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调查新疆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患者的舌脉症状、证候要素及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方法 对142例HIV/AIDS患者的感染途径、舌象、脉象、病位、病性、证候分型进行统计.并对性接触和静脉吸毒2种不同感染途径患者主要证候分型分布进行比较.结果 142例中感染途径为性接触者占4...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性传播感染的HIV/AIDS患者中医症状、体征、证候分布特点。方法:对107例性传播感染的HIV/AID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按照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表收集患者的四诊信息和中医证型资料。结果:广东地区107例经性传播感染的HIV/AIDS患者最常见症状、体征为乏力(41.12%)、头痛(25.23%)、腰痛(24.30%)、自汗(23.36%)、咳嗽(20.56%)、皮疹(18.69%)、关节痛(18.69%)等;舌象以红舌(53.27%)为主,舌苔以白苔(54.21%)多见;最常见的脉象为细脉(59.81%)、弦脉(55.14%)、沉脉(23.36%)等;最常见证型为气阴两虚肺肾不足型(19.63%)、脾肾亏虚湿邪阻滞型(14.02%)、肝经风火湿毒蕴结型(13.08%)。结论:广东地区107例性传播感染的HIV/AIDS患者中医症状、体征、证候分布有一定规律,病位主要集中在肾、肝、脾(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5月—2012年3月新疆6个AIDS疫情较为集中地区(乌鲁木齐、阿克苏、吐鲁番、伊犁、喀什及巴州地区)共787例HIV抗体阳性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并进行辨证分型,检测各证型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分析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与中医证型分布的相关性。结果乌鲁木齐及阿克苏地区AIDS患者证型构成以气阴两虚及气虚湿阻为主;吐鲁番地区肝郁气滞证型患者略高于其他地区;伊犁地区患者以气虚湿阻证型多见;喀什地区患者以肝肾阴虚证型多见;巴州地区患者以气阴两虚证型多见。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200个/μL以下者,证型以肺肾阴虚多见;计数在201~350个/μL者,证型以肺肾阴虚、气郁痰凝证多见;计数在351~500个/μL者,证型以气虚湿阻、气阴两虚证多见;计数在501个/μL以上者,证型以肺卫不固、脾气虚弱证多见(均P0.05)。结论新疆地区不同中医证型AIDS患者T淋巴细胞水平存在差异,具有一定相关性。随着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降低,患者中医证型出现由表证向里证、虚实夹杂证向虚证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不同基因型的关系,并评价艾可清胶囊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效果。方法收集HIV感染35例,艾滋病(AIDS)患者51例,其中HIV感染者服用艾可清胶囊,AIDS患者服用抗病毒西药,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P)检测所有患者的HLA-B基因型,并进行Karnovsky评分和T淋巴细胞亚群、血常规检测,并对艾可清胶囊疗效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AIDS患者Bw4Bw4基因型的CD4、CD8及Th/Ts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升高,Bw4Bw6基因型的CD4和Th/Ts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亦明显升高(P<0.01)。HIV感染者不同基因型T细胞治疗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可清胶囊效佳组治疗后CD4、Karnovsky评分、体重、白细胞、淋巴细胞绝对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年龄为影响艾可清胶囊疗效的主要因素。结论携带HLA-Bw4Bw4基因型患者免疫功能恢复快于其他基因型,说明人类自身遗传背景可以影响病情进展,并发现艾可清胶囊可能对40岁以下人群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HIV/AIDS淋巴细胞亚群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HIV/AIDS患者276例作为观察组,健康者11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4+、CD19+、CD56+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并对HIV/AIDS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观察组各证型与对照组比较,除痰湿内蕴型外,其余各证型CD3+、CD4+T细胞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各证型之间比较,CD3+T细胞水平气血亏虚兼痰湿型最低,与气血亏虚兼血瘀型、气血亏虚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CD4+T细胞水平痰湿内蕴型最低,与气血亏虚型、气血亏虚兼血瘀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痰湿内蕴型CD14+T、CD19+T细胞水平较低,CD56+T细胞水平较高,与其它各证型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HIV/AIDS淋巴细胞亚群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关系,可为进一步研究HIV/AIDS中医证型及病机演变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病毒/艾滋病(HIV/AID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艾滋病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表对133例HIV/AIDS患者进行临床调查与12个月的随访,使用人机结合的方法对四诊信息进行辨证分型,并同时监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计数,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与中医证侯的相关性.结果 HIV/AIDS患者入组时出现频率居前4位的中医证型为肝郁气滞、气阴两虚、脾气虚弱、肝胃不和;随访12个月后出现频率居前4位的中医证型为肝郁气滞、气阴两虚、脾气虚弱、脾肾阳虚.其中入组时肝胃不和证患者的CD4+、CD8+计数均高于脾气虚弱证和气阴两虚证患者(P<0.05或P<0.01),肝郁气滞证患者CD8+计数高于脾气虚弱证患者(P<0.01);随访12个月后CD4+、CD8+计数在HIV/AIDS不同证型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HAART)治疗12个月后HIV/AIDS不同基本证型患者CD4+T淋巴细胞免疫重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始CD8+计数分层与HAART治疗12个月后的免疫学应答情况的关联系数r=0.38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AID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计数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艾滋病中医证候调查表》对120例艾滋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并检测CD4+T淋巴细胞。结果:肝经风火、湿毒蕴结型占30.0%,脾肾亏虚、湿邪阻滞型占20.8%,气郁痰阻、瘀血内停型占20.0%,气阴两虚、肺肾不足型占15.0%,热毒蕴结、痰热壅肺型占8.3%,此5型共占94.1%。5个中医证型在不同性别、消瘦程度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分段、感染途径方面,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不同中医证型的AIDS患者CD4计数(分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气阴两虚、肺肾不足型,气郁痰阻、瘀血内停型及脾肾亏虚、湿邪阻滞型患者以CD4100/mm3多见;热毒蕴结、痰热壅肺型与肝经风火、湿毒蕴结型患者以CD4≥100/mm3多见。CD4100/mm3的患者,症状总积分、全身状况积分、心脑系积分、肺系积分、脾胃系积分均高于CD4≥100/mm3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艾滋病患者以热证居多,又分为实热证、虚热证,其次以虚实夹杂证为主。中医辨证分型与性别、感染途径、消瘦、年龄段及CD4计数密切相关,CD4+T淋巴细胞可以作为判断中医证型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HIV/AIDS T淋巴细胞亚群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某省某农村地区HIV/AIDS患者276例,健康对照者11例,均进行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检测并对HIV/AIDS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各证型与健康人相比,除痰湿内蕴型在CD3+T细胞水平方面没有表现显著性下降,其余各证型CD3+、CD4+T细胞水平均较健康人明显下降(P<0.05);各证型与健康对照组在CD8+ T细胞亚群数量方面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76例HIV/AIDS不同证型对比,CD3+T细胞水平在气血亏虚兼痰湿组最低,与气血亏虚兼血瘀组、气血亏虚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水平在痰湿内蕴组最低,与气血亏虚组、气血亏虚兼血瘀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V/AIDS T淋巴细胞亚群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关系,可为进一步研究HIV/AIDS中医证型及病机演变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江蓉  孙建军  陈军  沈银忠  郑毓芳  刘莉  张仁芳  卢洪洲 《中医杂志》2011,52(13):1122-1123,1127
目的 调研上海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的中医证候,为中西医结合诊疗艾滋病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HIV感染者/AIDS患者共计398例,填写症状体征调查表,并进行中医辨证,将患者分成气虚证、气虚兼挟阴虚证、气虚兼挟湿热证、气虚兼挟痰瘀证、气虚兼挟血瘀证和无证可辨6种证候。结果 HIV感染者110例,AIDS患者288例,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感染者气虚兼挟湿热证以及无证可辨者比例均显著高于AIDS患者(P<0.05);而AIDS患者属气虚兼挟阴虚证、气虚兼挟血瘀证者显著高于HIV感染者(P<0.05)。结论 HIV感染者以气虚兼挟湿热证为主,AIDS患者以气虚兼挟阴虚证和气虚兼挟血瘀证为多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中医证型与外周血CD45RO+、CD45RA+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选择HIV/AIDS 276例,健康对照者11例,均进行外周血CD45RO+、CD45RA+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并对HIV/AIDS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HIV/AIDS各证型与健康人相比,在CD4/CD45RA+、CD4/CD45RO+方面多表现为显著性下降(P〈0.05);各证型间比较,气血亏虚、气血亏虚兼血瘀组CD4/CD45RO高于痰湿内蕴组,气血亏虚、脾肾两虚组高于阴虚火旺组(P〈0.05)。结论:在HIV感染所致的免疫损害中,反映机体免疫功能改变的CD45RO+、CD45RA+T淋胞亚群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HIV/AIDS中医证型及病程演变,表现出由虚证-虚实夹杂证-实证之间免疫损害逐渐加深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郭毅曼  张超  李顺英  杨梅  陈文慧  何梅光  樊延平  周青 《中医杂志》2012,53(10):864-866,885
目的 观察云南省996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IV/AIDS)患者舌象分布特点,探讨AIDS中医证候规律.方法 选取云南省9个州、市996例HIV/AIDS患者舌象资料,从舌色、舌形、苔色、苔质进行观察,并分析其与地区、性别、HIV/AIDS分组及生活习惯的关系.结果 HIV/AIDS患者红舌、紫舌、瘀斑舌、裂纹舌、胖大舌、齿痕舌、腻苔、润苔和剥苔所占比例较高(P<0.05);女性的淡红舌、薄苔、白苔、裂纹舌和瘀斑舌比例高于男性(P<0.05);吸烟者黄苔所占比例高(P<0.05),酗酒者绛舌、裂纹舌、剥苔所占比例较高(P<0.05);HIV组的淡白舌、淡红舌、绛舌、润苔所占比例较高(P<0.05).结论 AIDS具有正虚、湿浊、瘀血、邪热、表里相兼为病的特点,由于性别、地域和生活习惯的不同,舌象的分布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艾滋病(HIV/AIDS)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病(TSM)的中医证候及证型分布规律,为全面深入的临床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7年8月,南昌市第九医院收治的78例确诊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数据整理、统计分析。结果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病患者中医证候以虚证人数为多,证型中以气阴两虚证人数为最多,五脏证候中以肾阴虚证型人数最多,存在气血阴阳亏虚,兼有湿、热,病位在肾,涉及肺、脾、心、肝。结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病患者中医证候以虚证为主;病位在肾,涉及肺、脾、心、肝。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定性访谈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IV/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特点以及对初步翻译的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WHOQOL-HIV)量表的接受情况,为WHOQOL-HIV量表进一步修订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方式,设计访谈提纲,根据提纲对被访者进行一对一访谈,全程录音,访谈结束后将录音转录为文字并采用主题分析法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19名访谈对象中,医护人员9名,HIV/AIDS患者10名.两组访谈对象对HIV/AIDS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关系、歧视、家庭、治疗、工作和经济等方面与生存质量关系的认识大致相同;在量表的接受性方面,均认为量表语言简单,容易理解,但对量表的反应尺度认识不同.结论 采用定性访谈方法可以有效地获取HIV/AIDS患者生存质量特点,为量表修订提供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寻艾滋病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携带(HIV/AIDS)患者尿液的代谢组变化,探讨代谢组学方法在预防和延缓HIV病毒感染者病程进展研究中的应用前景.方法:运用液质联用技术(LC-MS),检测55例HIV/AIDS患者和20例健康人的尿液代谢成分,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t检验分析技术,分析HIV/AIDS患者尿液的特异性代谢物质(或群谱).结果:HIV/AIDS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经代谢组学的方法在尿液代谢轮廓上得到了良好区分,发现了10个可能存在的潜在生物学标记物.结论: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将HIV/AIDS患者与健康人进行良好的区分,综合代谢标记物变化趋势构成了HIV/AIDS的代谢特征,代谢组学的方法在预防和延缓HIV病毒感染者病程进展的研究中将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HIV/AIDS患者主要中医虚证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利用Clementine中的特征选择节点筛选142例脾气虚弱及肺脾气虚证HIV/AIDS患者的主要实验室指标,四诊信息中的主要症状和舌象进行网络训练,建立脾气虚弱和肺脾气虚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将样本按3: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训练集用于建立模型,测试集用于验证模型的正确率。结果:筛选出了发热、咳嗽咳痰、神疲乏力等10项对模型构建重要的指标,模型训练集诊断的正确率为87.25%,测试集诊断的正确率为80.00%。结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能较好地诊断艾滋病患者脾气虚弱和肺脾气虚证型,在中医证型的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2237例HIV/AIDS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及演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艾滋病(AIDS)中医证候及其分布和演变规律。方法选择我国AIDS流行的10个主要地区13家医疗单位2 237例患者,采用现场访谈的形式,根据艾滋病四诊信息采集表收集信息进行中医证候学调查。总结不同感染途径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并根据不同病期、不同干预手段,采用潜变量转移模型分析患者证型的演变规律。结果 AIDS患者有偿供血者以脾气虚弱、脾肾阳虚为主;性传播者以肝郁气滞、脾肾阳虚为主;静脉吸毒者以脾气虚弱、气阴两虚为主。不同病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中,所有证型在5个时点向气阴两虚证转移最多;AIDS患者中,所有证型在5个时点向脾肾阳虚证转移最多。不同干预手段:中药治疗的HIV感染者中,肝郁气滞、脾气虚弱、气阴两虚向湿热蕴结转移较少,湿热蕴结向肝郁气滞和气阴两虚转移较多;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的AIDS患者各证型分类均以30%左右比例向气阴两虚证转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AIDS患者各证型分类均以30%~40%比例向气阴两虚证转移,10%左右比例向脾肾阳虚转移。结论 HIV感染者以脾气虚弱为主,AIDS患者以脾肾阳虚为主;证候演变呈气虚→气虚夹湿、阴虚火热→气阴两虚→阳虚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其临床疗效评价一直是困扰该学科发展的"瓶颈",中医艾滋病学界为此进行了许多努力,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工作,但要真正突破"瓶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了使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效果得到更加全面、客观的反映,需要借鉴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对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和评价.从中医艾滋病的临床实际出发,在多角度多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1266例HIV/AIDS患者中医证候及证型分布规律,为全面深入的临床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对2004年10月~2009年10月期间筛选的1266例HIV/AIDS患者资料进行数据整理、统计分析。结果:HIV/AIDS患者中医证候以虚证人数为多,证型中复合证型气血亏虚证人数为最多,脏腑兼病证候中脾肾阳虚证人数最多,五脏证候中脾气虚证人数最多,存在气血阴阳亏虚,兼有湿、热、毒、痰、瘀等,病位在脾,涉及肺、肾、肝。结论:HIV/AIDS患者中医证候以虚证为主,存在气血阴阳亏虚,气虚为本;病位在脾,涉及肺、肾、肝,脾为枢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