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的关系。方法:选取75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和45例同期正常的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浆Hcy、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升高,叶酸、维生素B1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Hcy升高,而叶酸、维生素B12下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庞国庆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7):900-902,905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及其与血清叶酸、维生素B12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0例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急性脑梗死组)和98名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2组均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血清Hcy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血清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急性脑梗死组血清Hcy与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高Hcy血症是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给予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可降低血清Hcy,从而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以及脑卒中患者血清叶酸维生素B_(12)(VB_(12))水平的变化。方法分别测定120例脑卒中患者(94例脑梗死,26例脑出血)及120例健康对照者的Hcy水平并同时检测叶酸,VB_(12)、血脂、血糖等。结果脑卒中组血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两组之间血糖及血脂水平无差异;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血Hcy水平无差异;血清叶酸及VB_(12)水平与Hcy呈负相关(r=-0.33,P0.05;r=-0.27,P0.05)。结论高血Hcy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低水平的血清叶酸,VB_(12)可能是导致高Hcy血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刘国正 《医学综述》2013,19(3):569-570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西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96例脑卒中患者为病例组,选取同期9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中总Hcy水平,同时检测叶酸、维生素B12的浓度。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Hcy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性脑梗死组的血清Hcy浓度高于首次发作脑梗死组的Hcy浓度(P<0.05)。结论高Hcy血症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叶酸和维生素B12的缺乏可能是导致高Hcy血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硬化(CAA)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8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空腹血浆Hcy、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叶酸、维生素B12(VitB12)水平的测定,并且进行彩超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大小、狭窄程度及血流速度的检测,按照颈动脉狭窄程度及IMT值分为A、B、C、D四组;对Hcy水平与叶酸、VitB12及其他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随着CAA程度的加重,Hcy水平升高,A、B、C组和D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叶酸与VitB12的水平随着CAA程度的加重而降低,仅在A组和D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统计学分析表明血清Hcy水平与血叶酸和VitB12水平负相关(r=-0.328、-0.442,P0.05)。结论:高Hcy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探讨叶酸、维生素B12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按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80例和脑梗死未合并高血压组80例,再采用随机数字表将脑梗死未合并高血压组80例患者分为干预Ⅰ组和非干预Ⅰ组,每组40例;将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80例患者分为干预Ⅱ组和非干预Ⅱ组,每组40例;选择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80例为对照组。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测定肱动脉内径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计算反应性充血后血管内径变化率(FMD);循环酶法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内皮型NO合成酶(eNOS)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干预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价干预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和脑梗死未合并高血压组FMD及血清NO、eNO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且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低于脑梗死未合并高血压组(P<0.01);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和脑梗死未合并高血压组IMT及血清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且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高于脑梗死未合并高血压组(P<0.01)。干预Ⅰ组治疗2周后BI评分及血清NO、eNOS水平高于非干预Ⅰ组,NIHSS评分低于非干预Ⅰ组(P<0.01);干预Ⅰ组治疗12周后BI评分及血清NO、eNOS水平高于非干预Ⅰ组,NIHSS评分及血清Hcy水平低于非干预Ⅰ组(P<0.01)。干预Ⅱ组治疗2周后、治疗12周后BI评分及血清NO、eNOS水平高于非干预Ⅱ组,NIHSS评分及血清Hcy水平低于非干预Ⅱ组(P<0.01)。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和脑梗死未合并高血压组患者血清NO水平与血清Hcy水平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90和-0.79,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两者具有协同作用;叶酸、维生素B12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清Hcy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邢建荣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10):898-89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的差别及关系。方法分析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7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Hcy、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与健康对照组Hcy〔(65.88±13.81)vs(24.40±1.53)μmol/L,P〈0.01〕、维生素B12〔(162.06±10.99)vs(270.07±20.81)pg/ml,P〈0.0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叶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Hcy是急性脑梗死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叶酸水平与Hcy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维生素B12水平随着Hcy水平的升高而降低,补充维生素B12可能是降低Hcy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叶酸(FA)、维生素B12(VitB12)与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147例脑梗死患者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采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叶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维生素B1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FA、VitB12、Hcy,可作为早期预防和治疗的指标,可有效降低脑梗死的发生及复发。  相似文献   

9.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以及叶酸、VitB12干预的作用。方法:14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Hcy;其中脑梗死组筛选出高Hcy血症患者85例,再随机分为叶酸、VitB12治疗组43例及常规治疗组42例作对照研究,观察其干预效果。结果:脑梗死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高Hcy在脑梗死患者所占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叶酸、VitB12干预后治疗组血浆Hcy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干预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血浆Hcy升高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叶酸、VitB12治疗可降低血浆Hcy水平,对预防和治疗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叶酸、维生素B_6和B_(12)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修武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332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以及同期194例正常体检者(正常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测定患者空腹状态下的Hcy含量以及血浆中叶酸、维生素B_(12)水平;将高Hcy(>15μmol/L)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患者给予补充叶酸、维生素B_6和B_(12),4周后复查患者血浆中Hcy水平。结果冠心病组患者Hcy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其叶酸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血浆中Hcy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中Hcy含量显著升高,给予补充叶酸、维生素B_6和B_(12)可显著减少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血浆中的Hcy含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中叶酸、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维生素B12水平,阐明叶酸、Hcy和维生素B12水平用于NSCLC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5例NSCLC患者作为NSCLC组,另选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排除高血压、贫血和家族病史等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循环酶法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组受试者血清叶酸、Hcy及维生素B12水平。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2组受试者血清中叶酸、Hcy及维生素B12水平的相关性。结果:NSCLC组患者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NSCLC组患者叶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2组间维生素B1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NSCLC组患者血清Hcy水平与叶酸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505,P=0.002),与维生素B12水平无关联(r =-0.084,P=0.633),叶酸水平与维生素B12水平无关联(r=-0.039,P=0.826)。结论:NSCLC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升高,其对NSCLC患者诊断及评估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糖尿病合并脑梗死者37例(A组)、脑梗死无糖尿病者34例(B组)、糖尿病无脑梗死者40例(C组)以及正常对照40例(D组),测定血清Hcy、叶酸、维生素B12、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糖化血红蛋白。结果:A组Hcy高于B组、C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Hcy高于C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Hcy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叶酸、维生素B12与Hcy呈负相关(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有必要监测血清Hcy,及时补充叶酸和维生素,预防或延缓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应用叶酸、维生素B 12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胺酸(Hcy)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14例脑梗死患者及99例健康对照者的Hcy、叶酸、维生素B 12水平;再将脑梗死组随机分为用药组和非用药组,用药组给予维生素B 12制剂联合叶酸治疗,治疗4周后复测血浆Hcy、叶酸和维生素B 12水平。结果脑梗死组和对照组之间血浆Hcy、叶酸和维生素B 12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1);予以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 12治疗后,用药组血浆Hcy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Hcy增高是脑血管病中一独立危险因素;降低Hcy水平对减少脑梗死的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叶酸、Vitamin B_(12)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对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高血压的治疗作用。方法:98例高Hcy血症高血压患者被纳入本次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治疗,观察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叶酸+维生素B_(12)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清Hcy、hs-CRP水平及颈动脉斑块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片联合叶酸和维生素B_(12)治疗可有效降低高Hcy血症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预防颈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测定78例脑梗死患者血浆Hcy、叶酸、维生素B12,并与76例健康对照者相比较。结果:脑梗死组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则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死的独立致病因素,导致高Hcy血症的原因可能是血浆内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降低。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初发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采用生物微矩阵(芯片)分析技术测定初发急性脑梗死(85例)血清Hp-IgG、Hp-CagA-IgG和Hcy,并与对照组(40例)比较。结果:①急性脑梗死组Hp-IgG阳性率及Hp-CagA-IgG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②Hp-IgG阳性组与阴性组的血清Hcy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而Hp-CagA-IgG阳性组患者Hcy水平高于Hp-CagA-IgG阴性组(P<0.05)。结论:Hp感染与脑梗死发病相关,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CagA阳性Hp感染可能通过升高血Hcy水平而增加脑梗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方法将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评分(NIHSS)得分,分为轻、中及重型三个亚组,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ADMA浓度,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cy浓度。比较组间血浆ADMA及血清Hcy水平,分析血浆ADMA与血清Hcy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各亚组及对照组血浆ADMA浓度分别为[(48.69±33.27)、(62.69±28.80)、(83.58±21.27)和(21.93±7.03)μmol/L],组间多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Hcy浓度分别为[(12.99±8.78)、(15.99±7.74)、(22.16±7.35)和(11.97±4.87)μmol/L],轻型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型、重型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血浆ADMA与血清Hcy水平呈线性趋势(B=2.404,P<0.01),经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后,在排除传统的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高甘油三酯血症等危险因素后,结果提示Hcy和ADMA可能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ADMA、血清Hcy水平均升高,且血浆ADMA与血清Hcy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叶酸、维生素B_6、B_(12)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Hcy水平变化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23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冠心病心绞痛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叶酸片(5 mg/d)、维生素B_6片(10 mg/d)、维生素B_(12)片(500μg/d),疗程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变化情况以及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连续用药6个月后治疗组血清Hc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改变的总有效率及显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治疗组在用药期间未发生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补充叶酸,维生素B_6、B_(12)可以降低血清Hcy水平,减少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眩晕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维生素B12、叶酸及血尿酸(serum uric acid,UA)表达变化,分析Hcy、维生素B12、叶酸及UA水平与不同类型眩晕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眩晕患者126例为观察组,按病因不同选择,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38例,后循环缺血(PCI)41例,前庭性偏头痛(VM)21例,持续性姿势-知觉性眩晕/头晕(PPPD)26例,同期选取正常体检者65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及不同类型眩晕患者Hcy、维生素B12、叶酸及UA表达变化,并分析导致眩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Hcy、UA水平高于对照组,维生素B12、叶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CI、PPPD患者的Hcy、UA水平高于VM、BPPV患者,维生素B12、叶酸水平低于VM、BPPV患者(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Hcy、UA是影响眩晕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Hcy、UA水平升高与眩晕密切相关,是导致眩晕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类型眩晕患者Hcy、UA水平有所不同,PCI及PPPD与之更为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为观察组,另选取63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入院第1d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维生素B12水平检测结果及20d后观察组Hcy变化情况。结果第1d检测观察组维生素B12、叶酸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浆Hcy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20d治疗后,观察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升高及维生素B12、叶酸水平降低均会导致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急性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