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揭示莺歌海盆地中新统黄一段的有利储集相,运用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基于岩心、钻测井、分析化验及三维地震资料对区内重力流沉积特征、演化规律及主控因素开展了综合分析,认为重力流沉积影响因素主要为地形、相对海平面升降、物源及构造运动等,重力流沉积可进一步识别出水道、朵叶、堤岸/溢流及泥质沉积单元.结果表明:黄一段可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SQ1-SQ3),自下而上总体呈相对海平面上升的退积特征;各层序具明显的"二分"特征,下部发育水道、堤岸/溢流及朵叶,上部多发育泥质沉积;水道以砂岩为主,堤岸/溢流为细砂-粉砂岩,朵叶为砂泥互层;陆架区重力流的发育主要受地形控制;此外,相对海平面升降、物源及构造运动等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海底扇中扇分支水道和朵叶为有利的储集相,复合水道及堤岸/溢流沉积为潜在的储集类型.  相似文献   

2.
在总结溢流边界层的有关文献以及采用激光流速仪对圆顶堰模型进行系列试验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圓顶堰外流(势流)区和边界层内的流速分布规律,并且提出了一些经验公式来定量地描述这些规律,经验公式与试验资料尚能吻合。此外,根据在正交曲线坐标系下推导的动量积分方程式,本文计算了圆顶堰溢流边界层的厚度,计算成果与试验资料也基本上相符。最后,本文分析了圆顶堰溢流边界层的发展规律,指出与此规律有关的重要特征参数是上游水头与圓顶堰半径的比值。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用于模拟圆柱绕流的振荡边界层流动的新方法——旋转系统平均法。该系综由一些相同的系统组成,每个系统除使用不同的网格外,具有相同的流动。经模拟圆柱绕流的振荡边界层发现,流体质点的流动具有平行于振荡方向离开圆柱、竖直于振荡方向流向圆柱的特点,同时也发现在紧邻圆柱出现的被称为二次流的4个涡旋流动现象。数值模拟结果符合经典的理论结果。该方法也可用于其他圆柱绕流问题。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用于模拟圆柱绕流的振荡边界层流动的新方法--旋转系统平均法.该系综由一些相同的系统组成,每个系统除使用不同的网格外,具有相同的流动.经模拟圆柱绕流的振荡边界层发现,流体质点的流动具有平行于振荡方向离开圆柱、竖直于振荡方向流向圆柱的特点,同时也发现在紧邻圆柱出现的被称为二次流的4个涡旋流动现象.数值模拟结果符合经典的理论结果.该方法也可用于其他圆柱绕流问题.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用于模拟圆柱绕流的振荡边界层流动的新方法——旋转系统平均法。该系综由一些相同的系统组成,每个系统除使用不同的网格外,具有相同的流动。经模拟圆柱绕流的振荡边界层发现,流体质点的流动具有平行于振荡方向离开圆柱、竖直于振荡方向流向圆柱的特点,同时也发现在紧邻圆柱出现的被称为二次流的4个涡旋流动现象。数值模拟结果符合经典的理论结果。该方法也可用于其他圆柱绕流问题。  相似文献   

6.
圆柱绕流的流动分离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动分离现象在穿透自由液面的圆柱绕流过程中非常明显,也是造成各种海洋结构物阻力性能恶化的重要原因.针对此问题,开展了应用生涡器装置控制流动分离的试验研究和CFD模拟.通过生涡器可以在流动分离以前向边界层内触发小尺度涡,从而增加边界层底部的动量,抵抗流动分离的发生.圆柱绕流的拖曳试验结果表明,生涡器可有效抑制圆柱后体的流...  相似文献   

7.
回转体驻点处的流噪声相似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回转体边界层转捩区的声辐射理论,在考虑声绕射损失的同时,通过分析主要参数对边界层转捩区辐射到头部驻点处的声功率谱的影响,提出了回转体流噪声相似律。通过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的比较,可知本所提出的流噪声相似律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应用流体力学和非牛顿流体力学理论,利用 Prandtl 边界层方程,分析幂率流体绕流恒温壁面时的流动阻力及壁面和流体之间的传热规律,得出绕流时的阻力系数关系式、努谢尔特数与广义雷诺数和普朗特数之间的关系式,并给出了幂率流体绕流水平平板时上述关系式的解.  相似文献   

9.
应用流体力学和非牛顿流体力学理论,利用Prandtl边界层方程,分析幂率流体绕流恒温壁面时的流动阻力及壁面和流体之间的传热规律,得出绕流时的阻力系数关系式、努谢尔特数与广义雷诺数和普朗特数之间的关系式,并给出了幂率流体绕流水平平板时上述关系式的解。  相似文献   

10.
3种湍流模型模拟水下重力流的比较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最新文献记载的3种用于数值模拟水下重力流的湍流模型模拟同一组新的水下重力流的实验。实验数据不仅包括传统的各垂向剖面的速度、浓度,也含有对应剖面的湍流动能。结果表明:在所比较的3湍流模型当中,k-ε模型的模拟性能最好,而MY和k-l模型的模拟均在重力流的上部混合区域呈现过量的扩散。进一步分析表明,MY模型和k-l模型所采用的依据墙面距离定义的宏观长度尺度L尽管可适用于水下重力流底部的壁面边界层,但不适用于重力流上部的自由剪切层,因为重力流上部自由剪切层的湍流长度尺度和依据壁面距离定义的宏观长度尺寸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1.
螺旋流输沙相似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分析螺旋流流态入手,考虑泥沙的运动状态相似,讨论了螺旋流中均匀泥沙在有效重力和绕流阻力作用下成为悬移质的相似律,以及泥沙的起动相似和悬移相似的同一性问题;分析了螺旋流输沙过程中沿程阻力损失。它为螺旋流输沙的试验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据Reynolds湍流方程,从理论上阐述了湍流度对流体运动物理量的影响。并根据在低速风洞中,对平板边界层、机翼、球体、垂直流平板的绕流,以及Pitot静压管测速等,在不同湍流度下的试验结果,应用科学归纳法,论述了湍流度对绕流物体气动力特性的影响。最后对湍流度研究的工程实际意义,提出进一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利用隐式有限差分法,对横掠不同轴径比a/b情况下的椭圆管换热及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了边界层内速度分布和边界层厚度发展状况。讨论了a/b对边界层分离点的影响。得到了不同管型椭圆管的局部对流换热分布规律,并与圆管和平板绕流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动网格技术,利用大涡模拟求解三维N-S方程,对直射流以及倾斜角为30°的斜射流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的直射流出口速度曲线与理论速度曲线吻合较好,通过直射流与斜射流对比发现,直射流产生的涡环为对称涡环,而斜射流的为不对称涡环;直射流射流出口时均速度影响范围大于斜射流,但是其射流宽度小于斜射流射流宽度。本文还分析了射流与主流的相互作用,数值模拟了不同主流速度下射流的运动状态,结果表明:主流速度为2.0 m/s时,直射流产生的涡环受到主流的作用发生倾斜,斜射流产生的涡环由于主流的作用,变成典型的马蹄涡形式;由于射流对主流的影响,直射流对主流速度起阻碍作用,减缓了边界层及附近主流的速度,斜射流加速了主流边界层内的流体速度,使边界层速度更加饱满;随着主流速度的提高,射流产生的涡环被主流吹扫进入边界层,在壁面上发生破裂,与边界层内流体混合,射流对主流的的影响减弱。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近期研制成功的多功能开式标准风洞测试系统,并以此为手段,对平板流动和柱体绕流边界层进行了研究。 该风洞系统应用于平板边界层厚度测试,最小测量值可达0.25mm,测量误差0.01mm。结果表明,实测的边界层速度分布与理论上预测结果吻合良好,同时,证实了边界层分离现象的存在,和由此导出的真实流体违反Bernolli定律的结论。文章并就边界层测试技术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为改善汽车后视镜空气动力学性能,建立了3种不同外形特点的后视镜迎风面模型。基于空气动力学原理,以阻力最小化为研究目标,应用CFD方法进行流场分布规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类平板特征,类半圆柱体与圆锥体向前特征的迎风面外形绕流边界层分离滞后,背风面形成的漩涡区长度缩短,气流通流能力流畅,压差阻力的优化效果较好;通过改变后视镜外形,迎风面表面最大压力降低3.7%,绕流边界层分离点的气流方向与来流方向上的夹角降低15°,后视镜空气阻力降低23.5%。分析结果可为后视镜造型设计提供设计参考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根据锡崖沟景区规划设计,沿锡崖沟水库溢洪道下部开凿底洞引水,在水库下游红岩大峡谷常年形成20 m宽大瀑布.以满足瀑布流的重力和紊动阻力相似的原则进行了其正态模型设计.通过模型放水试验表明:流量变化对瀑布水流流态影响很大,溢流槽空间狭小,加之上游进口扇形扩散段扩散角偏大,水流扩散不充分,堰顶溢流不均匀,瀑布景观效果差.将模型的溢流堰顶修改为T型复式断面后,顺应了水流的流动特性,在各级流量下均能获得比较好的瀑布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势流假定基础上推导了任意边壁形状明渠空蚀突体绕流的基本方程式,并对弓形和半弓形这两种水工中常见的突体绕流进行了数值计算.与实测资料比较表明,计算压力系数值与实测值符合较好,本文方法能计入重力影响,数值计算时只在边界上进行离散处理,有计算时间短,边界适应能力强,计算精度较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针对在沸腾现象中出现的汽柱现象,抽象出单个汽柱,建立了绕汽柱Marangoni对流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采用涡量-流函数法,并利用有限差分法数值模拟了常重力条件下绕汽柱Marangoni对流,得到汽柱附近液体区域的温度场和流场分布,并进一步分析了恒温壁面处的换热规律。结果表明:在常重力场中,一定条件下的Marangoni对流对流动和传热的影响不容忽视,当浮力对流与Marangoni对流同向时,二者的相互促进使流动较微重力场显著增强,从而导致恒温壁面处的换热增强;当二者反向时,二者的共同作用使流动削弱,恒温壁面处的换热也相应被减弱。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断面形状对悬浮隧道管段绕流升力系数以及阻力系数的影响,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通过ADINA流体模块对8种不同几何形状、高宽比系数的悬浮隧道管段在均匀流作用下的绕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悬浮隧道管段绕流升力、阻力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管段曲率是影响绕流场的重要参数,减小高宽比系数,采用平缓曲率断面可显著减小绕流升力、阻力系数;具有棱角的方形、长方形断面绕流升力、阻力系数均较大,压力变化复杂,不利于结构稳定;在相同断面面积的条件下,采用多边形断面以及曲边形断面设计可以大大减小绕流升力、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