。  相似文献   

13.
曾明国  李永生  赵炀  杜鑫 《化工学报》2017,68(8):3056-3063
基于Mo(Ⅵ)-抗坏血酸、Co(Ⅱ)-KSCN反应体系和流动注射光度法,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催化剂浸渍液中超高浓度CoO/MoO3的同时测定系统。研究发现:Co(Ⅱ)与KSCN络合物是由K2Co(SCN)4和K4Co(SCN)6构成,利用后者可定量Co(Ⅱ);Co(Ⅱ)对Mo(Ⅵ)-抗坏血酸反应有抑制作用,会干扰Mo(Ⅵ)测定;本研究利用Co(Ⅱ)的抑制作用,人为在测Mo(Ⅵ)的显色剂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钴,解决了该干扰问题。另外,对测定Co(Ⅱ)/Mo(Ⅵ)用的显色剂中的成分及浓度、进样体积、反应温度等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优选,得到的结果是:测定Mo(Ⅵ)的显色剂由15%(质量分数)抗坏血酸、10 g·L-1硝酸钴(以CoO计)及0.1 mol·L-1硫酸组成,测定Co(Ⅱ)的显色剂由37.5% KSCN、0.1 mol·L-1 NaAc-HAc(pH 5.8)组成;MoO3和CoO的测定范围分别为10~100 g·L-1和5~50 g·L-1,检出限分别为2.1 g·L-1和1.3 g·L-1,RSD<1.2%(n=11),回收率为98%~104%,分析速度为20样/小时。  相似文献   

14.
《应用化工》2022,(7):1747-1750
采用超声波强化硫酸浸出回收废加氢催化剂中的有价金属铝、钼、钴,考察了超声功率、浸出剂浓度、液固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有价金属浸出率的影响,并进行了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强化全面提高了有价金属铝、钼、钴的浸出率,最佳反应条件为超声功率400 W,浸出剂浓度为2mol/L,液固比为50∶1 mL/g,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60 min,在此条件下,超声强化可以实现有价金属钼、钴的高效浸出(Co 99.1%,Mo 98.3%,Al 46.8%)。  相似文献   

15.
二价钴在氨,碳酸铵介质中,易被氧化为一碳酸基五氨钴(Ⅲ)络离子([Co(NH_3)_5CO_3]~ )。本文合成了该络合物作为标准试剂,并以氨、碳酸氨溶液为支持电解质,测定氨浸液中三价钴氨络合物。铅、铜影响测定,在大量镍存在下,可允许微量铜存在。一、主要试剂与仪器:MK—Ⅲ方波极谱仪(英)汞压为5磅/时~2,滴汞周期3—4秒。  相似文献   

16.
以乙酰丙酮锆或乙酸锆与乙酸钴和乙酸锰制备乙酸钴/乙酸锰/乙酰丙酮锆或乙酸锆(Co/Mn/Zr)三元复合催化剂。比较乙酸钴(Co)、乙酸钴/乙酸锰(Co/Mn)和Co/Mn/Zr催化剂体系对甲苯液相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催化剂中添加Zr可以降低反应温度,提高甲苯转化率和苯甲酸选择性。与乙酸锆相比,采用乙酰丙酮锆制得的Co/Mn/Zr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在Co,Mn和Zr物质的量之比为5 5 1,Co与甲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0 000,溶剂乙酸与甲苯质量比为1 2.3,反应温度160℃和反应压力1.4 MPa的条件下反应3 h后,苯甲酸选择性和甲苯转化率分别为80.2%和15.4%。  相似文献   

17.
以FeSO_4·7H_2O、Co(NO_3)_2·6H_2O和乙二醇为主要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Co/Fe催化剂,通过XRD、FTIR、BET等检测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了Co/Fe催化剂催化硼氢化钠还原水中对硝基苯酚的活性。结果表明,Co/Fe催化剂以CoFe_2O_4形式存在,其催化活性随钴含量的增加逐渐增强,催化反应过程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在Co/Fe-1/2(钴铁物质的量比为1∶2)催化剂用量为0.020 0 g、硼氢化钠用量为2.0 mL时,催化反应速率最大,反应速率常数为0.359 2 min~(-1),催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湿法炼锌净化渣中的钴是重要的二次资源,测定钴含量是钴合理回收的基本条件。在pH=7.5时,亚硝基R盐与Co(II)形成络合物并被氧化形成Co(Ⅲ)的稳定络合物,并以浓硫酸破坏样品中干扰离子的络合物,消除干扰。在波长λ=522 nm检测,检测限为0.027 4μg/mL(n=6),在0~5.0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检测样品中的钴含量为2.80%,ICP检测结果为2.89%,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采用湿法技术从废旧锂离子电池中回收有价金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东江  马松艳 《化学工程师》2011,25(2):52-54,64
采取湿法回收技术对废旧锂离子电池进行处理,研究了回收铝、钴、锂金属元素的工艺条件.在90℃时,用10%NaOH浸出铝,其浸出率达到96%.在温度90℃、4mol·L-1H2SO4、固-液比1:8、反应时间100min的浸出条件下,钴、锂浸出率为92%.利用NaHCO3和Na2CO3,为沉淀剂,从酸浸出液分别制备得到Co...  相似文献   

20.
以Co(NO3)2·6H2O和Co(NO3)2·7C6H13OH为前驱体,采用热分解法制得Co/SiO2催化剂,通过BET、TEM、HRTEM、XPS和TPR等手段进行表征,并对F-T合成反应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浸渍法制备的Co3O4颗粒团聚严重,而热分解法制备的Co3O4颗粒呈球形,单分散状态。与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相比,热分解法制备的催化剂孔容较小,表面钴硅原子比较高,钴硅相互作用较强。评价结果表明,热分解法制备的催化剂反应活性低于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但汽油(C5~C11)选择性高,且选择性在前驱体去结晶水后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