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分区性颈清术在治疗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35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患者实施分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同时选择实施传统清扫术的相同诊断的患者38例做对照组,对实施两种不同手术后的患者的生存率、复发情况、生存质量进行3年随访观察。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别,而分区性清扫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优于行传统颈清扫术的患者。结论 应用分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传统的颈淋巴结清扫术,达到与传统手术相同的临床效果,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创伤,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324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24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本组病例中,乳头状癌236例(72.84%),滤泡状腺癌88例(27.16%),淋巴结转移者57例(17.59%);手术方式包括单侧病变行患侧腺叶、峡部及对侧大部切除199例,甲状腺全切40例,功能性颈淋巴结清除术62例,姑息性手术或活检7例;术后随访5年,生存率97.53%。结论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应根据临床分期决定手术方式,以提高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9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的回顾性研究,对保留颈丛神经、颈横动脉的根治效果、术后功能障碍进行评价,所得数据进行,检验。发现保留颈丛及颈横动脉的功能性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其术后耳廓、枕部皮肤感觉及肩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经典的功能性颈清术(P〈0.05);术后颈部淋巴结的复发率两种手术方法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分期在cN0-cN1n.的病例,在施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除术时,对颈丛神经及颈横动脉的保留术式合理,能有效地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声门上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特点,探讨其颈淋巴结清除范围.方法对行颈淋巴结清除术的117例声门上型喉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17例患者中,共行颈淋巴结清除术139侧,其中137侧有淋巴结转移,包括Ⅱ区淋巴结内癌转移112侧、Ⅲ区68侧、Ⅳ区24侧、Ⅵ区3侧、Ⅴ区1侧、Ⅰ区1侧,另2侧未见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内癌生长情况分别为Ⅰ期17例、Ⅱ期29例、Ⅲ期34例、Ⅳ期37例.结论声门上型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高,尤多见Ⅱ、Ⅲ区,淋巴结转移癌以Ⅲ、Ⅳ期多见.术中应以清除Ⅱ、Ⅲ、Ⅳ区颈淋巴结为重点.  相似文献   

5.
杨凯  周素梅  张筱骅 《山东医药》2007,47(24):95-96
对86例甲状腺微小癌(TMC)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确诊68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18例。行单侧甲状腺腺叶加峡部切除81例,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例3,全甲状腺切除2例;同时25例行中央区颈淋巴结清除,6例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除。无1例手术死亡者,3例术后出现并发症;随访5个月~6a,无复发及转移。认为甲状腺切除联合中央区颈淋巴结清除是治疗TMC较理想的术式,有淋巴结转移者同时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除术。  相似文献   

6.
2003年8月~2007年8月,我们共为98例甲状腺癌患者行甲状腺癌根治术,其中行甲状腺患叶切除 单侧颈淋巴结清扫术32例,甲状腺患叶切除 对侧叶次全切除 单侧颈淋巴结清扫术58例,甲状腺全切 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8例.术后并发呼吸困难和窒息4例,喉返神经损伤4例,手足抽搐3例,现将上述并发症的术后观察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李建民 《山东医药》2006,46(14):16-16
临床上甲状腺癌多分化良好,生长缓慢,恶性程度低,主要采用手术治疗,首次术式选择是否恰当,关系到施行二次手术及术后复发。1995年1月~2005年10月,我们收治64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患者,现探讨再次手术的原因及术式选择。临床资料:64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患者中,男15例,女49例;年龄18~64岁。首次均因甲状腺癌行手术治疗。其中在外院行肿物剜除术、部分切除术及次全切除术48例,在我院首次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及次全切除术16例。首次手术方式:肿物切除或甲状腺部分切除术49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13例,肿物切除术+颈淋巴结切除1例,腺叶次全切除+颈淋巴结切除1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青少年甲状腺癌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20岁以下青少年甲状腺癌59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行内分泌辅助治疗,14例联合131I内照射治疗。结果本组乳头状癌56例(94.9%)其中微小乳头状癌29例;滤泡状腺癌1例(1.7%);髓样癌2例(3.4%)。颈淋巴结转移34例(57.6%),其中双侧甲状腺癌并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者7例(11.9%)。术后5年内复发1例(1.7%)。本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双侧甲状腺受侵犯伴双颈淋巴结转移率均明显高于成年人。结论青少年甲状腺癌早起临床表现大多数不典型,常以颈部肿大淋巴结或甲状腺孤立结节就诊,不易早发现易误诊。治疗以手术为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张益红  于秋凤  苗朝良 《山东医药》2009,49(11):113-114
甲状腺癌(WDTC)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肿瘤,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对临床上已经出现颈淋巴结转移者目前多主张施行甲状腺原发癌与转移癌联合根治切除术。但对于颈淋巴结阴性者是否施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除术(颈清术),国内、外学者意见均有分歧。前哨淋巴结(SLN)是指原发肿瘤淋巴回流途径上位于首站的单个或多个淋巴结。1977年Cabanas等首先提出了SLN的概念,并认为通过检查阴茎癌患者的SLN即可决定是否需要行淋巴结清除术。  相似文献   

10.
4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原则,以提高对该病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2003年间4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本组41例占同期甲状腺癌患者的13.9%,男:女=1:4.13,全部以颈部肿块或颈粗为主诉,以乳头状癌为主要病理类型。结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占同期甲状腺癌的比率有增高趋势;重视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表现;对可疑结节术前在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可提高术前诊断率;患侧叶甲状腺全切除+峡部切除+对侧叶甲状腺次全切除+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辅以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分化型甲状腺癌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隐匿性甲状腺癌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匿性甲状腺癌多经尸体解剖而发现 ,临床诊断者多因其他原因行甲状腺手术而意外发现 ,或原发灶很小而有局部淋巴结或远隔转移而诊断。临床报道相对较少 ,现将我院 1例因颈淋巴结转移而发现的患者予以报道。临床资料患者 ,女性 ,2 8岁 ,以颈部包块 9个月入院。患者于 9月前产后 1个月无意中发现左侧颈部有一绿豆大小包块 ,活动。无任何不适 ,曾服安西林 2周无效。 2个月前左侧颈部包块逐渐增大至花生米大小 ,故行颈部淋巴结切除术 ,术中见淋巴结大小 1.2cm× 1.0cm× 0 .5cm ,表面包膜完整。病理诊断 :左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性乳头状腺癌Ⅰ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与乳头状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经筛选符合要求的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25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分为对照组(单纯乳头状甲状腺癌)、观察组(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观察组女性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央淋巴结清扫数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中央以及颈侧淋巴结转移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元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与否与患者是否存在乳头状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桥本甲状腺炎与乳头状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但需要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危险因素以给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刘玉芬 《山东医药》2008,48(16):20-20
2007年5月,我院成功救治1例甲状腺癌术后急性呼吸道梗阻患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患者男,71岁.因左颈前肿物半年诊断左侧甲状腺癌于2007年5月14日8:30在全麻下行左侧左侧甲状腺癌切除及颈淋巴结清除术.  相似文献   

14.
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国宏 《山东医药》2009,49(26):69-70
目的探讨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65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侵犯程度、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癌灶数目与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有关;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侵犯程度、远处转移与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有关。结论分期、淋巴结转移、年龄、肿瘤侵犯程度、远处转移是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小乳头状甲状腺癌手术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必要性。方法分析1999年5月~2009年10月收治的微小乳头状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为单发灶组(42例)和多发灶组(27例),均行中央组(Ⅵ区)、同侧或双侧颈深组(Ⅲ+Ⅳ区)淋巴结清扫术。结果Ⅵ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单发灶组与多灶组分别为2例(4.8%)与7例(25.9%),Ⅲ+Ⅳ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单发灶组与多发灶组分别为0例(0)与3例(11.1%)。两组Ⅵ,Ⅲ+Ⅳ区淋巴结转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例发生一过性低钙血症,3例短暂性喉返神经麻痹,1例淋巴瘘,1例多灶组术后7个月复发,1例单灶组术后42个月复发。无1例死亡病例。结论多发灶性的微小癌应积极施行淋巴结清扫;单发灶性微小癌可在定期随诊观察下暂不行预防性的颈淋巴结清扫术,既不会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又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97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是复发和淋巴结转移,其次是初次手术不当.再次手术的5年生存83.9%,10年生存73.7%.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较好.如初次手术不当或者复发,再次手术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术前血清促甲状腺素水平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了1 87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术前血清TSH、手术记录、术后组织病理报告等.发现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术前血清TSH明显高于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1.95±1.69对1.40±1.98)mIU/L,P<0.01].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或肿瘤直径大于10 mm的患者较无淋巴结转移或肿瘤直径小于10 mm的患者术前血清TSH水平升高(均P<0.01).提示术前血清TSH水平是预测分化型甲状腺癌风险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8.
ADAM9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金属蛋白酶解离素9(ADAM9)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5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ADAM9的表达。结果分化型甲状腺癌中ADAM9的阳性率为64.3%。伴有颈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中ADAM9阳性率为80.0%,显著高于无颈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50.0%)(P〈0.05);累及或超出甲状腺被膜的甲状腺癌中ADAM9阳性率为100.0%,明显高于肿块限于甲状腺内的甲状腺癌(57.1%)(P〈0.05);ADAM9表达与病理分型和TNM分期无关。结论ADAM9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侵袭转移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ADAM9表达水平可以作为判定甲状腺癌侵袭转移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9.
周克堂 《山东医药》2007,47(11):65-66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不彻底、术中未注意无瘤操作及不正规颈清扫是导致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1995年8月-2006年10月,我院共为60例甲状腺癌患者行再手术治疗。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首次^131Ⅰ清除剩余甲状腺组织(清甲)的效果并对其影响因素。方法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行^131Ⅰ首次清甲治疗患者177例,分别依据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手术方式及术后到首次^131Ⅰ清甲间隔时间进行分组^131Ⅰ清甲剂量均为3.7GBq,治疗后3个月行颈部^131Ⅰ扫描,以颈部剩余甲状腺显像与周围本底相比未见摄碘灶为清除成功标准。结果 177例病人中成功清除者129例,首次^131Ⅰ清甲成功率为72.88%。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理类型均不影响首次^131Ⅰ清甲效果;手术方式及术后到首次^131Ⅰ清甲间隔时间对首次^131Ⅰ清甲效果影响较大。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手术治疗成以甲状腺全切为首选,并在术后4个月内进行^131Ⅰ清甲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