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目的:探讨茜草提取物蒽醌单体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诱导凋亡作用及对凋亡相关基因bcl-2表达的影响,为肝癌的基因治疗提供有效靶点。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形态学,DNA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单染、双染检测细胞凋亡;以RT-PCR来分析蒽醌对bcl-2 mRNA的影响。结果:蒽醌能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蒽醌处理肝癌细胞后,倒置显微镜和光镜下可见典型的凋亡细胞;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出典型的细胞凋亡梯形带,PI单染表明细胞周期的G1期前有异常二倍体细胞的凋亡峰,并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Annexin V-FITC/PI定量检测进一步证实了蒽醌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RT-PCR检测表明蒽醌可使bcl-2 mRNA表达水平下降。结论:蒽醌能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并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其分子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香加皮水提取物诱导人胃癌细胞BGC-823凋亡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单保恩  李俊新  张静 《中草药》2005,36(8):1184-1188
目的研究香加皮水提取物(CPE)诱导人胃癌细胞BGC-823凋亡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G iem sa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电子显微镜观察凋亡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流式细胞术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检测BGC-823细胞凋亡率、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DNA水平变化;RT-PCR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和surv iv in mRNA表达水平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bcl-2、bax和surv iv in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经CPE作用后,人胃癌细胞BGC-823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及超微结构改变,细胞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呈现梯形图。经250μg/mL CPE处理48 h后,多数BGC-823细胞被阻滞在G2/M期,而且细胞发生明显的凋亡变化,BGC-823细胞凋亡率可达18.9%。CPE可抑制BGC-823细胞bcl和surv iv 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促进baxmRNA及蛋白的表达。CPE可明显延长S180荷瘤小鼠生存期,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CPE通过阻滞BGC-823细胞于G2/M期及诱导BGC-823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细胞的bcl-2和surv iv in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促进bax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体外实验研究壁虎粗多肽(Gecko Crude Peptides,GCPS)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GCPS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影响;采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western-blot检测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观察壁虎粗多肽对人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GCPS可以抑制肝癌细胞HepG2增殖,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其IC50为1.2 mg/mL;在GCPS的作用下,HepG2呈凋亡形态学改变,且GCPS(1.6 mg/mL、0.8 mg/mL)可以降低bcl-2的表达,升高蛋白bax的表达。结论:GCPS对HepG2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诱导其凋亡是其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4.
松针油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及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凤香  李美玉  宋宇宏  李红枝 《中药材》2008,31(8):1197-1200
目的:研究松针油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作用.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松针油,GC-MS分析其成分,不同浓度松针油处理HepG2细胞后,用MTT法测定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率.HE染色及电镜下观察细胞凋亡形态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仪检查bcl-2基因表达水平;TRAP法测定端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MTT法证明松针油可显著抑制HepG2细胞生长,抑制率与药物浓度正相关,呈现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流式细胞仪可以检测到细胞凋亡,0.125~8 mg/L的松针油能引起HepG2细胞凋亡,且呈时间依赖性及剂量依赖性.电镜下可观察到核浓缩及核碎裂等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松针油在诱导细胞凋亡的同时伴随端粒酶活性下调和bcl-2表达水平下降.结论:松针油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并抑制端粒酶活性,bcl-2参与了松针油诱导的肝癌HepG2细胞凋亡过程中端粒酶活性的调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香挥发油体外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株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使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乳香挥发油对SMMC-7721的增殖抑制作用;通过吖啶橙染色,观察SMMC-7721的形态学变化;使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乳香挥发油对细胞DNA降解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乳香挥发油诱导SMMC-7721凋亡的凋亡率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凋亡调控基因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乳香挥发油浓度为0.7、0.07、0.007、0.0007、0.00007mg.mL-1作用24h时,能抑制SMMC-7721的生长,并呈浓度依赖性。在浓度为0.07mg.mL-1时,作用48h或72h,电泳结果显示了DNA梯状条带,流式细胞仪检测到凋亡峰,且细胞被阻滞于G1期。间接免疫荧光法的结果表明,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增强,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乳香挥发油能抑制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增殖,并可能通过上调线粒体内bax/bcl-2的表达比例诱导SMMC-7721细胞的凋亡,而且其诱导的凋亡具有细胞周期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藤茶总黄酮和二氢杨梅素含药血清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的抑制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藤茶总黄酮、二氢杨梅素、环磷酰胺(CTX)含药血清以及对照血清,作用于肝癌HepG2细胞,MTT法检测各种血清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种含药血清作用后肝癌HepG2细胞的形态学变化;AnnexinV/7AAD双标记法流式细胞术检测早期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MTT法和显微镜观察显示藤茶总黄酮和二氢杨梅素20%含药血清能不同程度抑制HepG2细胞增殖,可致细胞形态学改变;AnnexinV/7AAD双标记法检测显示藤茶总黄酮20%含药血清可促肝癌HepG2细胞早期凋亡,但二氢杨梅素20%含药血清对肝癌HepG2细胞早期凋亡没有影响.结论:藤茶总黄酮能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诱导其产生早期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在迷迭香精油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后表达的变化。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迷迭备精油,GC—MS鉴定其成分。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蛋白和bax蛋白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迷迭香精油处理细胞12、24、48h后bcl-2蛋白的表达降低,bax蛋白的表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并且均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结论:迷迭香精油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与凋亡调控基因bax表达增强,bcl-2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氯化两面针碱(NC)在体外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作用与机制.方法 通过MTT法测定NC细胞毒作用,光镜及吖啶橙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结果 NC作用于细胞后,呈浓度依赖性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作用48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52±0.23) μmol/L;吖啶橙荧光染色可见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形态学改变,琼脂糖凝胶电泳出现典型的DNA lader NC各剂量组(0.75,1.5,3 μmol/L)对细胞周期的影响表现为G2/M期阻滞,作用肝癌HepG2细胞24 h后的凋亡指数分别为(17±1.23)%、(25.2±3.52)%、(35.9±3.19)%,明显高于生理盐水(NS)对照组(0.29±0.1 1)%.结论 NC对HepG2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NC抗肿瘤作用的机理可能是:阻滞细胞于G2/M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人肝癌HepG2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phaseoloideside E(PE)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PE处理48 h后对HepG2细胞的细胞毒性效应;应用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观察PE处理下的细胞形态学变化;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凋亡,并用免疫印迹法检测PE对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PE对HepG2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细胞毒性效应;直接形态显微观察及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皆可见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学特征;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给药组出现明显的DNA梯状凋亡带,而对照组没有出现梯状条带;免疫印迹结果显示PE可以增加Bax表达并减少Bcl-2表达。结论:PE能够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并提示PE诱导的Bax,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可能与它的凋亡诱导效应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0.
黄芩苷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及对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黄芩苷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及对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应用MTT法检测黄芩苷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作用;通过免疫细胞化学(S-P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P53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 MTT结果表明,黄芩苷在体外对人肝癌HepG-2细胞有明显的诱导细胞凋亡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免疫细胞化学(S-P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P53蛋白表达明显减少、Bax表达明显增加;Bcl-2/Bax比例明显降低.结论 黄芩苷对人肝癌HepG-2细胞具有较强的诱导凋亡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P53基因表达和降低Bcl-2/Bax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止消通脉宁含药血清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增殖的影响,探讨治疗糖尿病肾病有效中药复方止消通脉宁在防治肾间质纤维化方面的作用。方法:将HK-2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1∶1)培养基培养;实验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单纯TGF-β1诱导组(TGF-β110ng/mL)、空白血清对照组(TGF-β110 ng/mL+10%空白血清)、干预1组(TGF-β110 ng/mL+10%低剂量止消通脉宁含药血清)、干预2组(TGF-β110 ng/mL+10%中剂量止消通脉宁含药血清)、干预3组(TGF-β110 ng/mL+10%高剂量止消通脉宁含药血清)。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TGF-β110 ng/mL能显著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其作用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强,但和止消通脉宁含药血清共同作用后,其促细胞增殖作用受到一定抑制(P〈0.05)。结论:止消通脉宁能抑制HK-2细胞增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防治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掌叶大黄鞣质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根中鞣质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对鞣质类成分进行分离,根据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掌叶大黄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鞣质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O-桂皮酰基-1-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苷(1)、2-O-桂皮酰基-1-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苷(2)、2-O-桂皮酰基-1,6-O-二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苷(3)、6-O-桂皮酰基-1-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苷(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掌叶大黄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翻白叶树Pterospermum heterophyllum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翻白叶树根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莨菪苷(1)、2,6-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2)、3-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3)、4-羟基-2-甲氧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4)、甲基熊果苷(5)、(+)-南烛木树脂酚-3 α-O-β-D-吡喃葡萄糖苷(6)、(-)-南烛木树脂酚-3α-O-β-D-吡喃葡萄糖苷(7)、(-)-南烛木树脂酚-2 α-O-β-D-吡喃葡萄糖苷(8)、(-)-异落叶松树脂酚-6-O-β-D-吡喃葡萄糖苷(9)、(-)-8,8’-二甲氧基-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10)、(+)-3-oxo-α-ionyl-O-β-D-glucopyranoside( 11)、roseoside( 12).结论 化合物1~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抵当芪桂汤防治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80只雌性SD大鼠随机抽取10只设为空白组,其余70只大鼠腹腔内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造模,选取成模大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常量组、西药组、中药大剂量组、中药常量+格列齐特组(中西药组),每组10只,各给药组予相应药物灌胃。8周后,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2的含量,并观察胰岛β细胞结构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血清IL-1β、IL-2含量均降低,其中以中药常量组、中西药组较为明显(P0.05);中药常量组、中西药组胰岛β细胞凋亡程度较轻(P0.05)。结论抵当芪桂汤通过抑制胰岛炎症反应,保护胰岛β细胞结构而达到防治糖尿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β-细辛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β-细辛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原代乳鼠心肌细胞,采用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诱导心肌细胞MI/RI,测定细胞存活率(MTT法)和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的含量。结果在MI/RI模型中,β-细辛醚能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培养液中LDH、CK的含量。结论β-细辛醚对MI/RI心肌细胞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2-羟丙基-β-环糊精对吲哚美辛的增溶及稳定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吲哚美辛在不同pH的不同摩尔浓度2-羟丙基-β-环糊精水溶液中的溶解度,以及pH为8.0时吲哚美辛在不同温度、不同摩尔浓度2-羟丙基-β-环糊精溶液中的热稳定性。方法 采用相溶解度法和经典恒温加速法,含量测定采用UV和HPLC。结果 不同pH下吲哚美辛溶解度曲线呈AL型。2-羟丙基-β-环糊精用量越大,对吲哚美辛的增溶量越高。pH升高,增溶效果越好,但包合物的稳定常数减小。2-羟丙基-β-环糊精对吲哚美辛水溶液的稳定作用随2-羟丙基-β-环糊精浓度增大而提高,并且温度越低,2-羟丙基-β-环糊精的稳定作用越明显。结论 2-羟丙基-β-环糊精可以增大吲哚美辛的溶解度,提高吲哚美辛水溶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香鳞毛蕨中1个新的色原酮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冰  曾祖平  李萍  何薇  王宏  高增平 《中草药》2013,44(17):2347-2349
目的 研究香鳞毛蕨Dryopteris fragrans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柱色谱法分离,通过理化鉴别及波谱分析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香鳞毛蕨全草分离得到了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乙基-5,7-二羟基-1’-O-β-D-吡喃葡萄糖基色原酮苷(1)、牡荆苷(2)、异槲皮苷(3)、3-羟基-5-丙基苯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4).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香蕨色原酮A,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猪毛菜中一新黄酮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宇  姚源璋  周秋香  李萍  李友宾 《中草药》2009,40(12):1858-1860
目的 研究猪毛菜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方法 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猪毛菜中分离得到小麦黄索-7-O-β-D-芹菜糖(1→2)-β-D-葡萄糖苷(Ⅰ)、天师酸(Ⅱ)、正三十一烷醇(Ⅲ).结论 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猪毛菜昔(collinoside),化合物Ⅱ为首次从猪毛菜中分得.  相似文献   

19.
β-榄香烯抑制肝星状细胞表达ANGⅡ及RhoA/ROCK信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β榄香烯对肝星状细胞表达分泌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原及Rho/ROCK的影响.方法:HSC-T6细胞株培养24 h,以不同浓度β榄香烯及空白对照分别作用4,12,24 h后,放射免疫法检测培养上清中ANGⅡ的量,RT-PCR检测HSC中AGT及Rho/ROCK mRNA的表达.结果:在4 h时,10.0 mg·L~(-1)β-榄香烯组培养上清中ANGⅡ的分泌量为(50.970±8.081)pmol·L~(-1),较空白组(74.500±10.999)pmol·L~(-1)明显下降(P<0.05),而5.0,2.5 mg·L~(-1)β-榄香烯组对ANGⅡ分泌无明显抑制作用.12 h时,10,5 mg·L~(-1)β-榄香烯组ANGⅡ分泌量分别为(83.727±6.850),(91.090±3.226)pmol·L~(-1),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104.367±5.030)pmol·L~(-1), (P<0.01,P<0.05);而2.5 mg·L~(-1)β-榄香烯组作用不明显.24 h时,5,2.5mg·L~(-1)β-榄香烯组ANGⅡ分泌量分别为(104.133±3.296),(100.957±2.581)pmol·L~(-1),与空白组(116.620±7.110)pmol·L~(-1)比较明显减少(P<0.05,P<0.01);而10 mg·L~(-1)β-榄香烯组作用不明显.与空白组比较,4,12,24 h各时间点,各个浓度的β榄香烯对HSC表达AGTmRNA均有抑制作用,F分别为30.33,28.04,107.19,P均为0.4,12,24 h各时间点,2.5,5.0,10 mg·L~(-1)β-榄香烯对HSC表达RhoAmRNA均有抑制作用,F分别为19.87,14.35,40.13,均P=0,无明显剂量依赖性;4,24h时间点,2.5,5.0,10mg·L~(-1)β榄香烯对HSC表达ROCK-1,ROCK-2mRNA均有抑制作用(P<0.01),而12h时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β榄香烯能使HSC分泌ANGⅡ及HSC内AGT mRNA表达降低,同时抑制下游信号RhoA,ROCK-1,ROCK-2 mRNA的表达,抑制ANGⅡ的生物学效应,从而延缓肝纤维化及门脉高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化合物3β,12β,20(S)-三羟基达玛-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3β,12β,20(S)-trihy-droxy dammarane-3-O-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HRG)即人参皂苷结构修饰物的体内抗肿瘤活性。方法建立肝癌H22鸡胚尿囊膜(CAM)移植瘤模型,观察药物对移植瘤生长、诱导血管生成数、生长抑制率等的影响;将移植瘤切片及HE染色进行光镜组织形态的观察和测定;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移植瘤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新化合物HRG 25、50、100μg.mL-13个剂量组对肝癌H22-CAM移植瘤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抑瘤率分别为27.73%、50.02%、64.21%;HRG可显著减少移植瘤诱导血管生成数,且光镜下观察发现各用药组移植瘤组织均存在不同程度坏死,坏死程度与移植瘤诱导血管生成数成反比例关系;HRG可降低移植瘤的微血管密度,并下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结论 HRG具有体内抗肿瘤活性,能够显著抑制肝癌H22-CAM移植瘤的生长和其诱导的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移植瘤微血管密度和下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