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近年兴起的边缘学科——心脏神经病学(Neurocardiology)表明心脏病和脑血管病有着必然联系和诸多互为因果的影响因素。本文应用CDFI从心脏形态学结构和心功能上分析脑梗塞的心源性致病因素。 资料及方法 资料:我院97年至99年8月间共收治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住院病人566例,由其中选择143例经CDFI检查心脏形态及功能,作为患病组。所有病人均有动脉硬化史,其中冠心病心肌梗塞有高血压史者54例,单纯冠心病者36例,冠心病合并二尖瓣或主动脉瓣返流者26例,患病组中合并有心律失常者75例,全部病人均经CT证实为ICVD,年龄58.9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为临床常见疾病,占急性脑血管病的80%,是一种中老年人多发病,直接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我科于2003年11月至2004年3月应用巴曲酶治疗ICVD28例,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急性脑梗塞 (ICVD)发病 6 h内进行积极的溶栓治疗 ,使阻塞的血管再通 ,从而挽救缺血的脑组织是多年来 ICVD治疗领域一直探讨的方法之一。现将我院在 1999- 0 1~ 2 0 0 1- 12的 38例溶栓治疗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治疗组 38例 ,男 2 1例 ,女 17例 ,年龄 4 3~ 6 7岁 ,平均年龄 5 3.6岁± 6 .5 4岁。对照组 38例 ,男 2 2例 ,女 16例 ,年龄在 4 0~ 6 9岁 ,平均年龄 5 4 .3岁± 7.12岁。全部病例均符合 1995年第 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为 2~ 9h,平均 5 .7h。1.2 溶栓治疗适应症 我们首…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是严重困扰老年人的临床常见疾病。随人口老龄化,ICVD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近年来我院老年科采用静滴盐酸培他啶治疗老年人急、慢性ICVD患者72例,另以静滴脉络宁治疗的68例为对照,观察了治疗前后患者临床表现、球结膜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及红细胞变形能力等变化,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院 1 994年 5月至 1 999年 5月 ,收治观察急性脑血管病资料较完整的 2 4 7例 ,对其心电图变化结果进行观察 ,设立对照组、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 ,2 4 7例加以分析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 2 4 7例 ,其中脑梗死组 1 54例 ,男 94例 ,女 6 0例 ,年龄在 4 1~ 81岁 ,平均年龄 52 4岁。脑出血组 93例 ,男 54例 ,女 39例 ;年龄 4 4~ 70岁 ,平均年龄 50岁。对照组为周期高血压病人 98例 ,年龄 4 9~ 83岁 ,平均年龄 59 3岁。1 2 方法1 2 1 急性脑血管病经CT确诊脑出血或脑梗死。1 2 2 在急性脑血管病接诊当时及收治观察 3~…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为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率逐年增高,发病年龄也出现年轻化的趋势,但至今仍无有效治疗措施。近年来,溶栓治疗获得较满意疗效而日益被重视,但溶栓药物的选择及影响疗效的各种因素仍在探讨中。为此,我们应用东菱精纯克栓酶(DF-521)对166例ICVD病人进行治疗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们于1997年10月以来应用降纤酶对2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进行疗效观察,结果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1)入选者经详细询问病史、神经系统检查、脑CT或脑MRI检查确诊为ICVD,排除脑内出血病灶;(2)脑卒中首次发作或过去有卒中病史已治愈者;(3)全身无活动性出血倾向;(4)治疗前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出血时间(BT)、凝血时间(CT)、红细胞(RBC)、血小板计数(PC)、大便隐血(OB)均正常者。1.2一般资料:本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33~72岁,平均58.8岁,均经脑CT或MRI证实为ICVD。其中右…  相似文献   

8.
<正>我院从2009年8月~2011年10月应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脑出血100例,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200例住院病人均符合全国第九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经头颅CT检查证实,排除对象:(1)脑疝及深昏迷者;(2)严重心、肝、肾、肺功能不全患者。出血部位为基底节出血84例,脑干出血30例,脑叶出血50例,小脑出血30例;出血量3~35mL,平均(15±7)mL。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0例,男65例、女35例,年龄49~79岁,平均65岁。对照组100例,男72例、女28例,年龄54~80岁,平均67岁。两组年龄、性别及并发症、既往史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青年急性脑血管病9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 ,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 ,但本病在青年人中亦不少见。我院 1996年 2月~1998年 3月 ,共收治 45岁以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 95例 ,旨在探讨其临床特点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出血性脑血管病 33例 (34.74% ) ,缺血性脑血管病 6 2例 (6 5 .2 6 % ) ;男 70例 ,女 2 5例 ;年龄 19~ 2 5岁 5例 (5 .2 6 % ) ,2 6~ 35岁 15例 (15 .79% ) ,36~ 45岁 75例(78.95 % )。本组急性脑血管病病例均符合 1986年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 95例均经CT检查证实 ,其中 6例蛛网膜…  相似文献   

10.
我们近二年采用碳酸氢钠、复方丹参、50%葡萄糖注射液(carotiel. penfasate)简称(C·P)注射液,治疗脑血管病并发顽固性呃逆15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男9例,女6例,年龄50~60岁,脑血管病11例,多发性硬化2例,假性球麻痹2例。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浆高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对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诊断的价值。 方法 采集210例不同年龄组ICVD患者及200例不同年龄组健康人血浆标本,采用Olympus 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酶法测定血液中Hcy水平,以小于不同年龄组健康人Hcy值上限为各年龄组参考值,统计分析Hcy诊断ICVD的敏感性。 结果 200例健康人血浆Hcy参考值为:41~50岁组≤12 μmol/L,51~60岁组≤17 μmol/L,60岁以上组≤19 μmol/L。根据以上结果,确定在210例ICVD患者中41~50岁组Hcy的诊断敏感性为68.9%(31/45),51~60岁组诊断敏感性为57.7%,60岁以上组诊断敏感性为42%。 结论 应根据年龄确定血浆Hcy健康值,Hcy检测对ICVD的预防价值大于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形成及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CAS与脑血管病的其它危险因素如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纤维蛋白原(Fbg)水平等[1]亦有密切关系.本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CAS,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及相关因素的关系进行观察,现作如下报告.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DNHS)是急性脑血管病(CVD)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死亡率高。我院1989~1994年间住院CVD并DNHS24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4例中,男10例,女14例,年龄54~86岁,平均66.4岁。脑出血10例,脑梗塞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全部病例符合“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标准,经CT或腰穿证实。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显像对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在远隔缺血预适应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0例单侧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远隔缺血预适应(RIPC)治疗前后分别行SPECT脑血流灌注和脑葡萄糖代谢显像,分析RIPC治疗前后脑血流灌注及脑葡萄糖代谢显像病灶数量、脑血流量及脑代谢率的差异。结果 50例ICVD患者RIPC治疗后脑血流灌注异常病灶数量减少,47例(94.0%)血流灌注有不同程度增高;3例(6.0%)脑血流灌注增高患者有不同程度减低。50例ICVD患者RIPC治疗后脑葡萄糖代谢异常病灶数量增加,40例代谢减低的患者有34例(68.0%)不同程度代谢增高;10例代谢增高的患者有6例(12.0%)不同程度代谢减低。50例ICVD患者RIPC治疗前后SPECT显像比较,患侧额、顶、颞、枕叶、基底节和丘脑的血流灌注显著增高(P0.05);额、颞、枕叶、基底节和丘脑的葡萄糖代谢显著增高(P0.01),顶叶葡萄糖代谢增高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PECT脑血流灌注及脑葡萄糖代谢显像对评价RIPC治疗ICVD的疗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320例均为住院患者,均在发病24 h入院,经详细询问病史、系统检查及头颅CT证实为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参照有关标准[1],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伴发症及既往史进行评分.随机分为两组:降纤组166例,男102例,女64例,年龄36~84岁,平均59.3岁;对照组154例,男95例,女59例,年龄37~83岁,平均61.0岁.两组年龄、梗塞类型、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伴发症评分、既往史评分及开始治疗时间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镁盐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卉田  魏建科 《临床荟萃》2003,18(19):1125-1126
一年来 ,我科应用镁盐配合常规用药治疗急性脑梗死 ,取得良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入选的 96例患者均为 2 0 0 1年 2月至 2 0 0 2年2月首次发病 ,在 72小时内入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断符合 1996年全国第 4次脑血管病会议修订通过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1] ,并经CT证实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 46例 ,其中男 2 8例 ,女 18例 ,年龄 37~ 72岁 ,平均(6 3.0± 12 .6 )岁 ,病程平均 (19.76± 4.12 )小时 ;治疗组 5 0例 ,其中男 30例 ,女 2 0例 ,年龄 38~ 70岁 ,平均 (6 4± 11.8)岁 ,病程平均 (2 0 …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39例急性出血性印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的血脂、糖和电解质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对象:1992年1月~1993年10月住院,按照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诊断标准,经CT诊断为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H)3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I)80例,年龄29~81岁(57±13岁),其中男性73例,女性46例。同时将排除心脑血管疾病的健康体检  相似文献   

18.
1988年以来,我院用藻酸双酯钠(PSS)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102例,现对其副反应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102例患者根据病史,体征,经颅多普勒超声、头颅CT等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男85例,女17例。年龄42~83岁,平均50±4岁。病史最短半小时,最长14年,平均近7月。二、治疗方法:PSS注射液100~200mg加入5%葡萄糖液体500ml(如合并糖尿病,则改为0.9%  相似文献   

19.
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呼吸道护理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护理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脑血管疾病病人102例,男48例,女54例;年龄16岁~82岁,平均49岁;发病时间60min至7d;其中合并偏瘫70例,呕吐61例,瞳孔变化43例,大小便失禁93例;昏迷原因均为脑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20.
洛赛克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并应激性溃疡出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文胜 《临床荟萃》1997,12(5):234-234
急性脑血管病并应激性溃疡出血可使患者病情加重,病死率增高.我们应用洛赛克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并应激性溃疡出血25例,并与西咪替丁治疗25例进行比较,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选择住院治疗的急性脑血管病并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50例(均符合急性脑血管病并应激性溃疡出血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2组:洛赛克治疗组(以下称治疗组)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为34~68岁,平均58.2岁,脑出血19例,脑梗塞5例,脑栓塞1例.西咪替丁治疗组(以下称对照组25例),男19例,女6例,年龄为39~67岁,平均59.4岁,脑出血20例,脑梗塞5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