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肘杆合模机构弹性变形关联特性的研究(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注塑机肘杆合模机构系统与机构内零件两者之间弹性变形量的关联特性,研究了拉杆与肘杆两者之间弹性变形量的关联特性,论证了弹性变形与机构运行性能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机构刚度之间的关联特征,提出了肘杆机构、拉杆直径、肘杆载面、模板绕度值等弹性变形量关联的设计理论依据、设计准则和设计方法,并举例说明了设计准则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注塑机肘杆合模机构系统与机构内零件两者之间弹性变形量的关联特性,研究了拉杆与肘杆两者之间弹性变形量的关联特性,论证了弹性变形与机构运行性能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机构刚度之间的关联特征,提出了肘杆机构、拉杆直径、肘杆载面、模板绕度值等弹性变形量关联的设计理论依据、设计准则和设计方法,并举例说明了设计准则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注塑机肘杆合模机构系统与机构内零件两者之间弹性变形量的关联特性,研究了拉杆与肘杆两者之间弹性变形量的关联特性,论证了弹性变形与机构运行性能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机构刚度之间的关联特征,提出了肘杆机构、拉杆直径、肘杆载面、模板绕度值等弹性变形量关联的设计理论依据、设计准则和设计方法,并举例说明了设计准则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注塑机肘杆合模机构系统与机构内零件两者之间弹性变形量的关联特性,研究了拉杆与肘杆两者之间弹性变形量的关联特性,论证了弹性变形与机构运行性能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机构刚度之间的关联特征,提出了肘杆机构、拉杆直径、肘杆载面、模板绕度值等弹性变形量关联的设计理论依据、设计准则和设计方法,并举例说明了设计准则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从注塑机肘杆合模机构弹性变形的运行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介绍了作者对弹性力学在注塑机肘杆合模机构中研究应用的一些成果.研究了拉杆和肘杆两者之间抗拉刚度的关系,提出了拉杆及肘杆根据拉伸刚度的设计方法及准则;研究了推力座导杆、销轴、模板支架、模板等抗弯挠度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提出了有关零件抗弯挠度的设计方法及准则;研究了有关零件的挠度和强度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了根据挠度要求进行强度设计的准则.  相似文献   

6.
从注塑机肘杆合模机构弹性变形的运行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介绍了作者对弹性力学在注塑机肘杆合模机构中研究应用的一些成果。研究了拉杆和肘杆两者之间抗拉刚度的关系,提出了拉杆及肘杆根据拉伸刚度的设计方法及准则 研究了推力座导杆、销轴、模板支架、模板等抗弯挠度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提出了有关零件抗弯挠度的设计方法及准则 研究了有关零件的挠度和强度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了根据挠度要求进行强度设计的准则。  相似文献   

7.
注塑机肘杆合模机构弹性力学性能的探讨(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注塑机肘杆合模机构弹性变形的运行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介绍了作者对弹性力学在注塑机肘杆合模机构中研究应用的一些成果。研究了拉杆和肘杆两者之间抗拉刚度的关系,提出了拉杆及肘杆根据拉伸刚度的设计方法及准则;研究了推力座导杆、销轴、模板支架、模板等抗弯挠度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提出了有关零件抗弯挠度的设计方法及准则;研究了有关零件的挠度和强度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了根据挠度要求进行强度设计的准则。  相似文献   

8.
从注塑机肘杆合模机构弹性变形的运行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介绍了作者对弹性力学在注塑机肘杆合模机构中研究应用的一些成果。研究了拉杆和肘杆两者之间抗拉刚度的关系,提出了拉杆及肘杆根据拉伸刚度的设计方法及准则;研究了推力座导杆、销轴、模板支架、模板等抗弯挠度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提出了有关零件抗弯挠度的设计方法及准则;研究了有关零件的挠度和强度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了根据挠度要求进行强度设计的准则。  相似文献   

9.
从注塑机肘杆合模机构弹性变形的运行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介绍了作者对弹性力学在注塑机肘杆合模机构中研究应用的一些成果。研究了拉杆和肘杆两者之间抗拉刚度的关系,提出了拉杆及肘杆根据拉伸刚度的设计方法及准则;研究了推力座导杆、销轴、模板支架、模板等抗弯挠度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提出了有关零件抗弯挠度的设计方法及准则;研究了有关零件的挠度和强度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了根据挠度要求进行强度设计的准则。  相似文献   

10.
肘杆机构合模部件是一个弹性变形的力封闭系统。从肘杆机构合模部件的弹性力学角度,在理论和实例方面,分析了肘杆机构合模部件弹性力学与其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关联特性,研究了肘杆机构合模部件弹性变形能释放转换型式和动力驱动型式及与运动学动力学性能的关联。提出了油马达—滚珠丝杆—肘杆机构等组合的传动系统,实现开模行程的连续运动,打破传动的油缸驱动肘杆机构合模部件传动系统的增力比的设计极限,由传统的约20倍可增大到约100倍,实现肘杆机构合模部件节能降耗驱动的突破,拓展了运动性能优化设计空间。  相似文献   

11.
双曲肘斜排列七支点合模机构是一种创新发明的新颖的合模机构,液压驱动系统基于肘杆机构的特性进行设计,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使机构的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研究了液压驱动系统与机构的运动学、力学的性能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的计算理论和设计准则,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设计计算理论和公式的可行性,为机构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工程设计方法。实例研究表明,双曲肘斜排列七支点合模机构同比双曲肘斜排列五支点合模机构,行程比大1倍,液压驱动节能35%,系统液压驱动装载功率下降40%。  相似文献   

12.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和柔体多体动力学理论,将注塑机双曲肘式合模机构的拉杆、肘杆、十字头等柔性化处理,建立了注塑机肘杆式合模机构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得到了拉杆、十字头等弹性件在合模过程中动态应力时间历程与分布特征。这种方法能够求解大位移的合模运动与小位移的结构变形相互耦合问题,而且在设计阶段就可通过仿真计算得到合模机构关键零部件工作过程中的动态应力分布,为评估其疲劳寿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给出五点斜排双曲肘合模机构弹性动力学模型,对肘杆振动的理论计算值和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对实测动模板三向振动值进行了小波分析,发现动模板振动与肘杆弹性变形间的对应关系,为减少合模时的振动、提高合模精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线弹性断裂力学的微裂纹理论,分析了注塑机拉杆组件的微裂纹稳定要素与断裂之间的关联。纠正了传统的拉杆组件非对称循环的运动力学的特性的观点,首次提出了拉杆组件脉动循环的弹性力学的运动特性的新观点,为科学运用微裂纹稳定的应力强度因子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创建了微裂纹稳定的应力强度因子的判据理论,解释了拉杆断裂的力学因素,提供了卸载性能的微裂纹稳定的理论设计依据。结合实例,提出了微裂纹稳定的可靠性安全系数均值、承载能力的综合系数、脉动循环屈服强度等三个要素的工业设计理论及应用原则,提出了微裂纹稳定的卸载段直径、螺纹段底径及拉杆螺母的设计理论及确定原则。研究了线弹性断裂力学要素与弹性力学性能之间、与质量控制之间的关联,探索提高微裂纹稳定的质量要素研发方向。运用创新的拉杆组件的线弹性断裂力学要素的工业设计理论,分析了断裂失效实例,进一步说明线弹性断裂力学要素的微裂纹失稳的研究有助于预测和防止拉杆组件的断裂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基于线弹性断裂力学的微裂纹理论,分析了注塑机拉杆组件的微裂纹稳定要素与断裂之间的关联。纠正了传统的拉杆组件非对称循环的运动力学的特性的观点,首次提出了拉杆组件脉动循环的弹性力学的运动特性的新观点,为科学运用微裂纹稳定的应力强度因子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创建了微裂纹稳定的应力强度因子的判据理论,解释了拉杆断裂的力学因素,提供了卸载性能的微裂纹稳定的理论设计依据。结合实例,提出了微裂纹稳定的可靠性安全系数均值、承载能力的综合系数、脉动循环屈服强度等三个要素的工业设计理论及应用原则,提出了微裂纹稳定的卸载段直径、螺纹段底径及拉杆螺母的设计理论及确定原则。研究了线弹性断裂力学要素与弹性力学性能之间、与质量控制之间的关联,探索提高微裂纹稳定的质量要素研发方向。运用创新的拉杆组件的线弹性断裂力学要素的工业设计理论,分析了断裂失效实例,进一步说明线弹性断裂力学要素的微裂纹失稳的研究有助于预测和防止拉杆组件的断裂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速度传动比性能是肘杆合模机构的最重要的运动特性,也是不同于全液压合模机构的运动特性的主要区别,但往往在设计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对肘杆合模机构的速度传动比的特性以及影响速度传动比性能的有关技术参数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研究,并根据作者对国际上部分品牌规格肘杆合模机构的注塑机的肘杆机构速度传动比的综合统计分析,提出了设计良好的肘杆机构速度传动比曲线的参考性建议,并提出了改善已有肘杆机构速度传动比性能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了设计桌面型微注塑机的锁模机构,在对注塑机锁模肘杆机构的运动学特性和力学特性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最佳的肘杆几何参数,对肘杆机构进行了运动学仿真分析和静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桌面型微注塑机的肘杆锁模机构能够满足慢—快—慢的理想速度特性,并且在能够提供100 kN锁模力的前提下,满足刚度和强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推导出高速精密塑料成型机双曲肘合模机构弹性动力学模型,利用实振型叠加法进行弹性动力分析(KED)/准静态分析(KES);实测肘杆振动加速度信号,通过最小二乘法(LMS)消除趋势项、平滑处理和二次频域积分得到振动位移值,并与理论模型值作对比研究,证明了所建模型的合理性,为肘杆机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运用机构学方法分别对四点式和五点式斜排肘杆机构进行运动及力学性能分析,建立2种肘杆机构数学模型。借助MATLAB程序与ADAMS软件分别对2种肘杆机构进行计算和运动学仿真,并对其运动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点斜排肘杆机构的动模板速度、加速度及机构力放大比均优于五点斜排肘杆机构,为注塑机肘杆机构的设计与选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合模机构的工作性能,提出运用Pro/E与ADAMS协同的方法建立合模机构的参数化模型,以力的放大比和行程比为目标函数进行优化的设计方法.通过对双曲肘合模机构的运动和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并推导了肘杆机构的几何尺寸及位置尺寸与模板行程、速度及力的放大比之间的关系,建立合模机构的优化模型,对目标函数进行优化.优化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