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对冷轧钢基复合材料的生产工艺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并根据实验结果探讨了复合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基材钢必须进行表面的毛化处理,表面粗糙度约为Rz=81~101 μm;钢-铝无张力复合轧制所需的总相对压下量ε0为40%≤ε0≤60%,钢-铜无张力复合轧制所需的总相对压下量ε0为ε0≥70%;钢-铝复合后退火温度在320℃左右时,保温时间应在1小时左右;钢-铜复合后退火温度在550°~600℃之间时,适宜的保温时间约为1.5小时.轧制产生机械嵌合,热处理消除内应力、形成一定厚度的合金层,从而使基材与复合材有机成为一体.  相似文献   

2.
微观不平度10点高度Rz是广泛应用的表面粗糙度基本评定参数之一。Rz比较直观,但只反映被测表面轮廓的峰谷起伏高度,不能表征不平峰谷的钝锐程度(几何特性)。测量时易受测量者主观影响,如选点不同,测量结果有较大差异。由于当前现有轮廓仪大多用于常用数值范围内(Ra为0.025~6.3μm,Rz为0.1~25μm)Ra值的测量,其余的,特别是超精加工表面粗糙度通常用光学仪器测量Rz,在此情况下对Rz值测量的研究更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电子元器件用金属复合材料按其复合工艺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1)轧制包复型复合材料按复合工艺分为热压板材轧制复合;带材连续轧制复合二种。前者的缺点是经过多道次的中间退火而形成较宽的扩散区,因而不可能获得很薄的表面包复层。还由于锒嵌金属在轧制过程中的流变,不能精确地控制嵌条复层的定位精度,故仅适用于较厚的包复层和整面包复的材料。后者又称固相轧制复合,主要优点:①复层薄、厚度均匀,目前最薄层为0.25μm;②复合质量好,热扩散小,复层纯度高;③可进行高定位精度的嵌条复合;④带材最长可达2000m,便于自动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采用均布法,依据光切原理,在热力辅助条件下,运用前混合磨料水射流切割45钢,测量了45钢断面表面粗糙度波峰与波谷数值曲线,研究了热力辅助对45钢切割断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喷嘴移动速度为100mm/min,工作压强25MPa,45钢试件保温至650℃,切割靶距为5mm的条件下,45钢试件表面粗糙度波峰数值范围为20μm~50μm,波谷数值范围为10μm~35μm。在热力辅助作用下,采用前混合磨料射流切割45钢金属断面表面粗糙度趋于平整,这比常温状态下45钢的金属断面质量表面粗糙度要高。同等条件下,采用热力辅助切割45钢的切割能力相对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5.
采用单辊法制备了宽4.5mm、厚25μm的Fe78Si13B9非晶带材,并对带材进行了物相和金相分析。结果表明,带材表面存在大量周期性出现的气孔带,同时伴随着一条条冷隔纹路缺陷。带材贴着铜辊一面光滑,而反面凹凸不平。非晶带材在拉伸过程中始终处于弹性变形阶段,其抗拉强度在1400~1500MPa之间。带材内部应力分布不均匀,分布情况非常复杂。  相似文献   

6.
马孝松  邢攸冬 《机械强度》2019,41(3):600-605
为验证不同表面粗糙度的聚氯乙烯(pvc)塑料板材搭接接头强度性能,用不同目数的砂纸分别对多组pvc板材进行打磨(打磨长度为30 mm),用表面粗糙度仪器测量表面粗糙度并用高倍显微镜检测表面情况;结果表明60目—400目砂纸打磨的板材表面粗糙度依次减小,表现为R_a值由10.84μm减小至1.503μm。用不同表面粗糙度的板材与硅橡胶粘结成搭接件进行拉伸强度试验,得出不同的表面粗糙度的搭接件具有不同的搭接强度,用60~100目砂纸打磨的板材搭接接头能承受的最大拉伸力由1.858 kN增大至2.063 kN,搭接强度逐渐增大;用100~400目砂纸打磨的板材搭接接头能承受的最大拉伸力由2.063 kN下降至1.567 kN,搭接强度逐渐降低,对照组为未经任何表面处理的板材搭接件,能承受的最大拉伸力为1.380 kN,搭接强度最低;实验表明对于pvc塑料板材与硅橡胶的搭接件,用100目的砂纸打磨后的搭接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7.
对预硬型大截面718塑料模具钢不同位置试样进行热处理,再经机械抛光和手动抛光后测试其表面粗糙度,研究了显微组织对表面抛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始组织为不均匀粒状贝氏体试样在热处理后,组织和硬度分布均匀性最差,导致抛光后的表面粗糙度最大,抛光性能最差;原始组织为均匀粒状贝氏体试样在热处理后,组织均匀性最好,硬度较大且分布均匀,抛光后的表面粗糙度最小,且经工程抛光(应用在工程上的专业手动抛光)后表面未出现橘皮纹或麻点等缺陷,表面粗糙度极限可达0.019μm,表面质量满足高端塑料模具钢的使用要求;原始组织为回火马氏体试样热处理后的组织中均匀分布的碳化物使其表面抛光性能略优于原始组织为下贝氏体试样的.  相似文献   

8.
永磁场磁力研磨316L不锈钢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磁力研磨,采用永磁极吸附雾化法制备的新型球形磨料,对316L不锈钢进行光整加工.研究了当加工时间和磁感应强度为定值时,主轴转速、加工间隙、磨料粒径、磨粒相粒径对表面粗糙度和材料去除量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并利用正交设计得出优化的加工参数:转速S=1 000 r/min,加工间隙δ=1.5 mm,磨料粒径为150~124μm时(磨粒相粒径为6μm),工件经研磨后平均原始表面粗糙度可由研磨前的0.275μm下降到0.038μm(工件最初表面粗糙度值为2.76μm).  相似文献   

9.
工艺参数对45钢大电流电接触表面淬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5钢为试验材料,研究工艺参数对45钢大电流电接触表面淬火的影响。观察分析淬火层的金相组织,并测量其厚度和硬度分布。结果表明,电接触表面淬火后的淬火层由硬化区和过渡区组成,硬化区为均匀细小的条状马氏体,过渡区为马氏体、珠光体和铁素体的混合组织。工作电流I=17kA、接触压力F=600~800N、工件转速Vr=0.5~0.75r/min时,淬火层厚度为0.78mm,硬化区硬度可达780HV0.1左右。当电参数一定,其他工艺参数改变时,工件表面硬度与淬火层厚度基本不受影响。但经过新型电接触表面淬火处理后,工件表面粗糙度降低,由Ra1.412μm下降至Ra0.732μm。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聚晶金刚石(PCD)刀具的生产效率,改进加工表面质量并减少刃磨余量,利用慢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WEDM)对PCD复合片进行了加工工艺试验.对PCD复合片进行了5次切割,并分别测量了每次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富钴界面层凹槽深度及宽度和PCD层刃口加工质量.试验结果表明:PCD复合片经慢走丝线切割多次加工,能够得到较好的表面质量,在众多影响因素中金刚石颗粒大小对加工质量影响较大;其中CTH025型号和CTB010型号的最终表面粗糙度分别为Ra=0.85 μm和Ra=0.57 μm,富钴界面层凹槽的深度分别为16.3 μm和5.7 μm,刃口处切口缺陷的尺寸也与金刚石颗粒的尺寸相当.经WEDM加工后的PCD复合片的刃磨余量可控制在4~15 μm左右.  相似文献   

11.
关于大圆柱族包络面是否能由小圆柱族生成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机械工业中,由圆柱面运动生成的包络面是一种常见的曲面。由于机械磨损,圆柱会变小从而需要及时更换。这是一笔很大的浪费。因此很自然引出如下的问题:由一柱面运动生成的包络面能否由另一更小的圆柱面运动生成。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一个充分条件,并通过一反例说明了在一般的情形下对该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12.
The significance of surface topography in engineer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ll machining processes leave characteristic topographic features on the surfaces of components. This paper reviews a wide range of examples in which the surface topography of a component has been found to bear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its function. Problems in manufacture which are related to surface roughness requirements are also disccused.  相似文献   

13.
分别介绍了基于解析曲面和数字曲面的共轭曲面求解理论与方法 ,对各种求解方法的基本思想、关键技术作了简要说明和评述 ;提出了基于数字曲面的求解策略 ,预测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三角曲面的逆向工程CAD建模方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根据目前逆向工程CAD建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三角Bezier曲面模型初始表达的跨平台产品逆向工程CAD建模策略,既能利用三角Bezier曲面的优势,又能有效地与通用CAD软件集成。对涉及产品逆向建模方案、数字化测量规划、实际建模过程和再创新设计等具体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并结合具体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戴谦  肖尧先 《机电工程技术》2006,35(3):27-29,90
数据测量是反求工程CAD建模的首要工作,当被测对象为自由曲面时,对曲面进行合理的区域划分可保证准确全面地获取实物表面数据。曲面测量区域划分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曲面的拼接质量和曲面整体品质,在目前应用广泛的三坐标测量机曲面测量中,测量区域划分应遵循四条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16.
超光滑表面的加工、表征和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伟  董申  程凯 《工具技术》2002,36(8):15-18
超精密加工的目标是通过表面质量控制获得预定的表面功能。一定的加工过程产生相应的表面特征 ,而表面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又决定着表面的实际功能。为了通过预先设计及加工控制获得要求的功能表面 ,必须对超光滑表面的加工、表征、功能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郑金辉  袁品均  郑兴夏 《机械》2007,34(9):10-12
提出中小型产品设计中A级曲面设计的两种方法,以智能鞋套机产品为例介绍其中的正逆向集成设计方法,并对其曲面设计中的缺陷处理进行论述,讨论了设计中曲面精度的设计方法和处理要点,从而给出一个具有操作性的曲面设计流程.  相似文献   

18.
反求工程中复杂曲面重构算法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针对复杂曲面的精密制造与检测,提出了一种有效实用的曲面重构算法。系统地论述了该方法重构复杂曲面的实现全过程。实例表明,该方法具有采样效率高、重构曲面精度高、曲面光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激光表面淬火与常规表面淬火在模具应用上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用于模具表面淬火的常规方法以及激光淬火加工系统和激光强化工艺方法,讨论了激光强化模具表面的硬化层深度和耐磨性能与激光强化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激光强化技术能大幅度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和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20.
复杂曲面实时插补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个具有曲面插补功能的CNC系统的硬件构成和软件结构。提出一个不同于一般粗插补和精插补的两步骤插补器结构,介绍其实现技术,解决了轨迹行终点减速区的预测判别问题。最后给出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