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心病患者对氧磷酶启动子基因-909C/G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海琴  张英 《职业与健康》2007,23(5):321-323
目的探讨中国人对氧磷酶(PONI)启动子基因-909C/G遗传多态性与冠心病(CHD)及其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对86例冠心病患者和128例正常对照者PONI基因酶切位点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进行分析。结果PONI启动子基因-909C/G位点存在多态性,出现3种基因型:CC、CG、GG。CHD组CC、CG、GG基因型频率及C、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233、0.558、0.209和0.512、0.488,在健康对照组分别为0.258、0.523、0.219和0.520、0.480,两组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与CHD组间各基因型亚组血浆血脂水平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NI基因启动子-909C/G多态性与中国人CHD无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R基因启动子区C(-106)T多态标记与中国人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421例中国北方汉族人[2型糖尿病组(DM)320例,其中123例合并背景期视网膜病变(BDR),45例合并增殖期视网膜病变(PDR);健康对照组(CON)101例]提取外周血DNA设计引物,PCR扩增含AR基因调控区多态标记的目的片断,以限制性内切酶XspI行酶切RFLP分析。比较各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结果在2型糖尿病和对照组中均检测到AR基因C(-106)T多态标记,CC、CT、TT3种基因型和C、T2种等位基因;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DM组和CON组间分布无统计学意义。BDR组和PDR组患者与无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组(NDR)相比,CT/TT基因型、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加。结论AR基因启动子区C(-106)T多态是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和进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572C/G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及与心肌梗死(MI)易感性和血脂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测定232例MI患者和260例正常对照者的IL-6基因型,探讨其与MI易感性及血脂的关系。结果中国汉族人群IL-6基因-572位点存在CA3、CG、GG三种基因型,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在MI组与对照组人群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MI组GG基因型频率、G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以CC基因型为参照,暴露于G等位基因的OR值是1.68(95%CI:1.17~2.41,P〈0.01),CG、GG基因型各自的OR值分别为1.53和4.87。同时MI组G等位基因携带者甘油三酯(TG)水平明显高于CC基因型患者(P〈0.05)。结论IL-6基因-572G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汉族人群MI发病的易感基因,并可影响M1人群的TG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18~45岁人群的原发性高血压(EH)与G蛋白岛亚单位(GNB3)基因825C/T、Y染色体HindⅢ酶切位点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45例,正常人281名。提取白细胞DNA采用多聚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BseDⅠ或HindⅢ)方法检测2种基因的多态性特征。结果 对照组和病例组间GNB3825C/T多态性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Y染色体HindⅢ多态性各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EH病人HindⅢ(-)基因型增多。结论 Y染色体HindⅢ酶切位点多态性与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Fas基因启动子、第7内含子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胎膜早破患者中的分布,探讨基因型与胎膜早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反向点杂交方法 ,DNA直接测序方法 ,检测65例胎膜早破患者和120例正常对照Fas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包括Fas基因启动子-670A/G、第7内含子995A/C位点的基因型.结果 Fas基因第7内含子995A/C位点多态性在胎膜早破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as基因启动子-670A/G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在2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患者的G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27,P<0.05),GG基因型者患胎膜早破的风险性明显高于AG、AA基因型者(OR=2.190,95%CI:1.113~4.312).结论 Fas基因-670位点多态性与胎膜早破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G等位基因及GG基因型可能是胎膜早破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仅基因外显子1中rs3179060C/A多态与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形成的关系。方法应用On/offSwitch-聚合酶链反应及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技术分析13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及175例对照组妇女TNF-α基因rs3179060C/A多态,比较rs3179060C/A两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与PCOS及其高雄激素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人群TNF—α基因rs3179060C/A多态显示C,A两种等位基因及CC,CA,AA三种基因型;PCOS组及对照组C,A基因频率分布为70.0%,30.0%和80.9%,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CA,AA三种基因型在PCOS组和对照组的频率分别为58.4%,23.1%,18.5%和72.0%,17.7%,10.3%,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COS组中,三种基因型频率和两种基因频率分布在高雄激素血症组(T≥0.7.g/ml)和非高雄激素组(T〈0.7ng/ml)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rs3179060C/A多态CA和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汉族人群PCOS发病的遗传因素之一,但rs3179060C/A多态对PCOS高雄激素血症的形成可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HBsAg无症状携带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基因启动子双突变(nt1762 A→T,nt1764 G→A)发生情况及其与基因型、病毒量和HBeAg的关系。方法 HBsAg无症状携带者从隆安研究队列中选择,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对研究对象血清HBV核心基因启动子、S基因扩增、序列分析及基因分型,用HBV引物和双标记的TaqMan探针扩增和定量病毒DNA。结果观察开始时核心基因启动子为野毒株的109例观察对象,3年后双突变平均年发生率为2.8%;观察开始时已发生nt1762或nt1764点突变的59例对象,3年后另一个位点也发生突变的平均年发生率为6.8%,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9 0,P<0.05)。nt1762 A→T突变组HBeAg阳性率(45.5%,10/22)与nt1764 G→A突变组HBeAg阳性率(10.8%,4/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49,P<0.05)。20例基因型B未发生双突变,重组基因型年双突变率为4.8%(2/14),基因型C年突变率为3.1%(7/75),各基因型间突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例双突变发生后HBeAg仍然阳性者病毒量有下降趋势,而另5例突变发生后HBeAg阴性者其病毒量有升有降。结论 HBV核心基因启动子双突变年发生率较高,这两个位点中的任何一个发生突变是双突变的过渡形式,双突变与基因型无关,nt1764 G→A突变与HBeAg阴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初发1型糖尿病(T1DM)病人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的活性以及PAF-AH基因G994T与T1DM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T1DM病人155例,对照组138例,测定血浆PAF-AH活性,采用PCR法测定PAF-AH基因G994T基因型.结果 T1DM患者的血浆PAF-AH活性为(20.64±6.23)nmol/(min·ml);健康对照者血浆PAF-AH活性为(28.56±4.11)nmol/(min·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DM组与对照组相比,G994T位点GT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4% VS 7.2%,P>0.05).结论 初发T1DM患者的血浆PAF-AH活性降低.PAF-AH基因G994T突变位点可能与1型糖尿病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基因A9570G多态性与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及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收集25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外周血2ml提取DNA,多聚酶链扩增反应及限制性内切酶法检测ACE2基因A9570G基因型,按基因型进行分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比较不同基因型间患者LVEF,E/A,LVEDd及LVMI的差异。结果在男性,G基因型组LVEF、LVEDd、LVMI与A基因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9、3.527、2.063,P〈0.05),而E/A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女性,3种基因型间患者LVEF、E/A、LVEDd及LV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E2基因A9570G多态性与男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及心功能不全相关,ACE2基因A9570G多态性可能是影响心梗后心室重构及心功能不全的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基因型和前C及基本核心启动子(BCP)突变与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关系。方法采集江苏省16对乙肝疫苗阻断失败的母婴血清样本32份,以及88对阻断成功的母婴血清样本176份。以型特异性引物PCR法检测16对乙肝疫苗阻断失败的母婴和88例阻断成功的母亲血清样本中HBV基因型,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HBV前C/ BCP突变,采用Clustal W 1.8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在16例阻断失败的母亲中,15例(93.8%)为HBeAg阳性,且均为C型(15/15,100%);88例阻断成功的母亲中,51例(58.0%)为HBeAg阳性,其中C基因型占45.1%(23/51)。在HBeAg阳性母亲中,阻断失败组的C基因型检出率明显高于阻断成功组(X~2=14.3,P=0.003)。但在C基因型HBeAg阳性母亲中,阻断成功组与失败组的T1762/ A1764突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3.3%和33.3%,P=0.4),且均无A1896突变。结论感染HBV基因C型的母亲可能更易导致乙肝疫苗阻断失败,而前C/BCP基因突变与阻断母婴传播无关。  相似文献   

11.
巴怡平  吴毅琴  刘斌 《中国医师杂志》2011,13(7):892-894,899
目的探讨环氧化物水解酶(EPHX)2基因遗传多态G860A与中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人及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300人中,采用real-timePCR技术(TAQMAN技术)分析EPHX2基因遗传多态G860A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EPHX2G860A基因多态的人群高血压易感性。结果EPHX2基因遗传变异G860A基因型频率在高血压与对照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携带GA变异基因型个体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是GG基因型携带者的1.98倍(adjustedOR=1.98;95%CI:1.19—3.51),携带GG变异基因型个体的危险性为2.84倍(adjusted OR=2.84;95%CI=1.01—6.11),且存在显著的等位基因剂量一效应关联(Ptrend=0.03)。结论EPHX2基因的860A变异基因型升高了我国中年人高血压的发病风险,遗传变异G860A可作为高血压人群易感性的生物标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蒙古族人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调控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在现况研究基础上,分别选择299例高血压患者和281例血压正常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应用PCR/RFLP(多聚酶链反应/片段长度多态性)和PCR/SSCP(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像多态性)方法检测AT1R基因调控区-2228G/A、-214A/C(-213G/C)和-153A/G 3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用χ2检验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结果各位点基因型的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AT1R基因-2228G/A、-214A/C(一213G/C)和-153A/G位点各基因型频率和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1R基因调控区-2228G/A、-214A/C(-213G/C)和-153A/G基因多态性与蒙古族高血压无关联.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基因6个SNPs位点多态性与河南汉族原发性高血压(EH)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限制性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TNF-α启动区基因-238G〉A、-308G〉A、-850C〉T、-857C〉T、-863C〉A及TNF-β第一内含子基因+252G〉A多态性,并运用卡方检验探讨各SNP位点多态性与EH的相关性。结果TNF-α-308G〉A位点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人群中存在差异显著性(x2=6.407,P=-0.041;Xz=4.781,P=-0.029),EH组中,TNF-α-308G〉A中基因型GA+AA人群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尿酸(uA)及空腹血糖(FPG)含量明显高于GG基因型人群(P〈0.05);TNF-α基因-238G〉A、-850C〉T、-857C〉T、-863C〉A及TNF-β基因+252G〉A多态性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EH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NF-α基因-308G〉A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河南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相关。TNF-α-238G〉A、-850C〉T、-857C〉T、-863C〉A及TNF-β+252G〉A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河南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无关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30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A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150例湖南汉族As患者和100例正常人TNF-α-308位点基因多态性,按不同基因型分类整理AS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沉,C-反应蛋白,脊柱炎症评分和骶髂关节放射学分级等),运用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NF-α水平。结果AS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TNF-α-308G/G、G/A和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2%vs87%、14%vs14%和4%vs0%(P〉0.05),AS患者TNF-α-308位点G/G基因型血清TNF-α水平显著低于G/A基因型(t=13.325,P〈0.01)和A/A基因型患者(t=9.756,P〈0.01)。结论TNF-α-308位点基因多态性和湖南汉族AS患者的发病无关,但能影响AS患者的病变部位及程度;TNF-α-30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血清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周红坚  周雪坚 《中国医师杂志》2008,10(10):1376-1377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DM)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对代谢状态的影响。方法142例老年2型DM患者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和对照组,高尿酸血症组29例(占20.42%),对照组113例。对其血尿酸(BUA)、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C)、血脂代谢以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等代谢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采高尿酸血症组甘油三脂(TG)高于对照组(t=2.37,P〈0.05);高尿酸血症组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3.65,P〈0.01)。结论老年2型DM合并高尿酸血症能加重血脂代谢和Hcy代谢异常,共同促进机体代谢紊乱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L-6启动子-174G/C和-572C/G的单核苷酸多态性频率分布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280例中国北方地区汉族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为下肢血管病变(VDLE)组、下肢神经病变(NDLE)组、下肢血管-神经病变(VNDLE)组和无下肢并发症(NC)组,另选70例社区查体正常成人作为对照(CON)组。采用PCR-RFLP法测定IL-6启动子区-174G/C和-572C/G单核苷酸多态性;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6、IL-6受体和hsCRP。结果 IL-6启动子的-174G/C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的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IL-6启动子-572C/G在2型糖尿病组中的基因型GG和CG、等位基因G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VDLE组和VNDLE组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与IL-6启动子的-174G/C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无关,而与IL-6启动子区-572C/G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有关。IL-6启动子区-572C/G的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可能是2型糖尿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易患基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我国汉族人群CYP4F2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择189例高血压病患者和187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方法对CYP4F2G20597A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CYP4F2G20597A基因型、等位基因在高血压病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在以性别为基础进行分层分析时,携带CYP4F220597G等位基因男性在患高血压组与无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1.6%vs71.3%,P〈0.05),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予以校正心血管病多种危险因子后(吸烟,TC,基因型,年龄及BMI),男性CYP4F220597GG携带者患高血压病风险约为CYP4F220597GA和AA基因型携带者的2.689倍。结论CYP4F2基因G20597A多态性与我国男性高血压病具有相关性,并且CYP4F220597GG基因型可能为我国汉族男性高血压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8.
贾丽  石彬  曹霁雯  江静 《中国医师杂志》2011,13(11):1459-1463
目的检测elastin基因exon20、24、25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ounction,PFD)女性患者中的突变情况,探讨基因变异与PFD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妇科因PFD住院手术的病人30例为实验组(A组),同期非PFD患者20例为对照组(B组);实验组患者按照美国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elvic organ prolaps quantitation,POP—Q)评分分为轻、重度(A1、A2)两组,均于术前采集静脉血,应用PCR、DNA直接测序法获得elastin基因exon20、24、25的序列,并与NCBIGENEBANK中标准序列比对,观察基因变异情况。结果(1)exon20检测到杂合错义点突变(c.114G|A),编码蛋白由甘氨酸变为丝氨酸,A2组与B组、A1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exon24检测到杂合错义点突变(c.81C|G),编码蛋白由脯氨酸变为丙氨酸。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exon25A各组患者均未发现基因突变。(4)20—21内含子检测到杂交突变(c.17T|c),A2组与B组、A1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24—25内含子检测到杂交突变(C.69A|T),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D患者检测到elastin基因exon20、exon24的变异,以elastin基因exon20变异为主,其变异使编码蛋白发生改变,PFD患者发病可能与的elastin基因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1型糖尿病(T1DM)病人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的活性以及PAF.AH基因G275A多态性与1型糖尿病(T1DM)的相关性。方法选择T1DM病人115例,对照组106例,测定血浆PAF-AH活性,采用PCR-RLFP法测定PAF-AH基因G275A基因型。结果T1DM患者的血浆PAF.AH活性为(18.95±5.43)nmoL/(min·ml);健康对照者血浆PAF-AH活性为(26.65±3.71)nmol/(min·ml),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TIDM组G275A多态性位点GA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6.52%VS22.64%,P〈0.05)。结论T1DM患者的血浆PAF-AH活性降低。PAF-AH基因G275A多态性可能与1型糖尿病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白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区-572C/G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继发肺部感染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测定2010年1月-2015年12月435例脑梗死住院患者IL-6基因启动子区-572C/G位点的基因多态性,根据不同的基因型分为CC组和CG+GG组,比较两组间的一般情况以及继发肺部感染情况。结果两组脑梗死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吸烟史、饮酒史、体质量指数(BMI)、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NIHSS评分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C组出现肺部感染共13例,占5.75%,而CG+GG组出现肺部感染共24例,占11.4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其中CG+GG组的肺部感染率明显高于CC组。结论 IL-6基因-572C/G多态性可能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风险有关,其中CG及GG基因型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易感基因型,而CC基因型可能为保护基因型;G基因可能是易感基因,而C基因可能为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