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0 毫秒
1.
对影响重油催化裂化外甩油浆自然沉降净化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考察,得出在静止油浆中催化剂粉尘的沉降速度和油浆的净化效果主要与催化剂的颗粒分布、沉降时间、沉降器的深度及沉降温度有关。其最佳净化温度为250℃左右,浅池、长时可使净化率提高。  相似文献   

2.
重油催化裂化外甩油浆自然沉降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影响重油催化裂化外甩油浆自然沉降净化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考察,得出在静止油浆中催化剂粉尘的沉降速度和油浆的净化效果主要与催化剂的颗粒分布,沉降时间,沉降器的深度及沉降温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压釜反应器,在反应温度为260~320℃、氢分压为4~7MPa、反应时间为2~6h及剂油质量比为0.2~0.5的条件下,考察了催化裂化油浆(FCCS)抽提油在Ni-Mo/SiO2-Al2O3催化剂上选择性加氢脱除多环芳烃(PAHs)的反应规律,针对影响加氢脱除PAHs反应的几个最重要的因素,建立了油浆抽提油选择加氢脱PAHs的幂函数型动力学方程。以微分法和牛顿迭代法对动力学数据进行非线性参数估值,确定了加氢脱除PAHs的动力学模型参数。研究表明,油浆抽提油选择性加氢脱PAHs反应的动力学反应级数为1.14,表观活化能为44.33kJ/mol,实验值与模型预测值平均相对偏差为1.41%。  相似文献   

4.
FCC油浆与丙脱沥青调合生产重交通道路沥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FCC油浆和丙脱沥青为原料,采用配方均匀设计方法,进行调合生产重交通道路沥青的研究。以全馏分油浆、大于400℃油浆、大于445℃油浆、丙脱沥青为因素,制定试验方案。试验结果经回归处理后,建立了调合组分与调合沥青物性的数学模型,定量地反映了调合组分对沥青物性的影响,确定了大于400℃油浆为与丙脱沥青调合的最佳组分。用FCC油浆作改性剂,既实现了油浆的有效利用,也改善了丙脱沥青的性质。将配方均匀设计应用于调合生产沥青,回归数学模型的预报值与实测值基本相吻合,以回归的数学模型为依据,调合生产出了符合国家标准的重交通道路沥青,可作为工业放大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催化裂化油浆在一种新型交联剂存在下的交联缩合反应过程,考察了交联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缩合油浆黏度和族组成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反应条件:交联剂用量1%-1.5%,反应温度135℃以下,反应时间为60 min.研究结果表明,油浆经过交联缩合反应后,缩合油浆的粘度明显增大,甲苯不溶物的含量增多,正庚烷沥青质含量变化与油浆粘度变化一致.以油浆粘度为表征指标,与其它交联剂相比,本研究所用交联剂缩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催化裂化油浆在一种新型交联剂存在下的交联缩合反应过程,考察了交联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缩合油浆黏度和族组成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反应条件:交联剂用量1%~1.5%,反应温度135℃以下,反应时间为60 min.研究结果表明,油浆经过交联缩合反应后,缩合油浆的粘度明显增大,甲苯不溶物的含量增多,正庚烷沥青质含量变化与油浆粘度变化一致.以油浆粘度为表征指标,与其它交联剂相比,本研究所用交联剂缩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GM(1,1)与Verhulst模型在地基沉降预测中的适用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灰色Verhulst模型和GM(1,1)模型在地基沉降预测中的适用性,对某工程实例复合地基的沉降进行分析,并与实测沉降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灰色Verhulst模型比GM(1,1)模型更适用,Verhulst模型预测结果更接近实测值,预测精度也更高;Verhulst模型不仅能够预测最终沉降量,也能很好地反映全过程的沉降与时间的关系.两种灰色模型中,Verhulst模型预测精度高,更适合应用于地基沉降预测,值得在实际工程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催化裂化油浆糠醛分离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增加催化裂化(FCC)装置的处理量,提高轻质油的收率,需要大量的外甩油浆。而大量的FCC油浆外甩导致部分可裂化的烷烃、芳烃等理想组分进入油浆,从而造成FCC原料的损失。目前FCC油浆除作为燃料油外,只是部分作为其他装置的调和组分,利用率较低。为了充分合理的利用油浆,采用糠醛分离油浆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将油浆的可裂化组分与稠环芳烃分离。实验结果表明,油浆中可裂化组分可以作为催化裂化或加氢裂化原料;富含芳烃的馏分可以用于生产增塑剂、软化剂、沥青等化工产品,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旋风分离器是催化裂化装置反应沉降器内部核心设备,通过对反应沉降器内部旋风分离器的翼阀、料腿、升气管改造,并合理调整生产工艺操作参数以提高旋风分离器的气固分离效率,抑制结焦,避免或减少反应沉降器结焦对其产生不利影响。改造后,反应沉降器结焦减缓,旋风分离器不再跑剂,催化剂单耗由2.2 kg/t下降至1.43 kg/t,分馏油浆固含量由6.97 g/L降至3.7 g/L,节省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0.
喹啉不溶物(QI)是煤焦化过程中带入的固体杂质,煤沥青中喹啉不溶物的脱除对于煤沥青的深加工非常重要。采用溶剂沉降法脱除煤沥青中喹啉不溶物,考察了溶剂配比、沉降温度、沉降时间以及溶剂种类对净化沥青QI含量和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越有利于QI的脱除,当温度达到160℃以上对沉降的影响较小;以洗油与煤油调制的混合溶剂较单纯溶剂油有更好的沉降效果;沉降时间越长,QI脱除率越高,净化沥青的收率越低。  相似文献   

11.
考察了液化性能较好的兖州煤、依兰煤和先锋煤以及汾西煤与催化裂化油浆的共处理过程,研究了催化裂化油浆对煤转化和产物分布影响的变化规律,通过比较煤和催化裂化油浆单独加氢处理的结果,阐述了催化裂化油浆与各种煤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催化裂化油浆与碳含量较高的兖州煤和汾西煤的匹配性好,共处理可促进煤的转化,轻质产物有显著的协同作用;而与碳含量较低、含氧官能团含量较高的依兰煤和先锋煤匹配性不好,不能提高煤的转化率,协同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在前期丙烷脱沥青工艺得到不同脱沥青油的基础上,通过固定流化床反应装置,在反应温度490 ℃,剂油质量比为5(催化剂为80 g),空速15 h-1的实验条件下,研究了脱沥青油的催化裂化性能。结果表明,饱和分质量分数最高的减压渣油的丙烷脱沥青油是很好的催化裂化原料;减压渣油和减压渣油掺兑催化油浆所得的丙烷脱沥青油也具有较好的轻油选择性和产物分布;但催化油浆的丙烷脱沥青油作催化裂化原料时,其转化率、轻油收率最低,裂化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13.
热水洗法处理油田油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水洗法,对辽河油田油泥进行净化处理。通过筛选、对比,确定最佳实验助剂,分别考察了浆 化液中助剂质量分数、液固比、浆化时间、温度、搅拌速度等实验条件对油的回收率的影响。通过实验确定最佳操作 条件,当助剂质量分数为4%、清洗时间为25min、清洗温度为60 ℃、液固比为4∶1、搅拌速度在200r/min的情况 下处理一次油泥,油的回收率可达94.29%左右;浆化液可循环使用,分离出来的原油经处理后可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4.
储油罐的变位识别和罐容表的标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卧式储油罐纵向倾斜和横向偏转对罐容表影响的分析,建立了罐内储油量与油位高度以及变位参数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并利用相关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15.
采用减压蒸馏、质谱分析、元素分析和分子质量测定对辽河原油的7种催化原料油进行了馏分组成、族组成和结构族组成的分析。讨论了不同催化原料油组成情况及其对催化裂化反应的影响。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这7种催化原料油除常渣外,胶质沥青质含量均不高;饱和烃含量均较高;芳烃含量除油浆、回炼油外,其余原料含量均较低,所以除油浆、回炼油外,均是作催化裂化的良好原料。分析结果同时也证明,辽河原油确实在变重,由低硫中间-石蜡基向低硫环烷-中间基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厨房油烟复合式净化设备中过滤吸附段的最优结构,建立一套稳定的油烟质量浓度检测系统,开发出一种新型高效油烟气净化设备.方法从降低能耗和提高油烟捕集效率的角度出发,进行过滤吸附段的研制,利用SPSS软件按照正交设计布置试验,进行因子方差分析,利用统计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实现产品的结构优化测试.结果在结构参数设计中,正交设计的应用可以定量地分析结构参数的大小对净化效率、阻力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随因子水平的变化,从而得出设计合理、性能可靠的改造产品,其最优结构为:过滤材料选用YGL-2过滤毡,过滤器挡风板宽度为20mm,气道深度为200mm.结论采用复合方法获得各种独特的处理效果是油烟污染治理技术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厨房油烟复合式净化设备将两种或多种除油机理综合运用,达到提高油烟气净化效率、减少阻力、降低能耗的作用,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营养学会提出的黄金比例为标准,分析国内油脂资源以及居民饮食习惯,建立以紫苏油为主的黄金比例调和油的数学模型,给出以紫苏油为主体的黄金比例调和油的配方,及其成本分析,另外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修改模型参数,就可以得到适合的配方.  相似文献   

18.
辽河蜡油催化油浆在橡胶和塑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辽河蜡油催化油浆开发的橡胶软化剂、充油橡胶、填充油和塑料或橡塑共混料的增塑剂.经进行各种性能分析并与几种常用同类产品(紧缺、昂贵对比,显示较好的使用性能,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为扩大这类产品的生产和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